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人们对城市最直接最经常的感受来自于街道,因此道路的景观构成对城市形象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而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又是道路景观主体构成部分,在城市景观中起着主导地位,是增加城市魅力的关键。本论文从对桂林市当前街道绿地景观的不同角度分析,强调街道绿地必须尊重城市整体环境,凸显桂林“山--水--城”城景交融的地域特色和城市风情。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绿化、绿地景观
桂林市建城已有约2200多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内涵深厚。自唐代开始,就有良好的园林环境营造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园林向公共开放。生态园林格局从公园走向主干道及绿化节点。2001桂林市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新建了两江四湖生态环保工程暨城市中心公园、中山中路绿化改造提高等大型城市绿化设施,社会、环境、经济三个效益得到良好体现,社会评价较高,有力的提升了桂林城市形象。但历时八年以来,部分植物、植被趋于老化,绿化造景在生态群落布置、彩化、美化、主题内涵等方面跟不上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需要。亟待进行改造提高。特别是随着东盟的不断巩固与发展,桂林作为前沿城市,不仅要展示著名的山水城市的风情,更要体现我国现代化城市文明进步的水平。我市城市绿化生态功能、造景设计、施工工艺、管护水平均要达到一个更新的高度。
于是,2010年,一种更趋科学的、生态的、新型的道路绿化形式应运而生。如万福路、机场路等的绿化工程。它融入了新的绿化模式。成为桂林街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1 桂林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和发展概况
1.1 桂林城市绿地的发展概况和现状绿地指标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是桂林山水的传统格局。桂林的城市道路绿化很大一部分是以掩隐建筑、保护传统的自然景观格局为出发点发展起来的。桂林市自1977 年成立了绿化工程处等14 个基层单位后,道路绿化的发展就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至1995 年,绿化建成面积191. 31 公顷,先后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绿化先进城市”和“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1998 年以来,桂林市通过拆墙透绿、拆房建绿、拆违还绿,形成了多条以桂花、樟树、榕树为主,枫香、银杏为辅的乡土树种特色道路(如中山路、解放东西路、穿山路的桂花、中山南路的银杏、西环路的枫香等),至2003 年底,桂林城市绿化覆盖率已达39. 2%,并被建设部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至2009 年桂林市区绿化总面积已达2025. 3 公顷,绿化覆盖率已达40. 36%,绿地率达37. 19%,各项指标已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并顺利通过国家对园林城市的复查工作。同年提出了“造城先造景,建房先建绿”的新区建设指南,和老城区从“公园”求拓展,在“山”上下功夫,在“路”边做文章,向“居住区和街巷”里延伸,不断增加城市绿量、完善绿地布局、优化绿地结构、优化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的新思路。
1.2 桂林城市道路绿化空间布局
桂林这座园林城市是“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城市道路绿化与桂林的青山秀水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但桂林市的园林绿地空间分布不均,简单来说就是,新城区少,旧城区多;漓江以西绿地多,而漓江以东的绿地少。
1.3 桂林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质量
经过多年的发展,桂林逐步形成一个呈点、线、面分布的风景园林格局,道路绿化通过对山、水、公园、景区的借景,点线面绿地相互连接嵌合,共同组成了有桂林特色的道路景观;但大多数道路上还是少有大型的公共绿地,呆板的功能型绿化隔离带又缺乏园林艺术的造型美感,植被景观层次较单薄,影响了景观质量。
1.4 桂林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状况
街头绿地、游园的植物群落丰富;道路绿带、沿线绿地窄小,并不能形成生态的植物群落结构。在规划设计、种植等方面还存在乔、灌、花、草,常绿、落叶及有季相特色植物搭配不合理的问题。
1.5万福路和机场路的绿化是道路绿化一个新的突破。
万福路和机场路的绿化,克服以往的“一条路,两行树;绿化小打小闹”的做法,道路绿化带的宽度增至20m,不仅充分考虑了行车,行人的进度和视觉特点,还追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在各路段的设计中,注重这一生态景观的体现。植物配置讲求层次美、季相美,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花纹简洁明快、层次分明,色彩丰富,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使旅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感觉。
1.6 桂林未来的城市道路绿化中长期规划概况
(1)构筑环环相扣、紧密相连有机的现代园林绿地网络:构筑“一带、两江、三楔、七组团”的园林城市空间形态。
(2)形成“山水城”———“园林城”———“生态城”的圈层扩散型城市发展模式。
(3)实现“道路连青山,处处观山景”的道路绿化格局。(4)近期(2003-2005 年)目标是,主城区绿地率≥36%,绿化覆盖率≥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 平方米;中期(2006-2010年)目标是,主城区绿地率≥37%,绿化覆盖率≥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 平方米;远期(2011-2020 年)目标是,主城区绿地率≥40%,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 平方米。
2 桂林城市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
(1)桂林市的道路园林绿地空间分布不均,新区建设中对园林绿化工作重视尤为不够,城北新区、城南瓦窑区和新技术开发区基本没有较大公共绿地,绿化覆盖率、绿量较小;旧城区漓江以西绿地稍多,而漓江以东的绿地较少,且城区外围缺乏大面积专门建设的城市防护绿地,历来均以石山作为城市外围的天然屏障。而且桂林的园林绿化空间布局与城市公众审美感知活动功能区需求不配套。如桂林市区游人密集流动,而商贸集中地的中山路沿线、十字街周围街头绿地较少,这与公众审美感知活动的需求不相协调,与公共绿地空间规模服务半径不配套。
(2)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规划绿地被侵占,现状绿地被蚕食。
2.2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1)城市道路园林绿地要实行统一规划,把城市主干道、公园绿地、风景名胜区、江岸湖畔、景观敏感地带等纳入“绿线”控制范围,再把城市规划绿线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分期建设,分级管理,尽量扩大绿化建设用地。
(2)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城市道路园林绿地建设,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并严格实行城市绿化“绿线”管理制度,明确划定各类绿地控制线,依法保护城市绿线,严惩违反城市绿线管理的行为。
(3)积极促进城市苗木基地建设的发展,保证城市绿化美化建设的后方供应。
(4)广筹建设资金,积极发展园林事业。
2.3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1)过于依赖所借之“景”,在设计中不注意与借景的协调、过度、融入或进行对比、映衬,造成自然景观下的呆板道路绿化,给人以只愿看“山”不愿看“路”的视觉差。
(2)设计形式单一,不太注重立面效果;选择树种范围太窄,大范围的种植单一植物,树种基本为桂花、榕树、银杏、枫香、樟树、杜英、黄葛榕这七种树;灌木地被基本为黄素梅、雪茄花、红继木、杜鹃、九里香、小叶女贞和瓜子黄杨七种;道路景观特点雷同暂且不说,病虫害大面积同时爆发则是时有发生。极少运用开花植物、彩叶植物。
(3)未能遵从“适地适树”原则,如在土质不够肥厚、地下管线多、道路辐射热大的路段种植桂花;在风害严重的路段设计种植黄葛榕、蒲葵、鱼尾葵;在低洼处种植含笑、白玉兰;在日光充足的路段种植冷水花;在树荫下种植红继木等。
(4)盲目引入外来树种,如不耐风雪的假槟榔、不抗冻的垂叶榕、不耐旱的日本石榴、病虫害多的黄杨等。
(5)园林设计及施工不规范,许多项目未经园林部门的审核及验收,达不到应有的生态或景观效果。
2.4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1)《园冶》强调借景为园林之最者,桂林的自然山水给予设计者太多的借景空间,巧于因借,重在一个“巧”字,要巧用现场条件加以改造加工,加强道路绿化设计与自然环境的联系,要
无拘远近。原则是“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具体可通过大树遮挡、地型改造等实现,总之在设计中要巧妙地因势布局,随机巧借,才能做到得体合宜。
(2)加强设计方案的审核严肃性,设计必须经过园林部门会审才能实施,这样园林部门才能在总体布局、设计形式、树种选择、经济适用性等方面总体把握,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3)严格按《规划》精神进行设计,强调物种的多样性,提高城市绿地生态效益,丰富城市景观,增加植物群落稳定性。
(4)用大乔木构建绿色长廊,用多树种构筑绿色网络,并增加有季相变化的树种,形成主要道路“一路一树”、“一街一景”的绿化特色。道路绿化注重视觉效果,在花化、彩化上上下功夫。多应用开花植物和彩叶植物。
3结语
桂林市长期以来一直大力发展城市山水园林绿化,优化生态环境,突出城市景观,在山水道路绿化建设、改造和养护的过程中都取得了一些成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桂林特色的山水道路绿化系统。但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我们仍有一定的距离,亟待完善园林城的建设,并向建设更高层次的生态园林城市迈进。设计者们要把握好桂林市气候特征,利用植物物种丰富的自然条件,深度挖掘名城的历史文化内涵,尊重山水城市格局,重点采用创新和节约的原则,对现有重要的城市广场、道路、结点等绿化现状进行更新改造提高,对新建的道路绿地推陈出新,为桂林市民和中外游客提供更加优美的绿化欣赏空间,获得更高尚、更美的精神享受。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绿化、绿地景观
桂林市建城已有约2200多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内涵深厚。自唐代开始,就有良好的园林环境营造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园林向公共开放。生态园林格局从公园走向主干道及绿化节点。2001桂林市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新建了两江四湖生态环保工程暨城市中心公园、中山中路绿化改造提高等大型城市绿化设施,社会、环境、经济三个效益得到良好体现,社会评价较高,有力的提升了桂林城市形象。但历时八年以来,部分植物、植被趋于老化,绿化造景在生态群落布置、彩化、美化、主题内涵等方面跟不上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需要。亟待进行改造提高。特别是随着东盟的不断巩固与发展,桂林作为前沿城市,不仅要展示著名的山水城市的风情,更要体现我国现代化城市文明进步的水平。我市城市绿化生态功能、造景设计、施工工艺、管护水平均要达到一个更新的高度。
于是,2010年,一种更趋科学的、生态的、新型的道路绿化形式应运而生。如万福路、机场路等的绿化工程。它融入了新的绿化模式。成为桂林街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1 桂林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和发展概况
1.1 桂林城市绿地的发展概况和现状绿地指标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是桂林山水的传统格局。桂林的城市道路绿化很大一部分是以掩隐建筑、保护传统的自然景观格局为出发点发展起来的。桂林市自1977 年成立了绿化工程处等14 个基层单位后,道路绿化的发展就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至1995 年,绿化建成面积191. 31 公顷,先后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绿化先进城市”和“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1998 年以来,桂林市通过拆墙透绿、拆房建绿、拆违还绿,形成了多条以桂花、樟树、榕树为主,枫香、银杏为辅的乡土树种特色道路(如中山路、解放东西路、穿山路的桂花、中山南路的银杏、西环路的枫香等),至2003 年底,桂林城市绿化覆盖率已达39. 2%,并被建设部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至2009 年桂林市区绿化总面积已达2025. 3 公顷,绿化覆盖率已达40. 36%,绿地率达37. 19%,各项指标已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并顺利通过国家对园林城市的复查工作。同年提出了“造城先造景,建房先建绿”的新区建设指南,和老城区从“公园”求拓展,在“山”上下功夫,在“路”边做文章,向“居住区和街巷”里延伸,不断增加城市绿量、完善绿地布局、优化绿地结构、优化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的新思路。
1.2 桂林城市道路绿化空间布局
桂林这座园林城市是“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城市道路绿化与桂林的青山秀水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但桂林市的园林绿地空间分布不均,简单来说就是,新城区少,旧城区多;漓江以西绿地多,而漓江以东的绿地少。
1.3 桂林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质量
经过多年的发展,桂林逐步形成一个呈点、线、面分布的风景园林格局,道路绿化通过对山、水、公园、景区的借景,点线面绿地相互连接嵌合,共同组成了有桂林特色的道路景观;但大多数道路上还是少有大型的公共绿地,呆板的功能型绿化隔离带又缺乏园林艺术的造型美感,植被景观层次较单薄,影响了景观质量。
1.4 桂林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状况
街头绿地、游园的植物群落丰富;道路绿带、沿线绿地窄小,并不能形成生态的植物群落结构。在规划设计、种植等方面还存在乔、灌、花、草,常绿、落叶及有季相特色植物搭配不合理的问题。
1.5万福路和机场路的绿化是道路绿化一个新的突破。
万福路和机场路的绿化,克服以往的“一条路,两行树;绿化小打小闹”的做法,道路绿化带的宽度增至20m,不仅充分考虑了行车,行人的进度和视觉特点,还追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在各路段的设计中,注重这一生态景观的体现。植物配置讲求层次美、季相美,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花纹简洁明快、层次分明,色彩丰富,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使旅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感觉。
1.6 桂林未来的城市道路绿化中长期规划概况
(1)构筑环环相扣、紧密相连有机的现代园林绿地网络:构筑“一带、两江、三楔、七组团”的园林城市空间形态。
(2)形成“山水城”———“园林城”———“生态城”的圈层扩散型城市发展模式。
(3)实现“道路连青山,处处观山景”的道路绿化格局。(4)近期(2003-2005 年)目标是,主城区绿地率≥36%,绿化覆盖率≥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 平方米;中期(2006-2010年)目标是,主城区绿地率≥37%,绿化覆盖率≥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 平方米;远期(2011-2020 年)目标是,主城区绿地率≥40%,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 平方米。
2 桂林城市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
(1)桂林市的道路园林绿地空间分布不均,新区建设中对园林绿化工作重视尤为不够,城北新区、城南瓦窑区和新技术开发区基本没有较大公共绿地,绿化覆盖率、绿量较小;旧城区漓江以西绿地稍多,而漓江以东的绿地较少,且城区外围缺乏大面积专门建设的城市防护绿地,历来均以石山作为城市外围的天然屏障。而且桂林的园林绿化空间布局与城市公众审美感知活动功能区需求不配套。如桂林市区游人密集流动,而商贸集中地的中山路沿线、十字街周围街头绿地较少,这与公众审美感知活动的需求不相协调,与公共绿地空间规模服务半径不配套。
(2)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规划绿地被侵占,现状绿地被蚕食。
2.2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1)城市道路园林绿地要实行统一规划,把城市主干道、公园绿地、风景名胜区、江岸湖畔、景观敏感地带等纳入“绿线”控制范围,再把城市规划绿线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分期建设,分级管理,尽量扩大绿化建设用地。
(2)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城市道路园林绿地建设,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并严格实行城市绿化“绿线”管理制度,明确划定各类绿地控制线,依法保护城市绿线,严惩违反城市绿线管理的行为。
(3)积极促进城市苗木基地建设的发展,保证城市绿化美化建设的后方供应。
(4)广筹建设资金,积极发展园林事业。
2.3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1)过于依赖所借之“景”,在设计中不注意与借景的协调、过度、融入或进行对比、映衬,造成自然景观下的呆板道路绿化,给人以只愿看“山”不愿看“路”的视觉差。
(2)设计形式单一,不太注重立面效果;选择树种范围太窄,大范围的种植单一植物,树种基本为桂花、榕树、银杏、枫香、樟树、杜英、黄葛榕这七种树;灌木地被基本为黄素梅、雪茄花、红继木、杜鹃、九里香、小叶女贞和瓜子黄杨七种;道路景观特点雷同暂且不说,病虫害大面积同时爆发则是时有发生。极少运用开花植物、彩叶植物。
(3)未能遵从“适地适树”原则,如在土质不够肥厚、地下管线多、道路辐射热大的路段种植桂花;在风害严重的路段设计种植黄葛榕、蒲葵、鱼尾葵;在低洼处种植含笑、白玉兰;在日光充足的路段种植冷水花;在树荫下种植红继木等。
(4)盲目引入外来树种,如不耐风雪的假槟榔、不抗冻的垂叶榕、不耐旱的日本石榴、病虫害多的黄杨等。
(5)园林设计及施工不规范,许多项目未经园林部门的审核及验收,达不到应有的生态或景观效果。
2.4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1)《园冶》强调借景为园林之最者,桂林的自然山水给予设计者太多的借景空间,巧于因借,重在一个“巧”字,要巧用现场条件加以改造加工,加强道路绿化设计与自然环境的联系,要
无拘远近。原则是“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具体可通过大树遮挡、地型改造等实现,总之在设计中要巧妙地因势布局,随机巧借,才能做到得体合宜。
(2)加强设计方案的审核严肃性,设计必须经过园林部门会审才能实施,这样园林部门才能在总体布局、设计形式、树种选择、经济适用性等方面总体把握,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3)严格按《规划》精神进行设计,强调物种的多样性,提高城市绿地生态效益,丰富城市景观,增加植物群落稳定性。
(4)用大乔木构建绿色长廊,用多树种构筑绿色网络,并增加有季相变化的树种,形成主要道路“一路一树”、“一街一景”的绿化特色。道路绿化注重视觉效果,在花化、彩化上上下功夫。多应用开花植物和彩叶植物。
3结语
桂林市长期以来一直大力发展城市山水园林绿化,优化生态环境,突出城市景观,在山水道路绿化建设、改造和养护的过程中都取得了一些成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桂林特色的山水道路绿化系统。但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我们仍有一定的距离,亟待完善园林城的建设,并向建设更高层次的生态园林城市迈进。设计者们要把握好桂林市气候特征,利用植物物种丰富的自然条件,深度挖掘名城的历史文化内涵,尊重山水城市格局,重点采用创新和节约的原则,对现有重要的城市广场、道路、结点等绿化现状进行更新改造提高,对新建的道路绿地推陈出新,为桂林市民和中外游客提供更加优美的绿化欣赏空间,获得更高尚、更美的精神享受。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