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配音角度浅谈如何让动画作品“中国化”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qz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有了有声视像,配音行业就应运而生。随着科技的发展,动画已然成为了一个国际流行的艺术种类。在大众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日益重视的今天,如何将传统与时尚完美结合发人深思,动画正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对象。本文将从各动画作品实例出发,从配音角度入手,探讨中国动画作品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近年来,大众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日益重视,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艺术文化成为了现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动画艺术脱颖而出,传统艺术与动画艺术的结合,成为了备受关注的新兴话题。
  在动画作品中,配音可以说是作品的第二灵魂,其演绎的精彩与否直接影响了作品的整体表现。优秀的配音,能够让整部作品更加立体、更加活灵活现。随着时代的发展,配音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慢慢从幕后走到台前,被更多人熟悉,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配音在整个作品中的重要性。下面就从配音的角度出发,谈谈动画作品如何在配音方面做到“中国化”。
  一、配音的定义
  广义上讲,配音是影片或是多媒体加入声音的过程。而狭义上指配音演员替角色配上声音,或以其他语言代替原片中角色的語言对白。
  根据广义配音的定义,为大家所熟悉的配乐也是配音的一种。配乐一般是指在各类影视作品中,按照情节的需要配上相应的背景音乐或主题音乐——多是为了配合情节发展和场景情绪,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以增强艺术效果。
  二、传统技艺的保留
  传统技艺的保留,是融传统文艺于现代动画的最重要的一环。以皮影戏为例,皮影戏的皮影形象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大2D、3D动画中(例如2011年由美国梦工厂出品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2》的片头动画、2015年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的片尾动画等)。由此可见,皮影戏的平面形象通过动画的展示,搬上大银幕,走向全世界,成为了深入人心的“中国符号”之一。
  相较于口头艺术,平面形象的传承与创新要容易些,因此,要将口头艺术完美地运用于动画作品中,这就需要配音发挥其特殊优势。
  一般配音是根据作品角色的性别和性格特点,来寻找合适的配音演员进行配音工作。但台湾地区的布袋戏动画,却一改一般配音模式,采用口白技艺。可以说,在传统技艺上,是一个将传统艺术和现代动画融合的良好范例。
  布袋戏是中国闽南地区的民间传统戏种,在发音上使用的是闽南方言,口头艺术采用的是口白技艺。口白,就中国传统戏曲而言,是指人物内心独白或两者对话。该对话虽无唱腔表现,且接近日常语言,不过比口语夸张。且布袋戏的口白,无论男女,无论老幼都是由一人完成,《口技》中“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也就是如此了。
  布袋戏动画中,制作方尽可能地保持了布袋戏的原生状态,在动画中将口白作为配音保留了下来。
  近年来,霹雳布袋戏尝试着将口白配音用普通配音替换,男女配音演员有序分工,但得到的最终效果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好,因为在方式上缺少了口白配音“一人分饰多角”的特色,在内容上也降低了对整体作品的宏观把握,在技巧上丧失了布袋戏中传统口头艺术的韵味。
  并不是每一部作品都要采用口白配音或是其他的传统艺术形式,毕竟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内容、特点、表达方式,但是布袋戏动画口白的保留,确实值得思考与学习。
  三、适当保持应当保有的地方方言
  随着国际化的加深,动画作品不仅在题材上越来越多地参考世界各国的传说和故事,在用词上更是使用了很多舶来词。但是,这样的变化,让动画作品在国际化的同时,却丢失了许多中国特色。现下的动画作品,主要采用普通话的正常对话进行配音。普通话作为中国官方使用语言,虽然能够更直观、更大范围地让大家理解故事的起承转合,但却会显得过于单一和公式化,直来直去的语言和对话使整个语言环境中缺失了些许“中国韵味”。
  例如,“笨蛋”“傻瓜”这类词,现在很多人喜欢用一些外文音译词语如“八嘎”(日语音译)“斯丢劈得”(英语音译)等,这些看似洋气的用词有时候着实让人觉得有些不伦不类。其实,若是能换成各地方言,例如北方方言的“二愣子”,江浙方言的“簏儿”,上海方言的“戆度”,江西方言的“森头”,四川方言的“瓜娃子”,无论哪一种方言,都要比那些舶来词、音译词来得更为别致生动,富有个性。
  就对地方方言的保留来说,必须要再次提到台湾地区的布袋戏动画。布袋戏动画不仅完整保存了传统的口白技艺,甚至在动画中将闽南方言的发音一同保留了下来。
  与霹雳布袋戏尝试着用普通配音替换口白配音一样,制作方为了给不懂闽南方言的广大观众提供便利,还将原本的闽南方言改换成了普通话。但看过普通话配音的观众表示,普通话虽然更易理解,却少了几分传统的韵味、方言的魅力。在2015年上映的全球首部3D布袋戏动画电影《奇人密码:古罗布之谜》中,霹雳制作方首次将普通话与闽南方言相结合,在主线剧情采用普通话对白的基础上保留了支线的闽南方言对白。这种模式虽然效果还不确定(部分观众认为普通话和闽南方言的穿插有些过于混乱),但却是一次大胆的创新,这样的尝试为以后的动画配音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四、曲调唱腔的“中国韵味”
  听惯了流行音乐的现代人,对传统戏曲艺术充满了新鲜感、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现代动画中适当加入传统的曲调唱腔,不仅能够增加作品的韵味,更能满足现代人对传统艺术的渴望与追求。
  2015年暑期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虽然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但在作品多处都用到了戏曲元素,令人惊艳。其中,反派角色混沌可以说是整个作品中最亮眼的角色之一。在作品后半段中,有一段戏腔唱段,即混沌妖王献祭孩童片段。该选段中,混沌妖王头戴巾帽,配合着身段,一曲地道昆曲《祭天化颜歌》,幽怨婉转,古韵非常。此段唱腔的配唱演员是来自国家京剧院的陈旭之先生。《大圣归来》主角是传奇英雄齐天大圣孙悟空,反派则是《山海经》中“大嘴吞万物”的混沌。从片头皮影戏的唱段到《祭天化颜歌》,再到大圣出场时使用的小刀会配乐,从配音上来看,可以说《大圣归来》是一部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根基的中国文化创新品。
  近期播出的动画作品《一人之下》,虽然制作权由日本动画制作公司买下,但是漫画原著是中国作者。作为中国的作品,虽然交由外国公司制作,但作品中浓郁的中国气息如何表现,这成为了能否重现原作的关键。这部作品由于同时于中国和日本两国播放,所以,制作了国语版和日语版两个版本。同样是主题曲,国语版采用的是陕北民歌的曲调,而日语版则采用的是日式摇滚风格音乐。国语版中,在第一集的开场,作品就采用了带有地方口音的配音,随着故事的进行,在高潮处插入了极其富有中国韵味的陕北民歌曲调,一股浓浓的“黄土地”气息扑面而来,对比之下,日语版的摇滚曲风就显得过于普通、欠缺特色了。虽然有部分观众表示,有别于一贯动画片头曲的陕北民歌曲调让他们有些不适应,但更多的观众却认为这样的片头令人眼前一亮,而且非常符合原作中女主的形象设定。
  五、结语
  由此可见,好的动画作品,不是一味渲染特效,不是一味寻找刺激,不是一味追求时尚,而是要立足本国特有的文化基础,反映生活,激发热情,传承文化,展望未来,点燃希望。如何更好地将传统艺术与流行艺术相结合,做出真正有特色、有文化、有内涵、有底蕴、有质感的中国动画,才是应该好好反省深思的。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封建意识影响着整个中国,女性的地位一直是卑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的独立意识和反抗意识在不断增强,女性作家作为现代女性的代表,她们站在了女性解放的最前沿,无论是在创作方面还是在文学理论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中西方的女作家们大声疾呼,抗议社会歧视,号召女作家写出更能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和作品,这对整个文化界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其中,在她们的笔下,对男性形象的塑造和男性作家相比较而言,具有
期刊
萧山青士沈谦创作的《红楼梦赋》共二十篇,作于嘉道之际,选取了《红楼梦》中二十个经典场景作为描写对象,兼具审美性和抒情性。从文体上看,《红楼梦赋》归属为骈赋,四六句式为主,赋体韵律和谐。“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声音的高低和长言相配合,突出诗的意义。因此,韵律不仅不会成为强加给文章的负累,反而会让赋的体志抒情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以赋写小说,在当时实属少见。赋抓住事物的某一方面大肆渲染,踵事
期刊
在就业压力越来越重的背景之下,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出现心理冲击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这一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尚待解决。本文在探讨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心理状况的同时,提出学生自身心理调适、改变传统的就业认识以及教育教学改革这三方面缓解这一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  美术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美术相关专业被多次列入黄牌甚至是红牌专业中。众所周知,学业、就业和失业问题是环环相扣的,解决不好这些问题便将形成恶
期刊
日语的“~つつある”这个动词体和动词持续体有相似之处,这会给日语学习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难。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该动词体的特征以及深层功能来帮助学生理解它的意义和功能。  一、与动词持续体的相似处  很多日语课本中对“~つつある”的解释和例句都避免不了和动词持续体即“~ている”的相似。比如以下例句。  (1)日本経済は回復しつつある。  (2)中国は発展しつつある。  这些例句替换成“~ている”几乎看不
期刊
随着社会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微课教学模式逐渐被应用到教学中。采用微课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微课在大学英语课堂的推行,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微课起源于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倡的终身学习的理念。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学习不再仅限于传统的课堂之上,衍生出一种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的教学模式——微课。微课教学
期刊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改造国民灵魂的总主题和感伤基调一直是20世纪文学创作中的重要特征,在这一总主题和感伤基调的影响下,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他们在小说叙事艺术领域进行全方面探索,成果斐然。20世纪30年代的萧红和同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苏童,就是这些作家之中的典型,二人虽然相隔半个世纪,但在小说的叙事主题上却有诸多值得比较之处。目前学术界对二人的关注度较高,但却鲜有人将二者进行比较,笔者将综合二人的
期刊
本文简单梳理国内外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学术研究成果,指出科学合理的翻译批评模式对推进翻译批评科学化的重要性以及指导翻译过程的实际可行性。  一、翻译质量评估  翻译质量评估,顾名思义,是指参照一定的规范参数去评估译作质量。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关翻译质量评估标准和模式建构的理论观点和认识不断得到深化完善,获得了长足发展。国外以德国汉堡大学应用语言学和翻译学教授朱莉安·豪斯(Juliane
期刊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反映了当时中国特殊的思想状况,其强大的文化逻辑在整个文化界都引起广泛影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和反思当时盛行的文化背后逻辑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本文将从其起点——重构与错位的“五四”传统、过程——欲“破”当“立”的文学合法化追求以及终点——当代启蒙的困境三个方面来反思80年代的文化逻辑。  反思一:起点——重构与错位的“
期刊
在中国的艺术美学当中所包含的符号体系拥有其独特的文化韵味以及哲学内涵。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的艺术美学的符号体系以及其与国际审美所达成的共识。笔者从其符号体系开始表述,深入分析中国的艺术美学当中的四个方面,从音乐、线条、画面以及造型的角度阐述中国艺术美学中所隐含的艺术美感。笔者将在文章最后阐述中国的艺术美学建设与国际所达成的审美共识,期待能够使中国艺术走向国际,与世界艺术共通。  艺术是共通的,无论是
期刊
一、会话合作原则的内涵  会话合作原则是会话含义理论的具体要求,由美国哲学家格赖斯提出。1967年,格赖斯于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讲座做了三次演讲。第二讲《逻辑与会话》中提出了“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  胡壮麟在书中阐释了会话合作原则: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的交谈不是由一串不连贯、无条理的话语组成。因此,至少有一个彼此都接受的谈话方向。这样,就提出了一个要求交谈参与者共同遵守的一般原则——合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