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养成机制的构建,关系到大学生党员个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养成机制构建的探讨,旨在强调加强大学生党员主体意识的锻炼和修养,进而引导他们通过实践体现出先锋模范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 主体意识 机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0-0585-01
大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养成机制的构建是当今高校党建的一个重要课题,关系到党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威信,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也关系到大学生党员个人的健康成长。
一、大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养成的时代内涵
党员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形势任务,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党员的主体意识是党员对党的事业的自觉认同、自觉参与、自觉奋斗的自我意识。大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具有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构建大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养成机制,应与时代要求相结合,赋予以新的时代内涵,进一步推进高校乃至社会的发展。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新时代中优秀的大学生党员,思想上必须同中国共产党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党面临的形势和肩负的历史任务发生变化的今天,党的性质没有变,党的伟大历史使命没有变。每个大学生党员应该完善自身,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统一起来,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努力奋斗。
二是树立科学发展意识。大学生党员在实践科学发展中,应当有共产主义觉悟、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稳定成熟的心理品质;有宽厚的知识基础、丰富的文化底蕴;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探求的精神;能够不断学习和具有终身学习的修养能力与意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并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二、构建大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养成机制的重要意义
首先,构建大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养成机制,是党的历史角色转变的现实要求。党的历史角色已经发生转变,就要求在现实条件下肩负时代使命的大学生党员们培养主体意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出发、从现状和未来着眼,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提高自身党性修养,增强理论知识、完善自身能力,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加强党的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其次,构建大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养成机制,是高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及大学生党员发挥主体作用的必然要求。培养和强化大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始终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而是直接体现着党的形象,影响着党的威信,大学生党员应具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构建大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养成机制的方法途径
大学生党员的身份是通过自己努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严格要求自己,最终被党吸纳进来的,所以大学生党员主体意识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要靠长期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和培养。这不仅要依靠大学生党员自觉地学习提高,而且需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养成的长效机制。
(一)加强理论学习教育
1、加强大学生党员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及时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错误理论、错误思想进行批判,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2、丰富多样化的学习内容,不断创新学习形式。课堂教育始终是我们学习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除充分发挥“两课”课堂、专业课堂等的教育学习功能外,还要办好高校的党校,组织好不同层次的学习培训班。
3、联系实际,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党员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同时代和世界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紧密结合起来,同本地区、本学校、本专业的实际和发展前景结合起来,同个人的实际和发展结合起来。
(二)履行大学生党员的责任与义务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和党员二重性的统一,其标准应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和《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的有机结合。
1、建立健全党员行为的约束机制,防止學生产生消极心理
党员行为的约束机制主要包括:定期召开党员民主评议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党费的收缴、管理、使用和监督制度;党员管理制度等。高校里也必须做到在党的制度面前党员人人平等,有效树立起制度权威,无论是党员还是学生干部,学习成绩如何优秀,只要违反党纪就一定要严格地给予相应的处分。
2、进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制度
高校学生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成员变化快、流动性大。以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建立科学的目标管理体系如量化管理模式和述责答辩机制。
(1)量化管理即把学生党员在思想意识形态和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要求与表现,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定量分析考评,指导学生党员践履义务,为在校学生党员每人建立一份档案,管理考察内容记录在日常管理的个人档案中,在期末或毕业时以量化指标为基准进行综合处理,确定考核结果。
(2)述责答辩机制主要内容是学生党员根据党章要求,参照党性锻炼手册内容和阶段党性锻炼的主题,就自己履行党员义务和责任的情况向同学作汇报,学生党员就其表现情况和现场汇报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根据现实表现和汇报情况进行无记名的满意度测评,最后由党支部将测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反馈给述责的学生党员,并帮助分析原因、查找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三)加强大学生党性修养,提升自我
大学生党员发展进步需要通过不断进行党性学习和实践锻炼进行加强和巩固。对党员骨干,要委以重任,加强培养,如让他们担任新生班级班导学,担任辅导员老师助手等,使学生党员在组织的指导下更自由充分地发挥主体作用,使其角色意识充分强化。加强其理论思考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统筹综合能力等。
依照党员的标准强化监督,建立考验机制,将学生党员的行为尤其是外化行为具体化、规范化,消除其投机心理,并善于利用师生群体力量,制造适当的压力机制,如党员“佩党徽、亮身份”、党员责任制、设立党风党纪信箱等等,让学生党员在各方面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化过程,从意识行为上的他律转向自律,发挥大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并带动身边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做思想积极向上、行为端正、要求进步的优秀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刘益飞.持之以恒地确立党员主体地位[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3).
[2] 邸乘光.浅谈党员主体地位的内涵、本质和特征[EB/OL].
[3] 张衍前."增强党的意识与保持党员的先进性[J]"探索,2004,(3).
[4] 学习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和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宣讲提纲[Z]教社政[2005]10号.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 主体意识 机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0-0585-01
大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养成机制的构建是当今高校党建的一个重要课题,关系到党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威信,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也关系到大学生党员个人的健康成长。
一、大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养成的时代内涵
党员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形势任务,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党员的主体意识是党员对党的事业的自觉认同、自觉参与、自觉奋斗的自我意识。大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具有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构建大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养成机制,应与时代要求相结合,赋予以新的时代内涵,进一步推进高校乃至社会的发展。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新时代中优秀的大学生党员,思想上必须同中国共产党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党面临的形势和肩负的历史任务发生变化的今天,党的性质没有变,党的伟大历史使命没有变。每个大学生党员应该完善自身,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统一起来,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努力奋斗。
二是树立科学发展意识。大学生党员在实践科学发展中,应当有共产主义觉悟、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稳定成熟的心理品质;有宽厚的知识基础、丰富的文化底蕴;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探求的精神;能够不断学习和具有终身学习的修养能力与意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并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二、构建大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养成机制的重要意义
首先,构建大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养成机制,是党的历史角色转变的现实要求。党的历史角色已经发生转变,就要求在现实条件下肩负时代使命的大学生党员们培养主体意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出发、从现状和未来着眼,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提高自身党性修养,增强理论知识、完善自身能力,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加强党的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其次,构建大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养成机制,是高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及大学生党员发挥主体作用的必然要求。培养和强化大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始终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而是直接体现着党的形象,影响着党的威信,大学生党员应具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构建大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养成机制的方法途径
大学生党员的身份是通过自己努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严格要求自己,最终被党吸纳进来的,所以大学生党员主体意识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要靠长期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和培养。这不仅要依靠大学生党员自觉地学习提高,而且需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养成的长效机制。
(一)加强理论学习教育
1、加强大学生党员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及时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错误理论、错误思想进行批判,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2、丰富多样化的学习内容,不断创新学习形式。课堂教育始终是我们学习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除充分发挥“两课”课堂、专业课堂等的教育学习功能外,还要办好高校的党校,组织好不同层次的学习培训班。
3、联系实际,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党员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同时代和世界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紧密结合起来,同本地区、本学校、本专业的实际和发展前景结合起来,同个人的实际和发展结合起来。
(二)履行大学生党员的责任与义务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和党员二重性的统一,其标准应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和《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的有机结合。
1、建立健全党员行为的约束机制,防止學生产生消极心理
党员行为的约束机制主要包括:定期召开党员民主评议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党费的收缴、管理、使用和监督制度;党员管理制度等。高校里也必须做到在党的制度面前党员人人平等,有效树立起制度权威,无论是党员还是学生干部,学习成绩如何优秀,只要违反党纪就一定要严格地给予相应的处分。
2、进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制度
高校学生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成员变化快、流动性大。以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建立科学的目标管理体系如量化管理模式和述责答辩机制。
(1)量化管理即把学生党员在思想意识形态和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要求与表现,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定量分析考评,指导学生党员践履义务,为在校学生党员每人建立一份档案,管理考察内容记录在日常管理的个人档案中,在期末或毕业时以量化指标为基准进行综合处理,确定考核结果。
(2)述责答辩机制主要内容是学生党员根据党章要求,参照党性锻炼手册内容和阶段党性锻炼的主题,就自己履行党员义务和责任的情况向同学作汇报,学生党员就其表现情况和现场汇报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根据现实表现和汇报情况进行无记名的满意度测评,最后由党支部将测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反馈给述责的学生党员,并帮助分析原因、查找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三)加强大学生党性修养,提升自我
大学生党员发展进步需要通过不断进行党性学习和实践锻炼进行加强和巩固。对党员骨干,要委以重任,加强培养,如让他们担任新生班级班导学,担任辅导员老师助手等,使学生党员在组织的指导下更自由充分地发挥主体作用,使其角色意识充分强化。加强其理论思考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统筹综合能力等。
依照党员的标准强化监督,建立考验机制,将学生党员的行为尤其是外化行为具体化、规范化,消除其投机心理,并善于利用师生群体力量,制造适当的压力机制,如党员“佩党徽、亮身份”、党员责任制、设立党风党纪信箱等等,让学生党员在各方面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化过程,从意识行为上的他律转向自律,发挥大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并带动身边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做思想积极向上、行为端正、要求进步的优秀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刘益飞.持之以恒地确立党员主体地位[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3).
[2] 邸乘光.浅谈党员主体地位的内涵、本质和特征[EB/OL].
[3] 张衍前."增强党的意识与保持党员的先进性[J]"探索,2004,(3).
[4] 学习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和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宣讲提纲[Z]教社政[2005]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