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年满14周岁者,都可以成为志愿者;成为一名志愿者必须遵循一定的条件,履行一定的义务。少先队员是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参与志愿活动实践是《中国少先队队章》的明确要求。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志愿活动成为少先队员成长的重要实践。海珠区基立道小学针对少先队员身心发展需要,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小学生志愿服务意识。
关键词:小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道德修养
一、志愿服务搭建个性化育人平台
基立道小学围绕学校文化和特色教育主题,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立道教育”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育人。特色课程紧密围绕“志愿者服务”这一核心,注重课程的结构化和整体性,注重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使特色课程成为特色育人的平台(见下图)。
为落实志愿服务课程,学校开展“志愿者活动”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志愿服务的知识,增强服务技能,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学校还定期邀请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模范人物为全体师生进行“志愿者服务知识”讲座,让志愿服务精神扎根于心底。
二、志愿服务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在“立道”特色课程教育上,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感悟和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引导学生将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与认同转化为自己的行为。
1. 服务大篷车
我校师生常常推着简朴而又独特的志愿者大篷车,穿街走巷为困难群众服务,这已成为我校师生高尚情操和行善情感的体现,还是海珠区享有较高的美誉度的一道风景线。
2. 假日小社团
节假日,我校志愿小社团或者志愿小队经常组织志愿者到周边的老人院或者工疗站看望老人,慰问残疾人,教他们折纸,做游戏,用爱感染身边的人。
3. 共建志愿驿站
学校与校外共建单位建设十多个志愿驿站。在这些驿站,少先队员可以自主选择想参加的活动或者项目,深刻体会“助人自助”的道理,成为红领巾假日小队经常活动的地方。志愿驿站组织开展各种各样有特色的志愿活动,还引领队员们参与省、市、区的志愿活动,满足队员的发展需要。
4. 手拉手伙伴活动
学校经常组织手拉手伙伴活动,引导学生关心身边有困难的小伙伴,为有需要的伙伴们捐送闲置校服、书本以及其他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组织师生赴清远贫困地区志愿服务,体验社会,学会感恩,践行奉献。
这些志愿活动,帮助学生从小养成高尚品德和健康的人格,形成以“志愿奉献”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核心的价值观。电视台、报纸争相报道这一特色活动。学校作为市、区内优秀公民素养的培养基站,特色活动多次在省、市、区等重要场合上做汇报展示。
三、志愿服务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学校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家长学校的互动和建议,许多家长积极带领孩子一起参加志愿服务,共同培养学生志愿服务意识。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双向互动培养志愿服务意识。在邀请志愿驿站、博物馆、纪念馆、工疗站、老人院等优秀志愿者辅导员进学校分享活动的同时,也让优秀志愿者辅导员把中队带到校外服务基地,让队员们开展力所能及的志愿活动,形成了“活动前培训——辅导员活动中带领——活动后集体分享”这种社区志愿服务模式。
少先队员都是未成年人,因此每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都由中队辅导员带队,家长志愿辅导员或者校外辅导员全程协助,确保每一次活动的安全开展。配合志愿活动记录,中队活动宣传、小结,大队活动表彰,队员们感受到参与志愿活动的快乐,逐渐养成参与志愿活动的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每次校外活动都安排家长志愿辅导员参与,体现了家庭的教育功能,促进家庭培养小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学校组织的义卖捐款、捐图书手拉手活动、环保实践主题教育、垃圾分类宣传、造“福”义卖、慰问孤寡老人、向困难家庭送温暖等系列志愿活动,都有家长志愿者积极参与。家校合作的志愿服务教育,使培养学生志愿服务意识更加健全,使志愿服务教育更加立体、全面。
四、志愿服务增强道德内化效果
学校通过志愿服务促进道德和情感内化。在完成相应的志愿服务过程中,学生从中获得成功、快乐的情感体验,增强志愿服务的情感认同,形成积极主动的志愿服务意识。例如,在“志爱餐”活动中,小狮子中队何悦愉说:“很高兴参加‘志爱餐’活动,我们不仅将‘志爱餐’送给独居老人们,还给他们带去了热情的问候,愉快的交谈,为他们表演唱歌和跳舞,还有清洁卫生。”队员古韵诗在感言上写道:“我组负责送餐给84岁双目失明的邹婆婆,看到她,我心中有满满的正能量。邹婆婆虽然双目失明,年纪也大了,但所有的一切都是自理,很让人感动。参加这次活动能使自己快乐,送人玖瑰,手有余香,帮助他人,快乐自己。”何悦愉家长认为,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乐于助人的精神。孩子们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去帮助别人,不但能带来快乐,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感恩思想的行为表达。只有具备感恩思想,才能更好地尊敬老师,孝顺父母,友爱同学,珍惜身边的一切美好事物,完善自身的品格,成为社会中有价值的人。衷心希望这些活动能经常举行,实现乐学力行的校训。
在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学校都会组织座谈会,教师、学生和家长围坐一起,共同分享经验和交流体会,促进道德情感内化。学校也打造宣传推广志愿活动阵地,充分利用活动剪报、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平台宣传志愿活动,表彰优秀红领巾小志愿者、優秀中队和优秀小队。队员们在校园有学习的机会,有实践的园地,有激励的平台。在辅导员带领下,少先队员们不断锻炼服务能力,培养服务意识,感受志愿服务带来的“助人自助”的快乐,使道德修养得以提升。
关键词:小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道德修养
一、志愿服务搭建个性化育人平台
基立道小学围绕学校文化和特色教育主题,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立道教育”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育人。特色课程紧密围绕“志愿者服务”这一核心,注重课程的结构化和整体性,注重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使特色课程成为特色育人的平台(见下图)。
为落实志愿服务课程,学校开展“志愿者活动”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志愿服务的知识,增强服务技能,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学校还定期邀请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模范人物为全体师生进行“志愿者服务知识”讲座,让志愿服务精神扎根于心底。
二、志愿服务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在“立道”特色课程教育上,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感悟和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引导学生将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与认同转化为自己的行为。
1. 服务大篷车
我校师生常常推着简朴而又独特的志愿者大篷车,穿街走巷为困难群众服务,这已成为我校师生高尚情操和行善情感的体现,还是海珠区享有较高的美誉度的一道风景线。
2. 假日小社团
节假日,我校志愿小社团或者志愿小队经常组织志愿者到周边的老人院或者工疗站看望老人,慰问残疾人,教他们折纸,做游戏,用爱感染身边的人。
3. 共建志愿驿站
学校与校外共建单位建设十多个志愿驿站。在这些驿站,少先队员可以自主选择想参加的活动或者项目,深刻体会“助人自助”的道理,成为红领巾假日小队经常活动的地方。志愿驿站组织开展各种各样有特色的志愿活动,还引领队员们参与省、市、区的志愿活动,满足队员的发展需要。
4. 手拉手伙伴活动
学校经常组织手拉手伙伴活动,引导学生关心身边有困难的小伙伴,为有需要的伙伴们捐送闲置校服、书本以及其他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组织师生赴清远贫困地区志愿服务,体验社会,学会感恩,践行奉献。
这些志愿活动,帮助学生从小养成高尚品德和健康的人格,形成以“志愿奉献”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核心的价值观。电视台、报纸争相报道这一特色活动。学校作为市、区内优秀公民素养的培养基站,特色活动多次在省、市、区等重要场合上做汇报展示。
三、志愿服务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学校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家长学校的互动和建议,许多家长积极带领孩子一起参加志愿服务,共同培养学生志愿服务意识。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双向互动培养志愿服务意识。在邀请志愿驿站、博物馆、纪念馆、工疗站、老人院等优秀志愿者辅导员进学校分享活动的同时,也让优秀志愿者辅导员把中队带到校外服务基地,让队员们开展力所能及的志愿活动,形成了“活动前培训——辅导员活动中带领——活动后集体分享”这种社区志愿服务模式。
少先队员都是未成年人,因此每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都由中队辅导员带队,家长志愿辅导员或者校外辅导员全程协助,确保每一次活动的安全开展。配合志愿活动记录,中队活动宣传、小结,大队活动表彰,队员们感受到参与志愿活动的快乐,逐渐养成参与志愿活动的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每次校外活动都安排家长志愿辅导员参与,体现了家庭的教育功能,促进家庭培养小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学校组织的义卖捐款、捐图书手拉手活动、环保实践主题教育、垃圾分类宣传、造“福”义卖、慰问孤寡老人、向困难家庭送温暖等系列志愿活动,都有家长志愿者积极参与。家校合作的志愿服务教育,使培养学生志愿服务意识更加健全,使志愿服务教育更加立体、全面。
四、志愿服务增强道德内化效果
学校通过志愿服务促进道德和情感内化。在完成相应的志愿服务过程中,学生从中获得成功、快乐的情感体验,增强志愿服务的情感认同,形成积极主动的志愿服务意识。例如,在“志爱餐”活动中,小狮子中队何悦愉说:“很高兴参加‘志爱餐’活动,我们不仅将‘志爱餐’送给独居老人们,还给他们带去了热情的问候,愉快的交谈,为他们表演唱歌和跳舞,还有清洁卫生。”队员古韵诗在感言上写道:“我组负责送餐给84岁双目失明的邹婆婆,看到她,我心中有满满的正能量。邹婆婆虽然双目失明,年纪也大了,但所有的一切都是自理,很让人感动。参加这次活动能使自己快乐,送人玖瑰,手有余香,帮助他人,快乐自己。”何悦愉家长认为,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乐于助人的精神。孩子们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去帮助别人,不但能带来快乐,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感恩思想的行为表达。只有具备感恩思想,才能更好地尊敬老师,孝顺父母,友爱同学,珍惜身边的一切美好事物,完善自身的品格,成为社会中有价值的人。衷心希望这些活动能经常举行,实现乐学力行的校训。
在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学校都会组织座谈会,教师、学生和家长围坐一起,共同分享经验和交流体会,促进道德情感内化。学校也打造宣传推广志愿活动阵地,充分利用活动剪报、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平台宣传志愿活动,表彰优秀红领巾小志愿者、優秀中队和优秀小队。队员们在校园有学习的机会,有实践的园地,有激励的平台。在辅导员带领下,少先队员们不断锻炼服务能力,培养服务意识,感受志愿服务带来的“助人自助”的快乐,使道德修养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