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以及住宅质量的要求逐渐增高,低密度住宅做为时代发展的产物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同时城市中的商业、工作、生活等都开始不断向郊区转移,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们由于过度集中产生的“城市病”,让许多收入丰厚的家庭开始远离市中心开始选择郊区低密度住宅。本文将对于城郊低密度住宅的选址和规划设计做出探讨。
【关键词】郊区;低密度住宅;选址;规划;设计
1. 城郊低密度住宅的选址研究
城郊低密度住宅的特色与价值体现在其选址之上,在城郊低密度住宅选址中最为重要的是区位定位和基地条件选择。城郊低密度住宅的其他因素均可以模仿和再造,唯独区位和基地条件不可复制,真正的体现了其特征性和永久性。选址的基本要求是: 遵循崇尚自然、因地制宜、环境静谧、交通通畅,与闹市有一定的距离,位于上风向、上游、无污染的地段。
1.1区位定位选择。
城郊低密度住宅的选址一般离市中心较远,但如果交通时间太长,会给人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从市中心和主要商务区到城郊低密度住宅的距离在30 min~45 min车程,并且其中没有拥堵的节点较为理想。城郊低密度住宅的选址不宜在交通不便利的地方开发,也不宜在交通过于发达的地方开发。城郊低密度住宅区应该具有完整的功能项目区块,与其他建筑保持一定的距离,形成一条独特的风景线。所以城郊低密度住宅的选址宜在郊区、风景区等,不宜在农村。同时在郊区、风景区等地选址还应远离工业污染源。
1.2基地条件的选择。
基地条件的选择与分析是制约设计形态的因素。基地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条件、地形、日照、地貌、景观等条件使城郊低密度住宅成为了特定条件下的必然产物。“背水环山、环山抱水”是中国自古以来认为建筑选址的最佳格局。当今,城郊低密度住宅的选址最好是“大隐于市、小隐于林”,在清澈的溪流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天人合一”的传统自然观一致。基地选择宜挑选在地势平坦的地方,从结构的角度,地势平坦的建筑较为平稳,地基土质以砂土为宜。选定的城郊低密度住宅基地,不应去破坏其原有的格局,特别是周边生态环境格局、水系水质格局。
2. 城郊低密度住宅区的道路规划则和不同的设计方法创造多样化的景观效果。
4. 结语
城郊低密度住宅不是简单的居住建筑,可以说城郊低密度住宅是居住的终极目标,所以对城郊低密度住宅规划设计的要求是最高的,它具有建筑档次高、景观环境空间大、绿化公建配套高档的特点。本文从选址、道路、景观绿化、配套公建设施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各部分的规划设计方法。针对不同地区进行城郊低密度住宅的最优选址,结合地形、地貌布置景观,设计合理的道路系统,配套齐全的公建设施,达到一种自然、舒适、宜人、亲切的城郊低密度住宅区整体规划,追求一种高于设计本身的城郊低密度住宅文化和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朱雪松.低密度住宅外部环境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7.
[2]阎春林,王荣伟.城郊低密度住宅开发与建设策略探讨[J].南方建筑,2005,05:62~64.
[3]郝强.低密度住宅与健康住宅刍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08:290~291.
[4]皮茜.低密度住宅开发设计中的几点思考[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4,03:31~34.
城郊低密度住宅区的道路系统是整个城郊低密度住宅区规划的框架体系,将零散的各个空间连接成一个整体。城郊低密度住宅区的道路是与城市干道联系的媒介。根据城郊低密度住宅区的特点,它是一个封闭的居住区,道路系统自成体系,与城市干道不可共用。由于城郊低密度住宅区的用地存在地理位置、规模、用地形状、用地内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城郊低密度住宅区内的道路设计也是因地制宜。
(1)城郊低密度住宅区道路的分级。
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城郊低密度住宅区道路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一、二、三级道路。城郊低密度住宅区一级道路也叫主路,是城郊低密度住宅区的骨架,划分了各个组团,是区内车辆的必经之路,交通承载量最大,车行道宽度一般不小于 10 m。二级道路也叫干路,从一级道路分支出来的通向组团,有连接主路与组团的作用,通常宽度为 6 m ~8 m。三级道路是通向组团内部的道路,与建筑关系最为贴近,直接联系建筑的入口,通常宽度为 4 m ~ 5 m。在实际项目中,并不是一、二、三级道路必须都有,可以使二、三级道路合并,这与城郊低密度住宅区的道路规划、实际地形情况等有关。除了以上三个等级的道路之外,城郊低密度住宅区还有各种类型的步行道,可与各等级道路结合,也可以景观为载体单独设置,如健康步道、林荫路、湖边小路等。
(2)城郊低密度住宅区道路规划的方式。
当今城郊低密度住宅区道路规划主要有五种方式,即: 街区型道路规划系统、环型道路规划系统、树型道路规划系统、自由型道路规划系统、综合型道路规划系统。街区型道路规划系统是一种较匀质的布置方式,用地可大可小,目前欧美国家使用的较多,国内用地紧缺的情况下,不太适合使用,因为街区型的道路布置方式道路占地面积较大。环型道路规划系统目前国内使用较多,多见于用地较方正、规模较大的地块中,采用组团道路尽端式的布置方式,减少了车辆的穿行,有利于创造安全、宁静的城郊低密度住宅环境。树型道路规划系统是在用地规模偏小或用地较不规则( 多为窄长) 的情况下采用的类型,同环型道路规划系统一样,使用组团道路尽端式的布置方式。在一些山地、丘陵、海滨城郊低密度住宅区内,受地形高差、风景朝向等因素的影响,道路根据具体要求可以采用自由型的布置方式。一些综合类型的别墅区或风景旅游度假区,在有特殊需要或功能要求的情况下,可能会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道路规划方式,即为综合型道路规划系统。
3. 城郊低密度住宅区的绿化、景观规划
(1)要满足环境设计的基本功能,注重居住的舒适性。
满足住区环境设计的基本功能是景观设计的首要任务,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亲近自然,融于自然是人类的天性。营造轻松的环境,更多的体现在室外的自然元素,合理的尺度关系,有主有次的景观视觉,使人们接近自然,感受自然,与自然相和谐,并可持续发展。
(2)要吻合住区的性格特征,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城郊低密度住宅设计的完美境界就是需要与景观、绿化紧密结合,达到建筑与环境有机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城郊低密度住宅区绿化景观设计在满足基本功能之上,还应与项目的整体策划定位相吻合,与建筑设计相配套,使景观与建筑完美结合,共同呈现独具特色的环境效果。在实际项目中,要合理的利用现有的景观元素( 水、树木、山等) ,将地块先天的自然环境与后天的设计手法有机的结合。建筑适合环境、环境提升品质,两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赖特的流水城郊低密度住宅就是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的典型代表。
(3)注重细腻的文化追求。
城郊低密度住宅的文化性是体现城郊低密度住宅设计精神的最高层次,景观、绿化的文化性与个性化特点更为突出,任何项目均不能脱离其所属的文化环境而单独存在。要求设计师对使用者的需求和心理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调研,研究开发项目所属地域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
(4)设计要采用多种处理手法。
在城郊低密度住宅区的景观绿化设计中,山石、水体、植物、小品、标识系统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通过不同的景观处理手法和要素,显示不同的景观特色,利用景观构成原
【关键词】郊区;低密度住宅;选址;规划;设计
1. 城郊低密度住宅的选址研究
城郊低密度住宅的特色与价值体现在其选址之上,在城郊低密度住宅选址中最为重要的是区位定位和基地条件选择。城郊低密度住宅的其他因素均可以模仿和再造,唯独区位和基地条件不可复制,真正的体现了其特征性和永久性。选址的基本要求是: 遵循崇尚自然、因地制宜、环境静谧、交通通畅,与闹市有一定的距离,位于上风向、上游、无污染的地段。
1.1区位定位选择。
城郊低密度住宅的选址一般离市中心较远,但如果交通时间太长,会给人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从市中心和主要商务区到城郊低密度住宅的距离在30 min~45 min车程,并且其中没有拥堵的节点较为理想。城郊低密度住宅的选址不宜在交通不便利的地方开发,也不宜在交通过于发达的地方开发。城郊低密度住宅区应该具有完整的功能项目区块,与其他建筑保持一定的距离,形成一条独特的风景线。所以城郊低密度住宅的选址宜在郊区、风景区等,不宜在农村。同时在郊区、风景区等地选址还应远离工业污染源。
1.2基地条件的选择。
基地条件的选择与分析是制约设计形态的因素。基地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条件、地形、日照、地貌、景观等条件使城郊低密度住宅成为了特定条件下的必然产物。“背水环山、环山抱水”是中国自古以来认为建筑选址的最佳格局。当今,城郊低密度住宅的选址最好是“大隐于市、小隐于林”,在清澈的溪流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天人合一”的传统自然观一致。基地选择宜挑选在地势平坦的地方,从结构的角度,地势平坦的建筑较为平稳,地基土质以砂土为宜。选定的城郊低密度住宅基地,不应去破坏其原有的格局,特别是周边生态环境格局、水系水质格局。
2. 城郊低密度住宅区的道路规划则和不同的设计方法创造多样化的景观效果。
4. 结语
城郊低密度住宅不是简单的居住建筑,可以说城郊低密度住宅是居住的终极目标,所以对城郊低密度住宅规划设计的要求是最高的,它具有建筑档次高、景观环境空间大、绿化公建配套高档的特点。本文从选址、道路、景观绿化、配套公建设施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各部分的规划设计方法。针对不同地区进行城郊低密度住宅的最优选址,结合地形、地貌布置景观,设计合理的道路系统,配套齐全的公建设施,达到一种自然、舒适、宜人、亲切的城郊低密度住宅区整体规划,追求一种高于设计本身的城郊低密度住宅文化和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朱雪松.低密度住宅外部环境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7.
[2]阎春林,王荣伟.城郊低密度住宅开发与建设策略探讨[J].南方建筑,2005,05:62~64.
[3]郝强.低密度住宅与健康住宅刍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08:290~291.
[4]皮茜.低密度住宅开发设计中的几点思考[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4,03:31~34.
城郊低密度住宅区的道路系统是整个城郊低密度住宅区规划的框架体系,将零散的各个空间连接成一个整体。城郊低密度住宅区的道路是与城市干道联系的媒介。根据城郊低密度住宅区的特点,它是一个封闭的居住区,道路系统自成体系,与城市干道不可共用。由于城郊低密度住宅区的用地存在地理位置、规模、用地形状、用地内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城郊低密度住宅区内的道路设计也是因地制宜。
(1)城郊低密度住宅区道路的分级。
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城郊低密度住宅区道路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一、二、三级道路。城郊低密度住宅区一级道路也叫主路,是城郊低密度住宅区的骨架,划分了各个组团,是区内车辆的必经之路,交通承载量最大,车行道宽度一般不小于 10 m。二级道路也叫干路,从一级道路分支出来的通向组团,有连接主路与组团的作用,通常宽度为 6 m ~8 m。三级道路是通向组团内部的道路,与建筑关系最为贴近,直接联系建筑的入口,通常宽度为 4 m ~ 5 m。在实际项目中,并不是一、二、三级道路必须都有,可以使二、三级道路合并,这与城郊低密度住宅区的道路规划、实际地形情况等有关。除了以上三个等级的道路之外,城郊低密度住宅区还有各种类型的步行道,可与各等级道路结合,也可以景观为载体单独设置,如健康步道、林荫路、湖边小路等。
(2)城郊低密度住宅区道路规划的方式。
当今城郊低密度住宅区道路规划主要有五种方式,即: 街区型道路规划系统、环型道路规划系统、树型道路规划系统、自由型道路规划系统、综合型道路规划系统。街区型道路规划系统是一种较匀质的布置方式,用地可大可小,目前欧美国家使用的较多,国内用地紧缺的情况下,不太适合使用,因为街区型的道路布置方式道路占地面积较大。环型道路规划系统目前国内使用较多,多见于用地较方正、规模较大的地块中,采用组团道路尽端式的布置方式,减少了车辆的穿行,有利于创造安全、宁静的城郊低密度住宅环境。树型道路规划系统是在用地规模偏小或用地较不规则( 多为窄长) 的情况下采用的类型,同环型道路规划系统一样,使用组团道路尽端式的布置方式。在一些山地、丘陵、海滨城郊低密度住宅区内,受地形高差、风景朝向等因素的影响,道路根据具体要求可以采用自由型的布置方式。一些综合类型的别墅区或风景旅游度假区,在有特殊需要或功能要求的情况下,可能会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道路规划方式,即为综合型道路规划系统。
3. 城郊低密度住宅区的绿化、景观规划
(1)要满足环境设计的基本功能,注重居住的舒适性。
满足住区环境设计的基本功能是景观设计的首要任务,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亲近自然,融于自然是人类的天性。营造轻松的环境,更多的体现在室外的自然元素,合理的尺度关系,有主有次的景观视觉,使人们接近自然,感受自然,与自然相和谐,并可持续发展。
(2)要吻合住区的性格特征,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城郊低密度住宅设计的完美境界就是需要与景观、绿化紧密结合,达到建筑与环境有机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城郊低密度住宅区绿化景观设计在满足基本功能之上,还应与项目的整体策划定位相吻合,与建筑设计相配套,使景观与建筑完美结合,共同呈现独具特色的环境效果。在实际项目中,要合理的利用现有的景观元素( 水、树木、山等) ,将地块先天的自然环境与后天的设计手法有机的结合。建筑适合环境、环境提升品质,两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赖特的流水城郊低密度住宅就是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的典型代表。
(3)注重细腻的文化追求。
城郊低密度住宅的文化性是体现城郊低密度住宅设计精神的最高层次,景观、绿化的文化性与个性化特点更为突出,任何项目均不能脱离其所属的文化环境而单独存在。要求设计师对使用者的需求和心理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调研,研究开发项目所属地域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
(4)设计要采用多种处理手法。
在城郊低密度住宅区的景观绿化设计中,山石、水体、植物、小品、标识系统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通过不同的景观处理手法和要素,显示不同的景观特色,利用景观构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