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互联网融入到了大众生活中。人们的生活节奏随之增快,学习方式也呈现移动化,人们倾向于利用零散时间学习,提升自己。这使得移动学习成为继远程学习、数字学习后的又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而智能手机作为功能最齐全、最便携的移动设备之一,具有代表性,对大学生的学习及校园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西南民族大学学生智能手机用户为研究对象,在了解和分析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后,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大学生移动学习提供帮助,促进学习效率提高,改善学习质量。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移动学习 智能手机 大学生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影响已经触及到人类的各方面。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网民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大。这说明移动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日益增强,学生对它的依赖性也增大。传统的学习方式发生新的变化。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辅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展开的学习,它可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有学者也曾提到移动学习实现了随时随地的交流,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习者充分利用零碎时间,促进交流与互动。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移动性、大众性、便携性等特点。它表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学习也有了更深层次的需求。而智能手机因其强大功能、使用便捷的特点,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具有代表性的地位,对老师教学,学生学习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准确了解大学生现在利用移动互联网学习的现状显得尤其重要。
近期,笔者以西南民族大学学生中智能手机用户为调查对象,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结合的方式,對大学生移动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在问卷调查中,共发放200份问卷,有效问卷为195份,无效的原因是未按要求回答问卷,有效率为97.5%。另外,对获得的数据采取lpha信度检验以及Excel进行分析,采用了描述性统计、图形统计。
一、大学生移动学习的现状与不足
1.大学生进行移动学习普遍化。移动互联网正以迅猛的速度发展,这为大学生展开移动学习提供了条件,也给大学生移动学习带来了很大便利,大学生进行移动学习也日益普遍。调查结果展示,鲜有大学生未利用互联网进行移动学习,其中大部分通过下载学习APP(53.04%),辅以微博(16.52%)、微信(14.78%)等途经。APP软件由于具有多样性、大容量的特点,是大部分学生选择的移动学习途径。另外更迅速的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如校园WiFi(49.86%)、个人宽带账号、网络运营商接入(34.36%)等,它们能够满足大学生及时获取学习知识的需求,使得大学生在多途径条件下进行移动学习的同时又能以快速的效率实现,迎合当今社会节奏快的特点。
2.学生移动学习内容专业性较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同时使得大学生对知识更加渴望,他们希望获取大量有用的知识来满足自身需求,提高自身素质。调查中88.42%的大学生利用移动设备进行移动学习的学习内容与专业有相关性。这说明大学生利用移动设备进行移动学习时,高度重视自身专业能力。学生在预习或者复习老师的授课内容时,利用相关的视频、音频或者通过微信、微博等手机APP查找信息,可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且大部分学习软件都具有自动记录学生学习进度的功能,能够促进学生制定学习方案,及时对自己学习进行反馈。
3.大学生对移动学习方式的认识不深。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碎片化、移动化、微型化的学习对于个人成长显得尤为重要。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大多数同学认为利用移动设备学习可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这是一种既方便又灵活的学习方式。在对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移动学习的频率分析中,每天都进行移动学习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为37.76%,但如何有效利用这种移动学习方式大多数同学却是茫然的,进行移动学习缺乏针对性,也没有计划性,同学会辅以视频或音频学习,但内容大多是停留在表层,不够深入。信息飞速发展时代下这显然不能满足时刻学习的需求。另外大部分调查学生表示在零散时间的移动学习效果也只有一般,易受环境干扰的影响。而快节奏的社会需要我们充分利用零散时间提升自己,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二、大学生移动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1.客观因素。从大学生在进行移动学习效果统计结果看,过半的学生(62.63%)认为移动学习效果一般甚至难以保证,还有部分同学认为移动学习属于浪费时间。整体效果仍待加强。网络学习资源的质量是影响因素之一。大数据时代,学习资源更加碎片化、海量化,当学生在查找相关信息时,需用大量时间与精力进行选择、甄别。其次,移动学习的环境的不同也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在排队时、地铁活或公交车上、走路时等嘈杂的环境中的学习效果要低于自习时、安静时的学习效果,在零碎时间段的学习具有间断性,大学生易受环境干扰,难以做到聚精会神。第三,移动设备的不同会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效果。智能手机具有轻便、普适的特点,将成为移动学习有效的终端学习工具。在调查中也是,但是手机屏幕大小、电池待机时间、网络宽带接入方式、时间碎片化等问题都会影响着大学生移动学习的效果。
2.主观因素。在进行移动学习时,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会影响学习效果。统计结果显示,只有10.75%的学生表示自己在移动学习时可以做到精力非常集中,过八成的学生表示移动学习时精力容易分散,而它又与客观环境密切相关,如学习内容与周围的环境变化等。第二,学习效果还受学生的自觉性影响,在调查学生通常在哪些情况下会进行移动学习时,及时需要和无聊或排队时的情况占绝大部分,仅有32.16%表示在自习时会进行移动学习,这表明学生进行移动学习时,大部分时间都是消极状态下为打发时间而为,并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力有意识地主动学习。这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习效果的好坏。 三、关于如何提升大学生移动学习效果的思考
根据上述综合分析发现,APP软件可传递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是有些软件广告过多甚至收费,学习内容杂而乱,这无疑会影响到学生的移动学习效果。另外,在校内没用过移动图书馆或者不知道移动图书馆的学生占24.6%,42.06%的学生还是选择线下图书借阅,学校的宣传效果也不明显,很多同学仍旧不知道移动图书馆这一设备的便捷性。再者,虽然移动学习这种观念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是这种移动学习方式并没有在高校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运用。很多同学在运用移动学习这种方式上迷茫,无序。因此,本文认为,要想让大学生真正从移动学习方式中更多地受益,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学校方面。建立并完善校园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优化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移动学习研究者姜强提到过以智能手机为学习终端的移动学习将成为课外学习或辅助课堂学习交流,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场所进行学习,这将会成为学习者获取额外知识最佳学习方式。在图书馆、宿舍楼、学生食堂、教学楼等大学生密集建筑物处提供实惠便捷的无线信号,使学生在随时可以通过手机高速上网,更加容易获取教育资源。而与此同时又有利于降低学习成本。推动移动图书馆等硬件设施建设并加强宣传。大学里可建立移动图书馆,将它与固定图书馆相结合,提高移动图书馆适应效率。西南民族大学已建立“超星移动图书馆APP”,学生在手机上安装这一软件后,自己需要的图书只要扫二维码即可获得高清电子图书,速度远远快于图书借阅,并且学生还可以在连线状态下查找学术资源,进行报纸等资源的订阅,这增强了学生利用移动图书馆学习的便捷性,但是如何加强宣传提高使用度也是一大难题。学校可以把移动图书馆设备安置在人流量大的地区,并放置相应的宣传海报,将主要的功能以明显方式标注,使路过同学一目了然。此外此软件还可以加入互动交流模块来促进宣传,在这个平台上学习资源使用者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共享,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意识与协作意识,在这个模块里进一步采取积分制、奖励制的奖惩互评方式,推动大学生使用学习资源的持续性,而这又无形之中促进了宣传与使用度。创建移动学习社区,营造移动学习的优良环境。学校突破技术制约,基于学生差异化特点,鼓励开发移动学习个性化平台。这个平台包括专家、老师、学生,学生根据自身学习兴趣与风格进行选择,只要在线,便可分享学习心得,实现实时交流,打造移动学习社区。这样不仅方便学习者,还使得学习资源得到优化,实现不同学习思想的碰撞,提高移动学习参与度。
2.教师方面。教师深入理解移动学习理念,结合教学大纲,推送有效学习资源。教师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整合资源,在课上通过推荐与课堂知识相关的实用学习APP软件、相关学习网址,引导大学生使用有价值、丰富的学习资源;微课程是各种学科各种小知识的总称,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适合教学辅助。学生通过微课程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不仅可以推动移动学习,还对教师的教学有帮助。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辅以微课,这种多元素的知识展示有推动大学生自身认知,促进全面发展。教师加大与学生互动交流,在移动学习中加强指导与监督。移动学习的环境具有开放性,过多的信息资源甚至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及时对学生的问题以及困惑给予指导,督促学生认清学习任务,制定学习目标,让移动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
3.学生个人方面。树立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利用移动互联网信息进行学习的能力。学习贯穿于人的终身,要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立足,人们必须及时更新自身知识储备,从而获得新的适应力。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树立移动学习的意识显得尤为必要。学习者对移动学习的了解、需求以及设备持有等情况,是所有移动学习项目设计的前提和基石。但是調查数据表明大部分的学生却没有充分意识到利用生活中的零碎时间进行移动学习的重要性。只有更多的学生加入利用移动互联网学习的队伍中,只有更多的学生充分体会到移动学习的轻松、高效,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采取这一种学习方式,促进自身学习效果提升。移动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如何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受环境干扰最小的移动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是提升学习效果的关 键所在,这也需要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在心理上对移动互联网信息的过滤能力,提高辨识能力与发挥主动性,增强移动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移动学习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的学习方式,是传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它是时代发展下的必然产物,有利于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推动教育公平,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因此,加强对此的研究,无疑对于促进移动学习的研究,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7/P020150723549500667087.pdf.
[2]茆意宏,魏雅雯.大学生移动学习需求的实证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3(8).
[3]姜强,赵蔚,王明娇.碎片化学习视域下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生移动学习认知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151).
[4]陈义勤.成人学习者移动学习现状调查与研究 [A] 2013-05-30.
作者简介:姚璐莹,女,汉族,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会计学。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移动学习 智能手机 大学生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影响已经触及到人类的各方面。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网民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大。这说明移动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日益增强,学生对它的依赖性也增大。传统的学习方式发生新的变化。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辅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展开的学习,它可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有学者也曾提到移动学习实现了随时随地的交流,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习者充分利用零碎时间,促进交流与互动。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移动性、大众性、便携性等特点。它表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学习也有了更深层次的需求。而智能手机因其强大功能、使用便捷的特点,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具有代表性的地位,对老师教学,学生学习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准确了解大学生现在利用移动互联网学习的现状显得尤其重要。
近期,笔者以西南民族大学学生中智能手机用户为调查对象,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结合的方式,對大学生移动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在问卷调查中,共发放200份问卷,有效问卷为195份,无效的原因是未按要求回答问卷,有效率为97.5%。另外,对获得的数据采取lpha信度检验以及Excel进行分析,采用了描述性统计、图形统计。
一、大学生移动学习的现状与不足
1.大学生进行移动学习普遍化。移动互联网正以迅猛的速度发展,这为大学生展开移动学习提供了条件,也给大学生移动学习带来了很大便利,大学生进行移动学习也日益普遍。调查结果展示,鲜有大学生未利用互联网进行移动学习,其中大部分通过下载学习APP(53.04%),辅以微博(16.52%)、微信(14.78%)等途经。APP软件由于具有多样性、大容量的特点,是大部分学生选择的移动学习途径。另外更迅速的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如校园WiFi(49.86%)、个人宽带账号、网络运营商接入(34.36%)等,它们能够满足大学生及时获取学习知识的需求,使得大学生在多途径条件下进行移动学习的同时又能以快速的效率实现,迎合当今社会节奏快的特点。
2.学生移动学习内容专业性较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同时使得大学生对知识更加渴望,他们希望获取大量有用的知识来满足自身需求,提高自身素质。调查中88.42%的大学生利用移动设备进行移动学习的学习内容与专业有相关性。这说明大学生利用移动设备进行移动学习时,高度重视自身专业能力。学生在预习或者复习老师的授课内容时,利用相关的视频、音频或者通过微信、微博等手机APP查找信息,可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且大部分学习软件都具有自动记录学生学习进度的功能,能够促进学生制定学习方案,及时对自己学习进行反馈。
3.大学生对移动学习方式的认识不深。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碎片化、移动化、微型化的学习对于个人成长显得尤为重要。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大多数同学认为利用移动设备学习可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这是一种既方便又灵活的学习方式。在对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移动学习的频率分析中,每天都进行移动学习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为37.76%,但如何有效利用这种移动学习方式大多数同学却是茫然的,进行移动学习缺乏针对性,也没有计划性,同学会辅以视频或音频学习,但内容大多是停留在表层,不够深入。信息飞速发展时代下这显然不能满足时刻学习的需求。另外大部分调查学生表示在零散时间的移动学习效果也只有一般,易受环境干扰的影响。而快节奏的社会需要我们充分利用零散时间提升自己,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二、大学生移动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1.客观因素。从大学生在进行移动学习效果统计结果看,过半的学生(62.63%)认为移动学习效果一般甚至难以保证,还有部分同学认为移动学习属于浪费时间。整体效果仍待加强。网络学习资源的质量是影响因素之一。大数据时代,学习资源更加碎片化、海量化,当学生在查找相关信息时,需用大量时间与精力进行选择、甄别。其次,移动学习的环境的不同也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在排队时、地铁活或公交车上、走路时等嘈杂的环境中的学习效果要低于自习时、安静时的学习效果,在零碎时间段的学习具有间断性,大学生易受环境干扰,难以做到聚精会神。第三,移动设备的不同会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效果。智能手机具有轻便、普适的特点,将成为移动学习有效的终端学习工具。在调查中也是,但是手机屏幕大小、电池待机时间、网络宽带接入方式、时间碎片化等问题都会影响着大学生移动学习的效果。
2.主观因素。在进行移动学习时,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会影响学习效果。统计结果显示,只有10.75%的学生表示自己在移动学习时可以做到精力非常集中,过八成的学生表示移动学习时精力容易分散,而它又与客观环境密切相关,如学习内容与周围的环境变化等。第二,学习效果还受学生的自觉性影响,在调查学生通常在哪些情况下会进行移动学习时,及时需要和无聊或排队时的情况占绝大部分,仅有32.16%表示在自习时会进行移动学习,这表明学生进行移动学习时,大部分时间都是消极状态下为打发时间而为,并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力有意识地主动学习。这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习效果的好坏。 三、关于如何提升大学生移动学习效果的思考
根据上述综合分析发现,APP软件可传递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是有些软件广告过多甚至收费,学习内容杂而乱,这无疑会影响到学生的移动学习效果。另外,在校内没用过移动图书馆或者不知道移动图书馆的学生占24.6%,42.06%的学生还是选择线下图书借阅,学校的宣传效果也不明显,很多同学仍旧不知道移动图书馆这一设备的便捷性。再者,虽然移动学习这种观念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是这种移动学习方式并没有在高校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运用。很多同学在运用移动学习这种方式上迷茫,无序。因此,本文认为,要想让大学生真正从移动学习方式中更多地受益,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学校方面。建立并完善校园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优化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移动学习研究者姜强提到过以智能手机为学习终端的移动学习将成为课外学习或辅助课堂学习交流,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场所进行学习,这将会成为学习者获取额外知识最佳学习方式。在图书馆、宿舍楼、学生食堂、教学楼等大学生密集建筑物处提供实惠便捷的无线信号,使学生在随时可以通过手机高速上网,更加容易获取教育资源。而与此同时又有利于降低学习成本。推动移动图书馆等硬件设施建设并加强宣传。大学里可建立移动图书馆,将它与固定图书馆相结合,提高移动图书馆适应效率。西南民族大学已建立“超星移动图书馆APP”,学生在手机上安装这一软件后,自己需要的图书只要扫二维码即可获得高清电子图书,速度远远快于图书借阅,并且学生还可以在连线状态下查找学术资源,进行报纸等资源的订阅,这增强了学生利用移动图书馆学习的便捷性,但是如何加强宣传提高使用度也是一大难题。学校可以把移动图书馆设备安置在人流量大的地区,并放置相应的宣传海报,将主要的功能以明显方式标注,使路过同学一目了然。此外此软件还可以加入互动交流模块来促进宣传,在这个平台上学习资源使用者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共享,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意识与协作意识,在这个模块里进一步采取积分制、奖励制的奖惩互评方式,推动大学生使用学习资源的持续性,而这又无形之中促进了宣传与使用度。创建移动学习社区,营造移动学习的优良环境。学校突破技术制约,基于学生差异化特点,鼓励开发移动学习个性化平台。这个平台包括专家、老师、学生,学生根据自身学习兴趣与风格进行选择,只要在线,便可分享学习心得,实现实时交流,打造移动学习社区。这样不仅方便学习者,还使得学习资源得到优化,实现不同学习思想的碰撞,提高移动学习参与度。
2.教师方面。教师深入理解移动学习理念,结合教学大纲,推送有效学习资源。教师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整合资源,在课上通过推荐与课堂知识相关的实用学习APP软件、相关学习网址,引导大学生使用有价值、丰富的学习资源;微课程是各种学科各种小知识的总称,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适合教学辅助。学生通过微课程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不仅可以推动移动学习,还对教师的教学有帮助。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辅以微课,这种多元素的知识展示有推动大学生自身认知,促进全面发展。教师加大与学生互动交流,在移动学习中加强指导与监督。移动学习的环境具有开放性,过多的信息资源甚至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及时对学生的问题以及困惑给予指导,督促学生认清学习任务,制定学习目标,让移动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
3.学生个人方面。树立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利用移动互联网信息进行学习的能力。学习贯穿于人的终身,要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立足,人们必须及时更新自身知识储备,从而获得新的适应力。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树立移动学习的意识显得尤为必要。学习者对移动学习的了解、需求以及设备持有等情况,是所有移动学习项目设计的前提和基石。但是調查数据表明大部分的学生却没有充分意识到利用生活中的零碎时间进行移动学习的重要性。只有更多的学生加入利用移动互联网学习的队伍中,只有更多的学生充分体会到移动学习的轻松、高效,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采取这一种学习方式,促进自身学习效果提升。移动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如何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受环境干扰最小的移动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是提升学习效果的关 键所在,这也需要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在心理上对移动互联网信息的过滤能力,提高辨识能力与发挥主动性,增强移动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移动学习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的学习方式,是传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它是时代发展下的必然产物,有利于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推动教育公平,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因此,加强对此的研究,无疑对于促进移动学习的研究,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7/P020150723549500667087.pdf.
[2]茆意宏,魏雅雯.大学生移动学习需求的实证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3(8).
[3]姜强,赵蔚,王明娇.碎片化学习视域下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生移动学习认知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151).
[4]陈义勤.成人学习者移动学习现状调查与研究 [A] 2013-05-30.
作者简介:姚璐莹,女,汉族,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