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

来源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9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列方程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知识中数与代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地强化学生的代数意识,从用字母表示数的认识开始,结合等式的性质,逐渐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为后期使用方程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同时,要启发、引导学生从题目中寻找等量关系,提高学生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建构数学模型。并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列方程;解决问题能力;有效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习方程的知识,从算术思维发展到代数思维,有许多学生对由一个未知的量、确实的量转化为一个已知的、可变的量的过程感到模糊。因此,教师要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让小学生明确算术思维与方程思维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体会运用方程解决问题是由逆向思维转为顺向思维的,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强化学生的代数意识,打好使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基础
  在学习简易方程之前,学生经历了四年多算术思维的学习,已经形成了定势思维。然而,学习方程,运用的是方程思维,并需要用方程思维去解决问题,这对五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思维转变的挑战。有些学生在运用方程解决问题时,只是套用了一般格式,解题的过程还是运用算术思维。这些都说明了要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是相当困难的。
  要转变,就要从简单的开始。
  (一)重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这是学习方程的第一步。其实,学生对代数并非一无所知,在小学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就已经接触到了一些浅显的代数知识,如用字母来表示四则运算的定律,用“○”“△”或“□”等符号表示数等知识。因此,学生对代数并不完全陌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和一个量,这是列方程的基础。在教学上,教师要采用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思路,先让学生写出用具体的数表示的式子,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样不仅简单明了,而且具有一般性,经历了抽象概括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数量关系的描述写出代数式,这是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
  (二)掌握方程的概念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因此,教学方程的概念要从认识等式开始。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天平演示,经历由数的等式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通过不等到相等的比较,为引入方程提供丰富的感性認知基础。通过实物演示得到方程,引出方程的概念。而在教学等式的性质时,也要通过天平平衡的实验进行演示,让学生思考、感悟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也可以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看到动态的过程,获得真实的感受。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双向观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总结规律。
  (三)培养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处于模仿学习阶段,对同类型的例题需要多次强化训练才能够掌握,只有少部分学生懂得变通,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代数知识。在学习方程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未知量”和“等式”的认识,也就是要把握方程的本质。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和运用,以及熟悉等式中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切实提高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灵活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方程思想其实广泛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但学生却难以把它直接与生活联系起来,因为他们习惯于运用已知条件构建算术的数学模型。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特别是有些数学问题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时,学生不容易找出隐含的等量关系,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构建方程的数学模型。
  (一)培养学生找等量关系的能力
  要想学会抓住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去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可以从数量关系比较简单的问题入手,再过渡到关系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进行找等量关系的专项练习。
  1. 利用线段图寻找等量关系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数形结合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一般来说,小学生在读懂问题的基础上,如果能画出线段图,采用数与形相结合的方法去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那么解决实际问题相对来说要容易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会学生把问题画出来,其用意就在于保证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2. 通过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分析数量关系
  数学问题中蕴藏着丰富的信息,很多重要的条件都隐藏在一些关键的字词之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做好标记,并从中找到相关的条件。例如:食品店购进170吨大米,卖了4天后,还剩10吨。在这个题目中“还剩”就是关键词,找到了它,学生就可以找出“大米的总量-卖出的量=剩下的量”这一等量关系。
  3. 从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寻找等量关系
  像各种平面几何的计算公式、路程问题中的相关公式、工程问题中的相关公式等,不断重复练习这些常用的等量关系,对学生在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等量关系是非常有利的。
  以上几种方法,在教学时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通过各类型的题目,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使学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会构建简单的数学模型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在于找等量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找出不同的等量关系,从而列出不同的方程。因此,教师应该授予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规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简单的数学模型。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向学生渗透一些简单的数学模型,如“倍和与倍差”问题的模型、“相遇问题”的模型、“鸡兔同笼”问题的模型等,让他们根据这些模型的特征,去判断某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三、形成数学思想,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大数学家笛卡尔认为,方程的思想是:实际问题→数学问题→代数问题→方程问题。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学术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有必要适时渗透方程思想,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一)通过对比学习,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学生在学习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不太乐意运用方程去解决问题,很大原因在于算术思维的定势。确实,在解决简单的题目时,用一般的算术方法比较简单、直接、方便,而列方程解决问题,要先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再列方程,最后解方程,的确比较麻烦。因此,要学生接受方程,需要转变定势的算术思维。但这种转变要有个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势。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算术方法和方程方法皆可使用的题目,让学生对比两种方法的优劣,从而认识算术方法和方程方法的异同,让他们知道,在简单的题目中,算术方法比列方程要简单得多。但解决复杂的题目,列方程则比算术方法简单易懂。通过这样的对比,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认识到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慢慢地,学生也就愿意用,也乐意用方程去解决实际问题了。
  (二)重视对未知量的理解
  对于相当一部分小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不能深刻理解字母“x”的准确含义。他们都知道“x”表示一个未知量,但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往往需要把它看作一个已知的量参与数量关系的分析,写出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所以,加强学生对未知量的理解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教师可以从简单的题目入手,然后层层递进,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含有未知量的题目,让学生通過练习明白未知量在参与数量关系分析过程中和已知量是一样的。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日后的解题中就能明白未知量的作用,寻找等量关系就会水到渠成。
  (三)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使用方程的意识提高了,也慢慢明白了使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这时,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去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思考的角度不一样,所建立的方程也就不一样,但最终都能够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小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有利的。总之,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学习,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好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数学思想的目的。
  总之,在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地强化学生的代数意识,从运用字母表示数的认识开始,结合等式的性质,逐渐建立方程的概念,为使用方程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启发、引导学生从题目中寻找等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建构数学模型。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其他文献
【摘 要】综合实践课程是一个包容性的学科,不仅贯通了不同学科的知识,对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也具有整合性的要求。利用校园具备的校本、人文、课程资源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课程,对于教师实现学科知识的延伸和补充、学生能力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利用校本资源促进活动的生成、利用人文资源丰富活动的内容、利用课程资源拓展活动的时空三方面分析了利用校园军魂育人资源开展主题探究活动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为学校开展综合
期刊
【摘 要】在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发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尽如人意。如何让学生把学过的词汇、博大精深的国学知识,通过缜密的思维,引经据典并流畅地表露出来,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文章结合新教材“口语交际”栏目的特点,从把握新教材教学的风向标、课文教学渗透与园地口语交际相结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训练和展示的舞台以及教师要自我提升等四大方面探讨新教材使用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新教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童话教学存在本末倒置、流于形式和文体错位等现状,要改变这些现状,首先应从童话的文本价值、中学生的情感发展需求、课程标准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要求三个方面认识童话教学的价值。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品析内容与形式,读出童话之美;创设情境,解放童心,读出童话之趣;透过表象悟出意蕴,读出童话之真。  【关键词】初中语文;童话教学;教学策略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童话的定义是儿童文学的一
期刊
【摘 要】微课程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为学生构建了自由、广阔、开放、创造性的语文学习平台。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科学的微课程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成为当下初中语文教学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文章以《秋词(其一)》微课程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微课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微课程;教学模式  微课程是对原有课程的再开发,即在原有课程分解到课时教学
期刊
【摘 要】书法是培养人格精神的一种文化活动,强调个人修为,讲究“技道两进”。为了充分发挥书法教育的育人功能,南华小学在广州市番禺区“上品教化”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为落实培养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公民的育人目标,大力建构和实施《启于书》校本课程。通过打造习字环境、组建领导班子、落实习字课堂、开展习字活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彰显校本文化特色。  【关键词】学校文化;校本课程;书法教育  书法作为中国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广州市白云区金沙小学语文科组为例,分析一校多区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共同体建设的现状,并初步探索一校多区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共同体建设的有效策略,以金沙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共同体建设的经验,为面对共同境况的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一校多区;学科教研;教研共同体  广州市白云区金沙小学建于2008年,是廣州市政府民心工程金沙洲新社区配套公办学校。因办校水平不断提高,金沙小学逐渐成为金沙洲
期刊
摘 要:习作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评改是习作教学的一個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这个重要环节,有效提高写作教学效率。文章分析了小学习作评改的现状,并提出了“激励与赏析”“巧立名目”“递进评改”等习作评改策略,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习作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习作评改;现状分析;教学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习作的修改能力,在修改中得以提高习作水平。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
期刊
摘 要:新课标对略读课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略读课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了应有的重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越来越成为每位教师研究教学的重点。文章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实施“精略相辅,略中有精”的教学策略,追求“教略”而“学丰”的教学境界。通过略读课文的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对《教师教学用书》进行透彻的钻研、深度学习,才能为小学数学的教学提供良好的指导。文章遵循《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从“解读教材目标,制定教学过程”“解读编写意图,优化教学方法”“立足教学建议,科学使用教材”这三个角度展开有效教学,层层递进,让学生了解数字编码的运用方法,懂得其中的编码规律,学会根据规律来创造数字编码,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
期刊
【摘 要】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作为检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最好的手段,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都非常重要。如今,高考作文更加关注学生对人或事物的认知和感受,关注学生对人文、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感悟。然而,要让高中生的作文体现这些要求,需要教师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更深入的探索。如何让作文更好地反映高中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让学生的作文在考场上出彩,是一线高中语文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