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感恩教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而课堂是学生精神洗礼、灵魂净化、心灵碰撞的重要场所之一。高中歷史教学就是要在课堂上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实现新课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感恩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充分利用教科书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而课堂是学生精神洗礼、灵魂净化、心灵碰撞的重要场所之一,这是一个十分独特的互动平台。高中历史教学应该积极地挖掘素材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一 感祖国之恩――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教育主题。不论是中国古代、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都强调“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在教学中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活动:
1.1 维护国家统一
围绕这一主题可以进行的专题活动有:“香港昨天、今天和明天”、“宝岛台湾”、“新疆是祖国的神圣西北疆”、“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等等。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形成认识: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统一不仅使中华民族历史前后相接,而且使中华文明绵延至今,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延续性是世界文明史上独有的。对于历史上的分裂应持全面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
1.2 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它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正确态度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反对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
1、“德治”有它的合理性,“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道德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和谐协调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需要有良好的社会规范来维系。
2、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积极内容,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天下统一的思想等等。尤其是强调统一的思想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二 感自然之恩――敬畏自然、珍惜生命
壮丽的山河哺育了人类,难道我们不该对自然怀有感恩之心吗?自然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体。我们的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息息相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教育学生认识历史上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从中吸取教训。中国古代史上自然环境破坏的重要表现:
秦始皇统―中国之后,开始大兴土木,毁伐森林。为修建阿房宫,砍光整个蜀地山岭上的树木,故有“蜀山兀,阿房出”之说。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及过度开发,导致黄河多次泛滥。隋唐时期,由于人口的增加,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出现了放火烧山、向山要田和围湖造田等现象。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生态平衡有所影响。清朝前期人口急剧膨胀,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政府颁布山川弛禁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开放山林,以解决百姓的生活问题。这从长远来看,又造成了山区因长期被开发和掠夺而产生的环境恶化局面,以致现代山区脆弱的生态系统已不能承受严重的环境污染,山区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实现天蓝水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现在这个历史时期,我们要提倡的就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相互促动,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 感社会之恩――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世界
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真诚相待,和谐共处。大而广之,我们要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不同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共同实现“和谐世界”的伟大目标。
和谐思想是构成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在中国古代有孔孟儒家提倡“仁”、“仁政”等民本思想;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有开明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以民为本,如唐太宗强调“存百姓”的思想。有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如西周文王曾告诫儿子武王对大自然不要进行过度开发,要按自然规律合理使用;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古今中外,历朝历代,都采取措施发展生产,缓和社会矛盾。如中国古代西汉、唐朝、明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发展社会生产。如罗斯福新政时积极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人数等措施,缓和社会矛盾;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改革: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高中历史教学就是要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开展各种主题活动,让学生去认识、去感知祖国之恩、自然之恩、社会之恩,从而在行动上去报效祖国、保护自然、回馈社会,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我想这就是高中历史教学中感恩教育的目的吧。
参考文献
[1]耿晓一.打造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J].成才之路,2011年24期
[2]邢成云.我和学生共减肥[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11年06期
[3]崔成林.刘认军.走近杜郎口中学(一)[J].教师,2011年24期
[4]武丽娜.写给我毕业的学生们[J].青少年日记,2009年Z1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感恩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充分利用教科书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而课堂是学生精神洗礼、灵魂净化、心灵碰撞的重要场所之一,这是一个十分独特的互动平台。高中历史教学应该积极地挖掘素材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一 感祖国之恩――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教育主题。不论是中国古代、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都强调“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在教学中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活动:
1.1 维护国家统一
围绕这一主题可以进行的专题活动有:“香港昨天、今天和明天”、“宝岛台湾”、“新疆是祖国的神圣西北疆”、“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等等。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形成认识: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统一不仅使中华民族历史前后相接,而且使中华文明绵延至今,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延续性是世界文明史上独有的。对于历史上的分裂应持全面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
1.2 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它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正确态度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反对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
1、“德治”有它的合理性,“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道德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和谐协调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需要有良好的社会规范来维系。
2、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积极内容,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天下统一的思想等等。尤其是强调统一的思想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二 感自然之恩――敬畏自然、珍惜生命
壮丽的山河哺育了人类,难道我们不该对自然怀有感恩之心吗?自然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体。我们的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息息相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教育学生认识历史上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从中吸取教训。中国古代史上自然环境破坏的重要表现:
秦始皇统―中国之后,开始大兴土木,毁伐森林。为修建阿房宫,砍光整个蜀地山岭上的树木,故有“蜀山兀,阿房出”之说。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及过度开发,导致黄河多次泛滥。隋唐时期,由于人口的增加,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出现了放火烧山、向山要田和围湖造田等现象。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生态平衡有所影响。清朝前期人口急剧膨胀,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政府颁布山川弛禁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开放山林,以解决百姓的生活问题。这从长远来看,又造成了山区因长期被开发和掠夺而产生的环境恶化局面,以致现代山区脆弱的生态系统已不能承受严重的环境污染,山区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实现天蓝水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现在这个历史时期,我们要提倡的就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相互促动,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 感社会之恩――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世界
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真诚相待,和谐共处。大而广之,我们要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不同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共同实现“和谐世界”的伟大目标。
和谐思想是构成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在中国古代有孔孟儒家提倡“仁”、“仁政”等民本思想;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有开明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以民为本,如唐太宗强调“存百姓”的思想。有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如西周文王曾告诫儿子武王对大自然不要进行过度开发,要按自然规律合理使用;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古今中外,历朝历代,都采取措施发展生产,缓和社会矛盾。如中国古代西汉、唐朝、明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发展社会生产。如罗斯福新政时积极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人数等措施,缓和社会矛盾;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改革: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高中历史教学就是要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开展各种主题活动,让学生去认识、去感知祖国之恩、自然之恩、社会之恩,从而在行动上去报效祖国、保护自然、回馈社会,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我想这就是高中历史教学中感恩教育的目的吧。
参考文献
[1]耿晓一.打造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J].成才之路,2011年24期
[2]邢成云.我和学生共减肥[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11年06期
[3]崔成林.刘认军.走近杜郎口中学(一)[J].教师,2011年24期
[4]武丽娜.写给我毕业的学生们[J].青少年日记,2009年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