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补阳还五汤在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患者中治疗效果及对血清NT—proBNP水平的影响

来源 :健康导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lal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在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患者中治疗效果及对血清NT-proBNP水平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85.7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补阳还五汤在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患者中治疗可提高疗效,降低血清NT-proBNP水平。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加味补阳还五汤;血清NT-proBNP
  慢性心力衰竭为心血管内科中常见疾病之一,为各种心脏疾病终末阶段,具有较高致死率。临床中改善和延缓心脏功能衰退为治疗关键,血清NT-proBNP水平为反映心脏功能敏感指标。我国中医在慢性心衰中治疗具有较长历史,通过辩证整体治疗从而获得显著疗效,为探究加味补阳还五汤在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中治疗效果,笔者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表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明确诊断为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1]。研究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0~60岁,平均(51.2±3.6)岁;病程1~3年,平均(1.5±0.3)年。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0~60岁,平均(51..4±3.7)岁;病程1~3年,平均(1.4±0.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分组有比较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给予地高辛 0.125mg/次,1次/d;螺内酯 20mg/次,2次/d;马来酸依拉普利 10mg/次,2次/d;酒石酸美托洛尔 12.5~25.0mg/次,2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具体药方:黄芪30g,当归15g,赤芍药12g,红花12g,地龙12g,桂枝15g,益母草30g,川芎12g。气虚者加党参15g,血瘀者加丹参15g、三七10g。每日1剂,水煎服。2组均2周为1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定:根据NYHA心功能改善情况,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评定。显效:患者心功能提高2级,无心衰症状;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无明显心衰症状;无效:心功能、心衰症状无改善或加重。(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包分析,血清NT-proBNP水平采用 表示,并用t检验,治疗效果采用率表示,并用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如P< 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85.7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为一种或多种心脏疾病所致心功能失代偿期,临床以气紧、胸闷、水肿为主要表现,具有较高致死率。常规西医以强心、利脑、扩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等对症治疗为主,通过降低心脏负荷而延缓或预防心功能持续降低。
  中医将慢性心衰归为“心悸”、“胸痹”、“痰饮”、“喘证”、“水肿”范畴,认为患者心气不足、久病体虚所致阳虚无力,血瘀痰饮互相作用而发病[2]。中医辩证认为,慢性心衰发病机制主要为心气虚所致血脉壅滞,而气虚血瘀贯穿整个发病过程。中医辩证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方中黄芪、党参具有温阳益气功效;红花、川芎、桃仁具有活血祛瘀作用;茯苓可健脾益气;地龙具有通经活络作用;诸药合用具有补气温阳,活血通脉功效[3]。
  综上所述,加味补阳还五汤在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患者中治疗可显著降低血清NT-proBNP水平,通过辩证方法从整体治疗,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王楚盈,张超,张琦等.制川乌与瓜蒌相反配伍对慢性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及其机制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3,24(1):59-62.
  [2] 周健,李静.中药强心利水汤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186-188.
  [3] 黄飞翔,严萍,叶盈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证慢性心衰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4):592-593,63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中医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情况。结果:实验组中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  对所选取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主要为常规药物、饮食、日常生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芎蒌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痰瘀阻肺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8例慢性支气管炎痰瘀阻肺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通过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为:研究组显效22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4.36%,研究组
期刊
摘 要:目的 探讨中药炮制对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102例我院在2014年5~2015年11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中药炮制组)和对照组(西药组),这两组随机分配,分别进行中医的中药炮制内科治疗和西医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中药炮制组 的总显效率达到96.1%,西药组的总显效率达到76.5%,两者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穴位敷贴法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抽选我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2月诊治的60例恶性肿瘤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统计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3.3%,对照组是73.3%,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0%,对照组是53.3%,差异性显著(P0.05),但有可
期刊
摘要:磁性纳米材料以其独特的磁学性能和化学性能在生物医学领域内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以金属还原法为例,探究了磁性纳米材料的化学合成法,以配体叠加法为对磁性纳米材料的表面功能化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磁性纳米材料在磁共振成像方面的的医学应用。  关键词:磁性纳米材料;化学合成;表面功能化;磁共振成像  在纳米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磁性纳米材料以其独特的生物特性和化学特性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粒径在20nm以下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9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中西医组和对照组,采用标准三联疗法对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同时给予中西医组患者半夏泻心汤治疗。结果:中西医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4.3%,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4%,与对照组患者的76.5%和73.5%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
期刊
摘要:慢性鼻炎是由鼻粘膜及粘膜下炎症反复发作,持续4周以上的慢性炎症,其临床表现主要以交替鼻塞、流涕为主。严重者出现鼻胀痛、嗅觉减退、鼻部不适等。调查表明如长期接触粉尘、化学物质及刺激性气体,环境温度、湿度过高等,均可引起本病,近年来本病已成为临床上最常见的鼻科疾病之一。慢性鼻炎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生,其治疗的关键是寻找病因,治疗的目的是减轻鼻塞、流涕及缓解鼻胀痛、鼻部不适等症状。本院采用中药局部用药
期刊
研究背景: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在曾经发布的心血管病诊治技术评价的报告中指出,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是导致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手术失败和血管急性闭塞的主要危险因素。一些严重狭窄尤其是伴严重钙化的病变,球囊可能无法通过或病变难以扩张。冠状动脉内旋磨术应运而生,并且已成为冠脉钙化病变首选的治疗方法。  实际的临床中,当冠心病患者成功接受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患者
期刊
【摘 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在关节积液型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84例关节积液型膝骨关节炎患者,所有患者均为2014年2月-2015年6月间入院治疗的人员,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疗效评价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73.8%,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期刊
摘要:银杏叶提取物(EGB)中含有的大量黄酮类、内酯类成分是银杏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银杏叶提取物检测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旨在为银杏叶提取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黄酮;银杏内酯;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银杏Ginkngo biloba L.为裸子植物银杏科银杏属的珍贵药用植物,又名公孙树、白果树,原产于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