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在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患者中治疗效果及对血清NT-proBNP水平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85.7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补阳还五汤在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患者中治疗可提高疗效,降低血清NT-proBNP水平。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加味补阳还五汤;血清NT-proBNP
慢性心力衰竭为心血管内科中常见疾病之一,为各种心脏疾病终末阶段,具有较高致死率。临床中改善和延缓心脏功能衰退为治疗关键,血清NT-proBNP水平为反映心脏功能敏感指标。我国中医在慢性心衰中治疗具有较长历史,通过辩证整体治疗从而获得显著疗效,为探究加味补阳还五汤在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中治疗效果,笔者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表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明确诊断为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1]。研究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0~60岁,平均(51.2±3.6)岁;病程1~3年,平均(1.5±0.3)年。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0~60岁,平均(51..4±3.7)岁;病程1~3年,平均(1.4±0.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分组有比较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给予地高辛 0.125mg/次,1次/d;螺内酯 20mg/次,2次/d;马来酸依拉普利 10mg/次,2次/d;酒石酸美托洛尔 12.5~25.0mg/次,2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具体药方:黄芪30g,当归15g,赤芍药12g,红花12g,地龙12g,桂枝15g,益母草30g,川芎12g。气虚者加党参15g,血瘀者加丹参15g、三七10g。每日1剂,水煎服。2组均2周为1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定:根据NYHA心功能改善情况,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评定。显效:患者心功能提高2级,无心衰症状;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无明显心衰症状;无效:心功能、心衰症状无改善或加重。(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包分析,血清NT-proBNP水平采用 表示,并用t检验,治疗效果采用率表示,并用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如P< 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85.7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为一种或多种心脏疾病所致心功能失代偿期,临床以气紧、胸闷、水肿为主要表现,具有较高致死率。常规西医以强心、利脑、扩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等对症治疗为主,通过降低心脏负荷而延缓或预防心功能持续降低。
中医将慢性心衰归为“心悸”、“胸痹”、“痰饮”、“喘证”、“水肿”范畴,认为患者心气不足、久病体虚所致阳虚无力,血瘀痰饮互相作用而发病[2]。中医辩证认为,慢性心衰发病机制主要为心气虚所致血脉壅滞,而气虚血瘀贯穿整个发病过程。中医辩证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方中黄芪、党参具有温阳益气功效;红花、川芎、桃仁具有活血祛瘀作用;茯苓可健脾益气;地龙具有通经活络作用;诸药合用具有补气温阳,活血通脉功效[3]。
综上所述,加味补阳还五汤在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患者中治疗可显著降低血清NT-proBNP水平,通过辩证方法从整体治疗,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王楚盈,张超,张琦等.制川乌与瓜蒌相反配伍对慢性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及其机制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3,24(1):59-62.
[2] 周健,李静.中药强心利水汤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186-188.
[3] 黄飞翔,严萍,叶盈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证慢性心衰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4):592-593,631.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加味补阳还五汤;血清NT-proBNP
慢性心力衰竭为心血管内科中常见疾病之一,为各种心脏疾病终末阶段,具有较高致死率。临床中改善和延缓心脏功能衰退为治疗关键,血清NT-proBNP水平为反映心脏功能敏感指标。我国中医在慢性心衰中治疗具有较长历史,通过辩证整体治疗从而获得显著疗效,为探究加味补阳还五汤在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中治疗效果,笔者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表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明确诊断为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1]。研究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0~60岁,平均(51.2±3.6)岁;病程1~3年,平均(1.5±0.3)年。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0~60岁,平均(51..4±3.7)岁;病程1~3年,平均(1.4±0.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分组有比较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给予地高辛 0.125mg/次,1次/d;螺内酯 20mg/次,2次/d;马来酸依拉普利 10mg/次,2次/d;酒石酸美托洛尔 12.5~25.0mg/次,2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具体药方:黄芪30g,当归15g,赤芍药12g,红花12g,地龙12g,桂枝15g,益母草30g,川芎12g。气虚者加党参15g,血瘀者加丹参15g、三七10g。每日1剂,水煎服。2组均2周为1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定:根据NYHA心功能改善情况,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评定。显效:患者心功能提高2级,无心衰症状;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无明显心衰症状;无效:心功能、心衰症状无改善或加重。(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包分析,血清NT-proBNP水平采用 表示,并用t检验,治疗效果采用率表示,并用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如P< 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85.7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为一种或多种心脏疾病所致心功能失代偿期,临床以气紧、胸闷、水肿为主要表现,具有较高致死率。常规西医以强心、利脑、扩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等对症治疗为主,通过降低心脏负荷而延缓或预防心功能持续降低。
中医将慢性心衰归为“心悸”、“胸痹”、“痰饮”、“喘证”、“水肿”范畴,认为患者心气不足、久病体虚所致阳虚无力,血瘀痰饮互相作用而发病[2]。中医辩证认为,慢性心衰发病机制主要为心气虚所致血脉壅滞,而气虚血瘀贯穿整个发病过程。中医辩证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方中黄芪、党参具有温阳益气功效;红花、川芎、桃仁具有活血祛瘀作用;茯苓可健脾益气;地龙具有通经活络作用;诸药合用具有补气温阳,活血通脉功效[3]。
综上所述,加味补阳还五汤在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患者中治疗可显著降低血清NT-proBNP水平,通过辩证方法从整体治疗,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王楚盈,张超,张琦等.制川乌与瓜蒌相反配伍对慢性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及其机制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3,24(1):59-62.
[2] 周健,李静.中药强心利水汤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186-188.
[3] 黄飞翔,严萍,叶盈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证慢性心衰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4):592-593,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