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项目式学习中,学生会创造性地、有选择地将所学新知识与已掌握的旧知识联结起来,解决遇到的问题,使得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得到同步发展。在项目式学习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策略有:提出驱动问题,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开展项目活动,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完善项目评价,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创造性思维驱动问题项目活动项目评价
一、在项目式学习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优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要培养的八大关键能力之一,一般可细化为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假设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想建模能力、创作构思能力等。而近年来国内关注度持续上升的项目式学习,具有挑战性、真实性、以学生为中心、持续的探究、反思与修正、完成面向公众的作品等关键要素,其学习模式与综合实践活动有很大的相似度。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法,指学生主动探索现实世界,发现问题,并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领会更深刻的知识,掌握更实用的技能。其中,项目的选择主要立足真实问题。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探究体验,自主建构知识并最终获得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项目式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营造自主开放的课堂氛围,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围绕问题自主制订方案,再付诸研究,最后以作品的形式展示项目成果。项目式学习支持多学科融合,启发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点,融入其他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助力目标达成。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创造性地、有选择地将所学新知识与已掌握的旧知识联结起来,解决遇到的问题,使得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得到同步发展。而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体现。
笔者曾指导四年级学生进行过一次“小游戏大乐趣”的项目研究,以此为例谈谈如何在项目式学习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在項目式学习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一)提出驱动问题,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小游戏大乐趣”项目研究的主题源于学生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下课后,学生不是坐在教室里看书、做作业,就是在教室外你追我赶,不知道课间十分钟怎样玩才安全、有意义。围绕这一问题,笔者让学生分组讨论,说说自己喜欢的课间游戏,每个小组确定一个研究主题。
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方式,充分吸引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很快,每个小组就确定了选题,有研究魔方、记忆游戏等脑力游戏的,有研究沙包游戏、踢毽子、滚铁环等体育游戏的,还有研究纸飞机等科学游戏的。对此,笔者指导各小组合理分工,开展上网搜索资料、采访长辈、制作游戏道具、设计创意游戏、制作宣传小报、海选比赛项目、举行年级竞赛等系列前期研究活动。
(二)开展项目活动,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笔者以某小组的玩沙包游戏为例,营造开放、和谐的讨论氛围,让学生上台展示玩沙包游戏的诀窍。交流完毕发现,学生的玩法大都以投掷为主,较为单一。为了让他们发现更多有创意的玩法,笔者设计了“创意沙包游戏”闯关活动,激发学生的挑战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一关,“创意我来找”。
先让学生观看“头顶沙包接力”的视频,想想与传统的玩法相比,这个玩法的创意在哪里。“头顶沙包接力”游戏打破了手掷沙包的惯性思维,采用头顶的方式,让两组接力赛跑,途中若沙包掉落,则需重新放回头顶继续接力。这样新鲜、有趣的玩法,很快点燃了学生的热情。他们纷纷发表见解:有的认为除了头顶,还可以用腿夹沙包,用背驮沙包,用肩托沙包;有的认为可以借助书本、笔、乒乓球拍等生活中常见的工具运沙包;有的认为可以借鉴斗鸡、丢手绢等游戏的玩法……最后,笔者与学生一起归纳创意点,认为“创意沙包”游戏,可以在动作、器材上动脑筋。玩法的创新,可借鉴别的游戏项目,也可以自创。
第二关,“范例我来学”。
有了创意新思路,还需让学生知道如何完成创意方案。对此,笔者给各学习小组布置了两项闯关任务:一是观看范例《猪八戒顶包子游戏方案》,讨论列出一个完整的沙包游戏方案需要考虑的因素;二是讨论确定游戏规则设计的角度。各小组汇报“闯关”结果,全班交流。之后学生发现,一个完整的游戏方案一般包括游戏名称、游戏人数、游戏场地、游戏规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游戏规则,可以从人数设定、玩法说明、问题解决、胜负判断四个方面逐条罗列,这样内容全面、逻辑清晰,容易读懂。另外,在游戏名称上多动脑筋,也能凸显游戏的创意。根据讨论结果,笔者和学生一起围绕本次活动的两个关键点“创意”和“设计”,在黑板上完成了思维导图(见图1)。思维导图能使思维形象化,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帮助,也为接下来的小组方案设计提供了思路。
第三关,方案我设计。
要求每个小组自主设计一个“创意沙包”游戏方案。为了让各小组的方案设计更为顺畅,笔者出示注意事项:游戏规则内容全面,语言简洁,可根据需要适当配简图来说明;方案设计完毕,各小组选一名成员汇报,其他成员配合演示。
有思维导图的提示,各小组组员积极探讨,进行思维碰撞。笔者巡视,随时提供指导。各小组别具一格的游戏方案相继诞生。有的小组将文字叙述与手工绘图相结合,做出了图文并茂的方案;有的小组在游戏名称、游戏玩法上凸显创意;有的小组设计了可以在教室桌面上玩的沙包游戏;有的小组在游戏规则的制订中独具创意,想到如果两组耗时相同,可以判失误次数少的小组获胜,也可以每失误一次就给总耗时加几秒。
(三)完善项目评价,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评价交流,修正方案。
为了让各小组的方案臻于完美,笔者让各小组上台介绍自己的游戏方案:其中一名成员汇报,其他成员配合演示。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做好评价准备。若有小组提出质疑,则由汇报小组负责答疑。
例如,一组汇报并演示了“筐子大口吃沙包”游戏:比赛选手两人一组;一分钟内,一个人拿着15个沙包扔,一人拿着筐子接,把一个沙包扔进筐子得1分;不能把沙包扔进筐子,不得分;掉地的沙包不能重复使用;哪一组得分高,哪一组获胜。
评价交流环节,其他小组肯定了该游戏方案名称很有创意,利用了不同的器材,游戏规则也能按照之前讨论的四个方面逐条罗列。同时,他们也指出了该游戏存在的细节问题,如两个选手的站位间距要有规定,间距适中,才能既保证有一定的投中率,又能适当增加难度,体现出比赛的竞争性。另外,大家还建议充实比赛细节,加入“如两组成绩都是满分,则要进入加时赛”等内容。
这样的小组汇报、生生评价,既有效检验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又使学生在发现方案亮点与不足的过程中提升了批判性思维。
2.总结拓展,成果迁移。
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是为了运用。设计创意方案,最终是为了运用到课间游戏中,并能通过课间游戏检验方案的合理性。同时,沙包游戏方案的设计方法,也可以迁移运用到其他游戏的创编中,检验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基于此设想,笔者把学生带到了操场上,让他们通过体验和观察,边玩边修改完善游戏方案。学生发现,这些创意沙包游戏除了比赛时可以玩,平时课间也能玩;借鉴有些老游戏,如编花篮、丢手绢等,可以在沙包游戏中加入歌谣,增加游戏的趣味和创意。有的学生还想到在课间游戏中融入其他游戏,让游戏内容更丰富。例如,在接力赛跑中融入接力踢毽的游戏,在篮球赛中融入纸飞机投篮的游戏。
之后,我们评出了三个年级“创意沙包”游戏比赛项目。“兔子夹萝卜”“奔跑吧沙包”和“开心碰碰碰”以创意的游戏名称、多样的器械玩法和打破常规的游戏场地,赢得了大家的喜爱。
三、在项目式学习中培养创造性思維能力的注意事项
项目式学习能够较好地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将本次学习的经验拓展到其他项目式学习领域,笔者认为需注意三点:
第一,具备丰厚的项目知识储备。
对某一领域的知识有了足够的储备后,个体往往能通过不同的方式重新组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从而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在“小游戏大乐趣”的案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意识到游戏“创意”可以体现在动作、器材、形式、名称、歌谣等方面,而“设计”游戏要对游戏名称、人数、场地、规则等有较清晰的说明,特别是“游戏规则”的四要素——人数设定、玩法说明、问题解决、胜负判断,要逐条罗列,完整叙述。于是,他们在这些方面用足了心思,通过查询纸质资料、网络搜索、咨询专业人士等方式,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知识。由此,他们的思路得以开拓,思维得以发散,能够自主地选择和组合内容,使之为自己的“创意”与“设计”服务。
第二,随机传授方法。
头脑风暴法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常用训练法,它打破常规,倡导让参与者积极思考,充分发表看法,尤其适合项目式学习这类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和原创性解决方案的学习任务。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被充分激活。
在“小游戏大乐趣”的案例中,教师在第一关“创意我来找”中采用了头脑风暴法,让学生在身体动作、器材种类、游戏形式等方面展开自由联想,大胆展示自己的新观点和新想法,然后用思维导图归纳集聚这些观点和想法。头脑风暴法,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视觉表征法让抽象的思维可视化,能促进学生理解,优化学生认知结构,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小游戏大乐趣”案例中,教师除了用到思维导图这种视觉表征法,还指导学生将自己小组的游戏方案绘制成宣传小报,在教室走廊展示。各小组制作的小报,内容上涵盖了游戏名称、游戏规则、游戏图解、创意口号、个性队名等,形式上做到了主题突出、板块清晰、色彩鲜艳、整体美观。每个小组的成员都群策群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第三,重视迁移运用。
在循序渐进的迁移运用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形成“知识—创造—新知识”的闭环知识结构。其中,他们对信息的理解、加工和整合能力得到强化,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同步提升。
“小游戏大乐趣”的方案设计中,教师重点指导游戏的“创意”表达和“设计”方法。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并在设计沙包游戏的过程中得以运用,检验了方法的可行性,继而能创造性地运用到其他游戏的研究中。学生在课间能唱着歌谣玩“兔子夹萝卜”,也会在魔方游戏中加入街舞元素;纸飞机可以比远,也可以比投篮,为了投得准,在纸飞机的设计上又要开展新的研究……在迁移运用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创造力专家说,创造力可以也应该在我们的学校里明确地传授。教师有责任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给予学生项目式学习的训练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促使学生于潜移默化中使用,不仅在学校里,而且在生活中。
参考文献:
[1] 玛丽亚·哈迪曼.脑科学与课堂: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 钟小玉.项目教学模式发展小学生设计思维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3] 张嘉.综合实践活动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5(7).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创造性思维驱动问题项目活动项目评价
一、在项目式学习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优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要培养的八大关键能力之一,一般可细化为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假设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想建模能力、创作构思能力等。而近年来国内关注度持续上升的项目式学习,具有挑战性、真实性、以学生为中心、持续的探究、反思与修正、完成面向公众的作品等关键要素,其学习模式与综合实践活动有很大的相似度。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法,指学生主动探索现实世界,发现问题,并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领会更深刻的知识,掌握更实用的技能。其中,项目的选择主要立足真实问题。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探究体验,自主建构知识并最终获得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项目式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营造自主开放的课堂氛围,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围绕问题自主制订方案,再付诸研究,最后以作品的形式展示项目成果。项目式学习支持多学科融合,启发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点,融入其他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助力目标达成。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创造性地、有选择地将所学新知识与已掌握的旧知识联结起来,解决遇到的问题,使得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得到同步发展。而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体现。
笔者曾指导四年级学生进行过一次“小游戏大乐趣”的项目研究,以此为例谈谈如何在项目式学习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在項目式学习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一)提出驱动问题,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小游戏大乐趣”项目研究的主题源于学生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下课后,学生不是坐在教室里看书、做作业,就是在教室外你追我赶,不知道课间十分钟怎样玩才安全、有意义。围绕这一问题,笔者让学生分组讨论,说说自己喜欢的课间游戏,每个小组确定一个研究主题。
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方式,充分吸引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很快,每个小组就确定了选题,有研究魔方、记忆游戏等脑力游戏的,有研究沙包游戏、踢毽子、滚铁环等体育游戏的,还有研究纸飞机等科学游戏的。对此,笔者指导各小组合理分工,开展上网搜索资料、采访长辈、制作游戏道具、设计创意游戏、制作宣传小报、海选比赛项目、举行年级竞赛等系列前期研究活动。
(二)开展项目活动,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笔者以某小组的玩沙包游戏为例,营造开放、和谐的讨论氛围,让学生上台展示玩沙包游戏的诀窍。交流完毕发现,学生的玩法大都以投掷为主,较为单一。为了让他们发现更多有创意的玩法,笔者设计了“创意沙包游戏”闯关活动,激发学生的挑战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一关,“创意我来找”。
先让学生观看“头顶沙包接力”的视频,想想与传统的玩法相比,这个玩法的创意在哪里。“头顶沙包接力”游戏打破了手掷沙包的惯性思维,采用头顶的方式,让两组接力赛跑,途中若沙包掉落,则需重新放回头顶继续接力。这样新鲜、有趣的玩法,很快点燃了学生的热情。他们纷纷发表见解:有的认为除了头顶,还可以用腿夹沙包,用背驮沙包,用肩托沙包;有的认为可以借助书本、笔、乒乓球拍等生活中常见的工具运沙包;有的认为可以借鉴斗鸡、丢手绢等游戏的玩法……最后,笔者与学生一起归纳创意点,认为“创意沙包”游戏,可以在动作、器材上动脑筋。玩法的创新,可借鉴别的游戏项目,也可以自创。
第二关,“范例我来学”。
有了创意新思路,还需让学生知道如何完成创意方案。对此,笔者给各学习小组布置了两项闯关任务:一是观看范例《猪八戒顶包子游戏方案》,讨论列出一个完整的沙包游戏方案需要考虑的因素;二是讨论确定游戏规则设计的角度。各小组汇报“闯关”结果,全班交流。之后学生发现,一个完整的游戏方案一般包括游戏名称、游戏人数、游戏场地、游戏规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游戏规则,可以从人数设定、玩法说明、问题解决、胜负判断四个方面逐条罗列,这样内容全面、逻辑清晰,容易读懂。另外,在游戏名称上多动脑筋,也能凸显游戏的创意。根据讨论结果,笔者和学生一起围绕本次活动的两个关键点“创意”和“设计”,在黑板上完成了思维导图(见图1)。思维导图能使思维形象化,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帮助,也为接下来的小组方案设计提供了思路。
第三关,方案我设计。
要求每个小组自主设计一个“创意沙包”游戏方案。为了让各小组的方案设计更为顺畅,笔者出示注意事项:游戏规则内容全面,语言简洁,可根据需要适当配简图来说明;方案设计完毕,各小组选一名成员汇报,其他成员配合演示。
有思维导图的提示,各小组组员积极探讨,进行思维碰撞。笔者巡视,随时提供指导。各小组别具一格的游戏方案相继诞生。有的小组将文字叙述与手工绘图相结合,做出了图文并茂的方案;有的小组在游戏名称、游戏玩法上凸显创意;有的小组设计了可以在教室桌面上玩的沙包游戏;有的小组在游戏规则的制订中独具创意,想到如果两组耗时相同,可以判失误次数少的小组获胜,也可以每失误一次就给总耗时加几秒。
(三)完善项目评价,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评价交流,修正方案。
为了让各小组的方案臻于完美,笔者让各小组上台介绍自己的游戏方案:其中一名成员汇报,其他成员配合演示。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做好评价准备。若有小组提出质疑,则由汇报小组负责答疑。
例如,一组汇报并演示了“筐子大口吃沙包”游戏:比赛选手两人一组;一分钟内,一个人拿着15个沙包扔,一人拿着筐子接,把一个沙包扔进筐子得1分;不能把沙包扔进筐子,不得分;掉地的沙包不能重复使用;哪一组得分高,哪一组获胜。
评价交流环节,其他小组肯定了该游戏方案名称很有创意,利用了不同的器材,游戏规则也能按照之前讨论的四个方面逐条罗列。同时,他们也指出了该游戏存在的细节问题,如两个选手的站位间距要有规定,间距适中,才能既保证有一定的投中率,又能适当增加难度,体现出比赛的竞争性。另外,大家还建议充实比赛细节,加入“如两组成绩都是满分,则要进入加时赛”等内容。
这样的小组汇报、生生评价,既有效检验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又使学生在发现方案亮点与不足的过程中提升了批判性思维。
2.总结拓展,成果迁移。
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是为了运用。设计创意方案,最终是为了运用到课间游戏中,并能通过课间游戏检验方案的合理性。同时,沙包游戏方案的设计方法,也可以迁移运用到其他游戏的创编中,检验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基于此设想,笔者把学生带到了操场上,让他们通过体验和观察,边玩边修改完善游戏方案。学生发现,这些创意沙包游戏除了比赛时可以玩,平时课间也能玩;借鉴有些老游戏,如编花篮、丢手绢等,可以在沙包游戏中加入歌谣,增加游戏的趣味和创意。有的学生还想到在课间游戏中融入其他游戏,让游戏内容更丰富。例如,在接力赛跑中融入接力踢毽的游戏,在篮球赛中融入纸飞机投篮的游戏。
之后,我们评出了三个年级“创意沙包”游戏比赛项目。“兔子夹萝卜”“奔跑吧沙包”和“开心碰碰碰”以创意的游戏名称、多样的器械玩法和打破常规的游戏场地,赢得了大家的喜爱。
三、在项目式学习中培养创造性思維能力的注意事项
项目式学习能够较好地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将本次学习的经验拓展到其他项目式学习领域,笔者认为需注意三点:
第一,具备丰厚的项目知识储备。
对某一领域的知识有了足够的储备后,个体往往能通过不同的方式重新组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从而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在“小游戏大乐趣”的案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意识到游戏“创意”可以体现在动作、器材、形式、名称、歌谣等方面,而“设计”游戏要对游戏名称、人数、场地、规则等有较清晰的说明,特别是“游戏规则”的四要素——人数设定、玩法说明、问题解决、胜负判断,要逐条罗列,完整叙述。于是,他们在这些方面用足了心思,通过查询纸质资料、网络搜索、咨询专业人士等方式,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知识。由此,他们的思路得以开拓,思维得以发散,能够自主地选择和组合内容,使之为自己的“创意”与“设计”服务。
第二,随机传授方法。
头脑风暴法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常用训练法,它打破常规,倡导让参与者积极思考,充分发表看法,尤其适合项目式学习这类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和原创性解决方案的学习任务。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被充分激活。
在“小游戏大乐趣”的案例中,教师在第一关“创意我来找”中采用了头脑风暴法,让学生在身体动作、器材种类、游戏形式等方面展开自由联想,大胆展示自己的新观点和新想法,然后用思维导图归纳集聚这些观点和想法。头脑风暴法,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视觉表征法让抽象的思维可视化,能促进学生理解,优化学生认知结构,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小游戏大乐趣”案例中,教师除了用到思维导图这种视觉表征法,还指导学生将自己小组的游戏方案绘制成宣传小报,在教室走廊展示。各小组制作的小报,内容上涵盖了游戏名称、游戏规则、游戏图解、创意口号、个性队名等,形式上做到了主题突出、板块清晰、色彩鲜艳、整体美观。每个小组的成员都群策群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第三,重视迁移运用。
在循序渐进的迁移运用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形成“知识—创造—新知识”的闭环知识结构。其中,他们对信息的理解、加工和整合能力得到强化,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同步提升。
“小游戏大乐趣”的方案设计中,教师重点指导游戏的“创意”表达和“设计”方法。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并在设计沙包游戏的过程中得以运用,检验了方法的可行性,继而能创造性地运用到其他游戏的研究中。学生在课间能唱着歌谣玩“兔子夹萝卜”,也会在魔方游戏中加入街舞元素;纸飞机可以比远,也可以比投篮,为了投得准,在纸飞机的设计上又要开展新的研究……在迁移运用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创造力专家说,创造力可以也应该在我们的学校里明确地传授。教师有责任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给予学生项目式学习的训练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促使学生于潜移默化中使用,不仅在学校里,而且在生活中。
参考文献:
[1] 玛丽亚·哈迪曼.脑科学与课堂: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 钟小玉.项目教学模式发展小学生设计思维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3] 张嘉.综合实践活动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