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这个问题就会显得更为重要。通过“自我”与课堂有效性,自我认知偏差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对策,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来进行探讨,从多方面对问题进行了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 键 词] 课堂教学;有效性;自我认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5-0169-01
一、“自我”与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自我”的认识
对于学生来说,他扮演的角色就是学生,他的环境构成就是学校和家庭,接触的社会比较少,得到的认同是来自父母、长辈、老师、同学,得到认同的方式反映在所取得的成绩和活动及各方面的表现上。
对于教师来说,他的扮演角色就是教师,一个传授知识的人,他的环境构成是多维的,得到的认同在工作上的是来自领导、学生家长,得到认同的方式表现在学生的成绩上。
(二)课堂教學有效性的理解
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具体定义,在其领域还没有给出确切的定义,个人认为是指有教学效果、有学习效率的课堂教学。有教学效果是教学结果与教学目的相互吻合。有效率就是投入和产出比,就是投入的精力、知识和时间与我们看来无比重要的一张考卷的关系。所以,决定这个课堂有效结果的因素还存在着许多确定的和不确定的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结果。
二、自我认知偏差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一)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水平相对较低,自我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不能客观与全面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在学生时代,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有效的表现,在学习上有障碍的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积极向上的动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甚至是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的不正确的从众行为。这些都会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和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影响。积极方面带来的好处自不必过多美化,而消极方面的影响则是都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对学生来说就是学习障碍、交际障碍。
(二)对教师的影响
教师教学内容及其方式是由教师作出的,这种行为决策受教师的控制和支配,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教师正确的自我认知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决策和教学行为的前提。有效的教学进行是依赖于教师根据课程进行、学生的反应情况来变化和调整的教学策略,而不是像机器一样设定好的教学程序。此外,良好的课堂管理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反之教师的认知偏差将直接影响教学结果。教师进行教学时对自我认知的偏差将会导致教学的失误,这也是无法实现有效教学的最直接原因。
三、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对策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
用心工作,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敷衍工作,最大的受害者也必定是自己。做一个有新观念的教师,个人素质的不断提高,才可以适应不断改变的教学要求。尊重学生的各种想法,共同探讨并加以正确引导,从而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在教学领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所能,竭尽全力地展现自己的能力,用个人魅力去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改变教条刻板的说教来达到目的是每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任何课堂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都是表述清楚、认真负责地对待工作,如果连基本的要求都不能达到,那么再多的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是无稽之谈。在此基础上有个人讲课的风格、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才是谈论有效教学的附加技能。科学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要为了课堂效果而硬性地添加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东西。从细微处进行改变,在实践中调整,这才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
四、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正确树立自己的三观,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带给学生正能量。教师要学会自我反思,这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从学生的反馈中反思,从学生的行为中反思,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中反思。只有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在总结中不断进步。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不断扩充新的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要把阅读这个无敌的武器传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也能受益终身。让阅读教会学生思考,让思考能变成一种刺激来激发潜在能力。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可以成为击败死记硬背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让学生明白即便是教材也是可以阅读的。
(二)发挥师生的创造性
教师是学习和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主要任务就是钻研教材,创造性地理解与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流程,根据情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创造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这些在实践中才能发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对学生来说是最有效的,而不是死记硬背的会读几个词、会说几句话,记住几个公式。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关 键 词] 课堂教学;有效性;自我认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5-0169-01
一、“自我”与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自我”的认识
对于学生来说,他扮演的角色就是学生,他的环境构成就是学校和家庭,接触的社会比较少,得到的认同是来自父母、长辈、老师、同学,得到认同的方式反映在所取得的成绩和活动及各方面的表现上。
对于教师来说,他的扮演角色就是教师,一个传授知识的人,他的环境构成是多维的,得到的认同在工作上的是来自领导、学生家长,得到认同的方式表现在学生的成绩上。
(二)课堂教學有效性的理解
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具体定义,在其领域还没有给出确切的定义,个人认为是指有教学效果、有学习效率的课堂教学。有教学效果是教学结果与教学目的相互吻合。有效率就是投入和产出比,就是投入的精力、知识和时间与我们看来无比重要的一张考卷的关系。所以,决定这个课堂有效结果的因素还存在着许多确定的和不确定的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结果。
二、自我认知偏差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一)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水平相对较低,自我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不能客观与全面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在学生时代,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有效的表现,在学习上有障碍的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积极向上的动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甚至是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的不正确的从众行为。这些都会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和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影响。积极方面带来的好处自不必过多美化,而消极方面的影响则是都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对学生来说就是学习障碍、交际障碍。
(二)对教师的影响
教师教学内容及其方式是由教师作出的,这种行为决策受教师的控制和支配,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教师正确的自我认知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决策和教学行为的前提。有效的教学进行是依赖于教师根据课程进行、学生的反应情况来变化和调整的教学策略,而不是像机器一样设定好的教学程序。此外,良好的课堂管理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反之教师的认知偏差将直接影响教学结果。教师进行教学时对自我认知的偏差将会导致教学的失误,这也是无法实现有效教学的最直接原因。
三、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对策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
用心工作,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敷衍工作,最大的受害者也必定是自己。做一个有新观念的教师,个人素质的不断提高,才可以适应不断改变的教学要求。尊重学生的各种想法,共同探讨并加以正确引导,从而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在教学领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所能,竭尽全力地展现自己的能力,用个人魅力去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改变教条刻板的说教来达到目的是每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任何课堂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都是表述清楚、认真负责地对待工作,如果连基本的要求都不能达到,那么再多的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是无稽之谈。在此基础上有个人讲课的风格、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才是谈论有效教学的附加技能。科学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要为了课堂效果而硬性地添加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东西。从细微处进行改变,在实践中调整,这才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
四、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正确树立自己的三观,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带给学生正能量。教师要学会自我反思,这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从学生的反馈中反思,从学生的行为中反思,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中反思。只有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在总结中不断进步。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不断扩充新的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要把阅读这个无敌的武器传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也能受益终身。让阅读教会学生思考,让思考能变成一种刺激来激发潜在能力。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可以成为击败死记硬背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让学生明白即便是教材也是可以阅读的。
(二)发挥师生的创造性
教师是学习和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主要任务就是钻研教材,创造性地理解与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流程,根据情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创造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这些在实践中才能发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对学生来说是最有效的,而不是死记硬背的会读几个词、会说几句话,记住几个公式。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