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儿童;发现;触发点;批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4-0071-01
综观一些精彩课堂,其背后是学生的思维被彻底激活的过程。正如著名教育家杜威所说,“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因此课堂上教师就应努力发展学生思维。何谓发展学生思维?笔者以为就是要求学生有所“发现”,“发现”是学生真正进行思维的标志之一,也是我们需要追寻的学习状态。
一、培养“发现”的沃土
传统教学中,教师依照预设按部就班教学,学生对号入座回答便是教师最大的期待。这样看似衔接完美、丝丝入扣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存在,也就忽略了学生学习真实发生的过程。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否能真正发生,前提是培育“发现”的沃土。首先,教师教学设计的问题应该具有开放性,不能再从结论到结论,不能用一个结论框住学生和课堂;其次,面对学生的解答,可采用延迟评价,激发多元观点,等待学生去质疑,多提“建设性意见”,让学生在愉悦中改进与提升。如此课堂充满人文情怀,显示出一定的张力和活力,让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
二、寻找“发现”的触发点
课堂上学生最佳状态是思维被激活,处于发现状态,思维呈高峰态势,即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提出的“高峰体验”。如何达到这种状态,我们需要加强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好一个个能够引起思维“高峰体验”的触发点。
1.情趣点。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知识和经验储备不足,这时图片、说唱、表演、视频等常见的增加教学情趣的方法对课堂教学就显得十分有用。
2.链接点。思维链接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扩散活动,即由一个现实的刺激引起对其他事物的印象或想象。教师提供的思维链接点,可以是带领学生有效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向着知识与智能的广度和深度进发,从而走向个体的思维高峰;也可以是个体间相互促进,使课堂群体生动地体验到思维高峰。通过思维链接,可以使学习对象的思维得到激活,学生易于从单纯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发现者。
3.冲突点。孔子认为,学生的学习存在“愤”“悱”的状态。因此在教学中常利用“冲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人为地为知识设置各种矛盾,可以在相互冲突中促使学生思维质量不断上升。可见,“冲突”是课堂的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引领学生去发现的教育资源。有经验的教师善于在课堂中设置冲突点,让学生在思辨中去發现。
在实际教学中,促进学生去进行发现的方法不仅限于此,如果尝试变换不同的角度,就会有更多的高明之举。
三、“发现”后促进深度思考
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刚刚提出问题,就会有学生“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这时如果让他们发言,就会发现他们的表达并不完美。这是因为他们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并没有进行深度思考。受课堂四十分钟的局限,我们或许只能更多地依靠快思,重在引导学生去发现;但在课后,我们应该给学生补上深思或慢思这一课。
除此以外,我们还应该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此来加强深思训练。批判性思维,正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延迟教学,学生需要杜威所强调的“谨慎断言”,对假设或结论进行主动的、客观的和持久的关注。
发现,不仅是课堂上的幸福境界,也是学生在校园里、生活中最美的姿态。因此,学校管理者、教师,都应该和学生一样成为发现者,虽然开始领先学生一步,但最终的目的还是让学生走在“发现”的最前沿。 (作者单位:南京市三牌楼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4-0071-01
综观一些精彩课堂,其背后是学生的思维被彻底激活的过程。正如著名教育家杜威所说,“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因此课堂上教师就应努力发展学生思维。何谓发展学生思维?笔者以为就是要求学生有所“发现”,“发现”是学生真正进行思维的标志之一,也是我们需要追寻的学习状态。
一、培养“发现”的沃土
传统教学中,教师依照预设按部就班教学,学生对号入座回答便是教师最大的期待。这样看似衔接完美、丝丝入扣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存在,也就忽略了学生学习真实发生的过程。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否能真正发生,前提是培育“发现”的沃土。首先,教师教学设计的问题应该具有开放性,不能再从结论到结论,不能用一个结论框住学生和课堂;其次,面对学生的解答,可采用延迟评价,激发多元观点,等待学生去质疑,多提“建设性意见”,让学生在愉悦中改进与提升。如此课堂充满人文情怀,显示出一定的张力和活力,让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
二、寻找“发现”的触发点
课堂上学生最佳状态是思维被激活,处于发现状态,思维呈高峰态势,即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提出的“高峰体验”。如何达到这种状态,我们需要加强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好一个个能够引起思维“高峰体验”的触发点。
1.情趣点。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知识和经验储备不足,这时图片、说唱、表演、视频等常见的增加教学情趣的方法对课堂教学就显得十分有用。
2.链接点。思维链接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扩散活动,即由一个现实的刺激引起对其他事物的印象或想象。教师提供的思维链接点,可以是带领学生有效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向着知识与智能的广度和深度进发,从而走向个体的思维高峰;也可以是个体间相互促进,使课堂群体生动地体验到思维高峰。通过思维链接,可以使学习对象的思维得到激活,学生易于从单纯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发现者。
3.冲突点。孔子认为,学生的学习存在“愤”“悱”的状态。因此在教学中常利用“冲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人为地为知识设置各种矛盾,可以在相互冲突中促使学生思维质量不断上升。可见,“冲突”是课堂的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引领学生去发现的教育资源。有经验的教师善于在课堂中设置冲突点,让学生在思辨中去發现。
在实际教学中,促进学生去进行发现的方法不仅限于此,如果尝试变换不同的角度,就会有更多的高明之举。
三、“发现”后促进深度思考
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刚刚提出问题,就会有学生“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这时如果让他们发言,就会发现他们的表达并不完美。这是因为他们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并没有进行深度思考。受课堂四十分钟的局限,我们或许只能更多地依靠快思,重在引导学生去发现;但在课后,我们应该给学生补上深思或慢思这一课。
除此以外,我们还应该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此来加强深思训练。批判性思维,正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延迟教学,学生需要杜威所强调的“谨慎断言”,对假设或结论进行主动的、客观的和持久的关注。
发现,不仅是课堂上的幸福境界,也是学生在校园里、生活中最美的姿态。因此,学校管理者、教师,都应该和学生一样成为发现者,虽然开始领先学生一步,但最终的目的还是让学生走在“发现”的最前沿。 (作者单位:南京市三牌楼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