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花鼓:起死回生的濒危古戏曲

来源 :畅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i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6日,农历四月初二,亚圣孟子诞辰日。当天下午,在孟子墓所在地山东邹城市大束镇山头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头花鼓戏在中断了五十余年后,恢复向群众公开演出。400多名得知消息的当地群众,早早地将村文化大院围了个水泄不通。“哪想到还能听到花鼓戏啊,几十年不演了,以前山头会上唱花鼓戏的时候,我是一场不落,现在只能听听录音了。”邻近的云山营村村民75岁的刘德国说。
  流传民间的歌舞走唱艺术
  花鼓,是广泛流传于我国民间的歌舞走唱艺术,因主要伴奏乐器为花鼓,民间又称其为“花鼓戏”“打花鼓”“花鼓丁香”。明末清初时,花鼓以安徽为中心向外传播,流传入山东的花鼓在省内又分为东、南、北三支。由各路花鼓所衍化而成的地方剧种很多,山头花鼓便是南路花鼓的重要分支之一。
  山头花鼓,因传承于邹城市亚圣孟子林所在的山头村而得名,是一种极富文化底蕴、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的地方曲艺,分布在邹城、泗水、曲阜、兖州、滕州等地。2013年5月,山头花鼓以山东花鼓的子项目入选第三批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属曲艺类别。
  作为一种介于曲艺和民间小戏之间的艺术,山头花鼓以歌舞为载体,以说唱故事为目的,所唱内容以历史人物故事、身边家长里短为主。如《梁祝》《薛礼还家》《张廷秀赶考》等剧目,都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当多人演出时,山头花鼓以拉地摊为主,并不使用戏台演出。“花鼓场子不用提,三条扁担一领席”,意思是说用三条扁担围定一个范围,用一领席遮挡一下后台,就是一个演出场地了。这样的演出,演员基本上一人_角,按脸谱化妆,穿蟒扎靠,出将入相。显然,这种演出是集歌舞、故事、代言体于一身的戏曲雏形。
  但是,山头花鼓最初是由两个人肩背花鼓上街乞讨卖唱,后发展为到集市庙会上“拉场子”,曲艺特征明显。山头花鼓的主要伴奏乐器是花鼓和梆子,其他打击乐器有大锣、小锣、钹、铙等,不用丝竹管弦乐器伴奏。简便时,一人挎花鼓,就可沿街卖唱。大多数时候,两人搭班,一人打鼓,一人打梆子或小锣,一人多角,时时地进入角色、退出角色和转换角色。这时演唱者多扮为男女二人,简单装扮。扮男者称“鼓架子”,扮女者称“包头”。有条件的艺人,男的会穿戴中式裤褂、布鞋、礼帽或六块瓦帽垫,女的梳头戴花,敷粉施脂,插银贴鬓,下着罗裙,腰系飘带,手拿折扇或手帕,脚踩高跷或彩鞋。表演时男的打鼓点,女的配合鼓点表演步法,边唱边舞。没有条件购置服饰的,艺人就身着便装演出。
  从兴盛走向濒危
  山头花鼓戏的产生发展,与孟子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历史上,随着每年农历四月初二孟子诞辰日前后,前来山头村拜谒孟子墓人数的增多,逐渐形成了后来声名远播的古庙会——山头会。花鼓戏在清代中期传入当地后,每年由孟姓传人在山头会上演唱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山头会上,周边数个省份的各界名流也少不了观看花鼓戏。他们所带来的外地文化与本地儒家文化、乡土文化交流、碰撞,对山头花鼓戏的形成发挥了重大作用,塑造了其独特的演唱风格,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孟子文化、山头古庙会、山头花鼓戏三者可谓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相互催生壮大,成为一种难得的文化现象。
  据当地艺人讲,凤阳花鼓艺人流落到孟子林山头会以后,最初并不是被山头村孟家人收留,而是被附近大束村的富户收留。凤阳花鼓艺人把花鼓艺术传授给大束村一带的艺人,早期留下名字的艺人有李姓人、张姓人、吴姓人,但没有孟姓人。那个时候,山头花鼓还不叫山头花鼓,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山头村孟广成拜大束村艺人吴化本为师,学习花鼓艺术,孟广成也就成为了山头村传承花鼓的第一人。
  孟广成是孟子第七十代后裔,在孟氏二十个支派中属于“林前户”,主要活跃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孟广成的妻子名叫韩小莲,艺名“盖山东”,也是著名的花鼓艺人。由于家族的联姻,花鼓在山头村逐步繁衍壮大。直到这时,花鼓才真正与“山头”结缘,随着山头会的兴盛而兴盛开来。有顺口溜是这么说的:“孟昭景,嗓子甜,拿手好戏是隔帘,一唱隔帘准挣钱。”“孟昭景的班子进了庄,家家户户不喝汤。”
  孟昭景乃孟广成与韩小莲之子,《隔帘》乃《梁祝》下本,“喝汤”是鲁西南一带的习惯用法,指吃饭。由此可以看出,在孟昭景时代,山头花鼓已经有了相当的影响力,并且已经组了规模戏班,不仅仅局限于集市庙会演出了。
  但是,这也为山头花鼓在民国后期走向衰落埋下了伏笔。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孔孟家族修订族谱时,主事人认为拉弦唱戏有辱圣贤门庭,圣贤之后绝不能出“戏子”。于是勒令山头村孟氏后裔停止传唱花鼓活动,否则便不能载入族谱。
  在那个时代,宗族是每个成员的内在依托与心理慰藉,宗族的民俗控制力极强。不能载入族谱就意味着被逐出族门,在这股民俗控制力量的推动下,孟昭景及其戏班后人,只好忍痛砸碎锣鼓家什,烧毁戏箱行头,停止传唱活动。这致使山头花鼓销声匿迹若干年,错失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提倡文艺大繁荣的良机。尽管文化部门进行了挖掘性抢救,但生存空间与其他地方剧种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山头花鼓逐渐走向濒危。
  困难重重的抢救性恢复
  “山头村文化底蕴深厚,发源于这里的山头花鼓戏闻名遐迩。也知道这些年它的发展状况不乐观,但到村后发现情况比想象得更严重。”从事文化工作多年的孔祥如,去年任职东山头村党支部书记,出于对文化遗产的热爱,他对山头花鼓戏进行了一番调查:“花鼓戏几十年没演唱过了,仅存的两三个老艺人,年纪最小的也70多岁了,身体状况也不好。年轻人对此不感兴趣,忙于生计也没时间学这个。山头花鼓戏随时面临着断代失传的危险。”
  得知当地文化学者张延龄曾编著《山头花鼓戏》一书,孔祥如先后两次带着该书登门拜访张延龄,与其长谈,虚心请教。张延龄出身邹城名门,家学渊源,他自幼接受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在古籍译注、戏曲著述等方面很有造诣。2002年前后,张延龄有感于山头花鼓戏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特殊价值,以及行将被湮没的现状,历时五年对山头花鼓戏剧目进行了抢救性挖掘整理,以老藝人刘长立为主要剧本口述者,编著成书。   剧目保存完整,孔祥如却为找不到恢复传承山头花鼓戏的组织者和传授者忧心忡忡。健在的两三个花鼓戏老艺人年事太高,精力、组织能力欠缺,且不太懂得乐理知识,难以将花鼓戏复兴起来。可没想到《山头花鼓戏》书前彩页照片上的演唱者,正是村里的能人孟庆贵的父亲孟宪坡。孟宪坡是早年山头花鼓戏的著名演唱者,也是孟昭景的弟子,2016年去世时已是96岁高龄。
  了解到这层关系的孔祥如喜出望外,孟庆贵无疑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可孟庆贵对花鼓戏并不热心,他虽自小受父亲的艺术熏染,但志向却是“高大上”的机械制造、实业经济,瞧不上唱戏的行当。他早年参军,多才多艺,在部队吹拉弹唱,还会谱曲填词。近70岁的他,如今在村里开办有铁艺作坊,生产铁艺产品及相关机械,自己制图、加工,在网上销售。对于花鼓戏,孟庆贵并不陌生,且颇有灵性,甚至张口就能唱上几段。他起初并不同意孔祥如的提议,反复劝说下,终于认识到了山头花鼓戏的艺术文化价值,答应出面帮着张罗。
  孟庆贵虽答应参与山头花鼓戏复兴一事,可如何找到年轻人来学习它,又成了摆在大家面前的一大难题。年轻人几乎没有接触过山头花鼓,没多少感情,本就对古戏曲不感兴趣,再加上忙于工作,哪有时间学这个?但这是关乎山头花鼓戏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必须解决。村干部翟德伟是最先被说服的一个,她读书时在班级里就是文艺委员,喜欢唱唱跳跳。后来,在孟庆贵之子孟繁滨的鼓动下,他的一些朋友也加入了进来,队伍逐渐壮大。
  去年10月31日,十余人的东山头村山头花鼓戏演唱团正式成立。从此每天晚上7点,在东山头村的便民服务中心里,孟庆贵、刘长立、孟凡友、孟庆喜几个老人开始向年轻人传授山头花鼓戏。在邹城市文化馆的扶持下,器乐、服装等逐一到位,市里的戏曲专家也多次来村,进行观摩座谈,努力提升演员们的演唱水平。
  既要有老味又要唱出新魅力
  5月6日的演出,是山头花鼓戏演唱团的首场正式演出。2月27日,山头花鼓戏演唱团在东山头文化大院里举行了一次山头花鼓戏试演,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鼓励。团员们信心大增,准备下次举行正式演出,时间就定在了5月6日,农历四月初二。
  四月初二,是孟子的诞辰日。“以前每年四月初二前后,在山头会上听花鼓戏,是当地百姓的一大文化‘盛宴’。这早就形成了传统,也是纪念孟子诞辰,向俺老祖致敬。”村里的文化人孟宪良说。虽然山头会在2003年由于“非典”缘故停办,但四月初二这个时间节点无疑更能唤起大家对孟子文化和山头花鼓戏的情感认同。于是,在征得演唱团成员的同意后,孔祥如就率领大家为首场演出紧张忙碌开了。
  “老戏曲既要有老味,又要唱出新魅力,发挥新作用。节目除了要有传统剧目外,还要有歌唱新时代的新戏,在孟子诞辰日演出还要有纪念孟子的剧目。”孔祥如说。
  终于等到了5月6日,十个节目依次登场,唱腔、配乐、着装、化妆完全尊重传统,演唱者、司乐器者新老结合,全由本村村民组成。孟庆国、孟庆菊、翟德伟、孟令华4个新培养的年轻传人演唱了传统剧目梁祝选段《下山》。老艺人孟繁友、孟庆喜表演了喜剧色彩的《喝面叶》。孟昭景先生的唯一健在弟子、84岁的刘长立在众人搀扶下,颤巍巍地登台演唱了《三茬关》。刘年事已高,本不在演出计划中,但平日很少出门的老人在演出当天穿戴整齐,执意要登台演唱:“就是为了孔书记,我也得唱,要不是他,‘山头花鼓戏’就完了。”老艺人、孟子第74代孙孟繁友,演唱的则是孔祥如为这次演出专门创作的《孟子》:“做人当做大丈夫,浩然之气有精神。《孟子》七篇传后世,齐家治国可立身。八十四岁驾鹤去,魂归邹鲁山头村。世人仰望尊亚圣,继往开来耀古今……”
  演出第二天,居住在邹城市区北郊的张延龄,再一次迎来了孔祥如的到访。86岁的张延龄坐在自家书房的藤椅上,拿着手机的手微微颤抖,不住地擦拭眼睛。手机上播放的是山头花鼓戏的演出视频。“想不到,想不到,山头花鼓戏这是起死回生了。”这话他连续说了好多遍。(資料来源:《大众日报》)
其他文献
“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是非善恶,只有永远倔强不甘的热血少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热度强劲,反复给观众强化一种思想:不认命,你就是自己的英雄。片中哪吒和敖丙于熊熊烈焰中对立,视觉呈现上的冲击力让人动容。  中国动画涌现越来越多新的内容与形式,赢得外界阵阵掌声,但这些华丽成果背后,還隐藏着许多中国动画不为人知的辛酸往事。  开篇  1897年7月,美国人詹姆斯·里卡顿带着爱迪生公司的电影走进天华茶园,引
期刊
刘鹗的《老残游记》为人们生动描绘了一幅晚清山东济南社会市井风情画卷。其中所写老残住过的客栈“高升店”,汇兑或存放过银两的票号“日升昌”,还有纸扇庄“有容堂”,皆实有其店确有其号。而这三家老字号背后还各隐藏着一些传奇故事,从中不难窥见自清末民初以来济南传统工商业的兴衰变迁。  高升店:“星级酒店”,秀才齐集  《老残游记》书中第二回开篇写道,老残到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府,当日来到小布政司街上,
期刊
火车头、曹吉利、樊未晨等  动漫之所以能成为无数人成长的见证,就在于即便时光流逝,那些曾带给我们感动的角色和情节,依旧活生生地存在于记忆中,可供无数次重温。  “80后”“90后”,在引进动漫中成长  1980年,电视机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还是一件稀罕产品,那时候人们喜欢谈论诗歌,谈论理想,谈论未来。对于刚刚出生的婴儿,时代还没有准备好“80后”的标签。  那年十二月,少数幸运的孩子围坐在电视机前
期刊
在近期召开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给昏官、懒官、庸官、贪官这四种官员“画像”要践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不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官,不做推诿扯皮、不思进取的庸官,不做以权谋私、蜕化变质的贪官。  为此,中国纪检监察报近日连续刊发四期评论文章,对这四种官员的典型表现、整改建议等作出详细阐释。  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典型表现:麻木、糊涂,就是
期刊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近日,《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上映不到半月破30亿的成绩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燃爆”“炸裂”“惊艳”等各种溢美之词都难以形容网友对这部电影的喜爱。谁能预料,“史上最丑哪吒”居然刷爆网络,成为大家的心头好,见证了中国动画电影的高光时刻。  从年初发布的预告片被质疑太丑,经历了争议,承受了嘲讽,但电影完整的故事情节、紧凑合
期刊
又一座城市即将加入全国“千万人口俱乐部”!  近日杭州市统计局发布2019年5月份月报显示,杭州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达1006万人。杭州,成为中国第16座千万人口城市指日可待。  人口规模破千万对一个城市意味着什么?这些城市有哪些共同点?为什么人口向这些城市聚集?  人口规模破千万≠超大城市  到今年一季度,全国人口规模突破千万的城市共有15座,分别为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天津、重庆、成都、武汉
期刊
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对。强化人文关怀,关注干部心理健康,关心干部家庭生活,才能营造让广大干部安身、安心、安业的浓厚氛围。  云南绥江县财政局两名女干部因拒绝组织提拔被处理。绥江县纪委指出,干部拒不服从组织人事安排,暴露出县财政局党组在日常工作中履行主体责任不力。县财政局党组负责人也诚恳检讨:“正是因为我们未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才导致
期刊
台湾地区某企业日前邀大陆驻台媒体餐叙,同样受邀的南京大学台湾校友会会长、陆军退役少将刘以善在致辞时,不仅说起他老家的河南话,还可以四川话、闽南话自由切换,让在场的大陆记者听得目瞪口呆。  提到台湾地区的语言,大家一般会举出几种,像是普通话、闽南话、客家话,以及阿美语、泰雅语等少数民族语言。事实上,像河南话、四川话、山东话、湖南话、浙江话、广东话等大陆方言,在岛内聚落也曾小范围流行。按台湾地区前领导
期刊
民进党近日大阵仗动员民众参加在台北、高雄举行的“废核”游行。  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相关负责人陈其迈宣称民进党当局落实“2025非核家园”的政策目标、核心价值“绝不改变”云云。  此外,这次游行的一大焦点,是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前负责人赖清德先后前往。这是蔡英文上台以来首次上街,让台湾民众傻眼。  对于民进党当局的这次“街头把戏”,台当局前“环保署长”魏国彦打脸说,蔡英文何不
期刊
“作为曾经的一名‘抗洪’英雄,转业到地方工作后,随着职位的升迁、权力的提升,不满足于现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抬头,私欲极度膨胀,视党章党规党纪如无物,不断挑战纪律的底线……”在浙江省金华市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黄炳立在纪录片中的一席忏悔之言,给人印象深刻。  今年5月,经金华市检察院提起公诉,金华市中级法院以受贿罪、非法处置查封的财产罪判处金华市“三改一拆”(指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和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