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真正的友情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i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闺蜜,反映的其实是内心需要的友情类型。那些希望能“一辈子做好姐妹”的人,也许首先得梳理一下自己的朋友圈:数量庞大的友人群里,哪些人值得挽回,哪些人就应该渐行渐远。
  在亲密关系中,友情似乎是最脆弱的一种,它远不如父母、伴侣、孩子的关系那样紧密;不同于亲情那种别无选择的血缘关系,选择朋友是一种自愿的行为;也不同于其他自愿发生联结的关系(包括爱情、婚姻等),友情缺乏正式的结构、严格的承诺和约束力。
  但它又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关系,在我们生命历程中的贯穿也是最久的。好的友情会不断给我们的生命补充新的内容,增加生活的趣味,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
  友情在不同生命阶段的特点
  俄亥俄大学教授 William Rawlins 归纳出,从 14 岁到 100 岁,人们对于朋友的定义都是相似的:朋友是那些我们欣赏的、可以说话可以依靠的人。区别在于,我们遇到这样的人、产生这样感觉的情境在发生变化,处理关系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童年阶段的友情以寻找玩伴为特点,这时的友情很简单。到了青春期,我们开始需要第一次形成对自己的认识,同时学习如何与人亲密。在这一时期的友情会涉及更多的自我暴露,我们寻找那些和自己价值观一致的人,一旦找到,友情可以发展得极为深刻且激烈,认为彼此是自己在这世界上最重要的支持者。这个时期我们的友情中还会出现嫉妒、占有欲等表现,自我边界常常不清晰,这是我们学习与人亲密的过程。我们也很容易被身边的朋友所影响,往往因为朋友说一件 T 恤不好看,就将它扔在衣柜的最底层。
  从 11 岁开始,我们就会把作为“安全感底线”的依恋对象从父母转换到朋友,当感到不安时,我们会首先寻求朋友的帮助。但朋友并不是永远的港湾,进入大学后,我们开始把寻求帮助的对象更多地选为家人、恋人。
  18-25 岁被称为“成年初期”,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这一阶段往往也是我们人生第一个重大改变的阶段:我们可能会离开家乡,到陌生的国家或城市求学和工作,遇到爱人、结婚等等。成年初期的我们最需要社会网络的支持,朋友在这个时段变得功能性需求更强,一起玩乐、分享资源等等。青春期那种互相占有类型的友情已经开始褪去。
  而进入成年中期(25-50 岁),情况又发生了变化。人们交朋友的能力不可避免地退化了。你上一次和人成为朋友是什么时候,你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很多人都回忆不起自己上一次交友的情况——什么时候,当时是什么情景。
  与朋友的联系频率下降最明显的阶段是在结婚之后。这听起来挺讽刺的:在婚礼上,你邀请来所有最好的朋友为你庆祝和落泪;然后,婚礼结束,你就失去了他们。随后,你的人生中会有太多不得不做的事情,每一次做决定的时候,推掉朋友的聚会都要比推掉下班接孩子回家、或者一次重要的商务旅行要容易得多。你会悲哀地发现,你已经没有时间去陪伴那些曾经陪你度过了所有重要时间节点的人。
  一直到我们步入老年、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之前,交友似乎都变成了一件越来越难的事。
  有些“闺蜜”,也许并不是亲密的友人
  但我们还是需要朋友。影响成人生活风格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之一,就是看TA能否与其他人建立起一种持久、亲密的友情。
  研究表明,我们寻找到友情的途径不外乎以下几条:
  1.和我们很接近的人
  我们会与大学室友、住得近的同事成为朋友,因为这种接近性而从友情中彼此获益(顺手彼此帮个忙),且建立关系和维持关系的成本都较小。
  2.和我们相似的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越来越倾向于被与自己有类似态度和价值观的人吸引。
  35 岁是一个关键的年龄节点。在此之后,成年男女更少向朋友倾诉自己的想法。他们已经对自己的兴趣、需要、理想等有了充分认识,会根据文化价值、社会规范和界限、社会经济因素、对方受教育的情况来把握自己择友的标准,并且,试图寻找那些与自己在人格、兴趣和生活目标上真正相似的人。
  3.友好的“熟人”
  进入成年中期,我们更倾向于把友情定义为不是时时刻刻在一起、而是一种“知道他/她在那里”的关系。比起交到真正亲密的朋友,成年人会拥有更多“友好的熟人”,比如工作伙伴、孩子同学的父母等等,你和他们交往的情境是一定的,而不是随意的,你们“有理由陪伴彼此”。
  对,你晒的很多照片中的“闺蜜”,就属于这一类。
  我们需要的其实是更持久的友情
  能不能在友情一开始时就判断出它的寿命长短?或者一开始就找到可以一起“白头到老”的友人?
  研究发现,长久的友情有这个共同点:亲密并不是检验友情寿命的唯一标准,友情同样需要距离和隐私。只有做到了这点,你的闺中友人才能和你成就一段双方都觉得舒服、愿意维持下去的友情。
  而下面这两点,会让友情变得“伟大”。
  1.我们还说着同一种语言
  在一项纵向研究中,研究者曾根据朋友间猜词游戏的表现,成功预测了友情的未来亲密程度,发现默契度越高,他们未来的友情亲密度也就越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再需要用频繁的联络来维系友情,但我们依然在寻找不需要太多解释就能够用同一种语言交流的人。你会发现,有的人即便两年没有见面,聊天时也会觉得很舒服。
  2.进行深度的互动
  如今,互联网让我们拥有更多的交流方式,除非故意,我们已经不太可能会真的和某人失联。不过,线上交流对一些友情是有益的,对另一些则不。调查表明,如果仅仅在社交网络上祝福生日,或者在朋友圈里默默点赞,对于友情的存活并没有太大帮助,因为这只是机械地刻意维持。相比较之下,一些支持性的评论、深度的沟通,会更有助于维护一段友情。研究表明,在挽救即将磨灭的友情时,社交网络往往也能发挥奇效。
  我以前读过一篇描写周恩来和吴国桢(中华民国政治人物)的文章,两人儿时曾经义结金兰,后因政治理想不同而分道扬镳,多年后旧情重叙。书里写的一段话甚是打动我:
  “我们度过了亲密无间的少年时代,当时所有的想法都一样。十几年没有见面也没有通信,再一次见到你,我们的理想已经天差地别。可是我仍然欣赏你,仍然像从前一样盼望和你天天见面。”
  一生能有这样一位友人,就当得上“伟大的友情”了。
  遗憾的是,我们这一生中大多数友情都是这样的状态:什么都没发生。也说不上什么感觉,但分离就像一条河,让我们慢慢分岔流向了两个方向。
  这就是友情的大多数归宿,我们无法掌控所有友情,但如果留住真正值得深入发展的“那条河”,就好。
其他文献
权势是最好的春药,这句话适用于男女。如果能征服一个征服了世界的男人,哪怕他再老,也能让你的大脑高潮不已。  一对年轻情侣住情趣酒店,隔壁是一对六七十岁的老夫妻。本来只是好奇这么大年纪了还来开房,结果晚上听到墙那边的尖叫声此起彼伏,动静大得他们都自愧不如。第二天一早,小情侣一脸虔诚去取经:“是什么让你们这么大岁数还保持如此旺盛的精力?”  老两口一听就笑了,“我们一晚上都在打赌,这个东西立起来后会往
期刊
女性的友谊在历史上曾是一片空白。在男人们看来,她们敏感、脆弱、惶恐而无知,像一片风中树叶自顾不暇,怎么承受得起友谊的重量?  所以女性的解放史,也是女性友谊的进化史。男人们惊讶于无法将自己的逻辑套在女性友谊上、弄明白它的运行原理。殊不知,这是女人才能心领神会的秘密。  她们分享男人不屑于分享的,交换被男人忽略的东西,她们从不向对方隐瞒包括身体和情感在内的小秘密。汉语用“闺密”以及后来加入甜蜜气息的
期刊
2016年3月8日,马航MH370失联两周年。搜救工作仍在进行。对于失联者家属来说,救赎无论看起来多么飘渺,都会被紧紧攫住。他是文永胜的父亲,是失联者的父亲。  3月7日早上6点,63岁的文万成就起床了。思念、沮丧、焦虑,他一夜没合眼。随后,他与近百位中国家属,向北京铁路运输法院递交了对马航的上诉书。  在诉讼书里,文万成和律师列出了10项诉求,包括调查事件的现状、责任、原因;给家庭造成的损害、痛
期刊
为什么男人们总爱诋毁女人的友谊  基本上名人们都认为女人是没有“伟大的友情”的。再往前几百年,连“友情”都是不存在的。比如400多年前的大文豪蒙田就断言:女人的灵魂不够坚强,承受不了友谊这种把人久久束缚的亲密关系。歧视女性友谊的源头应该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论友谊》一文中,毫不客气地认为:真正的友谊只存在于正直善良的男性之间。这种观念很多女性也认同,例如民国女作家苏青就认为”“女子无友谊”。美国
期刊
人们记住的是硬汉英雄史泰龙,他所有的不幸、悲伤、人生的不完美,都注定只能独自承受。  2016年2月28日,是属于莱昂纳多·普里迪尼奥的日子,22年陪跑,第5次奥斯卡提名,他终于双眼含泪,接过梦寐以求的小金人,荣膺奥斯卡影帝。  在所有人都站立为小李子鼓掌时,少有人注意嘉宾席里那个久违的男人:西尔维斯特·史泰龙。时隔39年,史泰龙再次凭借“洛奇”一角入围奥斯卡,创造了凭同一角色两次入围的最长时间纪
期刊
彼此最狼狈不堪的一面我们都见过,除了爱情,我找不到其他能解释这段婚姻存在5年之久的原因。  洛琳嫁给威尔逊的时候,25 岁,威尔逊51岁。威尔逊不光年纪大,而且一贫如洗,靠领政府的救济金过日子。只是初见面时,洛淋刚从泰国偷渡到美国,穷困潦倒,在纽约街头走投无路,写了一张卖身契贴在墙上:谁要是愿意给一口饭吃,愿意终身侍奉。来来往往很多人,谁也没有注意到蜷缩在角落里又脏又臭的她,只有这个老头揭下了“卖
期刊
不要以为只要男人没有出轨,其他事情都可以包容。其实,当他对你的态度越来越差时,他离变心早已不远了。  一年前,我在售楼中心认识一位大姐,相互加了微信。她除了经常在我的文章下面点赞外,我们并没有很多的交集。  有一天深夜,她突然找我,说今天晚上孩子发烧,可是老公去打麻将了,她打电话给他,让他别打了,回来和她一起送孩子去医院吧!可男人非但没有回来,还把输钱的脾气撒在她身上:“你有完没完?打个麻将也打不
期刊
继父从来面无表情,甚至带着狠意。我以为他不爱我,却不想再没人比他爱得更深沉。  我和继父的关系一直不好。国中前还过得去,但国中时有次他嫌我拿白眼瞪他,竟然用手指头戳我眼睛,导致我眼睛受损。所以我一直恨他,恨到大学毕业。  毕业后,我进了影视圈。入行三四年后,中国台湾地区成立了一家“公共电视”并对外征案。我利用闲暇时间写了脚本弄了文案,很快便通过,得到一笔九百万新台币的预算。有案子有拨款我就能做老板
期刊
闺蜜这个词被滥用,女性特有的分享精神开创了一种经济模式,影视作品的黑化扭曲,“防火防盗防闺蜜”成了名言警句,还有人特地写了一首同名歌曲风靡大小广场……一切似乎都在向我们证明:女人间的友情不牢固。  闺蜜经济让女人的友情变复杂  “女性经济”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有调查显示,中国的女性一般主导了家庭消费的70%,无论家中女性的收入是否超过男性,但女性的消费能力是超过了的。这也难怪商场的1~3楼基本都是女
期刊
一个是英属殖民地最大部落的继承人,一个是普通的英国白种姑娘。“黑白”相恋,竟然牵扯到三国利益,最终改写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2016年,美丽的非洲小国博茨瓦纳迎来建国50周年纪念。同年,“国父”塞莱茨·卡玛的故事被好莱坞改编成了备受期待的大制作电影《联合王国》。  凭借《消失的爱人》名声大振的英国女星蒙德·派克欣然出演女主角、塞莱茨的妻子露丝——这个普通的英国白人女性,是如何改变一个王子和一个国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