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链球菌感染既可导致严重的侵袭性疾病,如脑膜炎、脓毒症及肺炎等,也可导致更为常见的轻症感染,如鼻窦炎及中耳炎等。致病原肺炎链球菌常定植在人类鼻咽部,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婴儿和低龄儿童是主要的带菌者。据估计2015年全球有583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约29.4万由肺炎链球菌感染所致,另外有23 300名儿童死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肺炎链球菌共感染。发展中国家的肺炎链球菌患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工业化国家,大部分肺炎链球菌相关死亡发生于亚洲和非洲地区。在2006年以前,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PCV)尚未广泛纳入国家免疫计划,据报道,当时欧洲2岁以下婴儿的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性疾病(IPD)年平均发生率为44.4/10万,美国为167/10万。每年有70万~100万的2岁以下婴儿因肺炎链球菌性疾病死亡,这相当于该年龄组疫苗可预防疾病死亡人数的28%。近年来耐β内酰胺酶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肺炎链球菌分离株不断增加。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增加了临床医师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难度。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儿科医师在肺炎链球菌及肺炎链球菌性疾病方面做了很多出色的研究。一部分研究是关于临床分离株,尤其是侵袭性疾病菌株的血清型、抗生素耐药及分子分型的多中心监测。对抗原及抗体测定在肺炎链球菌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了评估,还对死于肺炎儿童的肺组织切片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证实了肺炎链球菌作为潜在致病原的重要作用。此外还发现,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抗生素耐药性及分子分型在中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存在差异。近年来肺炎链球菌导致的重症肺炎并不少见,部分病情恶化出现脓胸、脓毒症甚至休克。肺炎链球菌感染还可导致溶血尿毒综合征等特殊疾病的发生。在本期专刊里,有来自多位专家关于上述内容的报道。当前所用的肺炎链球菌疫苗安全、有效。与第1次批准的7价肺炎链球菌疫苗相比,现在所用疫苗内血清型数量的增加代表着在降低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相关患病率及病死率的战斗中,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获得了重大进展。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范围内推荐将PCV纳入儿童免疫计划。自从2008年7价肺炎链球菌疫苗引入中国以来,中华医学会及国际肺炎链球菌专家委员会(PACE)在每年的肺炎日都会举办一系列活动来促进儿科医师和家长重视儿童肺炎及肺炎链球菌性疾病。世界各国的儿科医师都非常重视疫苗及免疫计划。2009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了第1个关于肺炎链球菌及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的专家共识。2012年出版了肺炎链球菌性疾病临床检验规程的专家共识。在本期专刊里,将刊出由来自不同领域的儿科专家们共同撰写的中国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本共识表达了来自于临床医师的各种观点和见解,希望给儿科医师、儿童保健工作者以及预防医学工作者提供帮助和指导。
进一步关注我国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的研究
【摘 要】
:
肺炎链球菌感染既可导致严重的侵袭性疾病,如脑膜炎、脓毒症及肺炎等,也可导致更为常见的轻症感染,如鼻窦炎及中耳炎等。致病原肺炎链球菌常定植在人类鼻咽部,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婴儿和低龄儿童是主要的带菌者。据估计2015年全球有583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约29.4万由肺炎链球菌感染所致,另外有23 300名儿童死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肺炎链球菌共感染。发展中国家的肺炎链球菌患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工业化国家,
【机 构】
:
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广东 深圳 518000;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
【出 处】
: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发表日期】
:
2020年35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病史摘要患者,男,1个月29 d,主诉"发现皮肤出血点4 d,吐奶1 d",入院前4 d无诱因出现皮肤出血点,集中在颜面部及双上肢,口服药物3 d后出现新的出血点,于2019年10月23日就诊收入院。症状体征体温36.9℃,脉搏150次/min,呼吸44次/min,血压80/48 mmHg(1 mmHg=0.133 kPa),周身皮肤出血点,颜面及双上肢较多,局部多处瘀斑,结膜轻度充血,腹部略膨隆
肺炎是小儿的常见疾病,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细菌性脑膜炎是儿童重症感染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后遗症发生率高等特点。肺炎链球菌(SP)是引起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耳炎、脓毒症、细菌性脑膜炎等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明确SP病原是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前提。细菌分离培养法仍是目前明确SP感染的"金标准",但培养阳性率低,耗时较长,不利于SP快速检测。免疫层析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胶乳
肺炎链球菌性疾病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给全球儿童和成人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威胁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已在全球证明肺炎链球菌疫苗(PCV)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可预防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使用PCV在挽救生命、避免残疾及成本效益方面均有很大益处,特别是在非洲和亚洲。
6群肺炎链球菌是导致儿童社区感染的常见血清群之一,既往采用荚膜肿胀实验将6群分为6A和6B 2个亚型。随着基因测序分型方法的应用,近年来又发现了6C、6D、6E、6F和6H等新的亚型。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PCV)7应用后的国家或地区监测到6C型呈增长的趋势,应引起重视。现就6群肺炎链球菌新亚型的荚膜多糖合成基因、荚膜多糖结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进行阐述。
肺炎链球菌感染可引起全身各个系统的疾病,同样也可以引起泌尿系统相关疾病,如肺炎链球菌相关的溶血尿毒综合征、肺炎链球菌感染致肾病综合征并自发性腹膜炎,及婴幼儿在先天性泌尿道畸形的基础上并反复的肺炎链球菌感染。对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显著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并降低病死率。
对多中心收治的3例肺炎链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例1为2岁11个月男童,以间断发热1个月余,皮肤发花20 d,发现心脏赘生物1 d入院。超声心动图提示三尖瓣中等团块样回声,血培养结果示肺炎链球菌;例2为3岁10个月女童,以间断发热8 d,腹痛1 d入院。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强回声团,血培养结果示肺炎链球菌。例3为3岁4个月女童,以咳嗽20 d,发热9 d入院。住院期间出现急
肺炎链球菌是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病原,可以引起侵袭性和非侵袭性疾病,而侵袭性疾病造成的负担和后果尤为严重。现阐述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的流行病学、疾病分布及其菌株变化的最近进展,为疫苗设计、免疫策略的选择及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目的了解儿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PM)的临床特点、细菌耐药情况及部分菌株的血清型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PM患儿72例的临床资料、随访结果、分离菌株药物敏感性及血清型分型结果,分析PM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72例患儿中男46例,女26例;年龄1个月~9岁;住院天数1~363 d,中位数22.0 d。社区获得性感染71例(98.6%)。有明确基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感染可促进肺炎链球菌在呼吸道上皮黏附和定植,增加肺炎链球菌感染机会。因此,在流感期间或流感季来临前,儿童应尽早进行肺炎链球菌疾病的预防。现就流感与儿童肺炎链球菌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医学微生态学是研究人体内共生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肺炎链球菌是健康人鼻咽部定植的主要菌之一,但同时又是条件致病菌,是引起肺炎、菌血症、脑膜炎、鼻窦炎和中耳炎的常见致病菌。既往认识肺炎链球菌疾病,从致病菌的角度出发,并不全面。而从肺炎链球菌作为定植菌的角度,去探讨肺炎链球菌的定植、感染致病及其防治策略,将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全面和深入地了解肺炎链球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