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业:2003一路高歌 2004前景看好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o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以来,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油价保持较高价位等众多利好因素的刺激下,全国 石油行业呈现出“两高一降”,即高增长、高效益、亏损下降的发展局面,经济效益创历史 最高水平,产品结构继续改善,产销衔接良好,存货下降,销售利润率提高,流动资金周转 率加快,行业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
  
  2003年石油业运行良好
  
  石化业多数产品产销衔接良好,价格上升
  2003年1~8月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合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156 .4亿元,比2002年同期增长34.8%,产销率为98.2%,同比略有下降。其中天然原油和 天然气开采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188.3亿元,同比增长30.27%,产销率达到100%,与20 02年同期大体持平;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968.1亿元,同比增长38.2%, 产销率相对前年同期变化不大。
  价格方面,2003年在7月份重点监测的132种石油和化工产品中,有109种产品价格呈上 涨的趋势,占82.0%,价格下跌的有23种,占18.0%。其中天然原油、汽油、柴油、煤油 、石脑油等主要产品的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但总体看,原油加工品的涨幅普遍高于天 然原油的涨幅。
  
  原油进口大幅增长,成品油出口情况较好
  海关数据显示,强劲的经济增长推动了国内市场对进口石油产品的需求。原油方面,20 03年1~8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原油原油5742万吨,比2002年同期的4556万吨增长26%,进口 金额1250568万美元,比2002年同期的792151万美元增长57.9%;成品油方面,2003年1~8 月份,我国累计进口成品油1855万吨,比2002年同期的1188万吨增长56.1%,进口金额387 208万美元,比2002年同期的208820万美元增长85.4%。
  在进口大幅增长的同时,石油行业中成品油的出口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据海关统计, 2003年1~8月份,我国成品油累计925万吨,比2002年同期的625万吨增长48%,出口金额达 到242198万美元,比2002年同期的134304万美元增长80.3%,中国石油行业正在成为两头 在外、大进大出的外向型行业。
  
  行业效益明显改善
  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2003年1~8月份累计合 计实现利润959.31亿元,比2002年同期增长75%。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实现利润893 .18亿元,比2002年同期增长66.4%,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实现利润66.13亿元,增长70.1 %,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但是,从利润增速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及炼焦 业的增速则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利润同比增速是由年初近20 0%的水平跌落至目前的水平上的。这一方面说明,2002年石油行业的利润较低,真正反转 是从年初开始的,另一方面说明随着上升周期的形成,石油行业的利润增长正在趋于稳定。 在全行业利润迅速增长的同时,亏损企业已较2002年同期明显减少,亏损额已出现明显下降 。
  
  石化业技改成效明显产品结构继续改善
  在投资随行业景气扩张的情况下,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改成效明显,产品结构继续改 善。据统计,2003年7月份,石油和化学工业技术改造成效显著。实现新产品产值49.4亿元 ,同比增长20.6%,其中精炼石油产品制造8.9亿元,同比增长54.5%;化学工业40.4 亿元,同比增长15.4%。2003年1~7月,石化业实现新产品产值333.0亿元,同比增长25 .8%,其中精炼石油产品制造49.6亿元,同比增长20.7%;化学工业281.3亿元,同比 增长27.2%。在原油加工生产中,柴汽比依然逐月提高,7月份的柴汽比为1.9:1,与200 2年基本持平。
  
  石油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市场垄断带来的不平等
  国家在1999和2000年对成品油市场进行经营资格重新登记的清理整顿后,逐渐形成了“ 中石化和中石油南北分治,按地域实行垄断”的市场格局。两大集团对石油市场的高度垄断 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由于没有其它竞争主体的参与,两大集团难以通过充分竞争真正提高自 身的实力。就集团内部而言,管理链的过长,也导致了集团难以把有效的监管延伸到基层中 去。此外,两大集团在内部整合等方面的动作相对缓慢,企业尚未有切实的危机感。而两大 集团为了扩大终端市场而进行的加油站争购,其结果是造成运营成本激增,自身竞争力下降 。据估计,两大集团为收购加油站付出的超额成本要用10年时间才能消化完。在目前的石油 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由于用户一方完全受制于两大集团,因此形成了供需双方市场地位 严重不对等的局面,国内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过多考虑的是两大集团的利益。在这样一种 供求关系扭曲的情况下,价格作为市场的信号已经失灵,无法真实地反映供需变化,而市场 的调节作用更是无从谈起。
  
  由自然资源匮乏带来的石油安全问题
  中国是自然资源匮乏和人口众多的大国,石油这一项尤其是中国的“软肋”。20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按年均9.7%的速度增长,原油消费按年均5.77%的速度增加, 而同期国内原油供应增长速度仅为1.67%。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此后进口量逐 年增大,2003年前8个月已经进口原油5740万吨,估计全年进口将接近8000万吨。最迟在200 5年,中国的石油进口规模就将突破1亿吨大关。
  一般认为,中国未来15年的经济增长将维持在7%以上,原油需求将至少以4%左右的速 度增加,但同期国内原油产量增长速度难以超过2%,国内原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中国原 油的生命线将逐步脆弱。依据能源所“西部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的研究估算,2010和2020 年中国原油需求分别为2.96亿吨和3.90亿吨;科技部“中国后续能源发展战略研究”对中 国2010年和2020年的石油需求预测则为2.80亿吨和3.60亿吨。此外,中石油研究报告的预 测是在2005、2010、2015和2020年中国原油需求分别为2.7亿吨、3.10亿吨、3.5亿吨和4 .0亿吨;中石化同步进行的预测结果则是在2005、2010、2015和2020年中国原油需求分别 为2.57亿吨、3.20亿吨、3.8亿吨和4.3亿吨。但中国的原油自给能力几乎已经竭尽全力 ,在中国随着勘探程度不断提高,新发现的油田规模下降、储量品质变差,新增及剩余储量 可动用性较差。目前全国剩余可采储量为23.8亿吨。储采比仅为14.8,已开发油区的储采 比只有10.9。在这样的储采比配置下,中国原油稳产已处于临界状态,目前年产油在1.8 亿吨,到2020年至多也就能达到2.0亿吨的规模。因此,保守而言,在2005、2010和2020年 ,中国需要进口原油大致为1.0亿、1.5亿和2.0亿吨石油。
  
  由市场开放带来的生存问题
  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在华业务的发展与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对外开放的进程密切相关,其发 展历程大量致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前期的考察和试探期、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 初的初始发展期、90年代中期~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的重点扩张期,以及加入世贸组 织以来的全面整合发展期。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后的迅猛发展 ,其在华业务的发展已呈现全面铺开之势。近年来,亚太地区石化工业发展迅速,周边国家 和地区的外向型石化工业,基本上都是以我国为其目标市场。预计2008年韩国、中国台湾地 区和新加坡过剩的汽油、煤油、柴油将达到4500万吨,中东地区也将过剩9000万吨。随着我 国油品市场按世贸组织协议期限开放,国外大公司可以进入中国市场,与中国炼油企业展开 直接的全方位竞争。特别是国外过剩的成品油可能大量涌入国内市场,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 生存空间将可能被压缩,市场份额将受到挤压。在国际上环保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可持 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石化工业共同而紧迫的课题,我国炼油工业将面临为满足质量及环保要 求带来的成本增加等压力。要抢占市场,必须在解决质量升级、清洁生产与降低成本、增加 盈利这一突出矛盾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和代价。
  
  2004年石油业发展预测
  
  2003年石油行业上升趋势的确立,为2004年石油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而强劲的经济增长将继续为石油行业的发展提供充足动力。尽管国内基本面情况将继续好转 ,但是在国内外市场加速一体化的前提下,国际石化市场的任何细小变化都会影响到我国石 油行业的运行,从而相应地增加了石油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为石油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能源行业特别是其中的石油是经济增长的血液,与经济增长高度相关,经济增长会拉动 能源生产的增长,同时,能源生产也会促进或制约经济增长,石油行业与经济增长步调是基 本一致的。2003年从1~9月的情况看,当前,我国经济明显摆脱了连续多年的自主增长率下 滑、低位调整、依靠政策性扩张力量维持增速的被动局面,开始出现以自主性增长因素为主 要动力的自发扩张势头。
  初步预测,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2004年我国经 济发展的总体环境将好于2003年,预计GDP增速应在8.5%以上。在整体经济形势继续回暖 和重化工发展趋势进一步确立的情况下,国内市场对石油产品的需求将继续扩大。与此同时 ,与石化工业密切相关的汽车、纺织、轻工、建材、家电、医药等六个行业都有可能成为20 04年高速增长的行业,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将继续为石油行业及其下游的石化行业提供较大 的市场空间。
  
  国际石油市场供大于求,将对我国石油行业造成一定的冲击
  据预测,2004年,在国际石油需求方面,经济增长将使石油市场每日新增170万桶的需 求,但临时性因素的消失将可能导致需求每日下降30万桶,因而对2004年全球石油需求的增 长预测定为每日140万桶;供应方面,2003年下半年,非OPEC产油国将实现每日94万桶的产 量增长,这是过去5年内最快的增长速度。
  2004年内非OPEC产油国的日产量增长将比2003年平均高出110万桶。此外,虽然利比亚 、尼日利亚和阿尔及利亚目前的产量已经超出石油输出国组织确定的配额水平,但仍在扩展 其石油生产能力,预计将成为2004年石油产量增长的重要来源。尽管伊拉克石油产量恢复的 速度远远低于市场最初的预测,但该国的石油产量最近已经恢复到日产110万桶的水平,即 恢复到战前水平的45%。预计在2004年该国的石油产量将达到200万桶/日。基于以上的供 求预测,2004年国际石油市场可能会面临供大于求的局面,OPEC核心成员国对于市场状况的 反应将成为决定2004年油价走势的关键因素。在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情况下,世界市场供 大于求的状况将对我国石油产品的进出口产生深刻影响,成品油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
  
  油价的走软,将影响到石油企业效益的增长
  2004年,供应增多将使油价走下坡。市场面临压力最大的时期可能是二季度,季节性需 求下降和伊拉克出口恢复到战前水平可能使油价跌到23美元。以前苏联为主的非欧佩克供应 量增多可能使市场对欧佩克原油的需求下降,而伊拉克的增产可能对其它成员国构成减产压 力。欧佩克再度减产需要谋求非欧佩克产油国的合作,否则将冒失去市场份额的风险。一些 产能富余的成员国可能以增产弥补油价下跌带来的收入损失。供应上升的速度可能超过需求 ,并使2004年油价从今年的27~28美元下跌到23美元左右。我国石油行业效益的改善虽然主 要源于国内需求的扩大,但价格上涨也是推动石油行业景气上升的重要因素。如果缺乏价格 的刺激,2004年石油行业的增速将难以保持目前这种高速增长的态势。
  
  出口退税调整取消将对燃料油市场造成一定影响
  根据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调整部分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从2004年 1月开始,汽油出口退税率将由目前的13%调低至11%,原油、柴油、航煤等产品油出口退 税率将由13%的出口退税率直接调减至零出口退税率。显然,出口退税将直接影响国内石油 企业出口的利润,对中国成品油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
  就汽油来说,出口汽油本身利润较低。为了支撑国内汽油价格的高位,两大公司仍是通 过扩大汽油出口量来支撑国内成品油市场。汽油出口退税率的调低,必将打击两大公司炼厂 出口汽油的积极性。若降低汽油出口,国内汽油消费很难短期内大幅提升,两大公司必然需 通过缩减国内原油加工量才可实现汽油产量不超过国内需求,但这又会导致柴油产量不足的 问题产生。与汽油出口利润比较,柴油出口利润更小。国内柴油出口一般来自中石化;西太 炼厂因有出口任务,每年柴油出口量也较大;中油一般无柴油出口。虽然2003年中国柴油出 口涨幅较大,但其数量仍不大。
  在新的出口退税政策下,柴油出口将难有盈利,因此,新出口退税政策执行对柴油出口 的影响更大。
  
  原油供应缺口巨大
  原油生产在我国属于短缺资源,长期以来生产受到资源可供量的制约,在不断加大投入 的情况下,也只能保持缓慢的增长,供需存在巨大缺口,每年需要大量进口才能满足经济增 长的需要。2004年,我国原油供求的这种局面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预计全年原油生产量在 1.75亿吨左右,比2003年增长1.5%左右;汽油产量将达到5000万吨,比2003年增产400万 吨,增长9%左右;柴油产量将达到9000万吨,比2003年增产700万吨,增长8%左右。2004 国内原油及成品油生产仍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石油缺口大约为7000多万吨,成品油缺口 大约为2700万吨,需要进口加以补充。
  
  成品油价格涨幅将放缓
  目前国内原油生产增长缓慢,2003年8月份原油产量与2002年同月相比甚至出现了负增 长,原油资源紧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内成品油的生产,从而对原油价格形成较强的支撑 作用。但由于目前成品油价格仍处于近几年来的较高水平,并且接近国家规定价的上限,因 此如果国际原油市场不发生大的逆转,国内市场油价上涨的空间将十分有限。
  2004年国内主要石化产品价格涨幅将有所趋缓,部分产品价格可能会有一定幅度的回落 。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今后一段时期会有所回落, 因此石化产品原料价格将小幅下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石化产品价格的上涨;二是国内 各类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近几个月涨幅不断回落,也不利于石化产品价格维持较高的价格 和较快的上涨幅度。在国内市场汽油供应持续紧张,而柴油又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各炼油厂 将会调整柴汽比,增加汽油供应,减少柴油产量,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其他文献
国土资源部公布的一项评价成果表明:我国地下水资源紧缺和资源浪费并存,全国约有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水质呈下降趋势。专家呼吁,科学开发利用地下水刻不容缓。  目前,全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多年平均为8800多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3。全国约有7000多万人仍在饮用不符合饮用标准的地下水。20年来,全国地下水开采量平均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增加。地下水占总供水量的比例已从1980
期刊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刘永富日前表示,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建立,进入了健全、完善的阶段。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15240万,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10189万,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0432万人,均超过1亿,比上年有大幅提高。  下一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有几个重点:在养老保险方面要逐步做实个人账户、逐步实现省级统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把所有的城镇从
期刊
从财政部获悉,今年1至10月份,我国财政收入达到18150亿元,比去年同 期增长21% ,接近2002年全年18914亿元的财政收入水平。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指出,近10年来,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1994年到2002年,全国财 政收入年均增加1712亿元,增长17.5%;全国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4年的1 1.2%提高到2002年的18.5%。
期刊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市建设委员会出台严厉举措,遏制拖欠民工工资现象,并将在全市开展专项大检查。    恶意欠工钱将被清除    按照两部门联合出台的规定,北京市将正式推出一票否决制。今后,无论是北京的还是外地的劳务企业恶意欠付农民工工资,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市建设委员会就有权以一票否决制把这些企业逐出本市建筑市场,不许其继续经营。在今后的检查和查处中,劳动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按照这一新原则
期刊
●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5~79岁  ●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逾95%  ●医保覆盖农村50%城镇80%  ●饮用清洁水比例达99%以上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10次学术年会上,卫生经济学家提出了我国小康社会人群健康素质的评价指标和实现策略。这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健康素质目标、指标与实现策略研究》是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5批重点研究中标课题。  研究人员参考已处于小康社会经济水平的北京和上海两
期刊
这期“话说什么是市场经济”要讲第三个问题:开拓信用资源的制度基础是财富归属 的多元化。  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碰到一个问题。“一手钱一手货”的交易方式 不能满足需要。有时候需要先交钱后付货,有时候需要先付货后收钱。交换这个过程在时间 被分割开了。还不仅如此,人们还看到,有时候做生意时自己的资金不够,可以和亲戚朋友借。在进一步发展中,人们发现,这种“借”还可以由一个专门的社会中介机构
期刊
尽管离欧盟取消对华的陶瓷配额制度还有一年多的时间,但是,敏感的进出口商们已经 开始寻找合作伙伴。目前,业界最关心的,是配额取消后,欧洲是否将出台一些新的质量或 技术标准,来对中国陶瓷出口加以抑制。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按规定,欧盟将在2005年1月1日起,取消对中国的配额限制。  据了解,对国内很多陶瓷厂家来说,出口的主要市场在美国,排在其后的,则是中东和 东南亚。人口众多、消费力又强的欧洲市
期刊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经济学家华生在日前召开的中国资本运营论坛第三届年会上,纵 论MBO及EMBO不是企业改革的方向,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  华生说,MBO即Management Buy-out,原意是说在合伙或合股的企业中,主要股东兼管 理人把别人的份额买下来。因此,MBO的准确含义是管理层买断,而不是我国通常所指的管 理层收购控股权,即MBC。在西方经济中,管理层参股或给予期权比较普遍,但很少
期刊
随着我国木材缺口的越来越大,我国木材供应也越来越依赖进口,1991年木材进口占木 材消耗总量的9%,到2001年升至32%。在政府制定的2010年发展目标中,建筑装饰业将成 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木地板作为室内装修的重要材料也将随之发展。  据预测,今后我国木地板市场的年增长率约在10%~20%。中国的主要木材贸易伙伴稳 定在俄罗斯、印尼、马来西亚和美国。现在,南美的巴西和秘鲁以及非洲也成
期刊
近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微型组合音响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分别 在北京、上海、江苏、辽宁、广东等5个省市19家企业的19种产品,合格13种,产品抽样合 格率为68.4%。  抽查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有:一是部分产品的干扰特性不合格。此次抽查中有4种小 型企业的产品干扰特性不合格,分别在产品注入电源的骚扰电压、天线端骚扰电压、骚扰功 率的项目上,达不到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  二是电性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