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有效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是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
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有效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是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小学数学的阅读能力”浅谈如下自己的看法,敬请同行与专家批评指正:
一、数学阅读的概念
数学阅读是一种从书面数学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包含感知、理解、记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以及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归纳、演绎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的总和。同时,数学阅读也是一种学习策略,包括建立目标、选择策略、监控过程等,即数学阅读也是一种元认知活动。
数学的符号化、逻辑性、严谨性、抽象性决定了数学阅读的方式不能等同于语文阅读,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要求“眼看、心思、手到”。
由于学科特点,数学阅读离不开计算、画图、推证。教材上很多推理证明的过程非常简略,阅读时,从上一步到下一步,常常需要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常需要归纳概括出一些东西,如解题格式、证明思想、知识结构框图等,或举一些反例、变式来加深理解,以便复习巩固。
2、数学阅读材料中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相互交融,阅读时语意转换频繁。而数学语言又具有无歧异、简洁的特点,这就要求对每个术语、句子、图表都要认真阅读、分析、领会其含义。
3、数学材料主要是用归纳和演绎的方式呈现,结构严谨,比较抽象,阅读时要多分析、思考、体会。
4、数学材料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
数学阅读就是要领会其中的数学思想,形成自己的数学观念,掌握数学方法,提高自己在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技能和问题解决、数学语言与信息交流等方面的数学素质。
二、培养小学数学的阅读能力的方法
1、激发兴趣,以“疑”导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讲:“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就是带著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数学课本上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讲比较枯燥,不易理解。老师在提出读的要求之前,要先让学生明白什么原因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只有明白了读的原因后,才会带着问题去读,有意识地在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盲目地莫名其妙地读书。只有老师经常这样训练,学生才能慢慢地形成“在读的过程中思考”的良好习惯,而不致于常常机械地朗读。
2、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① 阅读不应“浮光掠影”,而应“咬文嚼字”。
数学阅读由于数学知识的逻辑严谨性及“言必有据”的特点,在阅读时要求学生认真细致,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要边阅读边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概念、定义、定理一般都不能一遍过,要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反复推敲。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数学结论和题目要求的内涵。
② 学会勾、标、点、画
学生在阅读数学课本中的概念、规律、性质等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同时做好标记,如在关键字、词下面加“……”或“◎”等,再进行分析理解,这样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指导学生边读题边思考题目中告诉我们那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在你要选用的条件下面用“—”标,在问题下面用“-”标,有利于学生手脑并用,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 适当搭建“阶梯”,帮助学生顺利进行数学阅读。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因为无法理解题意而停滞不前,甚至产生挫败感。这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及时搭建“阶梯”,让学生爬上去摘到“果子”,这个“阶梯”可以是一系列的问题串形式,由浅入深,环环紧扣地指引学生顺利地进行阅读。
3、课堂上要设置阅读的环节
要想阅读落到实处,教学过程中要安排阅读环节,老师要具体指导,不能只是提要求,让学生自己去读。
① 情景引入时读——刚上课时,有悬念的阅读材料能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② 学习新的数学概念要读——由于数学语言高度简练,术语多,逻辑性强,概括程度高,既有定性描述,又有定量刻化,因此,阅读时有些拗口。特别是新的概念、定理等重要数学理论,在给学生分析清楚后,要让学生反复读,读熟直到会背,以强化数学语言。
③ 例题的题目要读——例题的题目可让学生先读,如有问题老师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待大家都分析清楚,解完题以后,再让大家一起读一遍,以体会个中的滋味。
④ 解题过程可以读——一般是在学生的集思广益下拼起来的。写完后,老师会说:大家看看还有什么问题?此时,如果让同学把解题过程大声的读一读,效果更好。
⑤ 课堂小结内容必须读——既能起到对本节课的整体回顾作用,又能促进教师按时完成教学进度,即便没能完成,也可以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交代,以减少随意性。阅读材料还可以起到巩固、拓宽的作用。
4、及时反馈,让学生乐读
在数学阅读中,教师及时地反馈学生的阅读成果,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学生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如此往复,学生便构建起自己的认知体系。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师可采用提问、练习、互相讨论等方式加强交流,检查阅读效果,使数学阅读务实高效。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
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有效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是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小学数学的阅读能力”浅谈如下自己的看法,敬请同行与专家批评指正:
一、数学阅读的概念
数学阅读是一种从书面数学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包含感知、理解、记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以及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归纳、演绎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的总和。同时,数学阅读也是一种学习策略,包括建立目标、选择策略、监控过程等,即数学阅读也是一种元认知活动。
数学的符号化、逻辑性、严谨性、抽象性决定了数学阅读的方式不能等同于语文阅读,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要求“眼看、心思、手到”。
由于学科特点,数学阅读离不开计算、画图、推证。教材上很多推理证明的过程非常简略,阅读时,从上一步到下一步,常常需要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常需要归纳概括出一些东西,如解题格式、证明思想、知识结构框图等,或举一些反例、变式来加深理解,以便复习巩固。
2、数学阅读材料中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相互交融,阅读时语意转换频繁。而数学语言又具有无歧异、简洁的特点,这就要求对每个术语、句子、图表都要认真阅读、分析、领会其含义。
3、数学材料主要是用归纳和演绎的方式呈现,结构严谨,比较抽象,阅读时要多分析、思考、体会。
4、数学材料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
数学阅读就是要领会其中的数学思想,形成自己的数学观念,掌握数学方法,提高自己在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技能和问题解决、数学语言与信息交流等方面的数学素质。
二、培养小学数学的阅读能力的方法
1、激发兴趣,以“疑”导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讲:“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就是带著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数学课本上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讲比较枯燥,不易理解。老师在提出读的要求之前,要先让学生明白什么原因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只有明白了读的原因后,才会带着问题去读,有意识地在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盲目地莫名其妙地读书。只有老师经常这样训练,学生才能慢慢地形成“在读的过程中思考”的良好习惯,而不致于常常机械地朗读。
2、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① 阅读不应“浮光掠影”,而应“咬文嚼字”。
数学阅读由于数学知识的逻辑严谨性及“言必有据”的特点,在阅读时要求学生认真细致,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要边阅读边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概念、定义、定理一般都不能一遍过,要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反复推敲。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数学结论和题目要求的内涵。
② 学会勾、标、点、画
学生在阅读数学课本中的概念、规律、性质等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同时做好标记,如在关键字、词下面加“……”或“◎”等,再进行分析理解,这样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指导学生边读题边思考题目中告诉我们那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在你要选用的条件下面用“—”标,在问题下面用“-”标,有利于学生手脑并用,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 适当搭建“阶梯”,帮助学生顺利进行数学阅读。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因为无法理解题意而停滞不前,甚至产生挫败感。这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及时搭建“阶梯”,让学生爬上去摘到“果子”,这个“阶梯”可以是一系列的问题串形式,由浅入深,环环紧扣地指引学生顺利地进行阅读。
3、课堂上要设置阅读的环节
要想阅读落到实处,教学过程中要安排阅读环节,老师要具体指导,不能只是提要求,让学生自己去读。
① 情景引入时读——刚上课时,有悬念的阅读材料能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② 学习新的数学概念要读——由于数学语言高度简练,术语多,逻辑性强,概括程度高,既有定性描述,又有定量刻化,因此,阅读时有些拗口。特别是新的概念、定理等重要数学理论,在给学生分析清楚后,要让学生反复读,读熟直到会背,以强化数学语言。
③ 例题的题目要读——例题的题目可让学生先读,如有问题老师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待大家都分析清楚,解完题以后,再让大家一起读一遍,以体会个中的滋味。
④ 解题过程可以读——一般是在学生的集思广益下拼起来的。写完后,老师会说:大家看看还有什么问题?此时,如果让同学把解题过程大声的读一读,效果更好。
⑤ 课堂小结内容必须读——既能起到对本节课的整体回顾作用,又能促进教师按时完成教学进度,即便没能完成,也可以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交代,以减少随意性。阅读材料还可以起到巩固、拓宽的作用。
4、及时反馈,让学生乐读
在数学阅读中,教师及时地反馈学生的阅读成果,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学生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如此往复,学生便构建起自己的认知体系。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师可采用提问、练习、互相讨论等方式加强交流,检查阅读效果,使数学阅读务实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