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元化时代的大学生主导价值观教育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656334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元化时代要格外重视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的教育机制就要举全社会之力,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来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
  
  关键词:多元化时代;大学生;主导价值观;教育机制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这就使得价值观的多元化问题逐渐成为理论和现实中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而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情况,如何整合多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如何构建一种适合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教育机制就成为高等学校教育界的一大工作着力点。
  一 、多元化时代要格外重视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
   马克思认为,价值是一个普遍概念,他曾经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也就是说,价值的本质就是事物的性质和属性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关系,简单讲,价值就是指事物的意义。而所谓价值观,就是对什么样的事物是有意义的看法、观点、态度。再往深层一点讲,就是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判断、评价和选择。从深层上看,价值观就是人生的处世哲学,包括人的理想、信念、人生的目的、意义等。 从表层上看,价值观则表现为人们对好坏、得失、善恶、美丑等的立场、看法和选择。
  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都有自己对于社会各种事物的看法、观点和态度。不同的价值观会指导人们进行不同的活动,是人的活动及其方式变革的前导。另一方面,人是社会化的动物,是以群体的形式存在和活动的。任何一个人,只要他是群体中的一员,就拥有与这个群体相同的价值观。因为“任何社会群体的形成,都是由于群体成员的文化认同,由于一种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一个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而走到一起”。 这种共同的价值观渗透到每个人的意识之中,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具有强大的感召和凝聚作用,对于群体的团结和协调起着巨大的作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共同的价值观是一种黏合剂,是群体为了共同目标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一句话,价值观是一种规范行为、稳定秩序、提供精神动力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只有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才能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才能巩固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因此,任何社会都极其重视对其成员进行主导价值观的教育。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而大学生又是当代青年中的佼佼者,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潜在的生力军,大学生的价值观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成败,而且关系到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对大学生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格外重视。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进入了改革攻坚期和各种矛盾凸显期,各种社会问题相继出现,各种利益关系的冲突进一步增强。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价值观念呈现多变性和多样化的特点。从国际情况来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随着国门的打开,各种西方社会思潮、思想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也随之涌入,相互冲突和激荡,积极和消极并存,进步和腐朽相互交织。而且,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放松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力图借经济全球化的机会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输出和渗透,妄图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缺口。 面对这种复杂的状况,人们在看待问题时,难免会受到这样那样的价值观念的影响,难免会有困惑和迷茫,尤其对于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青年大学生来讲,迫切需要在社会生活中明确树立起一面价值观念的旗帜,为他们判断是非对错,做出价值选择和道德选择提供正确的标准,为他们的思想行为提供客观的规范。因此,多元化时代我们要格外重视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二、多元化时代大学生要形成的主导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价值体系是由一定社会推崇和倡导的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因素构成的社会价值认同体系,它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因此,它必然受社会存在的制约,特别是受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说:“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 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个性质决定了我们的主导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在人们的价值观念中处于主导地位,支配和统摄其他价值观念,它确立了全社会处于主导地位的价值准则、价值规范、价值标准,决定着整个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它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蕴含着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吸收了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能够牢牢把握住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这是因为: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所在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就是要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我们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发现本质,才能正确认清社会发展中的种种复杂现象,才能明确社会发展方向,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发展规律。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她指的是对国家、对民族追求的未来美好社会发展前景的一种期盼和愿望,反映了全国各阶层、各群体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存在,才造就了一代代的志士仁人,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强大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中华民族绵延不断五千年的文明史,才造就了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进一步体现和发展。时代精神激励每一个中国人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不断激发中华民族的创造性和活力。
  第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它是核心价值体系在人们行为取向方面的具体化,为公民提供思想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本质上讲是观念上的东西,而现实情况是观念上意识到并不一定能够落实到行动上。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具体化为行动的准则,才能够具体指导人们的行为。 
  胡锦涛同志说过: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外化为每个大学生的基本观念和自觉行动,才能确保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繁荣昌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 构建三位一体的大学生主导价值观教育机制
  从上面的理论论述中我们认识到,人的价值观不是先天形成的,是个体在适应外部环境与满足自身需要间不断进行思考、提炼、整合与选择的过程,简单讲,就是一个精神培育的过程。因此,主导价值观的培育,需要坚持不懈的教育,需要引导人们主动认同,进而共同培育和践行。从调查中发现,当今大学生的价值观从本质上讲是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但很多方面还存在着缺憾与不足,尤其面对多元价值观冲突的时候,大学生往往处于彷徨与迷惘之中,因此,举全社会之力,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来构建三位一体的大学生主导价值观教育机制就成为当务之急。 
  (一)社会引导 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地位,唤醒了人的主体意识,个性的确认受到肯定。但是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全面发展带来更大挑战和动力的同时,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政法大学李德顺教授认为市场经济导致中国社会价值观的新走向出现了如下深层特征:人们的价值主体意识普遍觉醒,社会呈现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的趋势;人们的价值取向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从虚幻走向务实。也就是说,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集体至上的一统天下局面被打破了,人们开始更加的注重自我价值,更加关注自我利益的实现,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日渐淡漠。当代大学生普遍是90后,都是在经济转型期成长起来的,且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其价值观念中个性化、崇尚自我的观念尤其强势。有的大学生甚至认为个人价值高于一切,是自身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毫无疑问,这种个人至上的价值观念是不利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这种偏颇的、激进的倾向正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极端的负面影响。不论在何种社会下,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任何简单化、机械化、片面化的思维都是有害的。马克思反对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他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指出:“个人是社会存在物。因此,他的生命表现,即使不采取共同的、同其他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人的个人生活和类生活并不是各不相同的,尽管个人生活的存在方式必然是类生活较为特殊的或者较为普遍的方式, 而类生活必然是较为特殊的或者较为普遍的个人生活…… 因此,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 而这种特殊的个体的发展是在社会这个“类生活”下的发展,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社会是由一个个的个人组成的。没有个人的全面发展,没有个人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是无法想象的。反之,没有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或个人游离于社会之外,个人全面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是不可能的。个人与集体亘古不变的关系告诉我们,无论在何种社会下,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都不是截然分开的,任何把二者割裂或对立起来的做法都是有害的。而大学生如果不能转变这种极端的个人主义观念,将很难适应复杂的现代社会的要求,甚至成为他们今后全面发展的最大障碍。
  因此,作为社会来讲,要引导人们认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最大限度的消解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集体主义导向的氛围,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现代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导向,引导人们将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辩证统一起来,以便更好的服务社会,更好的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使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的统筹兼顾成为新时期大学生的主要价值导向。
  此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迎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上信息纷繁复杂,良莠不齐,大学生作为最容易接受新信息的活跃群体,正全面而广泛地感受着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主流与非主流文化的激烈碰撞和冲击。而“多元的价值一方面增加了个体价值目标选择的自由度,另一方面也在价值折中和多元妥协中模糊了一些基本的道德判断。许多主流价值被遮蔽和消解,绝对价值被相对主义所颠覆,基本的是非、善恶、美丑界限被杂乱无章的多元价值混淆了。” 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与伪,主动摈弃腐朽文化与落后文化信息,如何在网络文化多元价值观的冲突中主动向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靠拢等等就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而且实践已经证明,越是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越需要通过持续的社会教育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中的我国更加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对人们的价值观念进行引导。 
  (二)学校引导
  在对大学生主导价值观的培育中,学校教育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无论学校如何改革发展,如何实现思想解放、观念转变、管理创新,作为社会主义的学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主导价值观的教育是始终都不能动摇的。各级各类学校始终是思想道德教育和加强主导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
  从教育者自身来看,一方面,要注重自身引导。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任何一名教育者,都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传授做人的道理,还要承担起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责任;既要给学生以知识的力量,又给他们以思想的启迪,既注重增长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又切实自觉地承担起主导价值观教育的重任,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在面对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的时候,大学生由于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所以在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上还带着幼稚和偏激的特点,还不能辩证地、理智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因此作为教育者,要有耐心,要更加细心、更加小心的关心和爱护他们,要理解他们所作的错误的选择和决定,要宽容他们,用自己的诚心、爱心和真心来与他们交流,努力成为他们的人生引路者和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才会取得真正的效果。最后,由于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价值观树立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会潜移默化地从教师身上学习、吸取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态度,从而整合自身的价值观。因而,有时候教师的价值示范作用比起理论上的价值说服作用,更加具有说服力,教化效果更明显。所以说作为教育者来讲,要时刻加强自身修养,谨言慎行,切实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从学校理论教育来看,首先要凝练主导价值观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内容虽然详细而具体,但是要想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凝练与阐释。我们要通过我们独特的凝练与阐释,让学生明白只要做到了哪些事情,我就真正做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就真正树立了主导价值观。从本质上讲,这就是主导价值观的融入机制,即如何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主导价值观的目标来着手,那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造就什么样的社会。从培养什么样的人来说,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要培养的是爱国的人。既然是热爱祖国的人,就要了解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绵延不绝的历史,就要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落后与挨打的根源以及无数仁人志士为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的独立与富强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奋斗与牺牲,就要了解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而主动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就要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鼓励着一代代的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富强而付出的艰辛劳动从而主动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现阶段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从造就什么样的社会来说,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要求社会的每个公民都要明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应该弘扬的,什么是应该反对的,要切实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来确定自己的行为。其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形式要多样化,载体要多元化,要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发挥思想教育的功能。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学生的日常习惯和养成教育。
  从学校实践教育来看,一方面,要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改革开放的成果,亲自了解改革开放事业的艰难复杂,体会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优越性和价值所在,从而获得课堂上无法得到的体验和震撼。只有亲身感受到主导价值观的重要作用以及其与自己切身利益的关系后,大学生才能在实践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在实践中主动自觉的树立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这个隐形载体的作用。要形成一种校园氛围,时刻净化学生心灵,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不断整合自身价值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转化为每个学生的内在精神信仰和现实行为追求。
  (三)家庭引导
  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来讲都会产生极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在我国,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家庭观念根深蒂固,家庭对个人成长与发展更是有着其他因素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将决定一个人的性格与品行。因此,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培育不能将家庭的引导排除在外。而我国最近几十年的教育实践表明,应试教育的发展使得家庭价值观教育退居二线,考试升学的压力又使得家庭教育在价值观教育上几乎成为盲点,家庭在培养青年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方面几乎成为空白。放眼全球,这一方面新加坡做的非常成功,其道德建设被誉为是世界上道德建设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这就是缘于其不仅重视学校和社会对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还非常重视家庭对塑造道德风尚的作用。因此,在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培育过程中,我们要借鉴新加坡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家庭的引导作用。首先,父母的榜样作用十分重要。作为子女的教育者,父母的道德人格如何,不仅反映了自身素质,直接会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子女。因此,家庭要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更注重崇高品质的塑造,不追名逐利、个人至上,不贪图享受、唯利是图,为孩子树立良好的人格典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成年人在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说话,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微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孩子教育都有意义。其次,家庭成员之间要多沟通和交流,利用日常接触到的人和事,积极引导孩子分清善恶美丑,引导孩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树立与社会主旋律一致的思想观念。
  
  本文系济南大学校级课题《多元化时代大学生主导价值观教育机制研究》(项目号:XG10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
其他文献
摘 要: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近年来高教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拟综合学者们的观点,主要从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概念、必要性、问题、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述评,以期能为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发展与创新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法治化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法治建设的稳步推进,高等学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的依法
期刊
摘 要:  幽默是人们喜欢的一种语言表达手段,因为不管是幽默的表情、动作还是言语,它都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此外,幽默,尤其是言语幽默,在会话中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幽默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又应该从什么角度去理解,这是值得去思考的问题。从而,人们能够更加自如的、恰当的使用幽默,使人际交谈更加的生动有趣,与他人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本文以喜剧电影《重回17岁》的幽默对白为载体,主要运用语用学的两个理
期刊
摘 要:  在《 图像处理》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改革。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适合高职院校中《图像处理》这一类课程的教学,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像处理;案例教学法  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
期刊
摘 要:  新时期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时俱进,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来实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改进和创新,用爱国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把爱国主义融入教育全过程,使大学生坚定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做贡献的信念,把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新途径,面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机遇和挑战,与时俱进,切实提高针对性、实效性,以改革创新不断加强和改进
期刊
摘 要:  本文对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目的在于将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简爱的女性主义形象和传统女性形象进行对比, 分析了简爱追求男女平等、具有反抗精神和独立意识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简爱;男性传统;阐释; 女性主义  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自1847年问世以来,一直以它那特有的女性意识的魅力吸引着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读者。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简爱”震动了当时的文
期刊
摘 要:  高校师德建设的“以人为本”首先要“以教师为本”。当前高校师德建设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突出实效性。“以教师为本”要尊重教师的教育权,需要社会和高校重视教师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要求教师自我约束,树立职业道德。也需要加强制度建设以激励高校教师提升师德素养。    关键词:师德; 高校;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    师德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育进步和民族振兴的前提。
期刊
摘 要:  在多元文化交汇的今天,伴随各种意识形态的相互激荡,如何在高校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已成为理论和实践中不可回避的难题。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及其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探索在高校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途径,才能真正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让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大学生多样化的思想意识中处于主导和支配的作用。  关键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多样性 
期刊
摘 要:  针对传统文科高等数学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种种不足以及文科学生的实际需要、知识结构和思维特点,本文通过对文科高等数学在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探索,提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文科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改革    由于数学自身的特点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数学在现代文化中已经在扮演着中心角色。当代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数学化,数学方法、思想与精神不仅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中起着重要
期刊
摘 要:  职校学生因其自身素质及构成比例等问题,管理难度相对较大。职校班主任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最直接的责任者,只有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努力做到全面提高班主任自身综合素质;营造积极和谐的班级内部环境;强化赏识教育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形成班干部带头、学生参与的管理格局,才能更好地创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关键词:职业学校;班主任;学生;班级管理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激烈竞争的时代对职
期刊
摘 要:  美丽的古希腊神话不仅给人类带来美妙的传说,并且给整个人类留下了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古希腊人的神话观是人类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世界社会的一面镜子。在这个镜子中,充满了人类个性解放的要求,充满了人类认识自我的觉醒,充满了人类对命运对抗的表现,同时还充满了人类渴望创造一个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人本主义意识社会。古希腊人的神话观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早期人本社会原则意识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