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课程改革中的课程评价是课改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新课程标准制定后,无论是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还是在一线从事教学的地理教师,都认真地投入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这其中尤其注意对新课程标准下地理学习评价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的细心研究还是将学习评价理论应用于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大家都在研究,用实际行动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向前发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纲要》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既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对课程评价的新要求,也符合国际课程评价发展的动向与趋势。就高中地理学科而言,就是要构建高中学生地理学习评价体系。这也给广大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一项意义深远而又比较艰巨的任务。构建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在实施新的评价的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更复杂,每个人的看法又不完全一样,这就需要有个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笔者认为,实施新的高中学生地理学习评价
一、地理学习评价遵守的原则
1、以人为本,全面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纲要》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因此,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既要体现教育目标的全面性,评价必须全面实施各项评价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不同的学生不仅在考试成绩方面有差异,在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方面也存在差异。这使得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不同,发展的目标也具有一定的个体性。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就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侮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因材施评,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2、人地关系为本,以地之理育人。“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是贯穿高中地理的主线。地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和作用,这在前面己作了阐述。而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应是高中地理学习作用最精要的概括。“具各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为地理素养的核心内容。因此,对高中学生地理学习评价,要本着人地关系为本,以地之理育人原则,评价时注意学生在以下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把握,对地理知识的建构方式;学生在提出问题、搜集整理地理信息资料、分析地理信息资料、回答地理问题这一完整过程中的表现,学生从事探索性活动的投入程度和探索精神、探索问题的多角度性和思维的合理性,以及对思维结果进行论证的意识和水平;对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对周围环境和地球上不同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审美能力,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热爱祖国的情感与行为,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3、促进学生发展为本,激励为主。 评价作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工具,理应给予每个教育对象以激励,使其获得自信和前进的动力,促其发展。但在应试教育条件下,评价的激励功能却成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专利品。在各种各样的评价中,成绩好的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获得激励和满足,自信、自尊和人生的价值在评价中得以体现,而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却备受刺激,屡战屡败的经历使他们几乎不能从评价中获取一点点成功的体验和欢乐,他们被压得抬不起头,对自己逐渐丧失了信心,觉得自己是个无用的人。这显然违背素质教育的宗旨。因此,我们的评价要相信学生个人发展的潜力,评价过程应该是积极的,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发展学生的个性,而不应该抑制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评价要改进学生的学习机会,促进学生的发展,巩固成果:对困难学生而言,评价要使学生得到帮助,提供咨询的机会,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和恢复学生的自尊心。要让学生感到自己正在取得进步。
二、高中学生地理学习评价体系因素分析与综合
高中学生地理学习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首先要描画出它的一个草图、框架,否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时空上看,评价都有起始、过程、终结三阶段。以往有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评价之说。把这三者相提并论似乎不妥,因为诊断是评价的功能,显然形成性、终结性评价也有诊断功能。
所以,我们不妨称这三阶段的评价为起始性、过程性、终结性评价。大到一个学段,小到一节课的评价阶段都可作如是划分。终结性评价,往往又作为下一时段评价的起始性评价阶段,如此循环往复。学习地理知识,我们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样,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处于过程性评价阶段,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就毋庸置疑。高中学生地理学习评价以课堂内外作为划分依据可分为地理课堂学习评价和地理课外学习评价。高中学生地理学习作为评价客体,其评价主体有教师、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等。《地标》将课程总体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我们可将这三者作为评价内容。一般在终结性评价阶段,采用书面考试、口试等评价手段对高中学生地理学习进行评价。当然学生成长记录袋作为一种评价工具,可以贯穿于整个评价的各阶段。从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看,应是既有定量评价,也有定性评价。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纲要》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既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对课程评价的新要求,也符合国际课程评价发展的动向与趋势。就高中地理学科而言,就是要构建高中学生地理学习评价体系。这也给广大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一项意义深远而又比较艰巨的任务。构建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在实施新的评价的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更复杂,每个人的看法又不完全一样,这就需要有个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笔者认为,实施新的高中学生地理学习评价
一、地理学习评价遵守的原则
1、以人为本,全面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纲要》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因此,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既要体现教育目标的全面性,评价必须全面实施各项评价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不同的学生不仅在考试成绩方面有差异,在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方面也存在差异。这使得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不同,发展的目标也具有一定的个体性。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就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侮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因材施评,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2、人地关系为本,以地之理育人。“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是贯穿高中地理的主线。地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和作用,这在前面己作了阐述。而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应是高中地理学习作用最精要的概括。“具各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为地理素养的核心内容。因此,对高中学生地理学习评价,要本着人地关系为本,以地之理育人原则,评价时注意学生在以下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把握,对地理知识的建构方式;学生在提出问题、搜集整理地理信息资料、分析地理信息资料、回答地理问题这一完整过程中的表现,学生从事探索性活动的投入程度和探索精神、探索问题的多角度性和思维的合理性,以及对思维结果进行论证的意识和水平;对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对周围环境和地球上不同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审美能力,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热爱祖国的情感与行为,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3、促进学生发展为本,激励为主。 评价作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工具,理应给予每个教育对象以激励,使其获得自信和前进的动力,促其发展。但在应试教育条件下,评价的激励功能却成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专利品。在各种各样的评价中,成绩好的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获得激励和满足,自信、自尊和人生的价值在评价中得以体现,而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却备受刺激,屡战屡败的经历使他们几乎不能从评价中获取一点点成功的体验和欢乐,他们被压得抬不起头,对自己逐渐丧失了信心,觉得自己是个无用的人。这显然违背素质教育的宗旨。因此,我们的评价要相信学生个人发展的潜力,评价过程应该是积极的,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发展学生的个性,而不应该抑制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评价要改进学生的学习机会,促进学生的发展,巩固成果:对困难学生而言,评价要使学生得到帮助,提供咨询的机会,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和恢复学生的自尊心。要让学生感到自己正在取得进步。
二、高中学生地理学习评价体系因素分析与综合
高中学生地理学习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首先要描画出它的一个草图、框架,否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时空上看,评价都有起始、过程、终结三阶段。以往有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评价之说。把这三者相提并论似乎不妥,因为诊断是评价的功能,显然形成性、终结性评价也有诊断功能。
所以,我们不妨称这三阶段的评价为起始性、过程性、终结性评价。大到一个学段,小到一节课的评价阶段都可作如是划分。终结性评价,往往又作为下一时段评价的起始性评价阶段,如此循环往复。学习地理知识,我们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样,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处于过程性评价阶段,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就毋庸置疑。高中学生地理学习评价以课堂内外作为划分依据可分为地理课堂学习评价和地理课外学习评价。高中学生地理学习作为评价客体,其评价主体有教师、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等。《地标》将课程总体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我们可将这三者作为评价内容。一般在终结性评价阶段,采用书面考试、口试等评价手段对高中学生地理学习进行评价。当然学生成长记录袋作为一种评价工具,可以贯穿于整个评价的各阶段。从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看,应是既有定量评价,也有定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