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美德,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素质,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这是当前历史教育应当体现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时代特征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6-0083-02
历史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习历史“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美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蕴涵于整个民族中的一种深厚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在中华民族的漫长历史中,它始终在凝聚和鼓舞着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推动着我国历史前进。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初中阶段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感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历史教学中学习历史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都是非常重要的。著名史学家、哲学家任继愈先生说:“历史课应该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切入点。” 历史学科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社会学科,它不但能拓宽青少年学生的文化知识面,而且能培养他们逐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正确的世界观。因此,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在历史学科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素质,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是当前历史教育应当体现的时代特征。
一、用悠久历史和卓越贡献振奋学生的爱国情怀
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从雄伟的万里长城,到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四大发明”,从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到沟通南北交通大动脉的大运河;从辉煌瑰丽、神秘沧桑的故宫,到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等,都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杰作。勤劳智慧的人民在创造物质财富对人类文明作出卓越贡献的同时,还创造了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文化,包含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成就,蕴涵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孕育了无数杰出的人物,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史迹、经典著作。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料。
在教学中,可随时把相关的知识展示给学生。如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传统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集体主义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主义情怀,“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高尚精神境界,“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优良传统美德等。革命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如缅怀、学习民族英雄的教育:精忠报国——岳飞;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抗清名将——史可法;收复新疆——左宗棠;虎门销烟——林则徐;海疆英魂——邓世昌;抗倭名将——戚继光; 镇南关大捷——冯子材;收复台湾——郑成功;以身殉国——张自忠;抗日英雄——杨靖宇等无数民族英雄名垂青史,精神感染,垂范后人。再者,中国的许多科学技术发明在世界上属于“第一”、“最早”,具体有:“四大发明”在世界历史进程特别是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斗争中起了重大作用;华佗发明“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外国科学家把月球上的一座环行山命名为“祖冲之山”,如此等等。通过对这些知识的讲授,振奋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体验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伟大创造力及其对整个人类的卓越贡献,同时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确立学生对祖国的自尊、自信、自强的进取心,学习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
二、用优秀历史人物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在历史的长河中,多少仁人志士求索奋斗折戟沉沙,多少英雄豪杰浴血疆场马革尸还。如古代有南宋词人辛弃疾,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司马迁被处宫刑后,不畏强暴、自强不息,十五年著成不朽巨著《史记》,民族英雄岳飞,抗击金军、保家为国、屡建战功;战国时期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西汉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张衡不追求名利,一生贡献给科学,在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都有很多成就;李时珍饱览医著,走访多省,不断进行临床试验,经过二十七年努力,三易其稿,成就《本草纲目》;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为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百折不挠等等。他们立身自强,报效祖国,他们的高尚品质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魂魄和脊梁,成为炎黄子孙奋进的巨大动力。到了现代,更是有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人民,为建立和平、民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奋斗不息。用革命老前辈的浴血奋战、出生入死、顽强斗争的生动史实,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光荣传统,树立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祖国而献身的精神。通过对爱国志士的事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塑造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生奋发进取、为国争光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用近代屈辱史和抗争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回眸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传教,郑和七下西洋。我们的祖先曾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大开放迎来大发展,“四大发明”曾一度是我们的自豪。但是到了近代,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闭关锁国、思想僵化。中国脱离了世界,世界甩落了中国,帝国主义列强中国。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俄战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太多太多的苦难,太多太多的枷锁。“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应该牢牢记住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勿忘国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这个血的教训。从鸦片战争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之后的百余年间,西方列强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残酷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可爱的中国被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遍体鳞伤,千疮百孔。几万万同胞在水深火热中呻吟。在中华民族危急时刻,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怀着“振兴中华”的豪情,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命运而奋斗,艰难地探索着能把中国引向光明的道路,从“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到为国捐躯的邓世昌、谭嗣同、李大钊、杨靖宇、张自忠,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崛起”百折不挠,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才取得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至此屈辱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扑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使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成果需要我们继承发扬光大,在让学生牢记这段屈辱史和抗争史的同时,引导他们分析原因,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让学生懂得,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距离,改革和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要“振兴中华”,就必须努力学习知识,发奋图强,使学生懂得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激发其民族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把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四、用维护祖国尊严和统一启迪学生的爱国之心
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国家的头等大事。自古以来,一代代中华儿女都在为此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秦汉时期的大一统,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雏形;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的内迁有力地加强了各民族的团结;隋唐时期的高度繁荣,进一步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元明清的统一最终形成了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对经济、科学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国家的统一更有利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史。在凶恶的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面前,如果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如果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坚强团结和英勇反抗,中国在侵略者的屠刀宰割下,就会完全陷入殖民地的深渊。正是历史上源远流长的统一和团结形成一条坚韧牢固的纽带,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联系起来,团结战斗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野心。
中国共产党人是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继承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为了民族的彻底解放,自“五四”以来反帝、反封建运动到八年抗日战争付出巨大的牺牲,建立了新中国,解放后党又领导中国人民平定了达赖叛国集团,赢得了维护祖国统一的又一重大胜利,保卫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和主权。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党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以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高瞻远瞩地提出对台湾、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的构想。港澳胜利回归,在台湾问题上,江泽民主席发表讲话:“作为双方可先就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时说,我们再次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祖国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是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如今大陆同台湾的交往,更是人心所向。在不远的将来,台湾也一定能回归到祖国的怀抱,祖国统一的大业也一定能早日实现。
笔者在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到:充分利用学科特点,重视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把历史长河中五彩缤纷的生动事例讲给学生以获得启迪,在同学们的心田中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并引导他们为保卫祖国和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
五、用今日现实生活强化学生的爱国之志
在学习中国现代史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强化学生爱国之志。中华民族“上下而求索”……道路是曲折的,但曲折只会让中国人民更加理智。“十年内乱”后,党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在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领导下,“改革东风送残冬,对外开放春意浓。”经济特区、沿海明珠;863计划、一国两制;留学热潮、冰雪长城。这一切无不在昭示着中国的无限发展生机和活力。“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坚持对外开放,与时俱进谱新篇:浦东崛起,港澳回归,“神舟”号遨游太空;上海举行APEC会议,中国经济顺利入世,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上海举办世博会。这一切无不在昭示着中国巨龙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强大。 历史给我们以启迪:一个走向世界的民族,必须自尊自立,自信自强;未来给我们以召唤:一个走向世界的民族,必须胸怀宽广,博采众长,才能以昂然身姿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明天我们就是祖国的栋梁。祖国永驻我心,我心属于祖国。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要与时俱进,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需要随时代而不断丰富、发展。爱国从来需要的就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不是口号和空谈。如在讲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同时,结合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都是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要从丰富的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道德传统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质的精华部分,并结合时代需要赋予新的意义,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得到耳濡目染,不断接受熏陶,逐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总之,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爱国主义教育情感的培养不仅是历史教师,也是每一位教师的一项长期、艰巨、重要的任务。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探索、反思、实践,才能真正履行好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基础知识扎实、思想品德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2]《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3]于友西等著,《历史学科教育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时代特征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6-0083-02
历史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习历史“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美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蕴涵于整个民族中的一种深厚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在中华民族的漫长历史中,它始终在凝聚和鼓舞着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推动着我国历史前进。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初中阶段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感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历史教学中学习历史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都是非常重要的。著名史学家、哲学家任继愈先生说:“历史课应该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切入点。” 历史学科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社会学科,它不但能拓宽青少年学生的文化知识面,而且能培养他们逐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正确的世界观。因此,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在历史学科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素质,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是当前历史教育应当体现的时代特征。
一、用悠久历史和卓越贡献振奋学生的爱国情怀
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从雄伟的万里长城,到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四大发明”,从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到沟通南北交通大动脉的大运河;从辉煌瑰丽、神秘沧桑的故宫,到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等,都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杰作。勤劳智慧的人民在创造物质财富对人类文明作出卓越贡献的同时,还创造了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文化,包含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成就,蕴涵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孕育了无数杰出的人物,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史迹、经典著作。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料。
在教学中,可随时把相关的知识展示给学生。如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传统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集体主义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主义情怀,“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高尚精神境界,“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优良传统美德等。革命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如缅怀、学习民族英雄的教育:精忠报国——岳飞;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抗清名将——史可法;收复新疆——左宗棠;虎门销烟——林则徐;海疆英魂——邓世昌;抗倭名将——戚继光; 镇南关大捷——冯子材;收复台湾——郑成功;以身殉国——张自忠;抗日英雄——杨靖宇等无数民族英雄名垂青史,精神感染,垂范后人。再者,中国的许多科学技术发明在世界上属于“第一”、“最早”,具体有:“四大发明”在世界历史进程特别是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斗争中起了重大作用;华佗发明“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外国科学家把月球上的一座环行山命名为“祖冲之山”,如此等等。通过对这些知识的讲授,振奋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体验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伟大创造力及其对整个人类的卓越贡献,同时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确立学生对祖国的自尊、自信、自强的进取心,学习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
二、用优秀历史人物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在历史的长河中,多少仁人志士求索奋斗折戟沉沙,多少英雄豪杰浴血疆场马革尸还。如古代有南宋词人辛弃疾,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司马迁被处宫刑后,不畏强暴、自强不息,十五年著成不朽巨著《史记》,民族英雄岳飞,抗击金军、保家为国、屡建战功;战国时期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西汉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张衡不追求名利,一生贡献给科学,在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都有很多成就;李时珍饱览医著,走访多省,不断进行临床试验,经过二十七年努力,三易其稿,成就《本草纲目》;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为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百折不挠等等。他们立身自强,报效祖国,他们的高尚品质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魂魄和脊梁,成为炎黄子孙奋进的巨大动力。到了现代,更是有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人民,为建立和平、民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奋斗不息。用革命老前辈的浴血奋战、出生入死、顽强斗争的生动史实,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光荣传统,树立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祖国而献身的精神。通过对爱国志士的事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塑造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生奋发进取、为国争光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用近代屈辱史和抗争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回眸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传教,郑和七下西洋。我们的祖先曾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大开放迎来大发展,“四大发明”曾一度是我们的自豪。但是到了近代,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闭关锁国、思想僵化。中国脱离了世界,世界甩落了中国,帝国主义列强中国。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俄战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太多太多的苦难,太多太多的枷锁。“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应该牢牢记住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勿忘国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这个血的教训。从鸦片战争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之后的百余年间,西方列强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残酷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可爱的中国被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遍体鳞伤,千疮百孔。几万万同胞在水深火热中呻吟。在中华民族危急时刻,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怀着“振兴中华”的豪情,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命运而奋斗,艰难地探索着能把中国引向光明的道路,从“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到为国捐躯的邓世昌、谭嗣同、李大钊、杨靖宇、张自忠,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崛起”百折不挠,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才取得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至此屈辱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扑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使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成果需要我们继承发扬光大,在让学生牢记这段屈辱史和抗争史的同时,引导他们分析原因,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让学生懂得,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距离,改革和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要“振兴中华”,就必须努力学习知识,发奋图强,使学生懂得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激发其民族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把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四、用维护祖国尊严和统一启迪学生的爱国之心
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国家的头等大事。自古以来,一代代中华儿女都在为此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秦汉时期的大一统,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雏形;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的内迁有力地加强了各民族的团结;隋唐时期的高度繁荣,进一步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元明清的统一最终形成了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对经济、科学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国家的统一更有利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史。在凶恶的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面前,如果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如果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坚强团结和英勇反抗,中国在侵略者的屠刀宰割下,就会完全陷入殖民地的深渊。正是历史上源远流长的统一和团结形成一条坚韧牢固的纽带,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联系起来,团结战斗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野心。
中国共产党人是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继承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为了民族的彻底解放,自“五四”以来反帝、反封建运动到八年抗日战争付出巨大的牺牲,建立了新中国,解放后党又领导中国人民平定了达赖叛国集团,赢得了维护祖国统一的又一重大胜利,保卫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和主权。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党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以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高瞻远瞩地提出对台湾、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的构想。港澳胜利回归,在台湾问题上,江泽民主席发表讲话:“作为双方可先就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时说,我们再次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祖国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是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如今大陆同台湾的交往,更是人心所向。在不远的将来,台湾也一定能回归到祖国的怀抱,祖国统一的大业也一定能早日实现。
笔者在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到:充分利用学科特点,重视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把历史长河中五彩缤纷的生动事例讲给学生以获得启迪,在同学们的心田中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并引导他们为保卫祖国和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
五、用今日现实生活强化学生的爱国之志
在学习中国现代史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强化学生爱国之志。中华民族“上下而求索”……道路是曲折的,但曲折只会让中国人民更加理智。“十年内乱”后,党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在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领导下,“改革东风送残冬,对外开放春意浓。”经济特区、沿海明珠;863计划、一国两制;留学热潮、冰雪长城。这一切无不在昭示着中国的无限发展生机和活力。“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坚持对外开放,与时俱进谱新篇:浦东崛起,港澳回归,“神舟”号遨游太空;上海举行APEC会议,中国经济顺利入世,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上海举办世博会。这一切无不在昭示着中国巨龙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强大。 历史给我们以启迪:一个走向世界的民族,必须自尊自立,自信自强;未来给我们以召唤:一个走向世界的民族,必须胸怀宽广,博采众长,才能以昂然身姿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明天我们就是祖国的栋梁。祖国永驻我心,我心属于祖国。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要与时俱进,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需要随时代而不断丰富、发展。爱国从来需要的就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不是口号和空谈。如在讲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同时,结合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都是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要从丰富的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道德传统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质的精华部分,并结合时代需要赋予新的意义,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得到耳濡目染,不断接受熏陶,逐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总之,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爱国主义教育情感的培养不仅是历史教师,也是每一位教师的一项长期、艰巨、重要的任务。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探索、反思、实践,才能真正履行好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基础知识扎实、思想品德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2]《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3]于友西等著,《历史学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