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构建“一式”,在“动静结合”中“收放自如”
书法课堂教学模式要与书法课型相适应,突出学科特点,要充分吸收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突出以生为本。笔者经过几年努力,书法技能课逐步形成了“激趣——参与——互动——静心——练习——评价”动静结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书法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明显提高。教学流程图如下:
1、激趣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状态,创设各种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导入新课。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如:点一课的设计,可把点看作“点娃娃”,还用一个发生在汉字王国中的故事进行窜连,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利用多媒体进行兴趣激发,如可以采用作品欣赏、作业品评、故事入境、音乐渲染、谜语激趣等,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2、参与
参与反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个个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或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如结字成篇游戏。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书法作品的美,了解初浅的章法知识,让学生玩结字成篇的游戏,先分小组练习字的书写,然后把满意的字剪下来,拼贴在一起,组成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样式,感受它的美。又如记儿歌。儿歌文字简练,通俗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因此,在教学中,把基本笔画的书写笔顺编成儿歌,让学生易读好记,有利于书法技能的掌握。在教《长横》时编写了“逆锋起笔顿一顿,向右行笔像大桥,最后提笔再一顿,回锋收笔真好看。”的儿歌,学生诵读后迅速掌握了长横的形态特点及书写要领。
3、互动
在书法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能互相合作和能自由交换意见的环境,通过师生、生生的多边互动形成共振,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学中乐,在乐中学,还能使学生学会文明和谐地与人交往,提高人际交往的素养。如建立合作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每节课上组长不仅是学习者,也是指导者,其他学生有需要可请组长帮助。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开展一些小组内争当小组长、小组之间进行优秀小组评比等活动,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
4、静心
静是思维专注的起点,“静”是“思”的外在行为表现,“静”才可以排除干扰,达到学习时神情专一的状态。在艺术的环境中,静也是一种美。老子、庄子主张“虚静”。荀子说:“虚壹而静”。所以笔者把“宁静致远”作为书法教室的座右铭,让学生时刻用静去抚平浮燥的心态,更好地以专注的心态来获取书法学习的乐趣。在课堂练习中,让学生体验安静的书写状态,让学生发现当“心静”时用笔才会平稳,才能让自己控制好书写的笔划,字才可以临得比较有味。同时只有在“心静”时,思维才能专注到笔划中去,才可以体会“力”、“节奏”等书法运动的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情操。
5、练习
学生练习时教师要通过示范引领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并加强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练习中适当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这样既可以营造一种优雅的氛围,又能改变书法课堂的沉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练习书法,提高书写水平。
6、评价
以评促学。课堂上主要以互评和自评为主,并结合展示加星、获奖加星等让每一位学生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获得成功的乐趣。如四人小组互评,由每组的小组长负责组织,要求学生认真临写范字,然后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找出写得最接近字帖上的那个字,并用红色的水彩笔打上“☆”。自评是在校本书法教材中每课都设计的一个环节,即在每课结束后,学生都有一个自我评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步情况给自己一个评定。如:今天我能得几颗星?今天我能得几朵小红花?等等。这样的开放性的评价,不仅使学生学会认真审视自己的学习成果,赏识自己,培养自信心,因此学生基本上都会有自己满意的收获。
二、关注“三性”,在“循序渐进”中“传承提高”
1、手法上的传统性
传统性展现了书法教学的特性。书法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要让学生学好书法就要让其掌握正确的用笔方法,要把用笔技法上升到文化学习的高度,让学生去“品”,去体味用笔的感受,有体验的学习学生才会乐在其中。用笔的方法,古人多称“用笔”,今人多称“笔法”,是指提、按、擒、纵、使、转、顿、挫等。不同的笔法产生不同的墨迹效果,有方、圆、肥、瘦、刚、柔等。因此教师要在技能课的教学设计中适时安排教师示范环节,将这些高深、精妙的用笔文化给予充分的展示,让学生去体味、感受,使学生带着感觉去练字,有感于中国书画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对书法的持久兴趣。
2、环节上的层次性
教学环节设计是施教者把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合理链接的设计。一堂好的书法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所有教学环节不仅要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而且各环节之间应有一定的递进性和层次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不断推进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获得学习上成功的乐趣。如二年级《提的变化》就属于书法技能课,在本课例中可以设计以下环节:复习相关笔画(提)→寻找汉字中“提”的不同形态→探索变化着的提的不同写法→自主练习“玄”→小组合作练习“法”→互评展示→拓展延伸。
3、学法上的渐进性
书法学习的进展取决于学生的用笔基础和学生的学习规律,因此在书法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影响学生学法的因素,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和能力而异,也要因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而异,体现学生学法上渐进性,具体可根据低、中、高的年段特点和每一课的教学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如在《提的变化》一课中,复习导入后设计了两个环节,一是寻找“提”的不同形态,二是探索学习不同形态提写法。这两个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第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去發现不同形态“提”的存在,并体验为什么要这样写。第二个环节主要是要学会不同形态的“提”的书写技巧。通过学生自主尝试、反馈、示范、练习四个环节以达成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把牢“四度”,在“教学互动”中“张弛有度”
1、目标定位的适度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制定目标时掌握好学情是关键。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必须予以充分考虑,在重视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要适当照顾“两头”,即对学得较快与学得较慢的学生因材施教。就二年级的学生而言,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基本笔画的用笔方法,但在具体应用中往往会产生很多的变化,需要学生去发现,并探索因细微的变化而生成的不同写法。因此从二年级开始重点学习基本笔画的变化,是学生从“入格”向“出格”转变的关键时期。如《提的变化》一课正是在已学“提”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发现不同提的存在,并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灵活应用已掌握的用笔方法书写出不同形态的“提”,同时进行结字练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从而提高书写能力。
2、图像发现的显度
书法的专业述语对小学生来说比较难懂,教师要通过充分利用学生具像思维比较强的特点,向学生展示便于理解的直观图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书法语言,从而领悟书写要领,提高书写水平。如《提的变化》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感受提的方向变化,在学生口述回答后,教师再以“红色箭头”给予指示性强化,看上去更加直观且还能发现笔画之间的联系,从而领会基本笔画变化的价值所在。
3、范例设计的准度
书法技能课的教学设计一般采用范例式的比较多。范例式教学是一种经典的、高效的教学模式,书法课中通过向学生提供经过选择的典型范例,带动学生 理解与之相关的普遍性书写规律,帮助学生掌握书法中存在的规律性的系统知识,以及學习这些知识的科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书法技能课教学设计的关键是对“范字”的精心筛选和组织运用。如《提的变化》一课中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中的范字开始选择了“河”,经多次改进,最终选择了“法”,实践证明“法”比“河”效果更好。
4、练习方式的宽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促进书法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一是在“悟”方面的差距,书法的有些术语比较抽象,如在《提的变化》一课中学生虽能知道“提”需要有不同顿笔和出锋方向,但未必全部能够领会。二是在书写能力方面,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从思维表达到动手形成技能也会产生差距。优秀的学生基本上能做到心手相应,写出一手漂亮的书法,最薄弱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执笔方法也很难学会。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异的存在,让学生有不同学习方式的可选,一般来说,要求优秀的学生选择“临”,基础较差的学生选择“摹”,中间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临”或“摹”,从而使每个学生能得到最优化发展。
(海宁市桃园小学 浙江嘉兴)
书法课堂教学模式要与书法课型相适应,突出学科特点,要充分吸收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突出以生为本。笔者经过几年努力,书法技能课逐步形成了“激趣——参与——互动——静心——练习——评价”动静结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书法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明显提高。教学流程图如下:
1、激趣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状态,创设各种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导入新课。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如:点一课的设计,可把点看作“点娃娃”,还用一个发生在汉字王国中的故事进行窜连,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利用多媒体进行兴趣激发,如可以采用作品欣赏、作业品评、故事入境、音乐渲染、谜语激趣等,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2、参与
参与反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个个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或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如结字成篇游戏。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书法作品的美,了解初浅的章法知识,让学生玩结字成篇的游戏,先分小组练习字的书写,然后把满意的字剪下来,拼贴在一起,组成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样式,感受它的美。又如记儿歌。儿歌文字简练,通俗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因此,在教学中,把基本笔画的书写笔顺编成儿歌,让学生易读好记,有利于书法技能的掌握。在教《长横》时编写了“逆锋起笔顿一顿,向右行笔像大桥,最后提笔再一顿,回锋收笔真好看。”的儿歌,学生诵读后迅速掌握了长横的形态特点及书写要领。
3、互动
在书法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能互相合作和能自由交换意见的环境,通过师生、生生的多边互动形成共振,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学中乐,在乐中学,还能使学生学会文明和谐地与人交往,提高人际交往的素养。如建立合作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每节课上组长不仅是学习者,也是指导者,其他学生有需要可请组长帮助。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开展一些小组内争当小组长、小组之间进行优秀小组评比等活动,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
4、静心
静是思维专注的起点,“静”是“思”的外在行为表现,“静”才可以排除干扰,达到学习时神情专一的状态。在艺术的环境中,静也是一种美。老子、庄子主张“虚静”。荀子说:“虚壹而静”。所以笔者把“宁静致远”作为书法教室的座右铭,让学生时刻用静去抚平浮燥的心态,更好地以专注的心态来获取书法学习的乐趣。在课堂练习中,让学生体验安静的书写状态,让学生发现当“心静”时用笔才会平稳,才能让自己控制好书写的笔划,字才可以临得比较有味。同时只有在“心静”时,思维才能专注到笔划中去,才可以体会“力”、“节奏”等书法运动的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情操。
5、练习
学生练习时教师要通过示范引领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并加强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练习中适当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这样既可以营造一种优雅的氛围,又能改变书法课堂的沉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练习书法,提高书写水平。
6、评价
以评促学。课堂上主要以互评和自评为主,并结合展示加星、获奖加星等让每一位学生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获得成功的乐趣。如四人小组互评,由每组的小组长负责组织,要求学生认真临写范字,然后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找出写得最接近字帖上的那个字,并用红色的水彩笔打上“☆”。自评是在校本书法教材中每课都设计的一个环节,即在每课结束后,学生都有一个自我评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步情况给自己一个评定。如:今天我能得几颗星?今天我能得几朵小红花?等等。这样的开放性的评价,不仅使学生学会认真审视自己的学习成果,赏识自己,培养自信心,因此学生基本上都会有自己满意的收获。
二、关注“三性”,在“循序渐进”中“传承提高”
1、手法上的传统性
传统性展现了书法教学的特性。书法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要让学生学好书法就要让其掌握正确的用笔方法,要把用笔技法上升到文化学习的高度,让学生去“品”,去体味用笔的感受,有体验的学习学生才会乐在其中。用笔的方法,古人多称“用笔”,今人多称“笔法”,是指提、按、擒、纵、使、转、顿、挫等。不同的笔法产生不同的墨迹效果,有方、圆、肥、瘦、刚、柔等。因此教师要在技能课的教学设计中适时安排教师示范环节,将这些高深、精妙的用笔文化给予充分的展示,让学生去体味、感受,使学生带着感觉去练字,有感于中国书画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对书法的持久兴趣。
2、环节上的层次性
教学环节设计是施教者把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合理链接的设计。一堂好的书法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所有教学环节不仅要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而且各环节之间应有一定的递进性和层次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不断推进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获得学习上成功的乐趣。如二年级《提的变化》就属于书法技能课,在本课例中可以设计以下环节:复习相关笔画(提)→寻找汉字中“提”的不同形态→探索变化着的提的不同写法→自主练习“玄”→小组合作练习“法”→互评展示→拓展延伸。
3、学法上的渐进性
书法学习的进展取决于学生的用笔基础和学生的学习规律,因此在书法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影响学生学法的因素,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和能力而异,也要因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而异,体现学生学法上渐进性,具体可根据低、中、高的年段特点和每一课的教学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如在《提的变化》一课中,复习导入后设计了两个环节,一是寻找“提”的不同形态,二是探索学习不同形态提写法。这两个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第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去發现不同形态“提”的存在,并体验为什么要这样写。第二个环节主要是要学会不同形态的“提”的书写技巧。通过学生自主尝试、反馈、示范、练习四个环节以达成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把牢“四度”,在“教学互动”中“张弛有度”
1、目标定位的适度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制定目标时掌握好学情是关键。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必须予以充分考虑,在重视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要适当照顾“两头”,即对学得较快与学得较慢的学生因材施教。就二年级的学生而言,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基本笔画的用笔方法,但在具体应用中往往会产生很多的变化,需要学生去发现,并探索因细微的变化而生成的不同写法。因此从二年级开始重点学习基本笔画的变化,是学生从“入格”向“出格”转变的关键时期。如《提的变化》一课正是在已学“提”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发现不同提的存在,并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灵活应用已掌握的用笔方法书写出不同形态的“提”,同时进行结字练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从而提高书写能力。
2、图像发现的显度
书法的专业述语对小学生来说比较难懂,教师要通过充分利用学生具像思维比较强的特点,向学生展示便于理解的直观图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书法语言,从而领悟书写要领,提高书写水平。如《提的变化》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感受提的方向变化,在学生口述回答后,教师再以“红色箭头”给予指示性强化,看上去更加直观且还能发现笔画之间的联系,从而领会基本笔画变化的价值所在。
3、范例设计的准度
书法技能课的教学设计一般采用范例式的比较多。范例式教学是一种经典的、高效的教学模式,书法课中通过向学生提供经过选择的典型范例,带动学生 理解与之相关的普遍性书写规律,帮助学生掌握书法中存在的规律性的系统知识,以及學习这些知识的科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书法技能课教学设计的关键是对“范字”的精心筛选和组织运用。如《提的变化》一课中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中的范字开始选择了“河”,经多次改进,最终选择了“法”,实践证明“法”比“河”效果更好。
4、练习方式的宽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促进书法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一是在“悟”方面的差距,书法的有些术语比较抽象,如在《提的变化》一课中学生虽能知道“提”需要有不同顿笔和出锋方向,但未必全部能够领会。二是在书写能力方面,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从思维表达到动手形成技能也会产生差距。优秀的学生基本上能做到心手相应,写出一手漂亮的书法,最薄弱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执笔方法也很难学会。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异的存在,让学生有不同学习方式的可选,一般来说,要求优秀的学生选择“临”,基础较差的学生选择“摹”,中间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临”或“摹”,从而使每个学生能得到最优化发展。
(海宁市桃园小学 浙江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