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哈塘地区良里塔格组顶部层间岩溶特征及识别

来源 :地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ang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区域沉积、构造演化背景的分析,利用测井、岩心、地震等资料,对本区的良里塔格组的顶部岩溶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哈拉哈塘地区良里塔格组顶部发育粒间溶孔、溶洞,并且一期胶结,二期胶结发育不完全。通过后期的地震资料处理后发现其顶部的孔洞发育趋势与河流的发育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且在钻井中也发现该层位存在油气显示,但缺乏相必要的生储盖条件,目前并无工业产能。
  [关键词]哈拉哈塘 良里塔格组 层间岩溶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4-107-1
  1研究区域概况
  哈拉哈塘凹陷位于塔北隆起中西部,北靠轮台凸起、西接英买力低凸起、南起满加尔凹陷、东邻轮南低凸起,勘探面积达 4369 km2[1]。从地层分布情况看,哈拉哈塘地区地区靠近北部的区域奥陶系地层遭到强烈剥蚀,部分地层剥蚀殆尽,而在南部地区奥陶系地层保存较全。
  2良里塔格组地层沉积特征分析
  哈拉哈塘地区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期间沉积格局出现了较大变化,从北向南围绕着剥蚀区依次出现了滩间海-台缘滩-斜坡-斜坡盆地的沉积组合[2]。
  从哈6井区、新垦井区、金跃井区、其格井区、齐满井区、热瓦普六个连片井区的良里塔格组沉积局部范围来看,台地边缘滩的分布呈东西向滩体厚度在120米-200之间。该组又称“瘤状灰岩段”,与上覆桑塔木组为不整合或整合接触。岩性为浅绿灰、灰白、褐灰色泥质条带鲕粒灰岩、砂屑灰岩、生屑灰岩为主夹泥晶灰岩等。在电性上与上部桑塔木组差异很大,表现为自然伽玛值突然降低,电阻率突然上升,与下部吐木休克组电性分层界线也非常明显。本段较纯的颗粒灰岩岩溶和裂缝较发育,是较好的储集层。按照岩性分布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岩性段,上部良一段地层为岩性较纯的灰白色亮晶砂屑灰岩、核形石灰岩、砂砾屑灰岩、藻粘结岩、藻灰岩等,为一套台缘礁滩体沉积;中部良二段地层为浅绿灰、灰白、棕褐色混杂的瘤状灰岩为主,原岩为棕褐、浅褐灰、灰褐色泥晶灰岩、生屑泥晶灰岩、粉晶、亮晶粒屑灰岩、凝块、藻团块灰岩等,偶见黄铁矿晶粒,为台缘洼地间夹台缘滩沉积;下部良三段地层为灰白色亮晶棘屑砂屑灰岩,属台缘礁滩体沉积。
  3良里塔格组顶部层间岩溶特征及识别标志
  哈拉哈塘地区在奥陶系上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期间由于塔北隆起开始形成[3],处于隆起边缘地区,形成了台地边缘-斜坡沉积体系,台地边缘沉积加厚,良里塔格组顶部形成了礁滩体沉积,礁滩体沿热瓦普区块中部呈现近东西向展布,晚期良里塔格组顶部隆升暴露,形成海岛岛链式暴露礁滩体,在层间岩溶的作用下出现了表层溶洞和孔洞层。
  良里塔格组顶部暴露岩溶最明显的证据出现在轮古东的轮古37井,该井第2筒取心正好取在良里塔格组顶部,取心发现存在1个(或3个)溶洞,溶洞内的充填物为桑塔木组的深灰色泥岩,这就基本肯定了塔北地区良里塔格组顶部确实发生了隆升暴露,形成了层间岩溶的溶洞和孔洞层。
  哈拉哈塘地区良里塔格组顶部取心并未发现暴露岩溶的证据,但在地震资料的处理过程中发现良里塔格组顶部存在明显的河流切割的现象并标注了明河的位置,这说明哈拉哈塘与轮古东一样[4],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顶部发生过海岛式暴露岩溶。
  哈拉哈塘地区哈13-6井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良一段取心发现存在孔洞层,这说明哈拉哈塘地区良里塔格组顶部确实发生过暴露岩溶,形成了孔洞层,从哈13-6井取心铸体薄片看,主要为粒间溶蚀孔洞,方解石胶结物仅有一期,第二期发育不全,残余孔洞中充填沥青。
  哈13-6井良里塔格组良一段存在局部发育孔洞层的实例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哈拉哈塘地区部分井钻至良里塔格组顶部会出现较好的气测显示的现象,如热普4井、热普7井、哈13-14井、哈13-6井、哈12-4井、哈7-3井等,这些井在钻揭良里塔格组良一段时均出现较好的气测显示,部分井槽面见油花,有多口井在良一段进行过酸化压裂测试,如热普4井和哈12-4井,热普4井在良一段井段6613-6635m射孔酸压测试,气举敞放排液,油压0.407-0.102MPa,产油0.85m3,累计产油28.23m3,但未投产。哈12-4井在良一段~良二段井段6564.69-6607m,气举敞放排液,油压0.190-0.169MPa,气举深度1800m,无油气显示,结论:干层。这种测试结果说明良一段虽然有局部发育的孔洞层,但由于没有比较发育的裂缝系统与之配套,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突破产油关。
  4认识与结论
  (1)良里塔格组顶部岩溶主要以溶洞、孔洞的形式出现。并主要发育体现在礁滩体相带上。
  (2)从地震资料的处理过程中发现良里塔格组顶部存在明显的河流切割的现象并标注了明河的位置,说明岩溶发育与河流有关。
  (3)通过铸体薄片、岩心鉴定等观察主要以粒间溶孔、溶洞。胶结一期发育,二期发育不全。
  (4)从实际投产中良里塔格组顶部目的层段储集空间发育,并且存在油气显示。但没有健全的裂缝系统,目前没有工业产能价值。
  参考文献
  [1]崔海峰,等。塔北隆起哈拉哈塘凹陷石油地质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J]。岩性油气藏。2009,21(2):54-58.
  [2]毛雪莲,等。哈拉哈塘地区良里塔格组沉积特征分析[J]。岩性油气藏。2012,24(3):21-26.
  [3]于靖波,等。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与塔北隆起构造-热演化的对比分析。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学报[J]。2012,29(4):485-492.
  [4]胡剑锋,等。塔里木盆地轮古东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28(6):776-783.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分析该区域近东西向构造为沙地-大柏地东西向构造带的派生构造,为本区的主要容矿构造,对该区域控矿地质因素进行研究,探讨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关键词]多金属 控矿因素 找矿 铜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4-113-2  1概述  该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酸性侵入岩体,主要有三叠纪、侏罗纪花岗岩。以三叠纪
期刊
[摘要]北祁连成矿带为青海省内主要的铜铅锌金等多金属成矿带,本文通过对青海省北祁连成矿带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特征的研究,结合其成矿背景、含矿岩石等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加之在对前人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两类主要的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的异同点,提出了青海省北祁连成矿带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的找矿标志,希望能对以后在该地区寻找同类型的铜多金属矿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北祁连成矿带 喷
期刊
[摘要]老挝南部阿速坡省波罗芬高原分布大面积玄武岩,红土化作用强烈。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浅井、钻孔施工,结合样品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光谱半定量分析等分析方法,对老挝波罗芬高原的铝土矿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老挝波罗芬高原存在丰富的铝土矿,该铝土矿是由玄武岩风化而成,分布于整个波罗芬高原及周边地区,Al2O3含量为44%~50%,SiO2含量为2%~8%,铝硅比为5~20,具有中铝
期刊
[摘要]叙述了煤矿综采工作面资源开发的损耗以及影响综采工作面回采效率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几点提高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效率的技术措施,最后重点说明煤矿综采工作面缩面回采的技术应用,希望能为煤矿工作者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综采工作面 缩面回采技术 影响因素 效率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4-103-1  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大宝山斑岩型钼矿、矽卡岩型钼钨矿空间分布规律,找矿标志包括地质找矿标志、地球物理找矿标志、地球化学找矿标志,找矿模型。  [关键词]钼多金属矿 分布规律 找矿标志 找矿模型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4-104-2  0引言  大宝山钼多金属矿床属典型斑岩型钼矿床,矿体主要赋存在花岗闪长斑岩、次英安斑岩中,主
期刊
[摘要]那日尼亚铅锌矿床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羌塘地块上。矿床矿体由一系列细脉状的矿石组成,硫化物主要是方铅矿和黄铁矿,也含少量闪锌矿和黄铜矿,脉石矿物中出现大量石英、方解石和白云石,围岩蚀变以白云母化和黄铁矿化为主。  [关键词]那日尼亚 构造特征 矿床成因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4-82-2  新生代印-亚大陆碰撞造导致大量金
期刊
[摘要]豫西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的南缘,夹持于黑沟-栾川-维摩寺-羊册断裂、潘河-马超营-拐河-沙河店断裂之间;该区的硫铁多金属矿床主要分布于豫西卢氏和栾川一带,以银家沟、后瑶峪、骆驼山矿床为代表。银家沟硫铁多金属矿床处于灵宝县南64km处的朱阳乡,自1958年发现以来,经过几次勘查工作,目前为大型硫铁矿矿床,伴/共生的铁、钼、铜、铅、锌、银、金等有用组分均达到中-小型矿床规模。  [关键词]硫铁多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河南省境内某金矿区的案例,通过对金矿区的矿床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区内矿体赋存于含矿构造破碎带中。矿区南侧为朱夏断裂,为一主要区域大断裂,断裂走向310°,倾向南西,倾角45°~50°,局部为80°。北侧有瓦穴子断裂,中部有多条次一级的韧性剪切变质带,构造条件对成矿较为有利。  [关键词]地质 矿床 成因 特征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
期刊
[摘要]老挝阿速坡省铝土矿位于波罗芬高原,是一个红土型三水铝土矿,由玄武岩风化而成。矿层赋存于第四系残积层中。矿体平面形态主要受地形地貌控制,矿石自然形态主要有块状、结核状、粒状,其次有片状、不规则状、管状等。呈灰褐色、黄红色、紫红色。大范围的玄武岩和地形地貌为铝土矿的形成提供了主要的成矿条件。  [关键词]阿速坡省 波罗芬高原 三水铝土矿 玄武岩  [中图分类号] P618 [文献码] B [文
期刊
[摘要]我国是一个贫矿国家,尤其是铜矿的储藏量不足世界的6%;同时,我国铜矿的分布较为广泛,但是富矿较少。这也直接导致了可以利用的铜矿资源更为贫乏。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老矿山的深层与周边探矿迫在眉睫。在探矿的过程中区域的地质演化与铜矿区构造特征能够为探矿与开采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本文以云南东川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地质演化以及铜矿区的的构造特征进行总结与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探矿提供必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