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水热积指数出发,基于1931-2019年Climatic Research Unit(CRU)再分析资料,运用多时序分析方法,从多时间尺度分析中亚水热资源匹配空间特征和时序变化,并进行敏感归因探究.结果 表明:(1)空间上中亚水热匹配条件存在相对优劣,优势区多分布于高纬及高山高原地带,水热资源匹配较差区域分布于南部沙漠.优势区多和同期降水高值区、潜在蒸散低值区和气温低值区重合,年际水热积指数变化不明显或呈弱下降趋势;较差区域多为同期潜在蒸散和气温高值区,降水低值区,水热积指数降低且年际变幅较大.(2)中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实验站,阜康831505;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水热积指数出发,基于1931-2019年Climatic Research Unit(CRU)再分析资料,运用多时序分析方法,从多时间尺度分析中亚水热资源匹配空间特征和时序变化,并进行敏感归因探究.结果 表明:(1)空间上中亚水热匹配条件存在相对优劣,优势区多分布于高纬及高山高原地带,水热资源匹配较差区域分布于南部沙漠.优势区多和同期降水高值区、潜在蒸散低值区和气温低值区重合,年际水热积指数变化不明显或呈弱下降趋势;较差区域多为同期潜在蒸散和气温高值区,降水低值区,水热积指数降低且年际变幅较大.(2)中亚水热资源匹配年内存在季节差异,春秋较好、冬季次之、夏季较差;在年际尺度上,1931-1974年,水热匹配条件呈现上升趋势;1974-2000年左右,水热匹配条件波动上升;2000-2019年,水热匹配条件下降,且在1971-1980年、1981-1990年、1990-2000年发生匹配条件突变.春夏秋季水热匹配变化趋势同年际趋势大致相同,冬季波动幅度较小.(3)在春、夏及年尺度上,主导敏感性因子为平均气温因子,在秋冬两季为降水因子;在高纬、高原高山区,水热积指数变化敏感性气候因子多为降水因子;中亚南部水热积指数变化对降水敏感性减弱,平均气温敏感性增加,且北部平均气温敏感性系数绝对值略低于南部;高山高原区域对极端温度变化较为敏感.
其他文献
耕地撂荒是世界各国长期普遍存在的一种土地利用变化现象.基于闽赣湘山区640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Tobit和IV-Tobit模型回归分析得出:农户家庭非农就业每提升10%,耕地撂荒占比会增加1.11%;小规模农户土地转入会提升其耕地撂荒规模,此时扩大经营规模对耕地撂荒的减缓作用甚微,而土地转出会降低非农就业对耕地撂荒的正向影响.此外,农户的劳动力、土地与农业机械等要素投入,以及灌溉条件和地块数等均稳健影响其耕地撂荒行为.农业机械化和土地流转是缓解山区耕地撂荒的重要举措,政府在推动经营规模扩大的同时,应着重提
利用我国覆盖高中纬到低纬5个台站第22-23太阳活动周(1995-2006)的foF2每日整点观测数据,分析研究了中国地区foF2的纬度变化、太阳活动变化、日变化、月变化、季节变化、半年变化、年变化和地磁活动变化等变化特性.结果表明:foF2随地理纬度变化,呈负相关关系,即纬度越低,其值越大;foF2与太阳活动F107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太阳活动强度越大,foF2值也越大;foF2表现了较强的月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结合日变化,在白天,foF2冬季大于夏季,表现出明显的“冬季异常”,在夜晚,夏季大于冬季,“
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保有相当规模的承包地,如何高效集约利用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利用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在分析省域承包地处置方式差异的基础上,以其社会融入水平为切入点,分析其承包地处置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粮食主产区承包地流转已具一定规模,但撂荒在全国也有相当比例,显性撂荒呈“西南高、东北低”的空间格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承包地处置方式的集聚特征与其流动目的 地社会融入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2)社会融入水平的提升会显著降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自耕意愿,易于形成亲朋耕种、流转等承包地处置
关系抽取任务旨在从文本中抽取实体对之间的关系,是当前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热门方向之一.由于中文具有复杂的句式和语法,导致现有的神经网络提取的特征以及语义表示能力较差,从而影响中文关系抽取的性能.汉字是象形文字,其字形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隐含了字义,为此提出了包含字形级别实体表示的BERT_BI-GRU_Glyph模型.模型中选用基于转换器的双向编码表征(BERT)为预训练模型、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获取句子上下文表示.实体由字级表示和实体字形级表示共同构成,在实体字形表示中嵌入了BERT、BERT_C
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部,在胸部CT图像中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病理特征,为此开发了一种自动分割模型能够帮助医生进行有效的诊断和分析.基于3D U-Net分割框架,提出了一种结合挤压与激励模块和注意力机制结合的3D SE-ResNet深度学习模型.采用包含200张COVID-193D CT图像数据集并通过大量的数据增强后对模型进行了训练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Dice指标达到了87.00%,与基于3D ResNet和3D U-Net网络模型实验相比,分别提升2.85%和1.03%.可以看出,3D SE
基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内涵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核密度估计法及空间收敛模型,对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71个市(州)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区域差异及收敛态势定量刻画.结果 表明:(1)2007-2018年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水平中等,各粮食主产区效率差异明显,效率损失主要源于投入冗余所带来的投入非效率,其中劳动力投入冗余度最高;(2)时间维度上看,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整体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始终存在两级分化的现象,整体内部差异呈扩大趋势,但逐步趋于稳定,各粮食主
电子束技术在切割和表面融合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检测电子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基于OpenCV对电子束斑图像进行处理分析,提出了电子束斑图像处理算法.该算法融合顶帽和Canny算子进行边缘检测,同时计算得到轮廓的圆度参数与宽度参数,并进行双阈值提取,成功得到清晰的目标轮廓;基于网格计数法提出的电子束斑图像专用的均匀度标准,可准确计算电子束斑的均匀度参数.
国内旅游是释放内需潜力、促进消费升级、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载体.加强国内旅游时空格局演化研究,对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助推国内大循环格局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为例,分析县域尺度国内旅游发展的时空分异和影响因素,得出主要结论:总体格局呈现出以南京市区、苏州市区为核心的空间结构,并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两阶段增长率较快的县域主要存在于苏北地区,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江苏省县域单元国内旅游人数保持着稳定的冷热点格局,热点区域主要聚集在苏南地区,冷点区域则主要存在于苏北地区,南北方向的空间差异最为明显;GDP是
针对命名数据网络中的数据拥塞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即时调整兴趣包发送速率的显式拥塞控制方法.当网络发生拥塞时,通过计数器和整形队列对贪婪流的速率进行限制,并更新兴趣包中的拥塞信息域将其逐跳反馈给下游路由节点;通过数据包将拥塞信息反馈给内容请求者,内容请求者据此调整兴趣包发送速率.同时引入延时差值来对不同数据流进行优先级的划分,保证了不同数据流的服务质量.基于ndnSIM 2.0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有效提高瓶颈链路利用率的同时实现较低的丢包率.
以新晃侗族自治县(以下称“新晃县”)84个出列村农户为研究对象,从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收入状况、产业发展四个方面构建脱贫成效指标体系,对2019年新晃县出列村农户脱贫成效的空间格局、脱贫类型划分与路径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1)新晃县出列村农户脱贫成效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基础设施脱贫成效平均得分为2.53,整体呈“北高南低”的态势;教育医疗脱贫成效平均得分为2.65,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收入脱贫成效平均得分为2.48,呈高、中、低得分区域交替分布态势;产业脱贫成效平均得分为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