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事业单位是国家社会组织中的特有类别,其工作内容旨在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因此,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社会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影响事业单位工作稳定性的重要环节,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鉴于此,本文对事业单位考核管理工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问题;策略
一、前言
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中以业务工作作为主要依据,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难以使绩效考核成果转化为日常工作的动力。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现阶段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办法中存在的问题,说明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对策,并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实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创新管理。
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目前,在除医疗和教育以外的其它事业单位中,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事业单位自身属性限制了绩效考核工作的有效开展。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由于规模小,级别低难以保证良好收效,同时受到地域的分散限制还会造成较高的绩效成本。事业单位人员费用由财政资金保障,职工无法深切感知绩效高低对于个人的价值与意义,从而缺乏对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视程度。
2.事业单位改革效率低下,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缺乏实质性作用,具体体现在制度分类缺乏针对性,各事业单位在不同服务内容的前提下选择相同的考核指标显然不够合理和科学。
3.部分事业单位在实施绩效考核管理工作时随意性较强,宏观上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进行。
针对目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人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1.加快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改革,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事业单位在实际管理工作过程中政治色彩较为鲜明,难以开拓出一条适合单位性质的发展之路,这是制约事业单位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约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发挥效果的原因。因此,事业单位在完善绩效考核工作时应该以现代企业的绩效考核方法为依据,在绩效分配时坚持“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基本原则,同时还要准确界定“劳”与“得”的评价标准,完善以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工作绩效为重点内容、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基础的考核办法。
2.加强对事业单位有效实施绩效考核工作的制度保障,从制度上约束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中的地位。具体而言,制度中应该明确不同类别和不同服务内容的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工作的标准、监督机制以及考核指标等等,进而保证绩效考核结果公正、客观。
3.对于规模小、职能划分不清楚、业务水平整体不高的事业单位应该在引入绩效考核时明细业务划分内容,具体事务责任到人。这样的考核内容有助于减少事业单位中出现人员混编和严重混岗等问题。相信通过以上策略可以有效的解决目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三、创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策略
1.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价值体现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创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创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应着力构建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在考核体系中建立多元化、专业化和相对独立化的评估体系,评估工作的参与者既要包括起主导作用的政府主体,也要包括事业单位工作的服务者人民群众,在考核时保证考核主体与考核对象关系的绝对独立性有助于提高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和客观性。
2.为了便于上级监督和管理,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中应该加强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即以同类别事业单位为对象,构建绩效考核信息管理平台,并设立专门岗位负责。绩效考核指标要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从业务量、专业能力或技术、满意度等多个宏观指标的基础上继续细化,这一点可以参考银行的服务评价信息系统模式和服务流程细则。此外,引入信息化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可以保证绩效考核的及时性,缩短考核周期,实时了解单位和具体部门员工的工作情况,便于作出及时的调整和重新规划。这样的公共信息平台也进一步提高了单位工作的透明度,强化了事业单位的服务属性。
3.要发挥出绩效考核成果对实际工作的正向激励作用。因此,在事业单位的人员调动过程中要以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绩效工资分配和干部任免都应该参照员工的绩效表现,在满足最低标准的基础上实现以绩效考核为标准的工资等级划分。通过上述举措加强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创新管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也能够推动事业单位纵深方向上的改革。
四、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其根本原因在于重视程度不够,作用效果发挥不明显。因此,要发挥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价值,就应该不断加强对绩效考核工作的创新管理,深入推动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曹艺. 山东省事业单位绩效考核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
[2]于彪. 东营市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5.
[3]杨超. 日照市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研究[D].燕山大学,2015.
[4]王俊明. 公益性事业单位综合绩效考核研究[D].南昌大学,2012.
作者简介:
陈莹(1981—),女,籍贯:天津市,学历:本科,毕业于天津科技大学,职称:经济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问题;策略
一、前言
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中以业务工作作为主要依据,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难以使绩效考核成果转化为日常工作的动力。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现阶段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办法中存在的问题,说明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对策,并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实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创新管理。
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目前,在除医疗和教育以外的其它事业单位中,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事业单位自身属性限制了绩效考核工作的有效开展。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由于规模小,级别低难以保证良好收效,同时受到地域的分散限制还会造成较高的绩效成本。事业单位人员费用由财政资金保障,职工无法深切感知绩效高低对于个人的价值与意义,从而缺乏对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视程度。
2.事业单位改革效率低下,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缺乏实质性作用,具体体现在制度分类缺乏针对性,各事业单位在不同服务内容的前提下选择相同的考核指标显然不够合理和科学。
3.部分事业单位在实施绩效考核管理工作时随意性较强,宏观上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进行。
针对目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人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1.加快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改革,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事业单位在实际管理工作过程中政治色彩较为鲜明,难以开拓出一条适合单位性质的发展之路,这是制约事业单位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约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发挥效果的原因。因此,事业单位在完善绩效考核工作时应该以现代企业的绩效考核方法为依据,在绩效分配时坚持“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基本原则,同时还要准确界定“劳”与“得”的评价标准,完善以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工作绩效为重点内容、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基础的考核办法。
2.加强对事业单位有效实施绩效考核工作的制度保障,从制度上约束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中的地位。具体而言,制度中应该明确不同类别和不同服务内容的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工作的标准、监督机制以及考核指标等等,进而保证绩效考核结果公正、客观。
3.对于规模小、职能划分不清楚、业务水平整体不高的事业单位应该在引入绩效考核时明细业务划分内容,具体事务责任到人。这样的考核内容有助于减少事业单位中出现人员混编和严重混岗等问题。相信通过以上策略可以有效的解决目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三、创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策略
1.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价值体现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创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创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应着力构建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在考核体系中建立多元化、专业化和相对独立化的评估体系,评估工作的参与者既要包括起主导作用的政府主体,也要包括事业单位工作的服务者人民群众,在考核时保证考核主体与考核对象关系的绝对独立性有助于提高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和客观性。
2.为了便于上级监督和管理,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中应该加强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即以同类别事业单位为对象,构建绩效考核信息管理平台,并设立专门岗位负责。绩效考核指标要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从业务量、专业能力或技术、满意度等多个宏观指标的基础上继续细化,这一点可以参考银行的服务评价信息系统模式和服务流程细则。此外,引入信息化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可以保证绩效考核的及时性,缩短考核周期,实时了解单位和具体部门员工的工作情况,便于作出及时的调整和重新规划。这样的公共信息平台也进一步提高了单位工作的透明度,强化了事业单位的服务属性。
3.要发挥出绩效考核成果对实际工作的正向激励作用。因此,在事业单位的人员调动过程中要以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绩效工资分配和干部任免都应该参照员工的绩效表现,在满足最低标准的基础上实现以绩效考核为标准的工资等级划分。通过上述举措加强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创新管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也能够推动事业单位纵深方向上的改革。
四、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其根本原因在于重视程度不够,作用效果发挥不明显。因此,要发挥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价值,就应该不断加强对绩效考核工作的创新管理,深入推动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曹艺. 山东省事业单位绩效考核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
[2]于彪. 东营市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5.
[3]杨超. 日照市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研究[D].燕山大学,2015.
[4]王俊明. 公益性事业单位综合绩效考核研究[D].南昌大学,2012.
作者简介:
陈莹(1981—),女,籍贯:天津市,学历:本科,毕业于天津科技大学,职称:经济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