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边彝族自治县在一系列政策帮扶和本地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下,于2020年成功脱贫摘帽。其中,旅游业作为新兴国民产业,在发展产业经济、促进居民就业和民族团结融合等方面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马边彝族自治县;旅游业;旅游经济;民族地区
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幅员面积2304平方公里。县内生态环境优美、山峦叠嶂,大自然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素有“金山银水”之美誉,但与此同时也阻隔着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奔向幸福小康。天然的屏障让当地居民世代与贫困拉锯,“贫困县”成为了马边的标志性称号。
在2020年2月18日,马边凭借着国家政府的政策帮扶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下,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在“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的总方针下,全民聚力打响脱贫攻坚战,大力发展旅游,全县人民人均收入均大幅增持,为困顿的马边带来了巨变。
马边独特的少数民族融合文化和丰富的物藏作为敲门砖,打开了马边的旅游市场,从而在旅游胜地上了占据一席之地。旅游业作为新兴服务业,有能力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各项旅游活动,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是支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与此同时,旅游业是带动三农问题的金钥匙,发展旅游业对提高当地居民的人均收入,解决乡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当地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及餐饮业、住宿业等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项目组深入了解马边,当地售卖彝餐、彝绣、马边天然茶叶等特产的店铺随处可见,极大地增加了就业岗位。众所周知,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对来说技术含量较低,从业门槛不高。鼎力发展旅游业有极大的可能产生连锁蝴蝶效应,一旦发展起来,迫切需要大量劳动力,这就为马边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旅游增加收入是不言而喻的,随着大量游客的涌入和消费,部分旅游综合收入转化为当地从商人员的收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均收入,并改变了居民单一外出务工的收入渠道,让当地居民在不离开家乡的情况下,凭借着自己多年的生活经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谋取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1.产业链
马边彝族自治县属于典型的民族地区,素有“小凉山”之称。由于地形复杂,受气候影响和山地地形的制约,马边地区的传统农业发展空间有限,农业产业开发多以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如马边的高山绿茶,充分发挥了地域资源优势,形成了区域特色,并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并且受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限制,导致产业形态低端,产业要素生产效率低下,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慢,纵有特色产品却找不到销售渠道,更多地只能凭借国家帮扶,个体无法完成大规模大批量的生产与销售。
马边政府从自身所处地理位置的角度出发,切实考虑因地制宜的经济发展模式,选择打造以茶叶为主要特色产品的发展方式,目前成效显著。2016年《中国茶叶》公布“马边绿茶”品牌估值为12.1亿元,全国排名第48位。但除此以外,其他未被政府重点帮扶的特色产业仍然发展缓慢。现如今马边特色产业依旧主要靠政府扶持,无法依靠市场立足谋取较可观的经济利益。截止2016年7月,马边文化产业企业共有52家,文化产业具有规模较小,数量较少的特点,其总年产值为1800万元,仅约占全县经济总产值的0.5%。从马边全县的情况来看,马边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很不充分,总体发展水平依旧较低,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度不够,资源开发层次较低,无法充分利用马边特色文化打造特色产业经济链。与此同时,马边彝族自治县目前招商投资主要还是集中于基础建设方面,在文化产业方面的投入较少,无法长期有效地为马边的经济发展创造动力。
产业发展最终要面向市场,就得完成从生产到消费的转化。比如马边的高山绿茶,如果暂时无法打通外销渠道,可以先于本地销售,形成一个小型的产业循环。又可以通过“互联网+”模式开拓外销渠道,孵化网红赚取流量与热度,提高马边的知名度。流量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无疑是巨大的,四川甘孜州理塘县采用“网红”丁真的营销模式为很多民族地区的干部们打开了新的思考方向。马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自然资源丰富,如果能够孵化合适的流量“网红”为马边宣传,马边旅游产业必将会进一步发展。
产业依托型作为旅游扶贫的重要模式之一,曾被业界学者称为较为有效的扶贫方式。马边彝族自治县虽已脱贫,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但其产业发展仍较薄弱,本应极具优势的特色文化产业并未能充分发挥其优势。除了资源的引进外,马边县政府还应格外注重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民族团结 民族文化复兴
马边彝族自治县境内居住着汉族、彝族、苗族、回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总人口总的37%左右,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美好家园的创建坚持不懈的努力。但由于历史、民族、区域等多种因素,以传统农业为主的马边彝族自治县长期以来处于一个欠发达的状态,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马边彝族自治县紧跟党的步伐,在社会各界以及当地居民多方努力下,在脱贫摘帽的发展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经济、政治、思想等各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为民族团结添砖加瓦。
马边彝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村寨脱贫攻坚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成效明显。基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和社会关注度高的特性,马边彝族自治县政府新出台的脱贫攻坚相关政策措施,及时颁布并开展实践,提高政策落实效果。充分利用政府門户网、政府信息公开网、乐山市”心连心”、“策马扬边”、马边微政务等多个平台,及时对财政资金、重大建设项目等重点领域信息,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财政预决算、脱贫攻坚工作动态等领域的信息进行公示公开,让扶贫工作在阳光、透明、精准的平台下运行,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当地居民们也自觉践行村规民约,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实现移风易俗、保留优良的传统民间习俗、积极参加文化活动,过上“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新生活。
马边彝族自治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新思路切合“治蜀兴川”要务,紧跟四川“一干多支”及“南向开发”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政策,使当地居民享受到了政策福利,经济、社会、生态、基础条件大为改善,群众的幸福感显著增强,各民族之间更为团结、关系更为融洽。马边彝族自治县联合各族人民,共同唱响民族团结的赞歌,迈出科学跨越的步伐,谱写出繁荣富强的新篇章。
关键词:马边彝族自治县;旅游业;旅游经济;民族地区
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幅员面积2304平方公里。县内生态环境优美、山峦叠嶂,大自然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素有“金山银水”之美誉,但与此同时也阻隔着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奔向幸福小康。天然的屏障让当地居民世代与贫困拉锯,“贫困县”成为了马边的标志性称号。
在2020年2月18日,马边凭借着国家政府的政策帮扶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下,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在“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的总方针下,全民聚力打响脱贫攻坚战,大力发展旅游,全县人民人均收入均大幅增持,为困顿的马边带来了巨变。
马边独特的少数民族融合文化和丰富的物藏作为敲门砖,打开了马边的旅游市场,从而在旅游胜地上了占据一席之地。旅游业作为新兴服务业,有能力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各项旅游活动,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是支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与此同时,旅游业是带动三农问题的金钥匙,发展旅游业对提高当地居民的人均收入,解决乡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当地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及餐饮业、住宿业等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项目组深入了解马边,当地售卖彝餐、彝绣、马边天然茶叶等特产的店铺随处可见,极大地增加了就业岗位。众所周知,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对来说技术含量较低,从业门槛不高。鼎力发展旅游业有极大的可能产生连锁蝴蝶效应,一旦发展起来,迫切需要大量劳动力,这就为马边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旅游增加收入是不言而喻的,随着大量游客的涌入和消费,部分旅游综合收入转化为当地从商人员的收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均收入,并改变了居民单一外出务工的收入渠道,让当地居民在不离开家乡的情况下,凭借着自己多年的生活经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谋取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1.产业链
马边彝族自治县属于典型的民族地区,素有“小凉山”之称。由于地形复杂,受气候影响和山地地形的制约,马边地区的传统农业发展空间有限,农业产业开发多以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如马边的高山绿茶,充分发挥了地域资源优势,形成了区域特色,并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并且受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限制,导致产业形态低端,产业要素生产效率低下,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慢,纵有特色产品却找不到销售渠道,更多地只能凭借国家帮扶,个体无法完成大规模大批量的生产与销售。
马边政府从自身所处地理位置的角度出发,切实考虑因地制宜的经济发展模式,选择打造以茶叶为主要特色产品的发展方式,目前成效显著。2016年《中国茶叶》公布“马边绿茶”品牌估值为12.1亿元,全国排名第48位。但除此以外,其他未被政府重点帮扶的特色产业仍然发展缓慢。现如今马边特色产业依旧主要靠政府扶持,无法依靠市场立足谋取较可观的经济利益。截止2016年7月,马边文化产业企业共有52家,文化产业具有规模较小,数量较少的特点,其总年产值为1800万元,仅约占全县经济总产值的0.5%。从马边全县的情况来看,马边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很不充分,总体发展水平依旧较低,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度不够,资源开发层次较低,无法充分利用马边特色文化打造特色产业经济链。与此同时,马边彝族自治县目前招商投资主要还是集中于基础建设方面,在文化产业方面的投入较少,无法长期有效地为马边的经济发展创造动力。
产业发展最终要面向市场,就得完成从生产到消费的转化。比如马边的高山绿茶,如果暂时无法打通外销渠道,可以先于本地销售,形成一个小型的产业循环。又可以通过“互联网+”模式开拓外销渠道,孵化网红赚取流量与热度,提高马边的知名度。流量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无疑是巨大的,四川甘孜州理塘县采用“网红”丁真的营销模式为很多民族地区的干部们打开了新的思考方向。马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自然资源丰富,如果能够孵化合适的流量“网红”为马边宣传,马边旅游产业必将会进一步发展。
产业依托型作为旅游扶贫的重要模式之一,曾被业界学者称为较为有效的扶贫方式。马边彝族自治县虽已脱贫,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但其产业发展仍较薄弱,本应极具优势的特色文化产业并未能充分发挥其优势。除了资源的引进外,马边县政府还应格外注重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民族团结 民族文化复兴
马边彝族自治县境内居住着汉族、彝族、苗族、回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总人口总的37%左右,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美好家园的创建坚持不懈的努力。但由于历史、民族、区域等多种因素,以传统农业为主的马边彝族自治县长期以来处于一个欠发达的状态,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马边彝族自治县紧跟党的步伐,在社会各界以及当地居民多方努力下,在脱贫摘帽的发展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经济、政治、思想等各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为民族团结添砖加瓦。
马边彝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村寨脱贫攻坚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成效明显。基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和社会关注度高的特性,马边彝族自治县政府新出台的脱贫攻坚相关政策措施,及时颁布并开展实践,提高政策落实效果。充分利用政府門户网、政府信息公开网、乐山市”心连心”、“策马扬边”、马边微政务等多个平台,及时对财政资金、重大建设项目等重点领域信息,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财政预决算、脱贫攻坚工作动态等领域的信息进行公示公开,让扶贫工作在阳光、透明、精准的平台下运行,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当地居民们也自觉践行村规民约,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实现移风易俗、保留优良的传统民间习俗、积极参加文化活动,过上“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新生活。
马边彝族自治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新思路切合“治蜀兴川”要务,紧跟四川“一干多支”及“南向开发”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政策,使当地居民享受到了政策福利,经济、社会、生态、基础条件大为改善,群众的幸福感显著增强,各民族之间更为团结、关系更为融洽。马边彝族自治县联合各族人民,共同唱响民族团结的赞歌,迈出科学跨越的步伐,谱写出繁荣富强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