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结合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进程系统分析了涉及上层的教育服务的学习技术标准的制定基础、制定过程、概念模型及主要的学习技术标准,并探讨了对我国数字化学习标准体系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 学习技术标准; 博洛尼亚进程; 学习机会元数据; 课程交换格式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赵厚福(19—),男,山东历城人。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网络教育和数字化学习研究。E-mail:[email protected] 。
目前在数字化学习技术标准领域,主要的和广泛采用的标准都集中在学习资源、学习者和学习环境这三个方面,而涉及上层教育服务的,例如学分的积累与转换、学习机会的描述、课程信息/课程目录的描述以及毕业文凭的描述等则不多见。[1]在这方面,欧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与欧洲高等教育体制的多样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学位互认的困难是分不开的。欧洲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推行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与之相关的学习技术标准。本文将结合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进程,系统梳理这些学习技术标准,并探讨了对我国数字化学习标准体系建设的启示。
一、欧洲的高等教育一体化
——博洛尼亚进程
随着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各国之间的壁垒逐步消解,人才在国际间的交流愈加频繁,欧洲的高等教育一体化也成为必然趋势。为了整合欧盟的高教资源,打通教育体制,欧洲启动了一个名为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的高等教育改革计划。致力于到2010年,“博洛尼亚进程”签约国中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大学毕业生的毕业证书和成绩,都将获得其他签约国家的承认,大学毕业生可以毫无障碍地在其他欧洲国家申请学习硕士阶段的课程或者寻找就业机会,实现欧洲高教和科技一体化,建成欧洲高等教育区(EHEA: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2]
1.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前奏
1997年4月8日至11日,欧洲理事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里斯本召开会议,并共同推出了《欧洲地区高等教育资格承认公约》(简称《里斯本公约》)。此公约是欧洲地区唯一的涉及欧洲地区高等教育的具有约束力的文书,是奠定“博洛尼亚进程”的基础文件。《里斯本公约》明确了欧洲地区的大学文凭和资格互认的问题,签约国要鼓励本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为学生颁发《文凭补充说明(DS:Diploma Supplement)》。《文凭补充说明》是欧盟、欧洲理事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设计的旨在具体描述文凭内容的解释性文件。
1998年5月,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的教育部长率先在法国索邦大学聚会,并共同签订了《索邦宣言》。《索邦宣言》的重点内容是建立共同的学制和学历,即采用在国际上得到广泛承认的以本科(学士学位)与研究生(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两个层次为基础的学位体系,旨在促进四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相互协调。
2.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启动
1999年,欧洲29个国家在意大利博洛尼亚举行会议,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确定了到2010年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发展目标,代表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博洛尼亚进程正式启动。
《博洛尼亚宣言》重申了统一的学士和硕士两级学制,以及通过引入“文凭说明书”提高欧洲各国高校毕业证书的可比性和透明性的方法。此外,《博洛尼亚宣言》还建立了统一的学分制,即欧洲学分转换与积累体系(ECTS: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and Accumulation System),奠定了欧洲高等教育走向统一和互认的基石。
为促进师生和学术人员在欧盟大学之间的流动与交流,《博洛尼亚宣言》特别建立了埃拉斯莫学生互动项目(ERASMUS)和苏格拉底教师互动项目(SOCRATES)。《博洛尼亚宣言》的其他内容还包括促进欧洲各国在教育质量保证、合作办学、共同颁发文凭等方面的合作。
3.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进展
在博洛尼亚会议上,确定了各国教育部长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的工作机制。[3]2001年、2003年、2005年和2007年,分别在布拉格、柏林、柏根和伦敦举行了四次部长会议,分别发表了《布拉格公告》、《柏林公告》、《柏根宣言》和《伦敦公告》。
《柏林公告》提出了学位体系、质量保证和学位互认三大优先发展项目。学位体系部分将两阶段模式为基础的高等教育体系进一步细化,把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分为硕士生和博士生两个层次,成为三段式高等教育体系;学位互认部分提出,2005年学生申请《文凭补充说明》时免费。
《柏根宣言》再次强调了柏林会议上提出的学位体系、质量保证和学位互认三大优先项目仍然是建设EHEA的关键。并采用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协会(ENQA)公布的质量保证标准——《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标准与准则(ESG:the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使其成为各签约国构建和实施国家质量体系框架的主要参考依据。柏根会议使博洛尼亚进程从计划未来转向实际落实,在整个进程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衔接意义。
《伦敦公告》决定成立“欧洲质量保证机构登记局(ERQAA)”,继续加强质量保障工作。[4]
4.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成果
截至2005年,欧洲有45个国家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评估报告,这些国家的工作情况比较令人满意,特别是在实行三段式高等教育体制、为学生提供《文凭补充说明》、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建立欧洲学分转换和积累体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教育服务相关的学习技术标准正是在这些政策性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二、欧洲数字化学习标准制定的基础
1.制定过程
在欧洲学习者迁移模型指南[5]中描述了欧洲学习技术标准制定的过程。整个过程包括两个独立的,但同等重要的阶段。
(1)政策制定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国家和欧洲两个层面。在国家层面教育各界联合起来,形成教育共同体,共同分析需要收集和交换的教育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规范化,并达成共识。这些对教育信息应该如何组织的共识,就是国家层面的政策框架和透明文书。
就欧洲而言,需要做与国家层面相同的工作,而这就是博洛尼亚进程。不同的是博洛尼亚进程需要整合各个国家现有的政策框架和透明文书,形成整个欧洲层面的政策框架和透明文书。这些框架和文书能够提高各个国家在学位、学分、资格认定等方面的透明性和可比性。
图1左边一列显示了这一政策开发过程的步骤,包括相关的参与者、国家层面和欧洲层面的活动,以及已经建立和出现的框架和文书。在欧洲层面上主要是欧洲资格证框架(EQF:Europe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s),ECTS和歐洲透明文书(EUROPASS)。
(2)技术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也包括国家和欧洲两个层面。首先在欧洲层面上,有两个研究方向:一个方向是标准组织和团体分析学习信息描述的需求和技术系统的特点,并为它们建模,形成相关技术规范的概念模型和模式;另一个方向是,根据已经建立的政策框架和透明文书,开发相应的技术格式。整合两个方向的结果,形成透明文书的技术规范。这样既能使信息的技术格式适应技术系统以及系统之间的交换,又能够映射和交换在政策制定阶段定义的信息结构。
[关键词] 学习技术标准; 博洛尼亚进程; 学习机会元数据; 课程交换格式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赵厚福(19—),男,山东历城人。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网络教育和数字化学习研究。E-mail:[email protected] 。
目前在数字化学习技术标准领域,主要的和广泛采用的标准都集中在学习资源、学习者和学习环境这三个方面,而涉及上层教育服务的,例如学分的积累与转换、学习机会的描述、课程信息/课程目录的描述以及毕业文凭的描述等则不多见。[1]在这方面,欧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与欧洲高等教育体制的多样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学位互认的困难是分不开的。欧洲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推行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与之相关的学习技术标准。本文将结合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进程,系统梳理这些学习技术标准,并探讨了对我国数字化学习标准体系建设的启示。
一、欧洲的高等教育一体化
——博洛尼亚进程
随着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各国之间的壁垒逐步消解,人才在国际间的交流愈加频繁,欧洲的高等教育一体化也成为必然趋势。为了整合欧盟的高教资源,打通教育体制,欧洲启动了一个名为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的高等教育改革计划。致力于到2010年,“博洛尼亚进程”签约国中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大学毕业生的毕业证书和成绩,都将获得其他签约国家的承认,大学毕业生可以毫无障碍地在其他欧洲国家申请学习硕士阶段的课程或者寻找就业机会,实现欧洲高教和科技一体化,建成欧洲高等教育区(EHEA: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2]
1.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前奏
1997年4月8日至11日,欧洲理事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里斯本召开会议,并共同推出了《欧洲地区高等教育资格承认公约》(简称《里斯本公约》)。此公约是欧洲地区唯一的涉及欧洲地区高等教育的具有约束力的文书,是奠定“博洛尼亚进程”的基础文件。《里斯本公约》明确了欧洲地区的大学文凭和资格互认的问题,签约国要鼓励本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为学生颁发《文凭补充说明(DS:Diploma Supplement)》。《文凭补充说明》是欧盟、欧洲理事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设计的旨在具体描述文凭内容的解释性文件。
1998年5月,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的教育部长率先在法国索邦大学聚会,并共同签订了《索邦宣言》。《索邦宣言》的重点内容是建立共同的学制和学历,即采用在国际上得到广泛承认的以本科(学士学位)与研究生(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两个层次为基础的学位体系,旨在促进四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相互协调。
2.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启动
1999年,欧洲29个国家在意大利博洛尼亚举行会议,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确定了到2010年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发展目标,代表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博洛尼亚进程正式启动。
《博洛尼亚宣言》重申了统一的学士和硕士两级学制,以及通过引入“文凭说明书”提高欧洲各国高校毕业证书的可比性和透明性的方法。此外,《博洛尼亚宣言》还建立了统一的学分制,即欧洲学分转换与积累体系(ECTS: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and Accumulation System),奠定了欧洲高等教育走向统一和互认的基石。
为促进师生和学术人员在欧盟大学之间的流动与交流,《博洛尼亚宣言》特别建立了埃拉斯莫学生互动项目(ERASMUS)和苏格拉底教师互动项目(SOCRATES)。《博洛尼亚宣言》的其他内容还包括促进欧洲各国在教育质量保证、合作办学、共同颁发文凭等方面的合作。
3.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进展
在博洛尼亚会议上,确定了各国教育部长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的工作机制。[3]2001年、2003年、2005年和2007年,分别在布拉格、柏林、柏根和伦敦举行了四次部长会议,分别发表了《布拉格公告》、《柏林公告》、《柏根宣言》和《伦敦公告》。
《柏林公告》提出了学位体系、质量保证和学位互认三大优先发展项目。学位体系部分将两阶段模式为基础的高等教育体系进一步细化,把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分为硕士生和博士生两个层次,成为三段式高等教育体系;学位互认部分提出,2005年学生申请《文凭补充说明》时免费。
《柏根宣言》再次强调了柏林会议上提出的学位体系、质量保证和学位互认三大优先项目仍然是建设EHEA的关键。并采用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协会(ENQA)公布的质量保证标准——《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标准与准则(ESG:the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使其成为各签约国构建和实施国家质量体系框架的主要参考依据。柏根会议使博洛尼亚进程从计划未来转向实际落实,在整个进程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衔接意义。
《伦敦公告》决定成立“欧洲质量保证机构登记局(ERQAA)”,继续加强质量保障工作。[4]
4.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成果
截至2005年,欧洲有45个国家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评估报告,这些国家的工作情况比较令人满意,特别是在实行三段式高等教育体制、为学生提供《文凭补充说明》、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建立欧洲学分转换和积累体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教育服务相关的学习技术标准正是在这些政策性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二、欧洲数字化学习标准制定的基础
1.制定过程
在欧洲学习者迁移模型指南[5]中描述了欧洲学习技术标准制定的过程。整个过程包括两个独立的,但同等重要的阶段。
(1)政策制定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国家和欧洲两个层面。在国家层面教育各界联合起来,形成教育共同体,共同分析需要收集和交换的教育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规范化,并达成共识。这些对教育信息应该如何组织的共识,就是国家层面的政策框架和透明文书。
就欧洲而言,需要做与国家层面相同的工作,而这就是博洛尼亚进程。不同的是博洛尼亚进程需要整合各个国家现有的政策框架和透明文书,形成整个欧洲层面的政策框架和透明文书。这些框架和文书能够提高各个国家在学位、学分、资格认定等方面的透明性和可比性。
图1左边一列显示了这一政策开发过程的步骤,包括相关的参与者、国家层面和欧洲层面的活动,以及已经建立和出现的框架和文书。在欧洲层面上主要是欧洲资格证框架(EQF:Europe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s),ECTS和歐洲透明文书(EUROPASS)。
(2)技术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也包括国家和欧洲两个层面。首先在欧洲层面上,有两个研究方向:一个方向是标准组织和团体分析学习信息描述的需求和技术系统的特点,并为它们建模,形成相关技术规范的概念模型和模式;另一个方向是,根据已经建立的政策框架和透明文书,开发相应的技术格式。整合两个方向的结果,形成透明文书的技术规范。这样既能使信息的技术格式适应技术系统以及系统之间的交换,又能够映射和交换在政策制定阶段定义的信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