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岁的妮妮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早晨一起床,就只顾摆弄她的布娃娃,不肯穿衣服;晚上去幼儿园接她,玩滑梯常常玩到很晚还不愿意回家。如果她正在搭积木,你叫她来吃饭,是无论如何也请不动的……妮妮的妈妈有点儿想不通,本来乖顺的女儿这是怎么了?
其实,当父母要求孩子从他很喜欢的活动转移到另外一种活动上时,几乎所有3~4岁的儿童都会出现类似的“不听话”现象,常用躲闪、藏匿或者发脾气等方式来拒绝父母的要求。实际上,他们并非故意要惹家长生气,而是真地沉浸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当中了。
与小时候相比,3~4岁的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不再像原来那样对家长的话“言听计从”,变得越来越有主见,对自己喜欢的事充满了热情,因此,如果家长想在这时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将会显得很困难。
细心的家长可能会发现,3~4岁的儿童往往只关注此时此地。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还不能正确地理解时间概念。对于他们来说,5分钟和20分钟没有任何区别。他们也不知道什么叫未来,只会固执地认为,如果现在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将永远地失去它。所以,提醒孩子“你已经连着玩了3个小时”或者“明天你还可以跟他们一起玩儿”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不同气质的儿童对活动转换的反应会有所不同。对周围环境比较敏感的孩子的情绪反应往往会比较强烈和明顯。另外,注意力相对容易集中的孩子,其情绪反应也会更为强烈。换句话说,气质的灵活性越弱,幼儿的活动转换就越困难。
但是,不论儿童的气质灵活性如何,我们都可以采用一些策略帮助他们尽量顺利地完成一天之内的活动转换。
首先,必须为孩子树立起一日常规。3~4岁的儿童已经逐渐开始理解我们的日常生活。如果这种生活具有非常明显的规律性,他们就会隐隐地意识到生活中的许多事件都是可以预期的。早上一起床,就要明确地告诉孩子接下来要做哪几件事。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一下子讲太多,否则,他很快就会忘掉。每做完一件事,都要让他说出接下来要做什么,必要的时候可以提醒他。在幼儿园里,孩子们通常会学到很多儿歌,他们很喜欢唱儿歌,而正是这些浅显易懂、便于记忆的儿歌帮助他们初步理解了生活的基本规则。所以,我们不妨也把孩子每天必做的几件事按照时间顺序编成儿歌,来帮助他们梳理自己的日常生活。
其次,要为那些比较困难的活动转换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比如,有的孩子早晨起来比较贪玩,他们往往会用你让她穿的衣服不好看为由来拖延时间,以便能够多玩一会儿。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就有必要在前一天晚上和她一起挑选出她要穿的衣服并把它们摆好。这样,第二天早晨起来以后,就可以允许她多玩一会儿。有时候,由于小孩子还不能完全掌握某些技能,会使本来可以很容易的活动转换变得很复杂。比如早晨起床以后,孩子坚持要自己穿衣服却又无法轻易地扣好扣子或是系好鞋带时,如果家长只是在旁边不停地催促孩子“动作快点”,他就会用什么都不做或是发脾气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挫败感和沮丧情绪。更糟糕的是,他可能会在今后的每一个早晨都拒绝穿衣服。碰到这种情况时,家长不妨帮他一把,同时要心平气和地告诉他,“现在不是练习扣扣子的时候,我来帮帮你吧,等晚上从幼儿园回来,妈妈再教你。”
另外,在活动转换之前,家长应当有意给孩子保留一些必要的缓冲时间,并且要做到“有言在先”。比如,你可以告诉他“妈妈可以再给你讲一个故事,但是听完以后,你就要上床睡觉”,“你可以再吃一袋薯条,但是吃完最后一根,咱们就要回家”或者是“看完《猫和老鼠》,咱们就吃晚饭”等等。一般来说,孩子们通常会很容易接受这种让步式的要求。因为他们会认为自己受到了某种优待并且享有一定的控制权,当然前提是要让他们认同这些条件。条件谈妥以后,一定要坚决执行,不要害怕他当众发脾气。如果吃完了最后一根薯条他却还是哭闹着不肯走,你只管冷静地拉起他并把他带到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记住:你越镇定自若,他越容易安静下来)。等他安静下来之后,你不妨答应他回家以后他可以做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事情,比如看动画片、玩积木、听故事等。
几乎每个儿童的幼年生活都会伴有活动转换困难的现象,直到5~6岁以后,这种现象才会随着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而渐渐消失。也只有到了那时,他们才有可能体会到,我们今天拥有的乐趣并不会因为现在的放弃而永远消失;暂时的离别消失的东西还可以重现。■
其实,当父母要求孩子从他很喜欢的活动转移到另外一种活动上时,几乎所有3~4岁的儿童都会出现类似的“不听话”现象,常用躲闪、藏匿或者发脾气等方式来拒绝父母的要求。实际上,他们并非故意要惹家长生气,而是真地沉浸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当中了。
与小时候相比,3~4岁的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不再像原来那样对家长的话“言听计从”,变得越来越有主见,对自己喜欢的事充满了热情,因此,如果家长想在这时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将会显得很困难。
细心的家长可能会发现,3~4岁的儿童往往只关注此时此地。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还不能正确地理解时间概念。对于他们来说,5分钟和20分钟没有任何区别。他们也不知道什么叫未来,只会固执地认为,如果现在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将永远地失去它。所以,提醒孩子“你已经连着玩了3个小时”或者“明天你还可以跟他们一起玩儿”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不同气质的儿童对活动转换的反应会有所不同。对周围环境比较敏感的孩子的情绪反应往往会比较强烈和明顯。另外,注意力相对容易集中的孩子,其情绪反应也会更为强烈。换句话说,气质的灵活性越弱,幼儿的活动转换就越困难。
但是,不论儿童的气质灵活性如何,我们都可以采用一些策略帮助他们尽量顺利地完成一天之内的活动转换。
首先,必须为孩子树立起一日常规。3~4岁的儿童已经逐渐开始理解我们的日常生活。如果这种生活具有非常明显的规律性,他们就会隐隐地意识到生活中的许多事件都是可以预期的。早上一起床,就要明确地告诉孩子接下来要做哪几件事。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一下子讲太多,否则,他很快就会忘掉。每做完一件事,都要让他说出接下来要做什么,必要的时候可以提醒他。在幼儿园里,孩子们通常会学到很多儿歌,他们很喜欢唱儿歌,而正是这些浅显易懂、便于记忆的儿歌帮助他们初步理解了生活的基本规则。所以,我们不妨也把孩子每天必做的几件事按照时间顺序编成儿歌,来帮助他们梳理自己的日常生活。
其次,要为那些比较困难的活动转换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比如,有的孩子早晨起来比较贪玩,他们往往会用你让她穿的衣服不好看为由来拖延时间,以便能够多玩一会儿。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就有必要在前一天晚上和她一起挑选出她要穿的衣服并把它们摆好。这样,第二天早晨起来以后,就可以允许她多玩一会儿。有时候,由于小孩子还不能完全掌握某些技能,会使本来可以很容易的活动转换变得很复杂。比如早晨起床以后,孩子坚持要自己穿衣服却又无法轻易地扣好扣子或是系好鞋带时,如果家长只是在旁边不停地催促孩子“动作快点”,他就会用什么都不做或是发脾气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挫败感和沮丧情绪。更糟糕的是,他可能会在今后的每一个早晨都拒绝穿衣服。碰到这种情况时,家长不妨帮他一把,同时要心平气和地告诉他,“现在不是练习扣扣子的时候,我来帮帮你吧,等晚上从幼儿园回来,妈妈再教你。”
另外,在活动转换之前,家长应当有意给孩子保留一些必要的缓冲时间,并且要做到“有言在先”。比如,你可以告诉他“妈妈可以再给你讲一个故事,但是听完以后,你就要上床睡觉”,“你可以再吃一袋薯条,但是吃完最后一根,咱们就要回家”或者是“看完《猫和老鼠》,咱们就吃晚饭”等等。一般来说,孩子们通常会很容易接受这种让步式的要求。因为他们会认为自己受到了某种优待并且享有一定的控制权,当然前提是要让他们认同这些条件。条件谈妥以后,一定要坚决执行,不要害怕他当众发脾气。如果吃完了最后一根薯条他却还是哭闹着不肯走,你只管冷静地拉起他并把他带到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记住:你越镇定自若,他越容易安静下来)。等他安静下来之后,你不妨答应他回家以后他可以做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事情,比如看动画片、玩积木、听故事等。
几乎每个儿童的幼年生活都会伴有活动转换困难的现象,直到5~6岁以后,这种现象才会随着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而渐渐消失。也只有到了那时,他们才有可能体会到,我们今天拥有的乐趣并不会因为现在的放弃而永远消失;暂时的离别消失的东西还可以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