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弓逝世,享年81岁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76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作协全委会名誉委员,河南省作协名誉主席,著名作家张一弓因病医治无效,于1月9日在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1岁。
   张一弓,河南新野人,1950年肄业于开封高中。1956年,他的第一部小说《金宝和银宝》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随后,又有几篇小说发表在《长江文艺》《奔流》《牡丹》等刊物上。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犯人李铜钟的故事》《流泪的红蜡烛》《死恋》等12部,纪实散文集《飘逝的岁月》,长篇小说《远去的驿站》等。其中,《犯人李铜钟的故事》获全国第一届中篇小说一等奖,《张铁匠的罗曼史》《春妞儿和她的小嘎斯》分别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黑娃照相》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张一弓集》获全国第一届优秀图书奖。
   1980年1月,《收获》发表了他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发表之前,《收获》没有人知道他是何许人,按照当时的惯例,向作者所在地调查作者情况,征求意见。主管部门领导认为作者有“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却又两次打电话,坚持不同意发表他的作品。是时任《收获》主编的巴金拍板决定发表了它。在全国首届优秀中篇小说评奖期间,初评小组一致推举《犯人李铜钟的故事》进入得奖名单,又再次收到来自河南有关部门的反对意见。文学评论家阎纲在《悼犯人李铜钟》(见《随笔》2001年第3期)中写道:“评选委员会不得不向评委会主任巴金实情禀报并请示下。巴老不但同意该作得奖,而且力主列为一等奖中打头的一个。”在评奖二十年以后,张一弓读了这篇文章,才知道了巴金对他的又一个巨大的支持,他说:“我感谢很多在写作上支持过我的同志,尤其感激巴金,他是一座大山,扶植并庇护了一棵小草。他使我再次与文学结缘了。”
   1983年秋天,当张一弓作为农村的业余作者,已经获得三次全国性文学奖项之后,才从农村被调回城市,到河南省文联文学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以中篇小说的形式连续不断地向文坛发起“冲击”,以其严肃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直面历史的勇气,以其强大的思想力度,唱起苍凉悲壮的英雄之歌。张一弓先生晚年得了严重的肺气肿,呼吸量仅是正常人的三分之一,右眼又近乎失明,离世前一年全靠呼吸机维持呼吸。病床上的他,仍在为因病不能继续创作长篇小说而着急。
   1月15日上午9点,张一弓的追悼会在郑州市殡仪馆举行。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党组书记钱小芊为张一弓送去花圈。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政协原主席王全书,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等与国内社会各界人士一起,送别这位土生土长的河南作家。
其他文献
2015年12月4日,由重庆市永川区、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广东省广州市、河南省洛阳市、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联合主办的“向人民汇报”“东南西北中·共圆中国梦”五城书画巡展永川
一、注重摄像机选用与调校  摄像机在所有拍摄设备中至关重要,在学校拍摄设备更新过程中,可能具有不同型号的摄像机,笔者建议尽可能使用高品质数码摄像机,因为摄像机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拍摄画面和声音质量的好坏。市场上摄像设备琳琅满目,学校如果需要购置摄像机,笔者建议从摄像机的图像成像灵敏度、分辨率、最低照度、清晰度和信噪比等技术指标上进行比对。如手持式存储卡摄录一体机索尼PMW EX280,具备1920
汾河已经断流,河床上芳草葳蕤.傍晚,我走在齐腰的草丛里,伸出的手臂双桨般拍打着虚无的波浪.当我停下来,四野岑寂,偶有一两声鸟鸣从远处传来,我知道,那是三娃在叫我的名字.二
1苍茫暮色中,林立的高楼正一点一点变暗.忽然,一个窗户亮了,紧接着,无数个窗户都亮了.万家灯火.这里是深圳.多想像孙悟空一样飞进每个亮着的窗户.藏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把每
据美国侨报引述《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华裔作家杨谨伦(Gene Luen Yang)最耀眼的才华都发挥在了绘本小说上.他的书中探讨了作为第一代美国华裔移民的生活状况,以及对于电脑编
爱上了一座城.我不知道是先爱上了住在这座城里的人.还是先爱上了这座城的风景?只是知道,被你的笑容与温暖萦绕着的城市,到处是望不到尽头的风景.
4月初,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外国文学学会、韬奋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暨邹韬奋年度外国小说奖·2015”颁奖典礼在京举行。西班牙作家哈维尔·塞尔卡斯的《骗子》、荷兰作家汤米·维尔林哈的《美丽的年轻女子》、法国作家阿德里安·博斯克的《星座号》、俄罗斯作家克谢妮雅·卜克莎的《“自由”工厂》、德国作家尤迪特·海尔曼的《所有爱的开始》、日本作家田中慎弥的《首相A》等6部作品获得2015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忠实4月29日在西安逝世。  在白鹿原下的灞河边上,有一座普通的农家小院,这里是作家陈忠实1942年出生的地方。29日,得知陈忠实逝世,不少乡亲和读者来到这里悼念。陈忠实大半生都是在西安灞河边的白鹿原上度过的。从读小学到当民办教师、在公社工作,后调至区文化局工作,他没离开过那片土地。评论家肖云儒说:“正是这些经历,让陈忠实对农村和农民有了深刻的理解,这也构成了
凯尔泰斯·伊姆莱,匈牙利犹太作家,1944年曾被纳粹投入集中营,后获得解救,他的首部小说《命运无常》就以这段经历为背景。2002年,凯尔泰斯获诺贝尔文学奖。2016年3月31日,凯尔泰斯·伊姆莱去世,享年86岁。  这位86岁的诺奖得主是经受多年帕金森氏病的折磨后死去的,“病故”是媒体和外人的注释,并非作家本人的。在凯尔泰斯看来,“人们偶然地降生, 偶然地存活,并合情合理地死亡”。他认为,对死亡的
7月19日,日本文学的两大奖项,第155届芥川龙之介奖(简称芥川奖)和直木三十五奖(简称直木奖)出炉,荻原浩获直木奖,村田沙耶香获芥川奖。据日本媒体报道,荻原浩的《能看见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