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是小学生作文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常见方法。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群体交流。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活泼,会让读者“闻其声,如见其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
不同风格的语言,生动有趣的场面
作文《老师不在的时候》描写的是班主任老师不在班级时的混乱场面。这类题材,很多学生会写,但是很难写出新意。但在这篇作文里,作者对语言做了艺术性的处理,使整篇文章不落俗套,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同学们就像打了鸡血一样,高亢、刺耳的声音迅速在教室里蔓延,班级宛若菜市场一样热闹。班长站在讲台上用手拍着黑板,大声喊:“别说话了!安静!安静!”他的声音转眼就被湮灭了。他继续敲击着黑板,继续大声喊着什么,他的声音和同学们吵闹的声音混杂在一起。
这里,有对同学们“群体塑像”的描绘,也有对班长“个体塑像”的描绘。寥寥数笔,夸张、比喻两者并用,具有“剧场效应”的喧闹场面被动态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手难道不会痛吗?嗓子难道不会哑吗?孟姜女哭长城,也没花你这样多的力气吧?”我小声地嘀咕着。
将孟姜女哭长城这个典故,运用到这里,不仅有对班长“声嘶力竭”的同情,亦有对班长“无为而治”的讥讽。独白中,语言张力尽显,细细琢磨,别有味道。
同桌的乒乓球滚落到地上,我一抬脚,啪,乒乓球当场“气绝身亡”,同桌的嘴巴瞬间张成“0”形。“我不把你打个满脸开花,你都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同桌站起身冲着我挥舞着拳头,“你知不知道这球多少钱买来的?”
“多少钱?5元还是10元?”我用45度角睨视着他。
“没你想象的那么便宜!”同桌忽然压低嗓音,“5毛钱!懂不?”
这段描写,有拟人化的幽默语言、典故的化用,也有情节的反转。多种手法糅合,把两个孩子“似真非真”的“吵嘴”描摹得妙趣横生。孩子们之间相处的细节显得亲切可信。这段描绘,也让后面的“善意提醒”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那你别写呀!”同桌拿格尺敲打桌面,对不想写的那位同学挑衅。
“少说几句吧!不管怎样说,怎样闹,也改变不了写作文的事实。”我拽拽同桌的胳膊,示意他安静下来,毕竟在家要听父母的话,在校要听老师的话。
很明显,这篇作文的场面描写细腻生动,来源于作者对语言描绘艺术的成功把控。
独特的语言,让人物跃然纸上
语言是一门艺术。好马出在腿上,好人出在嘴上。《红楼梦》中的很多人都非常会说话,尤其是王熙凤,简直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八面玲珑。
例如:黛玉刚进贾府,正和贾母等人谈论自己体弱多病和吃药的事儿: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这一声宛如戏曲舞台上角色还未出场,先从后台送出一声响亮的“马门腔”,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把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了,真所谓“未写其形,先使闻声”。在正面描写人物之前,就先通过人物的笑语声,让听者充满了好奇:这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天才算看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一只可怜我这妹妹这么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说着,便用手帕拭泪。
王熙凤一出场,满屋内便只有她一个人的说话声。她先是赞美林黛玉“标致”,接着又为黛玉幼年丧母伤心拭泪。“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似的。”这句话既夸了林黛玉,捧了贾母,捎带着也把贾府的几个“嫡亲孙女”抬了抬,可以说是面面俱到,让所有人听了都舒服。哇,真是一个口才超级厉害的精明媳妇儿,怪不得她能把贾府管理得井井有条。
“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贾母的介绍,不仅对王熙凤的性格特征进行了补充,话里满满的都是对她的宠爱。等到贾母责备王熙凤不该说这些伤心话来招她时,文中这样写道:
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又是欢喜,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了。该打,该打。”又忙拉着黛玉的手问道:“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别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也只管告诉我。”黛玉一一答应。一面熙凤又问人:“林姑娘的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屋子叫他们歇歇儿去。”
听到贾母的责备,王熙凤反应迅速,立刻“转悲为喜”,自责“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然后又以当家少奶奶的身份,一面询问黛玉,一面吩咐人赶紧做好准备。
从出场闻其声、见其人到知其名,一个性格泼辣、精明能干的贾家媳妇形象,顿时跃然纸上。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它遵循每一個人物的特点,为文章服务。好的语言描写就是一幅工笔画,画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会丰盈饱满,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小朋友们,要想写出一篇佳作,除了选材新颖,语言文字流畅,情节曲折丰富之外,特色语言的运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让作文变得意味深长,让读者能感受到语言的艺术魅力。
不同风格的语言,生动有趣的场面
作文《老师不在的时候》描写的是班主任老师不在班级时的混乱场面。这类题材,很多学生会写,但是很难写出新意。但在这篇作文里,作者对语言做了艺术性的处理,使整篇文章不落俗套,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同学们就像打了鸡血一样,高亢、刺耳的声音迅速在教室里蔓延,班级宛若菜市场一样热闹。班长站在讲台上用手拍着黑板,大声喊:“别说话了!安静!安静!”他的声音转眼就被湮灭了。他继续敲击着黑板,继续大声喊着什么,他的声音和同学们吵闹的声音混杂在一起。
这里,有对同学们“群体塑像”的描绘,也有对班长“个体塑像”的描绘。寥寥数笔,夸张、比喻两者并用,具有“剧场效应”的喧闹场面被动态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手难道不会痛吗?嗓子难道不会哑吗?孟姜女哭长城,也没花你这样多的力气吧?”我小声地嘀咕着。
将孟姜女哭长城这个典故,运用到这里,不仅有对班长“声嘶力竭”的同情,亦有对班长“无为而治”的讥讽。独白中,语言张力尽显,细细琢磨,别有味道。
同桌的乒乓球滚落到地上,我一抬脚,啪,乒乓球当场“气绝身亡”,同桌的嘴巴瞬间张成“0”形。“我不把你打个满脸开花,你都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同桌站起身冲着我挥舞着拳头,“你知不知道这球多少钱买来的?”
“多少钱?5元还是10元?”我用45度角睨视着他。
“没你想象的那么便宜!”同桌忽然压低嗓音,“5毛钱!懂不?”
这段描写,有拟人化的幽默语言、典故的化用,也有情节的反转。多种手法糅合,把两个孩子“似真非真”的“吵嘴”描摹得妙趣横生。孩子们之间相处的细节显得亲切可信。这段描绘,也让后面的“善意提醒”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那你别写呀!”同桌拿格尺敲打桌面,对不想写的那位同学挑衅。
“少说几句吧!不管怎样说,怎样闹,也改变不了写作文的事实。”我拽拽同桌的胳膊,示意他安静下来,毕竟在家要听父母的话,在校要听老师的话。
很明显,这篇作文的场面描写细腻生动,来源于作者对语言描绘艺术的成功把控。
独特的语言,让人物跃然纸上
语言是一门艺术。好马出在腿上,好人出在嘴上。《红楼梦》中的很多人都非常会说话,尤其是王熙凤,简直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八面玲珑。
例如:黛玉刚进贾府,正和贾母等人谈论自己体弱多病和吃药的事儿: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这一声宛如戏曲舞台上角色还未出场,先从后台送出一声响亮的“马门腔”,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把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了,真所谓“未写其形,先使闻声”。在正面描写人物之前,就先通过人物的笑语声,让听者充满了好奇:这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天才算看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一只可怜我这妹妹这么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说着,便用手帕拭泪。
王熙凤一出场,满屋内便只有她一个人的说话声。她先是赞美林黛玉“标致”,接着又为黛玉幼年丧母伤心拭泪。“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似的。”这句话既夸了林黛玉,捧了贾母,捎带着也把贾府的几个“嫡亲孙女”抬了抬,可以说是面面俱到,让所有人听了都舒服。哇,真是一个口才超级厉害的精明媳妇儿,怪不得她能把贾府管理得井井有条。
“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贾母的介绍,不仅对王熙凤的性格特征进行了补充,话里满满的都是对她的宠爱。等到贾母责备王熙凤不该说这些伤心话来招她时,文中这样写道:
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又是欢喜,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了。该打,该打。”又忙拉着黛玉的手问道:“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别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也只管告诉我。”黛玉一一答应。一面熙凤又问人:“林姑娘的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屋子叫他们歇歇儿去。”
听到贾母的责备,王熙凤反应迅速,立刻“转悲为喜”,自责“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然后又以当家少奶奶的身份,一面询问黛玉,一面吩咐人赶紧做好准备。
从出场闻其声、见其人到知其名,一个性格泼辣、精明能干的贾家媳妇形象,顿时跃然纸上。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它遵循每一個人物的特点,为文章服务。好的语言描写就是一幅工笔画,画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会丰盈饱满,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小朋友们,要想写出一篇佳作,除了选材新颖,语言文字流畅,情节曲折丰富之外,特色语言的运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让作文变得意味深长,让读者能感受到语言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