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博尔赫斯一起自驾游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kjz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0年,年轻的帕里尼为逃避越南战争的兵役和宾夕法尼亚令人窒息的家庭环境,决定到海外留学,就读于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斯大学。
  他意志消沉,惶然无措,幸好遇到名诗人阿拉斯泰尔·里德,得以享受珍贵的友情和一份心灵的慰藉。
  里德也是阿根廷诗人和小说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英文译者。
  忽一日,博尔赫斯驾临苏格兰。
  他年过古稀,近乎全盲,穿棕色西装,大吃里德家的粽糕,在北海边挥舞手杖,好像舞动亚瑟王时代的宝剑,不带血光,却透出仙风道骨。尘世消失了,现实绽放出新的意境。
  彼时的博尔赫斯,正立于盛名的巅峰,帕里尼却从未听过他的大名,只能慢慢消受他这份古怪的魅力。
  里德家有急事,召他速到伦敦。他将盲诗人托付给帕里尼。博尔赫斯热情高涨,提议来一场高地自驾游。
  于是帕里尼做了大作家的司机和眼睛,给他描述沿途的风光。博尔赫斯以前从未来过苏格兰,却对这里的历史、文学、史诗和盎格鲁-撒克逊语言如数家珍。“只读高地的地图,就是朗诵诗歌了呀。”他说。
  可是帕里尼涉世未深,不知道怎样和大文豪单独相处,只觉得身边这瞎老头成天絮絮叨叨,自我陶醉,耽误他学习,影响他追求心爱的姑娘。
  这场高地之旅变成了一次穿过博尔赫斯非凡内心世界的旅程。盲诗人热切地要与人交流,说出他的所思所想。
  帕里尼写了一首描述向往浪漫的诗,背诵给博尔赫斯听。老人家却说:“人们常常读到……这种情绪。这是很普遍的,但并没有因为这种非常普通的痛苦而使痛苦有分毫的减弱。”帕里尼心如刀割,但博尔赫斯实际上无意看低他。
  现年72岁的帕里尼在其著作《博尔赫斯与我:一次邂逅》中记述了这段让他铭记一生的对话:
  “亲爱的小鬼,有些非常让人吃惊的话我一定得说,相信我。我写过同样的诗。和这首诗一模一样,我得说。它叫《爱的期盼》。”
  “我读给你听的这首是无题的。”
  “那就用我的!同样的诗句,同样的标题。”
  “我觉得不行。”我读我这首诗的时候,强烈地感到了它的原创性,还能感觉到我自己的声音正从中浮现,尽管并不完美。我不需要他的标题,也不需要他的诗。
  “同样的诗句,我相当肯定。”他说,“当然用的是另一种语言。”
  “你的诗我一个字也没读过,博尔赫斯。”我说,“我还是不读为妙,要不然你该怪我抄袭了。”
  “你的诗和我的诗,正如我们对爱情的期盼一样,是在同一方天地里运动着的。你对这首诗拥有一切权利,就像我对它拥有一切权利一样。区别只在于情境不同。你可爱的罗小姐,她启发了你,就像我受到兰赫小姐的启发一样。她们很可能是同一个女人,只是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对生命是怎样展现的,我们还是知道得太少了。”
  “我说过了,博尔赫斯,我从来没读过你的诗。”
  “不要紧的。想想看:莱布尼茨和牛顿在同一个世纪都发现了微积分,可他们彼此并不认识。”
  “这意味着什么呢?”
  “观念独立地产生于同一个神秘的源头。”


帕里尼

  这正是博尔赫斯文学思想的关键。对个体天才的崇拜实为幻象。诗歌是环形的:人人都在重复前辈的情感和体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在和帕里尼的漫谈中,他常常随口背诵奥登、莎士比亚和弥尔顿的作品,以及盎格鲁-撒克逊和南美的史诗,仿佛这些诗出自同一个作者之手。
  行至凯恩戈姆山区,天上“咔嚓”一声响雷,暴雨随之而至。博尔赫斯说:“让我在这儿走走。风暴在召唤我!”
  没等帕里尼说不,70多岁的盲诗人拉开车门就下了车,一头扎进大雨里去了。帕里尼只听到他在大吼着《李尔王》里的句子:“吹吧,风啊!吹破你的脸颊,猛烈地吹吧!”(朱生豪译文)又见他拿手杖戳着路面,义无反顾地往前走去了。帕里尼赶紧下了车,去追盲诗人,可小汽车开始溜车,坡太陡,手刹不管用了。他又折回来,爬回座位,踩下刹车,挂上一挡,再连拉几下手刹,总算停稳了。再找诗人,已经没影了。他下车,狂奔到坡上,大叫:“博尔赫斯!博尔赫斯!”
  山谷回音:“博尔赫斯!博尔赫斯!”
  突然,他看见路基下方的坡底下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原来是博尔赫斯跌到沟里去了。手杖也飞了,人面朝下趴在一丛大翅蓟里,一动不动。
  “我的天王老子,我害死了博尔赫斯!”帕里尼爬到坡底,小心地把大詩人翻了个个儿。博尔赫斯脑门上有一道擦伤,嗓子眼里一阵咕噜。他睁开了眼。
  “博尔赫斯,你能听见我说话吗?”
  “这一跤,就像弥尔顿说的,可不是个好跤。”
  博尔赫斯当场要求死在荒野,死在“这温柔的雨里。这不算太坏。那些乌鸦,它们会把肉从我骨头上啄去。大自然会收留我。我会被吸收掉”。
  帕里尼把他送进了附近的乡间诊所。万幸,并无大碍。过了一夜,他们又上路了。
  伟大的博尔赫斯。
  (小 鸽摘自《中华读书报》2020年8月26日,本刊节选)
其他文献
期刊
上大学时,《读者》还叫《读者文摘》。在宿舍里,我斜倚床边,翻看舍友从家里带来的《读者文摘》,这是我与它的第一次相遇,只一见便心生欢喜。自此三十年如一日,《读者》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在我家的書柜、沙发、茶几、床头,随处可见《读者》。它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内容或深邃、感性,或温润、轻松。一切都是那么淡然随性,如行云流水般,引领读者触摸其心灵,从一篇篇美文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体味成熟和通透。  我最
期刊
你有没有在海边见过一块年代久远的灰色岩石?明媚的春日,高高的海浪卷着浪花,从各个方向击打着岩石——亲吻它,挑逗它,爱抚它——溅起珍珠般闪闪发亮的泡沫,洒在它布满苔藓的身上。  岩石依旧是那块岩石,它阴沉的表面因此盛开灿烂的笑容。  它诉说着遥远的故事,当岩石还是凝固的岩浆时,全身通红地映着火的颜色。  同样的,当我打开年迈的心扉,让一群年轻女孩的灵魂进入、包围……在她们的爱抚下,它又闪现出消失已久
期刊
1  在包子铺门口徘徊半小时后,我下定决心,捏紧手心里的零钱走上前,快速对服务员说了句:“买两个包子。”  热腾腾、软乎乎的包子拿在手里,我心想:好顺利,挺简单的嘛。心中平静又有些空荡。买完包子,我朝教学楼的方向走,教室里人声喧嚷,正要进去,不知为什么,我开始不由自主地喘粗气,额头不断往外冒冷汗。  像是有一根和过去连接的弦被切断了,我竭力克制着颤抖的身体,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进公共厕所,锁上门,像
期刊
姬凯峰国贸冰场最受欢迎的选手  姬凯峰的速度有些缓慢,滑行时双手会配合着一些花手和云手的舞蹈动作,称不上优美,甚至显得有些笨拙和不协调。偶尔小跳,他的身体会晃荡一下才能站稳。但他看上去沉醉其中,头上那副旧旧的白色耳机帮他屏蔽了周围所有的声音,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音乐节奏中,那个枯瘦的身影反复练习几个单一的动作,如果成功完成,他的脸上会露出弧度很大的笑容。  从专业角度来看,他的花样滑冰没有太多欣赏性
期刊
夏天的豆荚堆在门边;  我把它们捧在我手的秋天中。  昨夜我聽到外面的第一阵冷风;  风很轻,但是我颤抖了两次:  一次为了墙薄,一次为了时间之声。  (邶 风摘自豆瓣网)
期刊
静悄悄,岁月在画我的脸  一圈一圈,我越来越安靜  它画得越来越好看了  生活经得起千万次重复  一圈一圈  且把它叫作皱纹或年轮  一家人围着它说话  天色就暗了下来  谢天谢地  一切都是它应有的样子  我以白色爱恋你,以蓝色思念你  任黄昏空空如也的篮子  倒出它全部的星辰  (晓晓竹摘自新星出版社《我的身体里早已落叶纷飞》一书)〔加拿大〕罗伯特·冈萨尔维斯 插画
期刊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  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中国自主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也是“北斗三号”组网部署的最后一颗卫星。卫星发射成功后,北斗全球定位系统组网卫星部署圆满收官。一次偶然的发现  1957年10月4日,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苏联发射成功,标志着人类迈出太空探索的第一步。  这引起美国
期刊
写字作画,首先得有激情。要有情绪,为一人、一事、一朵花、一团色彩感动。有一种意向、一团兴致,勃勃然淤积于胸中,势欲喷吐而出。先有感情,后有物象。宋儒谓未有此事物,先有此事物之理,是有道理的。张大千以为气韵生动第一,其次才是章法结构,是有道理的。气韵是本体,章法结构是派生的。  作画写字当然要有理智,要练笔,要惨淡经营,有时要打草稿。曾见过齐白石画棉花的草稿,用淡墨勾出棉花的枝叶,还注明草(花)的朵
期刊
循着你的目光,你挤进那家书店,走过厚厚一堆你没有读过的书,它们都皱着眉头从柜台和书架上向你投来威吓的目光。但是你知道,绝不能害怕它们,因为它们之中有许多你可以不看的书,有许多并非为了让人阅读的书,还有许多尚未打开就已经读过的書,因为它们属于还没写出来就被读过的范畴,这些书绵延数英亩。你跨越城墙的外围,然后遭遇一队步兵的攻击,这就是如果你有不止一条命,你一定会读的书。你快速运动,绕过它们,进入别的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