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化学观念深入于心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建立化学的观念,培养化学的素养,利用化学提高我们的品味和生活质量。文章结合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的观摩,谈谈对培养学生化学观念的认识。
  关键词:观念;情境;活动;点拨;反思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5-0044-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5.020
  
   频频发生的煤气中毒、瓦斯爆炸,毒雾笼罩的液氯、液溴泄露;食品中塑化剂、苏丹红色素等的添加,瘦肉精的屡禁不止,日本海啸过后内地民众疯狂抢盐,让我们惊慌失措、震惊费解!导致这些现象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公民缺乏化学科学素养、缺乏化学基本观念是关键。如何使孩子们从小学着用化学视角看待世界,用化学观念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化学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
  2011年10月11日至14日,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观摩评比活动在淮安市北京路中学举行。来自全省十三个大市的14位优秀选手同台竞技,给全省三百多名参会观摩老师带来了一场场课堂教学的盛宴。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全省初中化学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对我省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和专业成长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笔者有幸随常州代表队一同前往观摩,切身感受到比赛的精彩场面及紧张气氛。每节40分钟的展示课,都凝聚了各地参赛老师和相关教育教研工作者的大量心血。活动中亮点很多,各有特色。最终,常州等7个地区的老师获得一等奖,这七位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仅注重“双基”的教学,更注重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渗透。
  那么究竟什么是中学化学基本观念呢?
  一、 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
  1.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界定
  所谓中学化学基本观念就是中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化学基础知识或化学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所形成的能够反映化学本质特征的总观性认识。化学基本观念既不是化学知识,也不是化学知识的简单组合,但化学基本观念又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根植于化学知识和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有研究表明:中学化学基本观念是化学学习反思的产物,但是化学基本观念一旦形成,反过来对化学学习又产生强大的反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形成的观念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正确的观念,有的是错误的观念,所谓化学基本观念指的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正确的观念,它和一般想法或认识是不同的,更不是错误的观念。
  2.化学基本观念是化学知识的核心
  化学知识可分为“化学事实性知识”和“化学核心知识”,一般说,化学事实性知识是化学中具体的、孤立的物质、化学反应以及具体的化学应用等,而化学核心知识则反映化学科学最基本、最本质的内涵,或者说,化学核心知识就是化学科学最基本的原理和概念。学者和文献强调的化学核心知识,本质上又都是强调了化学基本观念。化学核心知识与化学基本观念的辩证统一充分体现在新课程标准中,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标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中体现了“物质的多样性”、“物质是变化的”、“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等化学基本观念。这些核心知识,我们也可用“物质观”、“微粒观”、“元素观”、“物质运动观”、“物质的可分性”、“科学价值观”等化学基本观念表述。很显然,真正体现化学科学精髓的是化学核心知识即化学基本观念而非化学事实性知识。
  二、培养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结合观摩教学中的片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情境,建构观念
  以常州正衡中学艾老师的《“碳循环”的魅力》为例:
  在悠扬的骨笛声中引入课题:最初存在于大气中的14C,经过若干年后为什么能到动物的骨骼中?接着回顾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认识在自然界中的四条碳生物循环;同时补充碳的地球化学循环,完善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图,并开展寻找循环图中的化学反应、探寻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元素等化学视角来认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并从化学课堂、自然生活的角度来突出碳循环的利用。
  课堂总结:除碳循环外,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物质的循环。循环的魅力体现在:(1)它是有趣的,因为生活中的一种物质经过若干转化后,又能回到起点。(2)它是复杂的,本节课由于我们刚学化学不久,讨论的循环都是小循环,但随着同学们的认识面的不断扩大,我们可以在小循环的基础上构建出更多的大循环。正因为大循环的复杂性,把许多物质联系在了一起,这样有利于把握不同物质间的相同。
  本节课通过欢快飞扬的音乐情境后的质疑,展开对碳元素的追踪,大气中的元素进入骨骼中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发现欲,诱发了学生质疑猜想,促使学生主动进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并逐步认识“循环在化学学习中”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认识不同物质间存在联系的一种途径,建构了物质普遍联系和转化的观点。
  2.引导活动,体验观念
  以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朱老师的《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第一课时)为例:
  学生活动一(我有一双慧眼):请比较元素扑克牌所提供的信息,将你的发现写下来。
  学生活动二(我有一双巧手):请仔细观察十种纯净物的化学式,试写出组成这些纯净物的元素符号。
  学生活动三(我能运用):将10种物质分类。
  学生活动四(我会归纳):学到了关于元素的哪些知识?
  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了解了物质的微观构成,体会到了物质的多样性的基础上,回归本质即所有的物质都由元素组成,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元素观。从具体的元素入手,结合自制教具元素扑克牌(正面是元素符号、名称、质子数,反面是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和名称),选择小组活动形式,活动具有开放性。建立在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和观念水平的问题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进入活动、参与讨论,都能在组内活动中作出贡献,每个能力水平不同学生在活动中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引导使学生在大量事实和观察体验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元素观,领悟自然界基本组成的简单性。
  3.适当点拨,提升观念
  以南京科利华中学陈老师的《石灰石的利用》为例:
  老师:依据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性质,我们能探寻他们之间的关系。
  投影:引导物质转化关系的构建。
  老师: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的主要成分。依据它们的性质,我们来一起分析它们的用途。
  投影:万里长城、金字塔、中华门古城墙等。
  小结:(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2)物质经过转化,可以拓展利用的范畴。
  本节课结合性质分析,感悟性质决定用途,明确从化学角度认识石灰石利用的重要性,最后教师予以适当的点拨和投影呈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引导学生实现相关知识的升华而实现观念性的提升。
  4.反思改进,完善观念
  以连云港东港中学陈老师的《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为例:
  老师: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既然质量守恒,那能不能使表面看来“不守恒”的实验表里一致呢?我们以碳酸钠和稀盐酸为例。
  分析:该实验前后的质量不等是因为敞口装置中有气体逸出,那么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避免气体的逸出。怎样实现?
  学生回答:密闭容器中。
  学生思考设计改进实验装置(如增加橡皮塞、增加带滴管的橡皮塞、带气球的橡皮塞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装置是否可行,有什么利弊,引领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
  小结:我们认识问题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我们今天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过程与科学家发现的过程有着惊人的类似,这经历了艰辛而漫长的过程。
  本节课抓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冲突,从“能否使表面看起来不守恒的实验变守恒”这一问题成功的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通过师生浓墨重彩的分析,实验装置的改进完善得以实现,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更好地完善了质量守恒的观念。
  以上方面能促使观念的形成,但具体应用的时候,还有一些注意点,比如有些观念要避免绝对化(如物质性质是决定物质用途的重要因素,但不是绝对因素;物质间可以转化,但要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具体的化学知识并不会自发地成长为化学观念,由知识上升为观念的过程是长期的,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这需要有学习主体思维和情感的积极参与,更需要我们引导者教师的长期渗透。
  书“读不进乏味、读进了有滋味、学会了有品味。”化学教学也同样如此。只有在教学中始终不懈的引导学生思考与分析、总结与提炼,才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观念,也有利于彰显化学的学科魅力,激发学习热情,提升生活品味,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磊等.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J].化学教育,2008,(6)
其他文献
摘要:化学教学设计作为课堂教学的蓝图,既体现了教师对教和学的基本认知,也承接了教师对教学的本真研究。文章以“爱护水资源”为例,从设计架构的意韵、设计过程的意韵、设计思路的意蕴等三方面阐述了教学与研究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教学研究; 教学设计 ;意蕴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12-0005-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
摘要:针对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传统模式存在的弊端,以“铁的化合物”为例,通过打破模块的界限,设计相关真实情景下的问题,融合核心知识和能力,进行问题式复习教学,设计了三个问题组,并对设计意图进行分析,最后对问题设计进行反思,得出若干启示。  关键词:问题情景;铁的化合物;问题式复习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5-0034-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
摘要:以物质性质为突破“点”,强调宏观辨识、微观探析的同时,利用平衡、变化观念等,由点到线、由线成面、由面构体,将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反应原理、物质结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并能达到复习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突出;连接;拓展;收敛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11—0061—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
Micro Tug is small. He’s smaller than a peanut2. He’s even smaller than a crumb3!  小塔格很小。它比花生小,甚至比面包屑还要小!  Micro Tug wants to go on a vacation, and he’s visiting the human body. The problem is, he doe
新课改已经在我们江苏高中教学中实施了多年,随着新课改深入,新型的学案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教案。学案与教案虽然一字之差,但无论是从教师的备课到学生的预复习,还是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都为改善高中生学习方式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现在,学案已在许多学校和教师中普遍使用,成为教学中一种常用的辅助手段,但学案的设计理念、应用效果存在着很大差异。  那么,化学学案到底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呢?新的化学学案的设计和应
摘要:文章从学生已有的CO2知识引出新课内容——氯水微粒种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学习了氯水的性质,讨论分析了氯水中所含微粒,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在此过程中,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经历了“宏观认识”到“微观理解”的认知过程,感受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氯水的性质;实验探究;课堂实录;教学反思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2-0027-04 中图分类
摘要:学生问题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生问促学”指利用学生提问促进学习发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建构知识、建构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唤醒、激励、支持学生,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培养提问的习惯和技能,是体现生本理念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学生问题;生态课堂;教学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12-0037-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 Passage 1 -  ( )1. If an Australian student wants to learn  Chinese, he or she can _____.  A. call 021-58609228  B. fax 021-58609728  C. e-mail [email protected]  D. call 010-69191617  ( )2. What
摘要: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聚焦高考,分析了2017年高考化学试题(江苏卷)中的“科学精神”元素,罗列相关考点,并进行试题评价和科学精神综合表现的分析,提出高三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建议,通过“创设情境,拓展迁移”、“设置问题,批判质疑”、“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學精神。  关键词:核心素养;科学精神;高考化学;高三复习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11—0047—03
My name is Shelby, and I’m shy. When I’m at the grocery store, people say, “Hello,” and “How old are you?” Even though I’m six years old, my face gets hot.  我叫谢尔比,我很害羞。在杂货店时,人们会说“你好”和“你几岁?”即使我六岁了,我也会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