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影子银行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我国社会的融资渠道,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然而,这些正规金融体系之外、非传统型银行业务都蕴含着极大的风险,对整个金融环境的稳定具有威胁。本文旨在了解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探索出其所蕴含的风险及其破坏性,提出在监管方面的有效建议,从而有力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环境的稳定。
关键词:中国式影子银行;金融改革;金融监管
一、中国式影子银行的概述
影子银行(the shadow banking)又称虚拟银行,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随着不断加快的金融创新步伐,和以传统银行为首的整个金融行业高速扩张的表外业务而逐步发展的。多用以指称那些大量非银行金融机构依附于商业银行业信用资产发展各类金融衍生业务和产品,并运行在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之外的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一种信用中介体系。这些机构主要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等。
中国是个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国家,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是否具有政府背景或者政府是否支持,把中国式影子银行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在地下发展不受支持的民间金融。我国正规金融在风险控制、抵押品担保、存贷款利率等方面都会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因而那些规模较小,风险较高,实力相对落后的民营中小企业无法从正规渠道获得需要的资金。同时这些民营中小企业自身信息披露和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也会造成正规金融放贷成本的增加,带来规模不经济,因此民间金融开始兴起。
2、企业与企业间对点发展的委托贷款。国有企业自身特殊的实力背景以及较高的信用等级,使其较一般的中小企业更易得到政府或正规金融有限的资金支持。因此国有大中型企业从银行中获得贷款,然后将这些贷款转贷给其他企业从中收取较高利率,赚取其中的利差。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也能收取正常的贷款利息和委托贷款手续费而积极参与。
3、不断发展壮大的银信合作理财。银信合作是指银行通过发行信托理财产品募集资金隐蔽的为企业提供贷款。银行在其中以其信誉发挥担保作用,通过销售理财产品,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客户也能从中获得比存款更高的收益。
4、多样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这类机构大都经过银行监管部门批准备案,大部分可以向公众吸收存款或者充当中介提供资金融通服务,属于金融体制内的主动创新。由于政府鼓励、风险可控,这些金融机构在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
二、中国式影子银行蕴含的风险
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涉及的机构、业务和人数都极其众多,它在满足经济社会多层次、多样化金融需求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业务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目前的中国式影子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表现为:
1、加大了政府承担的风险。影子银行灵巧的节省下了正规金融在监管方面必须支付的开销,但又能获得政府所提供的隐性存款担保。这样政府就成了整体风险的承担者,假若影子银行出现了问题,那么整个系统性危机,政府就必须承担由此造成的所有后果。
2、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货币的创造,具有货币乘数放大功能,而且从影子银行中所获得借贷的利率较高。这样就导致了利率等一些货币政策工具变得比较复杂,给金融市场的价格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容易引發资源错位的风险,也会导致货币政策的传统机制越来越复杂。
3、存在流动性风险。影子银行期限错配特性、现金流稳定性较差、资金投向监控较弱,使得影子银行业务流动性风险很高。2013年6月和12月银行业流动性不足,引发市场“钱荒”,隔夜拆借利率高达13.44%。
4、存在系统性风险。在当前流动性总体偏紧的情况下,影子银行业务可能出现资金链条断裂的情况,从而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风险演化为实体经济的信用风险,从而对整个金融系统造成更加复杂、严重的威胁。以温州为例,在民间借贷问题集中爆发后,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由2011年6月的0.37%猛增到2012年12月末的1.36%,增长了近3倍。
三、中国式影子银行发展的监管建议
中国式影子银行快速扩张的根源在于中国金融系统的不规范、中国监管当局的不利、金融创新不能与时俱进、以及中国市场发展的缺陷。因此,要进一步规范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发展,防范由此而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我们就要从根源上即从监管方面对其不断的规范。
1、优化监管机制,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首先,在我国现行的分业监管体制下,我们应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现存的金融体系监管制度,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沟通和交流,逐步实现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联通和信息共享,不断提高分析和预测监管套利行为以及系统性风险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次,随着我国金融一体化综合经营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可以构建以中国人民银行为带头羊的金融监管协调机构,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监管机构内部各个主体的责任并赋予央行整合协调各个监管机构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间的冲突,进一步将分散的金融监管机构转变成集中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
2、提高信息透明度,建立动态的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一方面,我们要加快建立标准统一的、覆盖全面的、信息共享的金融统计体系,紧跟金融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时代步伐,构建银行、证券、保险和境内外业务相互协调的金融信息统计体系,建立金融衍生品市场、理财产品、金融控股公司和表外实体的分析统计制度,充分及时地获取不同类型的非银行金融中介的分类信息等。另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的金融监管,全面提高金融统计分析水平和风险检测技术,开发全面反映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联系、金融体系内部状况的金融监测指标体系,完善影子银行体系风险监测和评估框架,建立具有可调整型、前瞻性的动态风险预警和监测机制,为制定合理可行的监管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3、培养高素质的金融监管人才,加强金融行业的内部自律和控制。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多样化,影子银行体系的复杂化对金融行业监管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提高监管人员的风险监管意识和技术,进一步掌握金融创新的过程、监管规则,保证监管政策和行动的有效性。另外,就我国而言,各个行业协会、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信托业等一些内部自律组织都应当切实有效的履行本行业的自我监管职责,建立相对广泛的信息服务网络、监督和举报系统,加强各个行业会员之间的交流与监督,及时有效的了解国内外行业的金融发展动态,频繁、充分地收集、披露有关行业信息。
4、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积极推进利率的市场化改革,逐步取消利率的行政管制,充分发挥利率在民间融资中的基础性地位。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深化的核心,其具体内容包括:一是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基准利率形成机制,使基准利率成为民间融资利率的风向标;二是改革和完善存贷款利率的形成机制,通过逐步扩大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使存贷款利率在民间融资中发挥基础性的资源配置作用;三是改进和完善利率的监控机制,对民间融资利率进行实时监控,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民间融资政策等。
总之,影子银行对于我国当前金融市场的繁荣稳定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给予其所存在的风险充分的关注。相关部门理应通过加大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优化监管机制,完善与影子银行有关的金融法律法规等一系列措施预防其风险的出现,确保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及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4王茜.后危机时代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研究.商业时代,2011(35)
[2]王军,张翠萍.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研究.征信,2013(03)
[3]王培成,赵静婷.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财经,2013(4)
[4]李杨.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与金融创新.中国金融,2011(12)
[5]钟伟,谢婷.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及监管改革.中国金融,2011
[6]孙皓.论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运作、影响和监管.金融研究,2012(6):35-43
关键词:中国式影子银行;金融改革;金融监管
一、中国式影子银行的概述
影子银行(the shadow banking)又称虚拟银行,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随着不断加快的金融创新步伐,和以传统银行为首的整个金融行业高速扩张的表外业务而逐步发展的。多用以指称那些大量非银行金融机构依附于商业银行业信用资产发展各类金融衍生业务和产品,并运行在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之外的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一种信用中介体系。这些机构主要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等。
中国是个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国家,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是否具有政府背景或者政府是否支持,把中国式影子银行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在地下发展不受支持的民间金融。我国正规金融在风险控制、抵押品担保、存贷款利率等方面都会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因而那些规模较小,风险较高,实力相对落后的民营中小企业无法从正规渠道获得需要的资金。同时这些民营中小企业自身信息披露和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也会造成正规金融放贷成本的增加,带来规模不经济,因此民间金融开始兴起。
2、企业与企业间对点发展的委托贷款。国有企业自身特殊的实力背景以及较高的信用等级,使其较一般的中小企业更易得到政府或正规金融有限的资金支持。因此国有大中型企业从银行中获得贷款,然后将这些贷款转贷给其他企业从中收取较高利率,赚取其中的利差。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也能收取正常的贷款利息和委托贷款手续费而积极参与。
3、不断发展壮大的银信合作理财。银信合作是指银行通过发行信托理财产品募集资金隐蔽的为企业提供贷款。银行在其中以其信誉发挥担保作用,通过销售理财产品,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客户也能从中获得比存款更高的收益。
4、多样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这类机构大都经过银行监管部门批准备案,大部分可以向公众吸收存款或者充当中介提供资金融通服务,属于金融体制内的主动创新。由于政府鼓励、风险可控,这些金融机构在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
二、中国式影子银行蕴含的风险
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涉及的机构、业务和人数都极其众多,它在满足经济社会多层次、多样化金融需求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业务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目前的中国式影子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表现为:
1、加大了政府承担的风险。影子银行灵巧的节省下了正规金融在监管方面必须支付的开销,但又能获得政府所提供的隐性存款担保。这样政府就成了整体风险的承担者,假若影子银行出现了问题,那么整个系统性危机,政府就必须承担由此造成的所有后果。
2、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货币的创造,具有货币乘数放大功能,而且从影子银行中所获得借贷的利率较高。这样就导致了利率等一些货币政策工具变得比较复杂,给金融市场的价格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容易引發资源错位的风险,也会导致货币政策的传统机制越来越复杂。
3、存在流动性风险。影子银行期限错配特性、现金流稳定性较差、资金投向监控较弱,使得影子银行业务流动性风险很高。2013年6月和12月银行业流动性不足,引发市场“钱荒”,隔夜拆借利率高达13.44%。
4、存在系统性风险。在当前流动性总体偏紧的情况下,影子银行业务可能出现资金链条断裂的情况,从而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风险演化为实体经济的信用风险,从而对整个金融系统造成更加复杂、严重的威胁。以温州为例,在民间借贷问题集中爆发后,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由2011年6月的0.37%猛增到2012年12月末的1.36%,增长了近3倍。
三、中国式影子银行发展的监管建议
中国式影子银行快速扩张的根源在于中国金融系统的不规范、中国监管当局的不利、金融创新不能与时俱进、以及中国市场发展的缺陷。因此,要进一步规范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发展,防范由此而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我们就要从根源上即从监管方面对其不断的规范。
1、优化监管机制,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首先,在我国现行的分业监管体制下,我们应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现存的金融体系监管制度,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沟通和交流,逐步实现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联通和信息共享,不断提高分析和预测监管套利行为以及系统性风险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次,随着我国金融一体化综合经营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可以构建以中国人民银行为带头羊的金融监管协调机构,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监管机构内部各个主体的责任并赋予央行整合协调各个监管机构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间的冲突,进一步将分散的金融监管机构转变成集中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
2、提高信息透明度,建立动态的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一方面,我们要加快建立标准统一的、覆盖全面的、信息共享的金融统计体系,紧跟金融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时代步伐,构建银行、证券、保险和境内外业务相互协调的金融信息统计体系,建立金融衍生品市场、理财产品、金融控股公司和表外实体的分析统计制度,充分及时地获取不同类型的非银行金融中介的分类信息等。另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的金融监管,全面提高金融统计分析水平和风险检测技术,开发全面反映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联系、金融体系内部状况的金融监测指标体系,完善影子银行体系风险监测和评估框架,建立具有可调整型、前瞻性的动态风险预警和监测机制,为制定合理可行的监管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3、培养高素质的金融监管人才,加强金融行业的内部自律和控制。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多样化,影子银行体系的复杂化对金融行业监管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提高监管人员的风险监管意识和技术,进一步掌握金融创新的过程、监管规则,保证监管政策和行动的有效性。另外,就我国而言,各个行业协会、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信托业等一些内部自律组织都应当切实有效的履行本行业的自我监管职责,建立相对广泛的信息服务网络、监督和举报系统,加强各个行业会员之间的交流与监督,及时有效的了解国内外行业的金融发展动态,频繁、充分地收集、披露有关行业信息。
4、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积极推进利率的市场化改革,逐步取消利率的行政管制,充分发挥利率在民间融资中的基础性地位。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深化的核心,其具体内容包括:一是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基准利率形成机制,使基准利率成为民间融资利率的风向标;二是改革和完善存贷款利率的形成机制,通过逐步扩大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使存贷款利率在民间融资中发挥基础性的资源配置作用;三是改进和完善利率的监控机制,对民间融资利率进行实时监控,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民间融资政策等。
总之,影子银行对于我国当前金融市场的繁荣稳定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给予其所存在的风险充分的关注。相关部门理应通过加大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优化监管机制,完善与影子银行有关的金融法律法规等一系列措施预防其风险的出现,确保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及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4王茜.后危机时代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研究.商业时代,2011(35)
[2]王军,张翠萍.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研究.征信,2013(03)
[3]王培成,赵静婷.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财经,2013(4)
[4]李杨.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与金融创新.中国金融,2011(12)
[5]钟伟,谢婷.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及监管改革.中国金融,2011
[6]孙皓.论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运作、影响和监管.金融研究,2012(6):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