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龙头农企作用 勇担兴农富农责任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w4418848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丈泉公司秉承“厚道人、地道味”理念,以兴农富农为己任,始终坚持做地地道道的农企,打造踏踏实实的农销平台,生产实实在在的产品,不断发挥企业优势,多形式、多渠道实施产业帮扶和消费帮扶,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做龙头、兴产业,扛起产业帮扶的社会责任
  百丈泉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始终以做大帮扶产业为己任,扛起产业帮扶的社会责任。
  一是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帮扶产业发展。百丈泉公司主要生产兴国特产鱼丝、红薯干等四十几个品种的农特产品,生产上需要大量的本地优质草鱼和红薯等作为原材料。直接或间接带动了相关种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公司的鱼丝产品,采用新鲜草鱼肉和红薯淀粉加工而成,目前年产量超过1500吨,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带动兴国、泰和两县草鱼养殖户500多户,实现每户年平均增加收入2万多元。发展红薯种植产业,带动了兴国县的茶园乡、东村乡、高兴镇,于都县的盘古山、会昌县的晓龙乡等乡镇近万户农户种植红薯,现种植面积超过了1.5万余亩,种植户人均年收入至少增加了2000多元。
  二是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扶持脱贫户发展产业。公司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在联系帮扶的兴国县杰村乡含田、古镜等村,发展集中连片开发建立油茶基地近2万亩,辐射带动2600多户农户种植油茶9000余亩,其中148户脱贫户种植1000余亩。我们在建立自供基地的同时,拿出一部分原料采购份额开展产业帮扶,优先采购贫困农户的农产品,帮助他们增收脱贫,进而带动他们参与到原材料供应链中来,实现共同发展。
  三是开设帮扶车间、帮扶工地,帮助脱贫户就地就近就业。公司积极开展就业帮扶,建设绿色食品加工基地扶贫车间,打造农产品生产基地扶贫工地,吸纳当地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着力满足脱贫户“挣钱顾家两不误”的需求。目前,公司常年安排附近农民就业超过500人(其中脱贫人口110人以上),户均年增收入5000元以上。在油茶采摘季节,冬季食品加工旺季还可吸收临时用工100余人。
  二、搭平台、促消费,打造消费帮扶的闪耀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百丈泉公司依托“三专一平台”及电商销售渠道,扎实开展消费帮扶。
  一是依托互联网平台,建立电商销售渠道。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2010年百丈泉公司成立了电商运营部,在赣南老区率先举起了“互联网+”这面大旗。公司产品相继入驻淘宝、天猫、京东、一号店等国内一线电子商务平台,并建立了自己的微商城。当年,公司电商销售额达到2942万元,占公司销售额的10.25%,现在每年都在稳步增长。
  二是依托“832”平台,拓展政府采购渠道。2020年1月11日公司入驻“832”平台,当年帮扶产品销售交易额达5778.1万元,位列江西第一,全国前五。同时,通过举办沟通交流会,企业沙龙等活动,分享共享832平台的运营经验和信息,积极帮助其他企业入驻832平台。
  三是依托“三专”平台,拓宽线上线下渠道。公司采用线下线上齐头并进的营销策略,形成了线上线下同步的营销格局,把本地帮扶产品销往全国。目前百丈泉产品在赣南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0%以上。线下渠道上,在全市乃至全省建有产品展销厅、特产超市等营销终端100多家。2020年初,公司在赣州客家大道成立了消费帮扶专馆,重点打造成赣州市消费帮扶的“三中心一平台”,首批入驻企业超100家,入驻产品超1000种,至2021年8月服務交易规模已达2亿多元。
  三、感党恩、再出发,深耕乡村振兴再创新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深度参与乡村振兴也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千载难逢的机遇。
  一是企业的今天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唯有感恩奋进才有企业的明天。企业能有今天的成绩与发展,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和诸多扶持实体经济、农业龙头企业的好政策。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不仅视精准扶贫为责任,更视其为机遇。在兴产业、促消费中,不仅帮助了群众,也壮大了企业。正是得益于国家产业帮扶、消费帮扶的优惠政策,在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挑战时,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业绩不仅没有萎缩,还逆势上扬。在乡村振兴中感恩奋进,接续奋斗,才能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二是坚定不移把振兴产业、扩大消费作为企业未来的努力方向。我们将继续发扬农业龙头企业的自身优势,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生产加工更多消费者安心、放心的优质绿色食品;建设更多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按照“企业+农户、企业带农户、农户入股企业”等多种形式,带动乡村做大做强种植业、养殖业。我们将继续紧紧依托互联网,做强做大电商平台;继续做大做强专馆、专柜、专区,不断丰富帮扶产品销售渠道。
  三是与农民兄弟一起,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行。刚刚发展起来的帮扶产业还相对弱小,刚刚建好的帮扶产品销售渠道还不够稳定,刚刚脱贫的脱贫户还存在“气血不足”。面对这些困难,我们企业将与农民兄弟一起不等不靠、自强自立、负重拼搏,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上下同心、齐力奋进,党为我们铺就的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责任编辑:程文燕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在脱贫攻坚战中,江西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有效路径,赣南脐橙、吉安县“四个一”、于都县蔬菜等模式,先后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案例得到汪洋主席批示肯定,全国首期消费扶贫现场观摩培训在江西举办,为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提供了强劲支撑。踏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江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
期刊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起步之年。国家乡村振兴局、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这次“兴产业促消费 庆丰收感党恩”活动,地点选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号召大家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对“兴产业、促消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动,令我们深受教育、倍受鼓舞。中粮作为一家农粮行业的中央企业,一定牢记使命、主动担当、积
期刊
今年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把产业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围绕“特”“优”战略,培育龙头带动主体,强化产业帮扶政策,深化消费帮扶举措,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做实增收链,着力探索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主要做法是:  一、“五项举措”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举、长久之策。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制定实施方案
期刊
曹晚生是新余市分宜县高岚乡西坑村的村民,也是一名参加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多年前,因无专业技术,曹晚生只会种植粮食,导致家庭生活无以为继,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仅靠政府资助和儿子微薄的工资。儿媳因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与儿子离婚,这也让曹晚生心灰意冷。2014年,曹晚生一家因家庭困难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各级干部的帮扶下,曹晚生一家人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靠着勤奋的双手,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幸
期刊
张小明,分宜县钤山镇砻里村人,2014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成功脱贫。面对生活困境,他从不气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患病的父母撑起一片天地,成为了砻里村脱贫致富的典型人物。  直面挫折不气馁  张小明从小家境贫穷,6岁时父亲得了肾炎,不能再做体力活,待业在家。由于常年吃药,家里欠下巨额外债。两个姐姐因交不起学费小学未毕业就辍学在家务农以补贴家用,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靠母亲和两个未成年姐姐的
期刊
今年以来,甘肃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和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首要任务,紧盯“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全面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持续拉开架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上半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337.7亿元,同比增长11.6%
期刊
产业兴,收入增,脱贫稳。今年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产业帮扶作为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大力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全力促进脱贫人口发展产业增收,全省脱贫地区建成主导产业54个,创建5个国家级、23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特色产业帮扶基地近2万个,带动93.96%的有劳动能力脱贫人口增收。  一、以特色化提升产品竞争力  (一)强化规划引领。依托全省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科学编制《推进
期刊
近年来,广西大力推进帮扶产业发展,成功打造粮食、蔗糖、水果等6个千亿元产业集群,中药材等3个500亿元产业集群,水果、秋冬菜、优质鸡、罗汉果、茉莉花(茶)等产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一。2021年上半年,全区一产增加值增长7.9%,增速创23年来新高;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85元,同比增长 15.6%,其中经营性收入增长16.8%。成功走出了一条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产业帮扶之路。主要做法有:
期刊
她,身高只有一米五的女人却是家里的顶梁柱;她,既要照顾两个在上学的孩子,还要照顾双目失明的丈夫;她,性格開朗、乐观、自强不息;她,就是新余市劳模、新余市巾帼建功标兵、江西省三八红旗手汪青莲。  面对困境坚韧不拔  无论任何时候见到汪青莲,她的脸上总洋溢着温暖而满足的笑容,这与她黝黑粗糙的皮肤形成巨大反差。十年前,她的丈夫因一场意外不幸双目失明,自此家中没有了“顶梁柱”,这对于从未出去工作过,又一直
期刊
在新余高新区城东办白水塘管理处圳上村小区,提起李星星,人人都说他是“拼命三郎”,因为这些年,他为了家人的健康,为了摘掉“贫困帽”,常年无休,埋头工作,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拼”出了属于自己和家人的幸福生活。  由于母亲过早离世,李星星自16岁初中毕业后便进入社会,开始了冲印、相框和相册制作方面的工作。成年之后,李星星开始走南闯北,吃过的苦、经历的挫折数不胜数。但凭着对工作的拼劲和对生活的热情,终于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