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有效解决水污染的问题,保护区域生态与自然的平衡,以及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国内各地区纷纷加快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步伐。在国内的污水处理厂建设中,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提升了污水净化与处理的能力。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污水处理厂设计经验,进行相关问题进行总结性分析。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设计;经验
在我国的污水处理厂建设中,总体设计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工程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更为突出。但是在部分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中,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导致设计方案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与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项目的建设效率与质量,对于后期的运行管理也具有不利的影响。为了避免在污水处理厂设计中出现类似的失误,笔者根据以往的设计工作经验,总结了以下需要注意的设计问题与要点,仅供同行参考。1建设规模的确定在国内现階段的污水处理厂建设中,普遍存在片面追求大型化的问题,而未考虑到自身的具体情况与实际应用需求,从而导致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的浪费。在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中,建设规模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条件与影响因素,基本原则为保证其效益规模的最优化,即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管理难度之间必须尽量协调。污水处理厂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由污水的收集、输送、处理、排放等部分组成,设计方案中可以采取分期建设的方式,直至达到预期建设规模。另外,在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中,还应注意厂址的选择,着眼于工程项目的长期发展,尽量远离居民区、商业区,而且要保证厂址周围有足够的扩建空间,以满足污水处理厂的改造与扩建需要。
2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随着国内污水处理厂建设经验的不断丰富,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优越性,一些设计单位片面追求污水处理工艺的创新,而未考虑到当地的处理水量、进水水质与出水用途等问题,导致污水处理厂的整体运行效益并不理想。笔者认为在污水处理厂设计中,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必须考虑到达标排放的问题,准确把握各种处理工艺成熟性与先进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即一方面要适应我国污水处理工程的性质与实际需求,另一方面要尽量实现相关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性。与一般的点源治理项目相比,污水处理厂具有投资高、规模大等特点,而且关系到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生态保护等重要问题,所以,在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中,必须将技术合理性置于首要位置,将工程项目的技术风险降至最低,而不是简单的提倡处理工艺的先进性。另外,在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政策规定中明确指出:“对于对在国内首次应用的污水处理新工艺,必须经过生产性试验,提供可靠的设计参数后,方可大范围应用”,即在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中应特别强调其成熟性,主要控制条件包括:可用场地范围、地质条件、工程投资、环境影响、污泥出路、尾水排放、发展余地、运行费用、管理水平等。在满足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标的基础上,处理工艺的选择应侧重于运行费用、管理水平的分析,以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建设效益。
3放空管与集水坑的设计要点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中,厂内的生产构筑物以盛水构筑物为主,当需要进行构筑物的检修时,可能需要外排放空池内的污水,所以,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到池体放空管与集水坑的设计问题。对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而言,生物池、沉淀池等构筑物的放空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1)池壁下穿插放空管,底部弯至池外,这种设计方式无需设置集水坑,但是管道的埋深相对较深,对于厂区内污水管道的整体埋深具有较大的影响,而且要考虑放空管混凝土满包防护的问题;2)放空管从池壁底部直接穿出池外,池体底部结构通常设有腋角,为了防止防水套管切断钢筋的现象,放空管多设置于腋角以上部分,必然导致放空管与池壁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池内污水无法完全排净,所以,需在放空管附近设置相应容量的集水坑,使得底部污水强排出去。对于小型的污水处理厂而言,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合理采用上述两种放空方式,但是在设计中要考虑放空管与厂内污水管道的衔接问题。对于构筑物埋深较大的污水处理厂而言,厂内的污水管道埋深难以满足自然放空的要求,在设计中应合理设置构筑物内集水坑,使得池内污水就近排放到厂区的污水管内。
4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在污水处理厂的水处理过程中,由于污水类型与水质不同,经常会截流或排出一定量的沉砂、栅渣与污泥,其数量约为进水量的0.5%-1.5%。目前,在国内的污水处理厂设计中,部分设计单位忽视了污泥处理与处置的问题,并未采取有效的工艺与技术措施,从而形成了“重水轻泥”的设计缺陷。国内部分污水处理厂将产生的污泥,经过浓缩与机械脱水等处理后直接外运,污泥并未达到基本的稳定性要求,有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的二次污染。因此,在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中,设计单位及相关人员应高度重视对于污泥处理与处置问题的研究,国内常用的提高污泥稳定性的方法主要有:污泥好氧消化、污泥中温消化、污泥焚烧、污泥投加石灰等,设计单位应结合污水处理厂的规模、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选取切实可行的处理与处置措施。当污泥处理厂达到一定的建设规模以后,污泥处理与处置措施的合理应用,有利于减少工程项目投资,降低日常运行与管理费用,也有利于污泥的综合利用。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中,具有投资大、规模大、牵涉部门多、工艺与技术要求高等特点,设计人员应注意设计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在污水处理厂设计前期,设计人员应加强实地调查,认真听取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的建议,尤其是要深入了解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与管理流程,在坚持全面分析与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加强工程项目的设计管理,以保障其投资运行费用降低、处理效果明显提升,较少对于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从而促进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许劲.关于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的若干问题讨论[J].给水排水,2001,(07).
[2]周雹中.小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优选工艺[J].中国给水排水,2000,(10).
[3]李嘉颖.关于某污水处理厂设计中的几点体会[J].建筑与规划设计,2008,(06).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设计;经验
在我国的污水处理厂建设中,总体设计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工程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更为突出。但是在部分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中,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导致设计方案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与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项目的建设效率与质量,对于后期的运行管理也具有不利的影响。为了避免在污水处理厂设计中出现类似的失误,笔者根据以往的设计工作经验,总结了以下需要注意的设计问题与要点,仅供同行参考。1建设规模的确定在国内现階段的污水处理厂建设中,普遍存在片面追求大型化的问题,而未考虑到自身的具体情况与实际应用需求,从而导致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的浪费。在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中,建设规模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条件与影响因素,基本原则为保证其效益规模的最优化,即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管理难度之间必须尽量协调。污水处理厂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由污水的收集、输送、处理、排放等部分组成,设计方案中可以采取分期建设的方式,直至达到预期建设规模。另外,在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中,还应注意厂址的选择,着眼于工程项目的长期发展,尽量远离居民区、商业区,而且要保证厂址周围有足够的扩建空间,以满足污水处理厂的改造与扩建需要。
2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随着国内污水处理厂建设经验的不断丰富,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优越性,一些设计单位片面追求污水处理工艺的创新,而未考虑到当地的处理水量、进水水质与出水用途等问题,导致污水处理厂的整体运行效益并不理想。笔者认为在污水处理厂设计中,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必须考虑到达标排放的问题,准确把握各种处理工艺成熟性与先进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即一方面要适应我国污水处理工程的性质与实际需求,另一方面要尽量实现相关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性。与一般的点源治理项目相比,污水处理厂具有投资高、规模大等特点,而且关系到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生态保护等重要问题,所以,在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中,必须将技术合理性置于首要位置,将工程项目的技术风险降至最低,而不是简单的提倡处理工艺的先进性。另外,在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政策规定中明确指出:“对于对在国内首次应用的污水处理新工艺,必须经过生产性试验,提供可靠的设计参数后,方可大范围应用”,即在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中应特别强调其成熟性,主要控制条件包括:可用场地范围、地质条件、工程投资、环境影响、污泥出路、尾水排放、发展余地、运行费用、管理水平等。在满足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标的基础上,处理工艺的选择应侧重于运行费用、管理水平的分析,以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建设效益。
3放空管与集水坑的设计要点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中,厂内的生产构筑物以盛水构筑物为主,当需要进行构筑物的检修时,可能需要外排放空池内的污水,所以,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到池体放空管与集水坑的设计问题。对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而言,生物池、沉淀池等构筑物的放空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1)池壁下穿插放空管,底部弯至池外,这种设计方式无需设置集水坑,但是管道的埋深相对较深,对于厂区内污水管道的整体埋深具有较大的影响,而且要考虑放空管混凝土满包防护的问题;2)放空管从池壁底部直接穿出池外,池体底部结构通常设有腋角,为了防止防水套管切断钢筋的现象,放空管多设置于腋角以上部分,必然导致放空管与池壁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池内污水无法完全排净,所以,需在放空管附近设置相应容量的集水坑,使得底部污水强排出去。对于小型的污水处理厂而言,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合理采用上述两种放空方式,但是在设计中要考虑放空管与厂内污水管道的衔接问题。对于构筑物埋深较大的污水处理厂而言,厂内的污水管道埋深难以满足自然放空的要求,在设计中应合理设置构筑物内集水坑,使得池内污水就近排放到厂区的污水管内。
4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在污水处理厂的水处理过程中,由于污水类型与水质不同,经常会截流或排出一定量的沉砂、栅渣与污泥,其数量约为进水量的0.5%-1.5%。目前,在国内的污水处理厂设计中,部分设计单位忽视了污泥处理与处置的问题,并未采取有效的工艺与技术措施,从而形成了“重水轻泥”的设计缺陷。国内部分污水处理厂将产生的污泥,经过浓缩与机械脱水等处理后直接外运,污泥并未达到基本的稳定性要求,有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的二次污染。因此,在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中,设计单位及相关人员应高度重视对于污泥处理与处置问题的研究,国内常用的提高污泥稳定性的方法主要有:污泥好氧消化、污泥中温消化、污泥焚烧、污泥投加石灰等,设计单位应结合污水处理厂的规模、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选取切实可行的处理与处置措施。当污泥处理厂达到一定的建设规模以后,污泥处理与处置措施的合理应用,有利于减少工程项目投资,降低日常运行与管理费用,也有利于污泥的综合利用。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中,具有投资大、规模大、牵涉部门多、工艺与技术要求高等特点,设计人员应注意设计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在污水处理厂设计前期,设计人员应加强实地调查,认真听取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的建议,尤其是要深入了解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与管理流程,在坚持全面分析与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加强工程项目的设计管理,以保障其投资运行费用降低、处理效果明显提升,较少对于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从而促进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许劲.关于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的若干问题讨论[J].给水排水,2001,(07).
[2]周雹中.小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优选工艺[J].中国给水排水,2000,(10).
[3]李嘉颖.关于某污水处理厂设计中的几点体会[J].建筑与规划设计,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