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流动性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健康旅游协同发展的形势与思路

来源 :旅游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cping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资本、物品、人文、信息的流动特性持续增强,经济融通、信息相联、文明互鉴是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①.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区域化、周边化和本土化成为“新流动性社会”的发展趋势②.开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应对要素从全球流动格局向区域流动格局转变的战略选择.全球流动性的新常态更关注流动过程中的差异性、社会关系及文化意义③.“一国、两制、三关税区”的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具流动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区域.而融汇着多重要素流动的大湾区旅游业④在“健康中国”的战略下,迎来了健康旅游这一新蓝海.有别于传统医疗产业,健康旅游是结合外部环境以改善人的身体和心智并使其趋向最优状态的行为活动⑤.大湾区各城市间经济结构、创新联系、法律体系等领域存在明显差异⑥,如何从新流动性的视角解读要素流动的复杂系统,形成湾区健康旅游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是值得关注的课题.
其他文献
以东南沿海高密度典型城市福建省厦门市为例,运用网络分析法分析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探讨影响城市绿地可达性的主要因素及提升策略.结果显示:第一,城市公园绿地服务面积和可达性与城市发展建设较为一致;第二,城市公园绿地不同出行交通方式可达性差异较大;第三,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存在较大差异;第四,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有赖于城市道路网的完善.因此,为了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城市生态、社会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各类型绿地的服务效率,进一步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的幸福质量,应增加城市小型公园绿地密度并均匀分
"游"和"历"是中国甲骨文时代就分别保有实物记录的古老词素,其"出行"和"时空过程"的基本语义长期保持稳定.由此二词素构成的"游历"一词在历史资料中出现时间也很早,且其基本涵义同样经久不衰.游历是一种基本的人类活动形式,反映了人类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所呈现的出行行为及其探索-体验过程.人类奔赴异地进行探索与体验的游历活动,具有丰富的考古和文献记录.文章试图建立游历研究的探索性框架,并概括为:(1)基于大量旅行叙事记录初步整理及语源学分析,提出游历是人类自远古以来就一直存在至今的在旅途与目的地的新知探索与异
通过分析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现状,阐释了退耕还林可持续性问题与破解思路,归纳了退耕还林工程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农户生计变化与福祉保障等方面的影响,进而提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与农户福祉交互耦合实现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创新路径.未来的研究需要紧密结合“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区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与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创新需要,关注退耕农户福祉改善的迫切需求,厘清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退耕农户福祉变化的内在联系,明确生态系统服务与农户福祉交互耦合的退耕还林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生态补偿标准形成机制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