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内容的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不仅局限于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对于我国文化话语权提升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其中,创新是构建文化话语体系的动力维度,协调是重塑文化话语的空间维度,绿色是发展文化话语的自然维度,开放是传播文化话语的国际维度,共享是提升文化话语权的目的维度。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 文化话语权 话语体系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化话语权的提升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新时代,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中国特色文化话语的构建有了多维度的塑造空间,文化话语权的提升有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实践路向。
创新引领文化话语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提升中华文化话语权的世界影响力。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从宏观上看,在全球经济、文化大融合的时代语境下,充分激发民族整体性创新欲望,需要从国家层面建立以全面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为目的的包含思想、制度、政策、机制创新和文化原始创新的国家文化创新体系。这就要求我们用创新的思维从理论与实践上去重新审视中华文化话语的性质和地位,在文化大融合、大发展、大碰撞的历史潮流下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从微观上看,文化话语体系主要由文化话语的表达体系、文化话语的创造体系、文化话语的传播体系、文化议题的设置体系和文化发展的主导体系五个方面所构成。①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用创新理念引领文化话语的体系构建和文化话语权的提升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通过创新文化话语表达体系来丰富各话语发声主体的表达形式,以适应不同受众的需求。新时代文化话语的创造体系更需要持之以恒地创作出更多富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提供更多富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要广泛利用各种新技术实现对文化话语传播体系的多样化和高效化构建,实现文化理论的大众化、时代化转换,使我国文化话语传播渠道更加丰富、畅通。同样,文化议题的设置体系也需要创新元素的加入才能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以引起更多、更广泛的共鸣。
美国学者卡尔·霍夫兰认为:信源的可信度、权威性是影响信息传播的力的重要因素。②政府、公民个体和民间组织三者共同构成了我国文化话语发出的主要言说主体,这三者在我国文化话语体系的构建中肩负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以政府(官方)为发声主体的形式明显多于其他两者,发声的内容侧重于经济、科技、政治等非直接文化领域,官方媒体更加偏重于政府层面的对外文化,作为话语言说主体的公民个体和民间组织在我国文化话语对外输出过程中的贡獻比重明显不足。这一状况理应得到全面协调改善。协调发展政府、公民个体、民间组织三个言说主体的全面发展是彰显“四个自信”的有力实践,必须把政府公共言说路径的官方性和公民个体言说内容的多样性、民间组织言说形式的多样性充分结合起来,从协调发声主体的空间维度上彰显中国文化话语的张力。
从现实审视,我国区域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仍不均衡,内陆与沿海、城市与乡村差异依然存在,文化话语权在东西部、城乡的有效性和保障水平上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需要我们协调好各个群体和地域的文化话语权有效性、保障水平。惠及全体人民享有文化话语权的有效性和保障不同群体、不同地区共享全社会发展的共同成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意。这就要求我们要协调城乡文化话语发展水平、统筹协调区域发展,保障落后区域、弱势人群的文化话语权有效性。
绿色是当代中国文化话语权提升的自然基础,通过自然环境的改善提升,生态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当代中国文化话语权理论内涵更具有活力和更易产生共鸣。要想在世界范围内让更多的国家和组织接受并认可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就必须要凝练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切实的方案,而绿色理念的融入无疑让中国方案的理论内涵更加丰富、意义更为深远,更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的科学意蕴。
40年来的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部分领域和地方的党员干部生态意识淡薄,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保护的关系,一些地方“先发展、再治理”的落后观念仍然存在,导致了能源资源、社会生态环境问题愈发突出。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势必将影响我国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也会对当前我国文化话语的有效传播造成严重挑战。因此,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尊重自然界的本质规律,落实生态文明重点任务,转换发展动能,唱响全社会绿色发展的主旋律,营造绿色发展的文化氛围。
文化话语体系的科学建构是提升国家文化话语权的前提条件。国家文化话语权的提升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是需要我们不断营造开放、共享的文化氛围来保障的。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社会意识形态思想领域高度团结统一,这就为在国际上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奠定了基础条件。
传播文化话语的国际维度还体现在要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和与国际接轨的对外交流常态化机制,由浅入深、由表入里,以完善、科学的交流机制引领我国文化领域的交流,应制定文化领域“五年规划”,发挥政策的引领作用并坚守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征求广大民众的建议、反映人民的意志,得到人民的深切拥护。
开放还要求在坚持“求同存异”中更多地鼓励国内更多的文化交流组织、个人、非官方媒介机构等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同时,开放的理念可以丰富我国文化话语言说主体和表现形式,赋予更多市场主体承担文化输出的使命,以文化产业化的思维让更多对文化有认同感、归属感的个人和企事业单位承担起文化大使的角色,让文化话语的转化和传播拥有更加丰富的渠道和更加多元化的助推因素。
共享不仅仅是指共享经济建设的成果,还应具有更深层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意义。从国内看,“共享发展成果”是通过再分配环节,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的战略主张,既是基于我国贫富差距增大的国情,更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所决定。从国际看,“共享发展成果”同时也是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障的科学做法,以此来促进社会公平,把共享理念由国内发展至国际的实践就是向世界传递中国智慧的过程,凝聚了全体中国人民意志、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话语在新时代走向了国际舞台。
共享理念下中国文化话语的言说要立足于国内,更要面向国际。新中国70年的历史实践证明中国有能力、有信心走好自己的路,并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实现人类的共同进步和发展。以此为契机,共享发展理念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凝练在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的同时,我国文化话语权的国际影响力再次得到升华。
(作者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4BKS017)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骆郁廷、史姗姗:《论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的文化话语权》,《理论探讨》,2014年第4期。
②谢清果:《中国文化的话语权提升之道》 ,《人民论坛》,2016年第23期。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 文化话语权 话语体系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化话语权的提升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新时代,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中国特色文化话语的构建有了多维度的塑造空间,文化话语权的提升有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实践路向。
创新:文化话语体系构建的动力维度
创新引领文化话语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提升中华文化话语权的世界影响力。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从宏观上看,在全球经济、文化大融合的时代语境下,充分激发民族整体性创新欲望,需要从国家层面建立以全面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为目的的包含思想、制度、政策、机制创新和文化原始创新的国家文化创新体系。这就要求我们用创新的思维从理论与实践上去重新审视中华文化话语的性质和地位,在文化大融合、大发展、大碰撞的历史潮流下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从微观上看,文化话语体系主要由文化话语的表达体系、文化话语的创造体系、文化话语的传播体系、文化议题的设置体系和文化发展的主导体系五个方面所构成。①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用创新理念引领文化话语的体系构建和文化话语权的提升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通过创新文化话语表达体系来丰富各话语发声主体的表达形式,以适应不同受众的需求。新时代文化话语的创造体系更需要持之以恒地创作出更多富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提供更多富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要广泛利用各种新技术实现对文化话语传播体系的多样化和高效化构建,实现文化理论的大众化、时代化转换,使我国文化话语传播渠道更加丰富、畅通。同样,文化议题的设置体系也需要创新元素的加入才能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以引起更多、更广泛的共鸣。
协调:文化话语重塑的空间维度
美国学者卡尔·霍夫兰认为:信源的可信度、权威性是影响信息传播的力的重要因素。②政府、公民个体和民间组织三者共同构成了我国文化话语发出的主要言说主体,这三者在我国文化话语体系的构建中肩负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以政府(官方)为发声主体的形式明显多于其他两者,发声的内容侧重于经济、科技、政治等非直接文化领域,官方媒体更加偏重于政府层面的对外文化,作为话语言说主体的公民个体和民间组织在我国文化话语对外输出过程中的贡獻比重明显不足。这一状况理应得到全面协调改善。协调发展政府、公民个体、民间组织三个言说主体的全面发展是彰显“四个自信”的有力实践,必须把政府公共言说路径的官方性和公民个体言说内容的多样性、民间组织言说形式的多样性充分结合起来,从协调发声主体的空间维度上彰显中国文化话语的张力。
从现实审视,我国区域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仍不均衡,内陆与沿海、城市与乡村差异依然存在,文化话语权在东西部、城乡的有效性和保障水平上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需要我们协调好各个群体和地域的文化话语权有效性、保障水平。惠及全体人民享有文化话语权的有效性和保障不同群体、不同地区共享全社会发展的共同成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意。这就要求我们要协调城乡文化话语发展水平、统筹协调区域发展,保障落后区域、弱势人群的文化话语权有效性。
绿色:文化话语发展的自然维度
绿色是当代中国文化话语权提升的自然基础,通过自然环境的改善提升,生态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当代中国文化话语权理论内涵更具有活力和更易产生共鸣。要想在世界范围内让更多的国家和组织接受并认可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就必须要凝练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切实的方案,而绿色理念的融入无疑让中国方案的理论内涵更加丰富、意义更为深远,更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的科学意蕴。
40年来的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部分领域和地方的党员干部生态意识淡薄,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保护的关系,一些地方“先发展、再治理”的落后观念仍然存在,导致了能源资源、社会生态环境问题愈发突出。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势必将影响我国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也会对当前我国文化话语的有效传播造成严重挑战。因此,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尊重自然界的本质规律,落实生态文明重点任务,转换发展动能,唱响全社会绿色发展的主旋律,营造绿色发展的文化氛围。
开放:文化话语传播的国际维度
文化话语体系的科学建构是提升国家文化话语权的前提条件。国家文化话语权的提升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是需要我们不断营造开放、共享的文化氛围来保障的。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社会意识形态思想领域高度团结统一,这就为在国际上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奠定了基础条件。
传播文化话语的国际维度还体现在要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和与国际接轨的对外交流常态化机制,由浅入深、由表入里,以完善、科学的交流机制引领我国文化领域的交流,应制定文化领域“五年规划”,发挥政策的引领作用并坚守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征求广大民众的建议、反映人民的意志,得到人民的深切拥护。
开放还要求在坚持“求同存异”中更多地鼓励国内更多的文化交流组织、个人、非官方媒介机构等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同时,开放的理念可以丰富我国文化话语言说主体和表现形式,赋予更多市场主体承担文化输出的使命,以文化产业化的思维让更多对文化有认同感、归属感的个人和企事业单位承担起文化大使的角色,让文化话语的转化和传播拥有更加丰富的渠道和更加多元化的助推因素。
共享:文化话语权提升的目的维度
共享不仅仅是指共享经济建设的成果,还应具有更深层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意义。从国内看,“共享发展成果”是通过再分配环节,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的战略主张,既是基于我国贫富差距增大的国情,更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所决定。从国际看,“共享发展成果”同时也是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障的科学做法,以此来促进社会公平,把共享理念由国内发展至国际的实践就是向世界传递中国智慧的过程,凝聚了全体中国人民意志、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话语在新时代走向了国际舞台。
共享理念下中国文化话语的言说要立足于国内,更要面向国际。新中国70年的历史实践证明中国有能力、有信心走好自己的路,并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实现人类的共同进步和发展。以此为契机,共享发展理念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凝练在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的同时,我国文化话语权的国际影响力再次得到升华。
(作者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4BKS017)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骆郁廷、史姗姗:《论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的文化话语权》,《理论探讨》,2014年第4期。
②谢清果:《中国文化的话语权提升之道》 ,《人民论坛》,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