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地的中考数学试题中填空题的最后一道题,因为考查的背景新颖鲜活,涉及的知识点多,更侧重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已然成为一类不容小视的压轴题。这就要求我们有较强的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帮助大家掌握填空压轴题的命题特点和解题策略,老师将结合2019年的部分中考试题加以分析,供大家参考。
一、探究最值型
例1(2019·江苏南通)如图1,?ABCD中,∠DAB=60°,AB=6,BC=2,P为边CD上的一动点,则PB 23PD的最小值等于。
【解析】如图2所示,题中已知B、D是两个定点,点P在CD上运动,延长AD至E,可知∠PDE=60°。要得到长为23PD的线段,只要过点P作PE⊥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E,即可构造Rt△PDE,可得EP=23PD,即PB 23PD=PB PE。要得PB PE的最小值,只要点B、P、E三点共线且BE⊥AD,那么要求的最小值即为BE的长。在Rt△ABE中,AB=6,∠BAE=60°,依据BE3sin∠A=AB,解得BE=33,即PB 2PD的最小值为33。
【点评】解答这类最值问题时,常用的方法是构造直角三角形,把两条线段之和最值的问题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
二、图形变换型
例2(2019·江苏盐城)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2x-1的图像分别交x、y轴于点A、B,将直线AB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交x轴于点C,则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是。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无法直接求出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结合题中∠ABC=45°联想到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即过A作AF⊥AB交BC于F,得到AB=AF,随后求出点F的坐标即可。过F作FE⊥x轴于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OB=1,EF=OA=2,求得F(2,-2),最后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为y=13x-1。
【点评】解答这类图形变换问题时,若题中出现直角三角形和45°两个条件时,我们可以考虑作垂线构造“一线三直角”模型,利用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求解。
例3(2019·江苏扬州)如图5,在△ABC中,AB=5,AC=4,若进行以下操作,在边BC上从左到右依次取点D1、D2、D3、D4......过点D1作AB、AC的平行线分别交AC、AB于点E1、F1;过点D2作AB、AC的平行線分别交AC、AB于点E2、F2;过点D3作AB、AC的平行线分别交AC、AB于点E3、F3......则4(D1E1 D2E2 ... D2019E2019) 5(D1F1 D2F2 ... D2019F2019)=。
【解析】根据题中条件D1F1∥AC,D1E1∥AB,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D1F1BF1D1F1AB-D1E1可得AC=AB,即AC=AB。因为AB=5,AC=4,则有4D1E1 5D1F1=20;同理有如下规律4D2E2 5D2F2=20,......,4D2019E2019 5D2019F2019=20,因此4(D1E1 D2E2 ... D2019E2019) 5(D1F1 D2F2 ... D2019F2019)=20×2019=40380。
【点评】解答这类规律探究问题时,我们常用的方法是由特殊出发,多算几组线段的长,多比较几组数,发现循环组,即可快速找到解决思路。
例4(2019·江苏常州)如图6,在矩形ABCD中,AD=3AB=310,点P是AD的中点,点E在BC上,CE=2BE,点M、N在线段BD上。若△PMN是等腰三角形且底角与∠DEC相等,则MN=。
【解析】题中M、N在线段BD上,但位置没有指明,而△PMN是等腰三角形且底角与∠DEC相等,则应考虑分类讨论求解,即分以下两种情况。1如图7,当MN为等腰△PMN的底边时,作PF⊥MN于F,则∠PFM=∠PFN=90°。由矩形的性质得出AB=CD,BC=AD=3AB=310,∠A=∠C=90°,得出AB=CD=10,BD=AB2 AD2=10。证明PFPD3△PDF∽△BDA,得出AB=BD,求出PF=2。CE=2BE=210,则CE=2CD。∠PFN=∠C=90°,∠PNF=∠DEC,证得△PNF∽△DEC,得出NF=CE=2,求出NF=2PF=3,再由PFCD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MF=NF,即可得出MN=2NF=6。2如图8,当MN为等腰△PMN的腰时,作PF⊥BD于F。由1得PF=32,MF=3。设MN=PN=x,则FN=3-x,在Rt△PNF中,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为(3)2 (3-x)2=x2,解方程即可解得x=15,即MN=15。综上所述,MN的长为6或15。
【点评】解答涉及图形形状是等腰三角形的问题时,要分清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等腰锐角三角形中的哪个,涉及直角三角形要分清哪个角是直角,涉及平行四边形的线段时注意分类考虑边和对角线,涉及相似三角形时注意分类考虑对应边。
五、函数几何综合型
例5(2019·浙江宁波)如图9,过原点的直线与反比例函数y=x(k
一、探究最值型
例1(2019·江苏南通)如图1,?ABCD中,∠DAB=60°,AB=6,BC=2,P为边CD上的一动点,则PB 23PD的最小值等于。
【解析】如图2所示,题中已知B、D是两个定点,点P在CD上运动,延长AD至E,可知∠PDE=60°。要得到长为23PD的线段,只要过点P作PE⊥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E,即可构造Rt△PDE,可得EP=23PD,即PB 23PD=PB PE。要得PB PE的最小值,只要点B、P、E三点共线且BE⊥AD,那么要求的最小值即为BE的长。在Rt△ABE中,AB=6,∠BAE=60°,依据BE3sin∠A=AB,解得BE=33,即PB 2PD的最小值为33。
【点评】解答这类最值问题时,常用的方法是构造直角三角形,把两条线段之和最值的问题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
二、图形变换型
例2(2019·江苏盐城)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2x-1的图像分别交x、y轴于点A、B,将直线AB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交x轴于点C,则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是。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无法直接求出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结合题中∠ABC=45°联想到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即过A作AF⊥AB交BC于F,得到AB=AF,随后求出点F的坐标即可。过F作FE⊥x轴于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OB=1,EF=OA=2,求得F(2,-2),最后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为y=13x-1。
【点评】解答这类图形变换问题时,若题中出现直角三角形和45°两个条件时,我们可以考虑作垂线构造“一线三直角”模型,利用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求解。
例3(2019·江苏扬州)如图5,在△ABC中,AB=5,AC=4,若进行以下操作,在边BC上从左到右依次取点D1、D2、D3、D4......过点D1作AB、AC的平行线分别交AC、AB于点E1、F1;过点D2作AB、AC的平行線分别交AC、AB于点E2、F2;过点D3作AB、AC的平行线分别交AC、AB于点E3、F3......则4(D1E1 D2E2 ... D2019E2019) 5(D1F1 D2F2 ... D2019F2019)=。
【解析】根据题中条件D1F1∥AC,D1E1∥AB,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D1F1BF1D1F1AB-D1E1可得AC=AB,即AC=AB。因为AB=5,AC=4,则有4D1E1 5D1F1=20;同理有如下规律4D2E2 5D2F2=20,......,4D2019E2019 5D2019F2019=20,因此4(D1E1 D2E2 ... D2019E2019) 5(D1F1 D2F2 ... D2019F2019)=20×2019=40380。
【点评】解答这类规律探究问题时,我们常用的方法是由特殊出发,多算几组线段的长,多比较几组数,发现循环组,即可快速找到解决思路。
例4(2019·江苏常州)如图6,在矩形ABCD中,AD=3AB=310,点P是AD的中点,点E在BC上,CE=2BE,点M、N在线段BD上。若△PMN是等腰三角形且底角与∠DEC相等,则MN=。
【解析】题中M、N在线段BD上,但位置没有指明,而△PMN是等腰三角形且底角与∠DEC相等,则应考虑分类讨论求解,即分以下两种情况。1如图7,当MN为等腰△PMN的底边时,作PF⊥MN于F,则∠PFM=∠PFN=90°。由矩形的性质得出AB=CD,BC=AD=3AB=310,∠A=∠C=90°,得出AB=CD=10,BD=AB2 AD2=10。证明PFPD3△PDF∽△BDA,得出AB=BD,求出PF=2。CE=2BE=210,则CE=2CD。∠PFN=∠C=90°,∠PNF=∠DEC,证得△PNF∽△DEC,得出NF=CE=2,求出NF=2PF=3,再由PFCD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MF=NF,即可得出MN=2NF=6。2如图8,当MN为等腰△PMN的腰时,作PF⊥BD于F。由1得PF=32,MF=3。设MN=PN=x,则FN=3-x,在Rt△PNF中,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为(3)2 (3-x)2=x2,解方程即可解得x=15,即MN=15。综上所述,MN的长为6或15。
【点评】解答涉及图形形状是等腰三角形的问题时,要分清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等腰锐角三角形中的哪个,涉及直角三角形要分清哪个角是直角,涉及平行四边形的线段时注意分类考虑边和对角线,涉及相似三角形时注意分类考虑对应边。
五、函数几何综合型
例5(2019·浙江宁波)如图9,过原点的直线与反比例函数y=x(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