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22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来源 :健康指南·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qianlo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妇科;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摘 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及术后护理要点,为临床子宫肌瘤的治疗及术后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效果及护理要点,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中单发肌瘤8例,多发肌瘤2例。肌瘤中肌壁间肌瘤2例,浆膜下肌瘤7例,阔韧带肌瘤3例,同时做好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22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均获成功,剔除肌瘤17个,肌瘤直径1~9 cm,平均68 cm。术中失血量15~30 ml,手术时间1~3 h,术后无1例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2~7 d,平均43 d。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是有效保留子宫的手术。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促进术后恢复重要方法。
  [关键词] 妇科;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为20%~30%[1-2]。治疗子宫肌瘤最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子宫切除术[1]。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应用的广泛开展和重视子宫的生理功能以及身体的完整性,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日益增加。作为微创手术科的经典术式,从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势深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我科2002年2月至2005年12月应用腹腔镜技术对22例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同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2例子宫肌瘤患者, 年龄23~46岁,平均3618岁。其中单发肌瘤16例,多发肌瘤6例;肌瘤中肌壁间肌瘤4例,浆膜下肌瘤16例,阔韧带肌瘤2例。术前所有病例均经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证实为子宫浆膜下肌瘤或肌壁间肌瘤,肌瘤个数< 5个,肌瘤直径< 9 cm,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术前行诊断性刮宫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
  12 手术方法
  采用静脉复合麻醉。按照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4个步骤进行,脐孔穿刺点于4点处作一约1 cm的切口,气腹针穿刺进入腹腔,充入CO2气体后改头低足高位,气腹压力为1 6 KPa,10 mm Trocar置入腹腔镜。在双侧骼前上棘内侧约3 cm处各穿刺5 mm Trocar为操作孔。探查盆腔脏器有无粘连及子宫肌瘤的大小及数目。粘膜下肌瘤直接单极电凝肌瘤蒂部,切除肌瘤。壁间肌瘤者助手将举宫器向前向上举起子宫,分离双侧子宫动脉,可见明显的子宫动脉搏动,电凝子宫动脉。切开肌瘤表面隆起最突出的部位,直达肌瘤表面,分离肌瘤,用大抓钳钳住肌瘤并向外牵拉,边旋转边向外牵拉,用电凝切断结缔组织、切除肌瘤,切下的肌瘤用电动子宫旋切器旋切后取出。
  13 围手术期护理
  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术前1 d告知患者麻醉法、手术时间,备皮、灌肠、插尿管等。使患者了解手术的更多知识,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和焦虑情绪。并介绍手术成功病例及手术医生的技术,使患者消除不安情绪,保持患者身心处于安全状态,接受手术。术前用025%碘伏擦洗阴道后穹隆和阴道前后壁及宫颈3~4次,并且于阴道内置放灭滴灵栓一枚。对阴道出血淋漓不净者给予抗炎止血治疗。术后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30 min。术后注意观察切口有无渗血及出血情况。
  2 结果
  22例手术均获成功,剔除肌瘤29个,肌瘤直径1~9 cm,平均68 cm。术中失血量10~20 ml,平均60 ml,手术时间30~180 min。术后住院时间2~7 d,平均43 d。本组无中转开腹,无脏器损伤、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术后3个月均行B超检查,发现子宫形态规整,肌层回声均质,内膜线居中。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满意。
  转贴于权威期刊 http://www.qwqk.cn本文由权威期刊WWW.QWQK.CN收集整理。
  3 讨论
  此手术通过腹壁的小切口置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改变了开腹暴露腹腔及肉眼直视下操作的传统手术方式,且随着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手术的安全性也得到提高。腹腔镜手术以对腹腔干扰轻、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的优势赢得了患者对手术的依赖和满意。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否采用手术治疗,取决于患者症状、子宫肌瘤的生长速度及患者的生育状态[1-2]。腹腔镜下肌瘤剔除的手术指征:浆膜下肌瘤以及中等大小的单发肌壁间肌瘤(单发或多发子宫浆膜下肌瘤,肌瘤最大直径≤10 cm,带蒂肌瘤最为适宜;单发或多发子宫肌壁间肌瘤,肌瘤直径最小≥4 cm,最大≤10 cm;多发肌瘤者肌瘤数量≤10个),术前已经除外肌瘤恶变之可能[3]。由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不能象开腹手术一样可以触摸子宫发现较小的肌瘤,术前应常规B超检查,了解肌瘤的部位、大小和数目,术中腹腔镜下B超寻找3 cm以下壁间肌瘤,可以避免较小肌瘤的遗漏。子宫肌瘤剔除术成功的关键在于:①使用精巧和无创伤的器械,除子宫肌瘤以外,不触及盆腔的任何器官;②每个肌瘤都必须单独剔除;③分离肌瘤应在邻近肌层间的界面进行,避免损伤肌瘤周围血管;④) 防止子宫肌层迟发性坏死,少使用电凝;⑤镜下缝合止血及关闭子宫切口和残腔,恢复子宫及盆腔的正常解剖形态。
  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术前手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恐惧,对手术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等[4]。因此,心理护理应贯穿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术前可以通过与患者语言交流,了解患者的需要,针对患者的不同需求及层次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宣讲腹腔镜手术理论知识。手术前1 d和手术当日麻醉清醒时,及时传递信息,满足患者的需求。术后加强对脐孔皮肤的清洁处理,该部位皮肤娇嫩,不易清洗,特别利于细菌的孳生,常规的皮肤准备方法已不能满足腹腔镜手术的要求。用润肤油、肥皂水、双氧水、碘伏清洁局部,尽量减轻棉签对脐孔皮肤的刺激,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由于腹腔镜手术是在CO2气腹下完成,CO2可经腹膜弥散入血造成血中CO2浓度增高,术后常规给氧4~6 h,维持血氧饱和度。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以早期发现有无腹腔内出血和术后感染。保持腹部伤口的干燥,观察腹腔镜手术部位有无渗血、渗液。不能忽略对腹部伤口的观察。腹壁伤口切口小,皮内缝合1针左右,各种腹腔液如冲洗液、宫外孕腹腔残留液等易从伤口渗出,影响伤口愈合。因此,如敷料浸湿应及时更换,并注意腹腔液的色量与术后出血相鉴别。腹腔镜手术为微创手术,在不引起胃肠损伤的情况下,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很少。术后6 h患者即可进半流质饮食,而不需要在排气后再进食。   术中注意不能伤重要脏器,由于输尿管、膀胱与子宫、附件的解剖关系密切,术中有误伤膀胱和输尿管的可能。膀胱和输尿管损伤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主要并发症[5]。对复杂手术患者术后应注意观察有无泌尿系统损伤症状。肠道损伤一类是手术时抓钳等直接钳夹或牵拉而引起的损伤,可以有穿孔、出血等;另一类是因电凝手术烫伤,可引起肠道坏死、穿孔等,导致严重后果。故术后如果出现逐渐加重的肠胀气或腹膜炎表现,应警惕肠道并发症的可能。出血是腹腔镜术后另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术后出血的原因多为术中意外损伤或电凝血管不严引起。轻者为穿刺孔出血,重者可发生内出血休克。
  术后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术后24 h内密切观察穿刺孔的渗血情况和生命体征的变化,以便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腹腔内出血[6]。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伤口敷料渗血增多色泽鲜红,应考虑有术后出血的可能。腹腔镜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腹胀及肩背部酸痛,可能是由于术中CO2气体残留积聚膈下刺激膈神经反射所致,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护理要点是手术后腹壁轻轻加压,将CO2气体排出。肩痛发生时,患者可取膝胸卧位,让CO2气体上升向盆腔聚集,以减少对膈肌的刺激。有时由于腹内压力增高,气体从气针处分散于皮下或致气腹时直接灌入皮,出现皮下气肿,压之有捻发音,可给予被动运动,增加血液循环。一般情况下CO2能慢慢被吸收、消失,无需特殊处理。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设备和器械的不断改进,腹腔镜手术适应证也在不断扩大。护士应加强新技术知识的学习,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技术知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黄 浩,王 刚,刘 霓,等电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07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5):305-306
  [2] 冯凤芝,冷金花,郎景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进展[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1):65-67
  [3] 何 佳,杨学荣,嫣利梅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比较分析[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6):388-389
  [4] 黄连欣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华夏医学,2001,15(3):399-340
  [5] 蔡伟萍,黄叶莉妇科腹腔镜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 海军总医院学报,2005,18(2):95-98
  [6] 谢丽吉,王建英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术前后护理体会[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9,5(1):83转贴于权
其他文献
发布时间:2010-5-6  摘要:临床医学案例教学法,是指运用精心选择的案例,通过教师积极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系统理解临床医学理论知识、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和逻辑思维方法的一种教学手段。在临床医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与问题的设计是关键,组织实施是重点。  关键词:临床医学 案例教学法 应用研究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宗旨,根据教学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素材,将学生
期刊
摘 要: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保障的商品,药品也是世界公认的管制最严格的商品之一。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制药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医药工业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建设一个健康有序的药品市场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介绍药品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药品流通模式就我们药品市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关意见。  关键词:药品市场 流通 信用体系  一、药品市
期刊
【摘 要】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及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病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对健康需求的增高,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职业道德、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引发的护患纠纷也日益增多。如何避免纠纷的发生,现根据临床工作提出了一些避免护患的纠纷措施。  【关键词】 减少;护患纠纷;发生  1 以人为本
期刊
[ 录入者:kslunwen | 时间:2012-05-28 17:13:09 | 作者:论文发表 | 来源:www.kslunwen.com | 浏览:111次 ]  【摘 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 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查阅近年有关文献,就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其研究进展加以综述。结果 遗传、精神、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等是高血
期刊
摘要 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 Care, 简称PC)是近年来国内外医院药学领域的热门话题。是医院实施医疗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21世纪药剂科工作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医院药学将从药品供应管理向药学监护转化。PC自美国学者首次提出至今只有10余a时间, 已得到世界范围同行者普遍认可。随着社会发展,健康需要PC,PC也是中国传统药师的出路。分析了在我国推行PC是可行的、必然的,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AMI尿激酶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和肝素钠治疗。结果两组组间的t - PA、PA1、血管再通率、CK- MB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尿激酶溶栓时间越早,再通率越高,是一种治疗AMI安全、有效的抢救措施。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尿激酶溶栓[论文网 Www
期刊
关键词:结核病;化学治疗;药物  抗结核药物是结核病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的基础,而结核病的化学治疗是人类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结核病化疗的出现使结核病的控制有了划时代的改变,全球结核病疫情由此得以迅速下降。最早出现的有效抗结核药物当数链霉素(SM)。它发现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单用SM治疗肺结核2~3个月后就可使临床症状和X线影像得以改善,并可暂获痰菌阴转。对氨水杨酸(PAS)被应用于临床后发现
期刊
[摘要] 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医学毕业生就业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学毕业生的质量,同时这也是他们寻求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简述医学院校从学生就业服务的角度提升医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拓宽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空间,从多方面促进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  [关键词] 医学院校;就业服务  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毕业生就业矛盾凸现,最直接的表现是短期内毕业生数量的成倍增
期刊
【摘 要】 目的 分析乳腺包虫囊肿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对乳腺包虫囊肿的认识。方法 对1987~2008 年我院收治的23 例乳腺包虫囊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国内相关文献。结果 23 例乳腺包虫囊肿中,有12 例被误诊,误诊率相对较高。结论 对乳腺包虫囊肿的认识不够是造成误诊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乳腺;包虫囊肿  乳腺包虫囊肿临床上比较少见,尤其是地处中原地区的医院。有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转运策略,体现“个体化、综合治疗”的具体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120转运前在医院的诊治情况、120的转运措施。结果 48例患者均安全从下级医院转运到上级医院治疗,途中无病情恶化病例及死亡病例。结论 强调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转运要以综合治疗为主,120的医生应加强与转出医院及接收医院的交接,以保证患者诊断及治疗的连续性,对于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