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本文从“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在探究性学习中学会内化,在探究性学习中学会探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数学;小学;探究性学习;实践;探索
数学教学过程应当是学生探究创新过程的揭示、再现,给学生一个启迪的过程,这是创新教学的精髓所在。学生只有在创新中学会创新,才能产生创新的欲望。数学的核心是学生再创造,即由学生把自己要学的数学知识创造或发现出来。
一、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在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场面,老师让学生提问,有些学生不是摇头,就是干瞪眼,都说没问题可谈,这说明,掌握提问的方法是会提问的关键。主动学习的核心是探究,而探究活动始于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然而,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提问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会并进行提问:
1.揭题提问。即当老师揭示课题后,我要求同学们根据课题提出问题,这样的提问可以使同学们从上课伊始就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2.观察提问。即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
3.比较提问。比较是在思想上将对象和和对象的各部分、个别方面和个别特征仔细辨别,确定它们的异同及其关系的思考方法。比较提问是让学生在比较两种事物异同点后提出问题。
4.尝试提问。即让学生在尝试练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在进行练习时,因为学生们已具有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这样为解答一些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因此可培养学生提出可以直接解答難度不大的例题。从而让学生在尝试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5.联想提问。两类事物可能是类似的、相近的,可能是对立的,也可能是有因果关系的。联想提问是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而提出问题。
二、在探究性学习中学会内化
同学们运用探究获得的知识,举一反三地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这就是“内化”。这一阶段既是同学们巩固和扩大知识,又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而且是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阶段。
1.从基本题练习中得到内化。基本题是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一般出现在例题后面“做一做”中,通过“做一做”题目的练习,使学生迅速巩固所学知识
2从发展题练习中得到“内化”。发展题是例题的变式,是例题的延伸,一般安排在练习题的后半部分,通过发展题的练习,可以使学生扩大知识,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
3.从开放题练习中得到“内化”。开放题的解法答案不是唯一的。通过开放题的练习,可以培养同学们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三、在探究性学习中学会“探究”
探究性学习首先要提出问题,有了问题,学生也就有了探究的欲望,明确了探究的方向。因此在探究性学习中一定要学会探究。
1.根据需要运用适当的探究形式。探究激动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独立探究,即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能使同学们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晰,结论更正确。三是班级集体探究。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对自己独立探究能解决的问题,我就让学生进行独立解决;对独立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我就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我就让学生进行全班集中讨论。
2.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观察—归纳:即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通过大量具体事例,归纳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操作—发现:即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抽象概括能力。猜想—验证: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对数学问题大胆猜想,寻找规律,合理论证,这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途径。类比—联想: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思维方法以及联想的思维方法,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数学原理、方法,推出结论。
参考文献
[1]黎莉.影响学生探究性学习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2(4).
【关键词】数学;小学;探究性学习;实践;探索
数学教学过程应当是学生探究创新过程的揭示、再现,给学生一个启迪的过程,这是创新教学的精髓所在。学生只有在创新中学会创新,才能产生创新的欲望。数学的核心是学生再创造,即由学生把自己要学的数学知识创造或发现出来。
一、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在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场面,老师让学生提问,有些学生不是摇头,就是干瞪眼,都说没问题可谈,这说明,掌握提问的方法是会提问的关键。主动学习的核心是探究,而探究活动始于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然而,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提问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会并进行提问:
1.揭题提问。即当老师揭示课题后,我要求同学们根据课题提出问题,这样的提问可以使同学们从上课伊始就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2.观察提问。即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
3.比较提问。比较是在思想上将对象和和对象的各部分、个别方面和个别特征仔细辨别,确定它们的异同及其关系的思考方法。比较提问是让学生在比较两种事物异同点后提出问题。
4.尝试提问。即让学生在尝试练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在进行练习时,因为学生们已具有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这样为解答一些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因此可培养学生提出可以直接解答難度不大的例题。从而让学生在尝试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5.联想提问。两类事物可能是类似的、相近的,可能是对立的,也可能是有因果关系的。联想提问是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而提出问题。
二、在探究性学习中学会内化
同学们运用探究获得的知识,举一反三地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这就是“内化”。这一阶段既是同学们巩固和扩大知识,又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而且是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阶段。
1.从基本题练习中得到内化。基本题是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一般出现在例题后面“做一做”中,通过“做一做”题目的练习,使学生迅速巩固所学知识
2从发展题练习中得到“内化”。发展题是例题的变式,是例题的延伸,一般安排在练习题的后半部分,通过发展题的练习,可以使学生扩大知识,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
3.从开放题练习中得到“内化”。开放题的解法答案不是唯一的。通过开放题的练习,可以培养同学们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三、在探究性学习中学会“探究”
探究性学习首先要提出问题,有了问题,学生也就有了探究的欲望,明确了探究的方向。因此在探究性学习中一定要学会探究。
1.根据需要运用适当的探究形式。探究激动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独立探究,即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能使同学们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晰,结论更正确。三是班级集体探究。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对自己独立探究能解决的问题,我就让学生进行独立解决;对独立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我就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我就让学生进行全班集中讨论。
2.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观察—归纳:即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通过大量具体事例,归纳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操作—发现:即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抽象概括能力。猜想—验证: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对数学问题大胆猜想,寻找规律,合理论证,这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途径。类比—联想: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思维方法以及联想的思维方法,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数学原理、方法,推出结论。
参考文献
[1]黎莉.影响学生探究性学习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