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多层混凝土结构主要有砖混和框架两种结构形式。近年来,为了更好的保护耕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在很多地方都禁止使用烧结粘土砖。所以,砖混结构在减少,框架结构成为多层混凝土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本文即简单论述一下框架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
关键词:多层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框架;钢筋;裂缝
1、框架结构设计时最经常发现的违反强制性条文的构造问题
1.1.普通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值偏小;
1.2板配筋不满足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百分率要求;
1.3.框架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偏小;
1.4.框架短柱(指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现有大部分计算软件未提供剪跨比计算结果,现仍按框架柱的净高是否大于柱截面高度的4倍判断)未全高加密箍筋;
1.5.框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 2.5%;
1.6.框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 2.5%时,箍筋直径未按要求增大 2mm;
1.7.框架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偏小;
1.8.框架梁高小于 400时加密区箍筋间距偏大(如采用 @100,小于梁高的四分之一);
1.9.沿连梁全长箍筋的构造未按框架梁梁端加密区箍筋的构造要求采用;
1.10..外框筒梁和内筒连梁箍筋直径小于 10mm;
1.11.墙体水平分布钢筋未要求作为连续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 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的直径小于 10mm;对跨高比不大于 2 . 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小于 0 . 3%;
1.12.框支梁未沿梁高配置间距不大于 200mm、直径不小于 16mm的腰筋;
1.13.楼梯图中,与休息平台梁相连的两端框架短柱箍筋未全高加密,该休息平台梁又未按框架梁抗震构造要求配筋。
2.框架结构设计中容易遗漏问题
2.1.料强度等级与计算不符,几乎是每个工程都有发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建筑、结构专业配合不密切以及设计和审核把关不严引起的.对该问题进行整改时往往要重新电算;
2.2.有的工程楼层面板电算配筋时,对边梁的截面尺寸与跨度大小不加区分约束条件进行分析,一律按嵌固边支座约束条件计算,其结果有的边梁处板面支座负筋配的很多钢筋,而板跨中和内跨支座板面负筋配筋不够.设计跨度较大的悬挑板时,挑板所在的边梁和内跨板设计时未考虑挑板傳来的弯矩作用也是常见的问题.
2.3.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普遍被忽视.
2.4.地下室顶板室内外板面标高变化处,当标高变化超过梁高范围时则形成错层,未采取措施不应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规范明确规定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地下室顶板为无梁楼盖时不应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结构计算应往下算至满足嵌固端要求的地下室楼层或底板 .
2.5.抗震规范和高规对建筑物的平面不规则(包括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和楼板局部不连续)和竖向不规则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和限制.所以凹凸不规则和楼板局部不连续应理解为大部分楼层不规则,局部楼层可不受该条文限制,但应采取有效加强措施.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王文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关键词:多层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框架;钢筋;裂缝
1、框架结构设计时最经常发现的违反强制性条文的构造问题
1.1.普通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值偏小;
1.2板配筋不满足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百分率要求;
1.3.框架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偏小;
1.4.框架短柱(指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现有大部分计算软件未提供剪跨比计算结果,现仍按框架柱的净高是否大于柱截面高度的4倍判断)未全高加密箍筋;
1.5.框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 2.5%;
1.6.框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 2.5%时,箍筋直径未按要求增大 2mm;
1.7.框架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偏小;
1.8.框架梁高小于 400时加密区箍筋间距偏大(如采用 @100,小于梁高的四分之一);
1.9.沿连梁全长箍筋的构造未按框架梁梁端加密区箍筋的构造要求采用;
1.10..外框筒梁和内筒连梁箍筋直径小于 10mm;
1.11.墙体水平分布钢筋未要求作为连续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 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的直径小于 10mm;对跨高比不大于 2 . 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小于 0 . 3%;
1.12.框支梁未沿梁高配置间距不大于 200mm、直径不小于 16mm的腰筋;
1.13.楼梯图中,与休息平台梁相连的两端框架短柱箍筋未全高加密,该休息平台梁又未按框架梁抗震构造要求配筋。
2.框架结构设计中容易遗漏问题
2.1.料强度等级与计算不符,几乎是每个工程都有发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建筑、结构专业配合不密切以及设计和审核把关不严引起的.对该问题进行整改时往往要重新电算;
2.2.有的工程楼层面板电算配筋时,对边梁的截面尺寸与跨度大小不加区分约束条件进行分析,一律按嵌固边支座约束条件计算,其结果有的边梁处板面支座负筋配的很多钢筋,而板跨中和内跨支座板面负筋配筋不够.设计跨度较大的悬挑板时,挑板所在的边梁和内跨板设计时未考虑挑板傳来的弯矩作用也是常见的问题.
2.3.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普遍被忽视.
2.4.地下室顶板室内外板面标高变化处,当标高变化超过梁高范围时则形成错层,未采取措施不应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规范明确规定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地下室顶板为无梁楼盖时不应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结构计算应往下算至满足嵌固端要求的地下室楼层或底板 .
2.5.抗震规范和高规对建筑物的平面不规则(包括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和楼板局部不连续)和竖向不规则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和限制.所以凹凸不规则和楼板局部不连续应理解为大部分楼层不规则,局部楼层可不受该条文限制,但应采取有效加强措施.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王文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