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ong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给数学添加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这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厌学情绪、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真正的体现学生为主体,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激发兴趣 发展思维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进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及教学思想及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由传统教学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变,这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决定的。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多媒体计算机以其特有的感染力,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平形四边形的认识》这节课时,本来这节课的内容是相当抽象和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这样设计了一个环节,一只卡通熊带领大家参观新建成的小区,整个小区的环境是由学生已学过的各种图形组成的,有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等等。然后问大家:“这个小区漂不漂亮,你发现它们都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了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争先恐后的抢着回答问题。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和生动的情景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和欲望。
  这样一个课件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为教学创设良好的情境,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讲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课件用动态图演示,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愉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重点,我先在电脑上画好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课堂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知识以物化的形式再现出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如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通过直观演示:两辆汽车从两地相对开出,慢慢相遇。使学生清楚明白“相遇”的意义,在脑海中确定“相遇问题‘中两个运动体运动的表象,将实际运动的情景问题转化为抽象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三、运用多媒体提示规律,拓展思维的深度,发展学生思维
  运用计算机模拟演示能突出实际操作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借助于观察、比较、分析和操作手段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教学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学生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拼成的图形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我们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圆2等份,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再将小扇形一个一个从圆中“飞出来”排成两列,再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16、32等份的方法割补,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当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时,圆面变换后的图形越来越趋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想象无限分割的情形,理解圆是能转换成一个等积的长方形的。这样一来既导出的圆的面积公式,又渗透了无限分割和无限求和的思想方法。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
  根据小学的年龄特点,他们集中精神的时间不长,一般学完新课后,开始感到疲倦,不利于教者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在多媒体教学中,计算机可随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学生、老师。像填空、选择、判断题型,学生回答对了,计算机可以马上亮出正确答案,并会表扬你,并来一声“棒极了!”、“你真棒!”、“真聪明!”,学生看了听了自然高兴,兴趣盎然;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计算机会提醒他们“再想一想”并配以音乐,启发学生认真动脑。即时的反馈,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促使学生自我激励,以不断获得“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
  现代教学媒体进入小学课堂,辅助学科教学,以其独特的魅力,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开辟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了条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习和教育方式发生重大的影响。教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打造现代信息技术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吧。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本文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作文 观察 积累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各种辅助资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尽管老师耐心引导,但是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
目的:本试验通过研究高容量血液滤过(High VolumeHemofiltration HVHF)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CD14、TLR4和HLA-DR的阳性表达率、单核细胞数量、APACHE-Ⅱ、SOFA评分
【摘 要】语文学习素养与高效的语文课堂密不可分,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把学习的主体明确,把学习时间还给他们,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教学 创新方式 实现高效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
一、调查目的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现状究竟如何?为求得第一手资料,了解幼儿园及教师对区域活动的重视程度、各年龄班区域的创设、教师的指导水平、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发展情况,发现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我设计了本次调查。旨在通过调查分析,研究相关对策,促进幼儿园区域活动效益
期刊
素质教育,说法不一。我认为素质教育應着眼于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小学阶段尤为如此。因为学生有了身心健康这个基础,才能更好地提高道德认识,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世界卫生组织布1989年关于健康的第四次定义是:健康指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由此可见,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史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  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在小学生中存在着
期刊
【摘 要】隐性教育是学生在无意识中获得的经验、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完善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隐性教育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隐性教育 情感 理念 才学 体态 评价  古人云:“为师之道,言传身教也。”言传,就是用语言直接传授知识,阐明道理;身教,就是以身示范,做出表率。前者称之为显性教育,后者,称之为隐性教育。隐性教育即指教育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