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与人文”融通下的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体育风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guowu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我国医疗改革不断推进下,传统的医患关系、医学人文已经不再只是局限于冰冷的“治病救人”理念,而是更多地转向人文关怀和医疗救治融合渗透发展。因此,在医学教育领域稳步推进的“医学与人文”的融通发展理念在推动医学教育的同时,也为体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本文正是基于该教学背景,探讨体育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医学与人文;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的不断释放和国人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居民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需求也在不断相应地获得提升。而教育、医疗是关系到我国民众最大的两项社会活动,当今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居民的住院次数和就诊需求不断攀升,随之而来的人文体验和人文精神关怀需求也在日益提高。我国医学院高校向来重视学生扎实的医学知识学习,在长达5-8年的医学学习中,过去我们的教学很少关注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关怀的体验认识,因此曾一度出现“医患关系”紧张等不良现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医学教育抓住了时代发展趋势,别开生面地提出了“医学与人文”的融合发展教育理念,在医学院高校展开了广泛地教学改革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笔者立足于当前医学院校的“医学与人文”融通发展理念背景,从体育与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培养的促进价值视角进行相关教学探索,目的是在提升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加强体育人文精神对学生人文精神的体验,并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实现提升学生综合人才素养的目标。
  二、“医学与人文”融通背景下对学生身心健康的要求解析
  (一)现代医学的发展需要医学院学生具有更多的同理心、人文关怀素养
  医学发展至今,已经不再仅局限于单纯研究生命的一门科学,而是向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渗透发展,随着人文精神的不断提升和我国民众人文精神诉求的不断增长,现代医学仅仅靠“治病救人”的科学属性显然已经无法满最终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抚慰。由此社会需求背景的转变,我们可以推断未来的医务人员的素养要求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医务人员高超的医术,而是需要他们具备更加宽厚的胸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博大的人文关怀素养,只有兼顾医学知识技术与人文素养才能最终培育出既具有高明医术、又具备温情、善良的医务人员,为患者减轻病痛的同时,给予他们以温暖与希望,从根本上减轻当前社会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
  (二)现代医学的工作强度、工作条件现状要求医学院学生具有强健的身心健康水平,具有较好的抗压能力和灵活的应激处理能力
  虽然在最近20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医疗改革,我们已经取得巨大的社会成效,但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巨大的供需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使得我国优质的医疗资源、医疗人员之间的分布并不平衡,根据一项数据调查显示,我国86.7%以上的医院和医护人员都处于满负荷或超负荷运行,这种现象在三甲及以上的医院更为凸出,医生和医护人员工作强度高、工作压力大,加班时间长,业余时间过少,能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的医护人员占比仅为12.5%,再加上部分患者由于自身对疾病认识的不足及出于对生命的渴望与对现实的绝望,他们把大部分不满归咎于医护人员,造成不少医护人员身心受到严重伤害,使得医护工作成为一项公认的高危职业,因此现代医学的工作强度、工作条件现状要求医学院学生具有强健的身心健康水平,具有较好的抗压能力和灵活的应激处理能力。
  三、“医学与人文”融通背景下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努力方向分析
  (一)更新体育教育观念,增强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人文体验比重,加大对人文素养的培养
  随着传统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病患救治转向生物-心理-社会这个新的医学模式后,这种模式对医护工作及现代医务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要具备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和医护技能,更要求他们具有更高的人文素养。只有眼中有病情、心中有患者,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换位思考,对于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心态和处理效果才有根本性的影响,使现存的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得以根除。体育作为一项人文含量很高的科目,在集体性的体育活动组织中本身已渗透着很高的诸如集体主义、顽强的意志力、合作意识等人文精神,但由于在传统的“考试为王”教学思想的主导下,体育课程专注于体育技能养成而忽略了人文精神培养,丧失了体育的本质,因此在当前的“医学与人文”融通背景下,医学院校首先要做的就是更新体育教育观念,回归体育教育的本质,增强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人文体验的比重,让学生在大量的体育活动的组织中感受到人文精神的魅力,通过浸润式习得人文精神,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丰富体育教学中人文体育活动形式,加强研发人文运动课程及教学手段
  对于医学院校现有的人文教育培养成效的评价中,高达83%的学生认为途径单一、缺乏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的创设及师资力量不强等诸多原因影响了高校人文素养培养效果。因此医学院校体育教学要从课程体系研发入手,丰富现有的体育教学活动形式,特别是要增强体育人文教育的丰富性和实用性。可通过民族体育、休闲体育等丰富课程形式和人文课程、运动损伤等与医学高度相关的实用性课程内容的设置使体育人文和医学教学紧密相结合,加强相互融合、碰撞,使学生的人文认知、体验、人文关怀感受真正落到实处,并内化成一种精神特質,从而获得较高的精神体验,为日后真正施与社会、回报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探索建设人文体育评价体系,着重创设校园人文精神良好氛围
  由于我国高校教育仍然长期沿袭旧有的“后应试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人文体育教育相对来说仍是一个新的教学探索。对于体育人文教育的开展成效、开展途径和学校广泛性的开展持续性的热情的最好的保证就是要加强人文体育评价体系的探索,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人文体育评价体系评价因子的设置、教学评价参与主体的公平、公正的监督与富有成效的教学反馈的形成等一系列活动的稳定、有序开展,才能保证体育人文教育教学活动探索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人文体育评价体系,着重创设校园人文精神培养的良好氛围,可通过人文体育活动、人文体育精神及快乐体育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参与性强,体验感较好的活动开展,使整个校园充满积极向上、富有温暖和关爱的人文精神氛围,通过浸润式“无为”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最终体育人文素养。
  四、结论
  笔者立足于当前时代需要,积极从受学生欢迎度较高、较易开展人文素质教学的体育学科出发,积极探索医学院校开展体育人文素质教育的一系列对策,特别是转变当前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加强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认识,改革现有人文课程构成并构建合理的医学体育人文评价体系,注重校园丰富、多彩的人文素养培养活动的打造,创设温馨、和谐、浓厚的校园人文文化氛围,则对强化医学院学生的人文精神实践、促进医学院学生的人文融通共建、打造一批技术精湛、专业性强,人文素养较高的医学专业学生则对于提升我国专门人才素质和共建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都是十分有益的教学探索。
  参考文献:
  [1]陈燕萍.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10.
  [2]郭永松,杨清.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融通的实践理性与理性实践[J].医学与哲学,2005 (8).
  [3]李灵杰.现代医学与人文医学的区别联系及走向——二者的融通才是医学发展之未来[J].医学与哲学,2004 (5).
  [4]王小燕,周克元.医学人文融通,培养创新人才[J].医学与哲学,2006 (9).
  [5]李学武,彭艳飞.校园体育文化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 (2).
其他文献
油母页岩气发电机组根据油母页岩气体特点,应用双碟阀电控混合器、TEM全电子管理系统等技术,合理、安全的利用油页岩干馏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放散尾气,并通过燃气内燃发电机组发
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农村继续教育,是提升农民素质、打造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科技致富的主要途径。本文试图探索校、企、村三方联合开展农村继续教育的新途径,开展适应
器型研究对于古陶瓷的真伪鉴别、价值认知和其文化类型与传播途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研究和解决了复杂背景下旋转体古陶瓷轮廓提取、图像畸变校正、轮廓线非线性建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的基础上,研究并实现了一套古陶瓷器型三维还原算法。通过该算法利用旋转体古陶瓷的二维图像建立了精确的轮廓模型,进而实现器型的三维建模。最终试验结果表明,该三维建模算法可以精确获取旋转体古陶瓷三维器型模型,对探索古陶瓷器型研究
自动组卷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在于组卷算法的选择,算法的好换直接关系着组卷的质量以及效率。本文对三种常用的组卷算法进行了分析,并将改进的遗传算法应用于自动组卷问题中,有效提
摘要:田径运动会是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其他运动形式相比更能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以及良好的品质,对其项目特征进行分析,大多较为乏味、单调,同时训练模式较为单一化,导致小学生无法提起对田径课程的兴趣,极大的降低了学习效率,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拓展知识面,加强实践训练,从而调动小学生对于田径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兴趣,主动参与到田径训练活动中,保证教学效率,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