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们步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需要,电子档案已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档案信息化一直是新时代档案管理追求的目标。在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改进档案管理工作是档案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信息化;档案; 管理
引言 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象及其他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它是一种信息资源,是信息和载体的统一体。然而,许多单位档案存在数量冗多、保管条件差、查找利用率低、管理人员知识单一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在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下,档案信息化已经成为档案事业应对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这种发展趋势给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档案信息化定义
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面向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的数字化信息这种主要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为重心的转变过程。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要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要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而这必将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
二.档案信息化应遵循的原则
1.规范性原则
制定和实施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需要。通过馆藏档案数字化接收电子文件,应该坚持规范性原则,制定相应的规范法规,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子文件的归档,传统介质档案数字化,数字化档案的保管、传递、利用等工作实现有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避免出现各自为政,互不兼容,重复建设等现象发生。
2.安全性原则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也日益显现。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采取有力的安全策略,充分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3.效益性原则
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必须遵守效益性原则,讲究信息化工作的效益。要根据自身的能力、馆藏基础,分析用户需求,考虑馆藏档案的利用率。选择数字化的内容要“经典”,主题要与社会利用“热点”相结合,把重要的,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利用率不高的档案则无需数字化,否则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当前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挑战
1.创新与安全的挑战
原有档案管理制度的核心一是为了快速查询、应用,二是为了确保档案安全。档案管理系统向深层应用发展时,会出现与其它应用系统整合的情况,如文档管理一体化。对于这类整合,必须用创新思维来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同时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本身存在安全缺陷,不仅硬件资源易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且软件资源和数据信息也易受到病毒的侵扰和毁坏。
2.标准化、法制化的挑战
由于档案自身的复杂性,我国政府的档案管理体系亦比较复杂,分散管理是其突出特点。由于多头管理,各有政策,造成了管理标准化的困难。档案的立法也相对比较缺乏,甚至对超过五十年的历史档案必须密都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造成大量档案因密级问题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使用价值。
3.技术支持不全面
一是电子文件在性质上确定了它的保管条件、保管期限等方面存在着局限,若不能很好加以解决,可能会适得其反。二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期,有大量的纸质档案需要通过扫描仪等设备转化为电子档案,目前我们多数单位使用的平板扫描仪虽然价格便宜,但速度慢,无法适应将原始档案资料短期内完成转化的要求。
4.人员配备不合理
就目前的档案工作人员来说,既掌握信息技术、又懂档案专业的人才很少,现有档案人员专业知识单一,普通操作型人才居多。从年龄结构看,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极少,四十岁以上的人员占绝大多数,带来的问题是知识和观念老化等问题。
四.如何改进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
1.转变管理模式
传统的档案管理,就是以纸质、照片、录音、录像等载体作为档案管理的实体,以手工操作为主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鉴定、保管、编研、统计和提供利用等方面的档案管理过程,其工作量巨大,步骤也繁琐。因为存储量大,档案管理部门不能对已经归档的档案材料,进行信息的提炼和加工处理,档案信息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被闲置甚至浪费。随着现代化管理技术和设备的引进,特别是计算机、光盘\缩微、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的客观环境,现代技术促使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也应适应数字化管理的需要,从实体档案管理转变为对信息資源的管理,以信息为管理对象,对形成的各种门类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管理。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电子计算机技术是当今新技术革命的先导技术。电子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存贮信息和逻辑判断能力强以及自动进行运算等特点,在文件的管理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文件的接收、查找、借阅、归还,以及辩认到期应销毁的文件等档案的归档利用和管理工作。在档案管理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编制检索工具、内容介绍和编制内目录,还可用于库房的管理。用于特殊的档案工作项目,如编制大型索引、为档案的编研工作提供服务以及档案统计等工作。因此首先要从硬件上配备电子计算机,提高各类档案馆、档案室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其次要建设和完善局域网。使各项工作都网络化,加强档案的利用。
3.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
首先,改进和规范在应用计算机条件下文件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使之适应档案信息管理的需要;其次,依据文件处理流程来进行档案信息化系统软件功能设计;再次,在信息系统中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档案的安全。在电子档案使用过程中,首先是应注意电子档案安全性问题。因为计算机网络化的快速发展,电子档案涉及范围迅速扩展,数量也急剧增加,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化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网络下防范计算机病毒以及黑客的攻击,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
4.提高档案工作者专业素质
现代化的设备需要人来操作,档案工作信息化需要人来实现。因此,建立一支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业务知识的专业队伍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档案管理者必须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现代科学成果在档案管理中的大量运用,迫使档案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理论、文化和管理等有关知识,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计算机、数学等学科的知识,它们对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具有直接作用。
结束语: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历史的伴生物,以其记录信息的原始性和真实性,成为信息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提升档案管理和利用水平,充分发挥档案的信息功能。
参考文献:
[1]纪慧梅.社会信息化与档案编纂[J].兰台世界,2007(24).
[2]游兰菊.电子文件对档案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北京档案,2011(5).
关键词:信息化;档案; 管理
引言 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象及其他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它是一种信息资源,是信息和载体的统一体。然而,许多单位档案存在数量冗多、保管条件差、查找利用率低、管理人员知识单一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在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下,档案信息化已经成为档案事业应对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这种发展趋势给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档案信息化定义
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面向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的数字化信息这种主要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为重心的转变过程。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要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要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而这必将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
二.档案信息化应遵循的原则
1.规范性原则
制定和实施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需要。通过馆藏档案数字化接收电子文件,应该坚持规范性原则,制定相应的规范法规,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子文件的归档,传统介质档案数字化,数字化档案的保管、传递、利用等工作实现有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避免出现各自为政,互不兼容,重复建设等现象发生。
2.安全性原则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也日益显现。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采取有力的安全策略,充分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3.效益性原则
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必须遵守效益性原则,讲究信息化工作的效益。要根据自身的能力、馆藏基础,分析用户需求,考虑馆藏档案的利用率。选择数字化的内容要“经典”,主题要与社会利用“热点”相结合,把重要的,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利用率不高的档案则无需数字化,否则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当前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挑战
1.创新与安全的挑战
原有档案管理制度的核心一是为了快速查询、应用,二是为了确保档案安全。档案管理系统向深层应用发展时,会出现与其它应用系统整合的情况,如文档管理一体化。对于这类整合,必须用创新思维来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同时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本身存在安全缺陷,不仅硬件资源易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且软件资源和数据信息也易受到病毒的侵扰和毁坏。
2.标准化、法制化的挑战
由于档案自身的复杂性,我国政府的档案管理体系亦比较复杂,分散管理是其突出特点。由于多头管理,各有政策,造成了管理标准化的困难。档案的立法也相对比较缺乏,甚至对超过五十年的历史档案必须密都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造成大量档案因密级问题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使用价值。
3.技术支持不全面
一是电子文件在性质上确定了它的保管条件、保管期限等方面存在着局限,若不能很好加以解决,可能会适得其反。二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期,有大量的纸质档案需要通过扫描仪等设备转化为电子档案,目前我们多数单位使用的平板扫描仪虽然价格便宜,但速度慢,无法适应将原始档案资料短期内完成转化的要求。
4.人员配备不合理
就目前的档案工作人员来说,既掌握信息技术、又懂档案专业的人才很少,现有档案人员专业知识单一,普通操作型人才居多。从年龄结构看,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极少,四十岁以上的人员占绝大多数,带来的问题是知识和观念老化等问题。
四.如何改进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
1.转变管理模式
传统的档案管理,就是以纸质、照片、录音、录像等载体作为档案管理的实体,以手工操作为主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鉴定、保管、编研、统计和提供利用等方面的档案管理过程,其工作量巨大,步骤也繁琐。因为存储量大,档案管理部门不能对已经归档的档案材料,进行信息的提炼和加工处理,档案信息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被闲置甚至浪费。随着现代化管理技术和设备的引进,特别是计算机、光盘\缩微、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的客观环境,现代技术促使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也应适应数字化管理的需要,从实体档案管理转变为对信息資源的管理,以信息为管理对象,对形成的各种门类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管理。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电子计算机技术是当今新技术革命的先导技术。电子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存贮信息和逻辑判断能力强以及自动进行运算等特点,在文件的管理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文件的接收、查找、借阅、归还,以及辩认到期应销毁的文件等档案的归档利用和管理工作。在档案管理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编制检索工具、内容介绍和编制内目录,还可用于库房的管理。用于特殊的档案工作项目,如编制大型索引、为档案的编研工作提供服务以及档案统计等工作。因此首先要从硬件上配备电子计算机,提高各类档案馆、档案室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其次要建设和完善局域网。使各项工作都网络化,加强档案的利用。
3.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
首先,改进和规范在应用计算机条件下文件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使之适应档案信息管理的需要;其次,依据文件处理流程来进行档案信息化系统软件功能设计;再次,在信息系统中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档案的安全。在电子档案使用过程中,首先是应注意电子档案安全性问题。因为计算机网络化的快速发展,电子档案涉及范围迅速扩展,数量也急剧增加,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化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网络下防范计算机病毒以及黑客的攻击,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
4.提高档案工作者专业素质
现代化的设备需要人来操作,档案工作信息化需要人来实现。因此,建立一支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业务知识的专业队伍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档案管理者必须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现代科学成果在档案管理中的大量运用,迫使档案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理论、文化和管理等有关知识,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计算机、数学等学科的知识,它们对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具有直接作用。
结束语: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历史的伴生物,以其记录信息的原始性和真实性,成为信息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提升档案管理和利用水平,充分发挥档案的信息功能。
参考文献:
[1]纪慧梅.社会信息化与档案编纂[J].兰台世界,2007(24).
[2]游兰菊.电子文件对档案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北京档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