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初骆芃芃女士进入荣宝斋从事篆刻书法专业创作以来,至今已过去了30年的时光。30年的努力使她成为一名国内知名的篆刻家,为此她付出了太多太多,为篆刻她付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她伴随着当代书法篆刻30年的繁荣发展一路走过来。当代“书法热”的大背景成就了她,同时她也为当代篆刻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她出名较早,业内人熟知她,除了她以稚拙厚朴的篆刻风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就是她30年来一直从事篆刻书法的专业工作。从荣宝斋到出版社,又到中国艺术研究院筹建中国篆刻艺术院,一直在“为他人作嫁衣”。在出版社,她主编和编辑了一百六十多部篆刻书法专业书籍;在篆刻院,她策划和主持了许多极富创意、在国内外产生影响力的大型篆刻书法专业活动,乃至教学与研究工作。她在为书法篆刻家及广大爱好者服务,为篆刻书法事业努力,乃至为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人生。
我与芃芃相识二十余年,在篆刻书法界她出道较早,但我与她共事并不多,近几年她主持中国篆刻艺术院的工作以来,交往多了一些,对她的认识也全面深入了。1997年我的一本书法集在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当时责任编辑是骆芃芃,后来她策划编辑的一套历届国展等大展评委及获奖作者书法篆刻系列作品集的时候,她邀请我参加其中出版了一本书法篆刻集。在编辑过程中,开始了解了她的工作作风乃至性格。当时出版社工作条件较差,走进她的编辑工作室,狭小的空间里到处堆积着书籍资料。她坐拥书城,一边同客人谈话一边工作,而且每每有几件事同时进行,但她能忙中有一种从容,这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
芃芃是个有工作激情、有创意的人。当年她在出版社时策划的许多出版项目就十分有新意,她能在学术与当代、专业与市场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契合点,从而能使自己策划出版的项目获得专业与社会的双重成功。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主持中国篆刻艺术院的工作以来,得以充分展示自己文化策划的才华。如她策划在意大利举办的“中国印文化艺术主题展”,在中华世纪坛等地展出的“金石永寿—中国第一届寿山石篆刻艺术展”,在恭王府展出的“中国庭院式篆刻艺术展”,以及“江山多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篆刻艺术精品展·中日篆刻艺术展”,在上海世博会展出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篆刻艺术精品展”等等许多有社会影响力、具有原创意义的大型文化艺术活动,并配合这些活动出版了许多高质量的专业著作。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她在篆刻“申遗”工作中的创造性劳动和出色的表现,组织撰写申报文本、申报视频片脚本、搜集申遗资料等等,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于将“中国篆刻艺术”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为中国篆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最近一次在一起工作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2011年7月份两岸万名青年举办“两岸同心·我们同行”联欢活动,有关领导要求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及传承人在人民大会堂为两岸青年演示,参加演示的艺术家们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等领导的亲切接见。从筹备直到正式活动的数天里,芃芃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为使古老的神秘的篆刻艺术贴近时代、走进社会人群中而想出了许多具体办法,使人耳目一新。从而得到领导的赞许及参加活动的两岸青年朋友的热爱,在一起工作的同道们都体会到她顽强的意志力和具有韧性的性格。
芃芃的篆刻以汉印为基础,变化出新,追求稚拙厚朴的风格,而不斤斤于细节修饰和雕龙镂凤手段的展示。她刻印有创作激情,以快手著称。她在篆刻创作中除了在艺术形式上对传统篆刻的承传与发展变化之外,非常注意印文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和谐统一,注重古老的篆刻艺术的与时俱进。署名江山的评介文章中这样写道:“骆芃芃不仅在方寸之中实现着自己的追求,篆刻艺术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顺利转型,是她常常思索的问题。她认为,一方面要不断地发展和建设篆刻艺术的纯艺术性;另一方面,也要拓展篆刻艺术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近几年她在这方面不断地做着推动工作。”芃芃在努力把本属“小众”的篆刻艺术推向大众、推向时代、推向社会,融入当代人的生活之中。
芃芃兴趣广泛,她爱游泳、喜驾车、谙茶道。她对茶道能娓娓道来,她说茶不但谈古而且论今,不但说茶味而且说茶技,并由技入道,由茶论及世间大道。对于茶我是局外人,听她谈茶才知道这是一门大学问。她爱好幽雅的环境,她把篆刻艺术院的教学场所设在一座商务楼中,数百平米的面积,装置得古香古色,走进教室使人心境一下子静了起来,能远尘嚣而进入古老渊深的篆刻艺术之中。这就是芃芃的风格。
芃芃正值盛年,许多事情等待着她去做。我们期盼着她不断有精彩的新作问世,不断策划出有新意的文化活动。
(作者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副社长)
责任编辑:韩少玄
我与芃芃相识二十余年,在篆刻书法界她出道较早,但我与她共事并不多,近几年她主持中国篆刻艺术院的工作以来,交往多了一些,对她的认识也全面深入了。1997年我的一本书法集在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当时责任编辑是骆芃芃,后来她策划编辑的一套历届国展等大展评委及获奖作者书法篆刻系列作品集的时候,她邀请我参加其中出版了一本书法篆刻集。在编辑过程中,开始了解了她的工作作风乃至性格。当时出版社工作条件较差,走进她的编辑工作室,狭小的空间里到处堆积着书籍资料。她坐拥书城,一边同客人谈话一边工作,而且每每有几件事同时进行,但她能忙中有一种从容,这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
芃芃是个有工作激情、有创意的人。当年她在出版社时策划的许多出版项目就十分有新意,她能在学术与当代、专业与市场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契合点,从而能使自己策划出版的项目获得专业与社会的双重成功。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主持中国篆刻艺术院的工作以来,得以充分展示自己文化策划的才华。如她策划在意大利举办的“中国印文化艺术主题展”,在中华世纪坛等地展出的“金石永寿—中国第一届寿山石篆刻艺术展”,在恭王府展出的“中国庭院式篆刻艺术展”,以及“江山多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篆刻艺术精品展·中日篆刻艺术展”,在上海世博会展出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篆刻艺术精品展”等等许多有社会影响力、具有原创意义的大型文化艺术活动,并配合这些活动出版了许多高质量的专业著作。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她在篆刻“申遗”工作中的创造性劳动和出色的表现,组织撰写申报文本、申报视频片脚本、搜集申遗资料等等,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于将“中国篆刻艺术”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为中国篆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最近一次在一起工作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2011年7月份两岸万名青年举办“两岸同心·我们同行”联欢活动,有关领导要求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及传承人在人民大会堂为两岸青年演示,参加演示的艺术家们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等领导的亲切接见。从筹备直到正式活动的数天里,芃芃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为使古老的神秘的篆刻艺术贴近时代、走进社会人群中而想出了许多具体办法,使人耳目一新。从而得到领导的赞许及参加活动的两岸青年朋友的热爱,在一起工作的同道们都体会到她顽强的意志力和具有韧性的性格。
芃芃的篆刻以汉印为基础,变化出新,追求稚拙厚朴的风格,而不斤斤于细节修饰和雕龙镂凤手段的展示。她刻印有创作激情,以快手著称。她在篆刻创作中除了在艺术形式上对传统篆刻的承传与发展变化之外,非常注意印文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和谐统一,注重古老的篆刻艺术的与时俱进。署名江山的评介文章中这样写道:“骆芃芃不仅在方寸之中实现着自己的追求,篆刻艺术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顺利转型,是她常常思索的问题。她认为,一方面要不断地发展和建设篆刻艺术的纯艺术性;另一方面,也要拓展篆刻艺术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近几年她在这方面不断地做着推动工作。”芃芃在努力把本属“小众”的篆刻艺术推向大众、推向时代、推向社会,融入当代人的生活之中。
芃芃兴趣广泛,她爱游泳、喜驾车、谙茶道。她对茶道能娓娓道来,她说茶不但谈古而且论今,不但说茶味而且说茶技,并由技入道,由茶论及世间大道。对于茶我是局外人,听她谈茶才知道这是一门大学问。她爱好幽雅的环境,她把篆刻艺术院的教学场所设在一座商务楼中,数百平米的面积,装置得古香古色,走进教室使人心境一下子静了起来,能远尘嚣而进入古老渊深的篆刻艺术之中。这就是芃芃的风格。
芃芃正值盛年,许多事情等待着她去做。我们期盼着她不断有精彩的新作问世,不断策划出有新意的文化活动。
(作者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副社长)
责任编辑:韩少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