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旧藏的康百万庄园文物

来源 :理财·收藏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巩义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巩义市杜甫路92号,是国家三级博物馆,占地面积16680平方米,展厅面积5700平方米,馆藏文物16002套,14万余件,其中收藏康百万庄园相关文物600多件,常年展出康百万庄园文物20多件。
  文物是文化的载体,历史的见证,透过文物反映出当时的人类社会活动、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现挑出康家5件代表性器物供大家欣赏和研究。
  咸丰款御窑方斗杯(图1-图7)
  该器物属于标准官窑瓷器,官窑是指皇家设立的烧造瓷器的窑口,其主要目的是为最高统治者及贵族提供日常使用和祭祀所用的瓷器,代表了当时瓷器烧造的最高水平。该器物高9.2厘米,口长22.2厘米,口宽11.4厘米,底长13.1厘米,底宽9.3厘米,杯为方斗形,侈口,口呈长方形,深腹,斜壁下收,方形圈足外撇,杯两侧各有一红色描金龙首耳,杯施青色釉,边沿描金,内沿为蓝色花纹带,杯内底部绘彩色麒麟图,周围布以云气纹,足部外撇为红色花纹带,足底为“大清咸丰年制”款式。杯外壁绘御窑烧制图,整个构图结构严谨,虽绘有四个侧面却不间断,一气呵成,把整个御窑的烧制流程一一呈现在人们面前。咸丰五年,咸豐官窑毁于战火,因此咸丰官窑瓷器甚少,御窑烧制图显得弥加珍贵,这件文物为研究咸丰官窑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康家拥有这样精美绝伦的瓷器,可见当时康家地位显赫,富甲一方。
  象牙笏板(图8、图9)
  该笏板属于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长51厘米,宽8厘米,厚0.6厘米,呈弧状,上宽下窄,磨制精细,骨纹清晰,背面有一紫色圆斑,笏板为骨黄色。笏板,又称手板、笏板,也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大臣上殿时举在手中的工具,用来题写向皇帝进谏的主要内容,相当于现在的笔记本。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所以证明这块笏板的主人应是五品以上的官员,康家的子孙也有入朝为官、身居高位者,笏板自然成为当时身份地位的象征。
  楠木盒端砚(图10-图15)
  该件文物属于清代(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长45厘米,宽35厘米,通高7厘米,巩义市康百万庄园旧藏。砚呈椭圆形,马蹄状,砚面凹陷,且一端为月牙状,青石中泛浅色斑痕,宽端有两个猫眼,阳光下似透明,砚底有阴刻篆书铭文和印章,铭文内容为“其万年寿考子子孙孙永宝用”。三枚印章内容,右上角为“书香”,左上角为“南平山樵子”,左下角为“墨海”,外罩楠木盒,盒盖有一玉石透雕圆花。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宋代著名诗人张九成曾赋诗赞道: “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因出产于广州肇庆端溪,故名端砚,发墨好,不易干,深受世人喜爱。端砚上的石眼是端砚的主要特色,砚谱云:“端石有眼者最贵。”端砚加上外罩的楠木盒子,更显这方砚台的珍贵,也是书香门第的象征。
  比丘玉石像(图16-图20)
  该件文物属于清代,雕像高6.9厘米,宽5.2厘米,厚3.5厘米。该比丘坐像姿态安详,一手放在膝盖上,一手背托在耳部,头微微向上做思考状,衣褶纹理流畅自然,材质为和田玉。比丘是佛教文化中的男出家人,以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为己任,佛教以众善奉行,诸恶莫为,深信因果,与世不染为教义。这件比丘玉石像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康家向来注重行善、救济百姓的家风。
  木核桃瓢(图21-图23)
  该件文物属于清代,高11厘米,口长24厘米,口宽19.5厘米。该瓢呈桃形,用黑漆漆成,油漆光洁发亮。外壳高浮雕刻有猴、梅花、葫芦、桃花、蕾与枝干连接等图案,并刻有“善恶人家到头终有报,一十二华东游西转古今,人有良心天自知”。字迹规整,刻工熟练,刀法简洁,形象逼真,尾部镶一铁环。该瓢属于常用器,但却造型奇特、独具匠心,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康百万庄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康家从明代中期以来,靠经营店铺起家,利用漕运发家,收购土地兴家,康家曾两次悬挂“良田千顷”金字招牌,土地达十八万亩,康百万、阮子兰、沈万三在明清时期被誉为民间三大活财神。江南有民谣曰:“河南康百万,打鱼在江边,金银有多少,堆积如泰山。”在山东、河南、陕西则称其“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康百万庄园、山东牟二黑庄园和四川刘文彩庄园被称为三大地主庄园。
  康百万庄园共由19部分组成,占地240余亩,是一个集农、官、商于一体,自给自足的封建地主庄园。50年代土改时,康家被划分为地主,庄园大部分房屋、家具和古玩分给了当地农民,一小部分被政府办公、邮局和学校汽用。60年代时,康百万庄园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文化厅拨款1.5万元,从农民手中征购回部分文物。70年代,上级再次拨款,征购康百万庄园文物。如今康百万庄园文物除一部分流落民间外,一部分保存在康百万庄园,大部分保存在巩义博物馆。
  从这5件器物看,从明代的笏板到咸丰窑的方斗杯,都是官家的东西,从而印证了康家与官府有着密切的联系,康家绝非一般的土财主,而是有着深厚背景的官商。从楠木盒端砚到比丘玉石人雕像看,康家是诗书传家,康家主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崇尚儒教和佛教,“处事无他莫若为善,传家有道还是读书”,“致中和”“居贵敬”“行贵简”“端洁退让”,这些楹联和匾额内容绝非主人心血来潮、附庸风雅,而是康家主人为人处世的心灵写照。再从康家实用器物木核桃瓢看,雕刻精美,上刻警句,告诫后人不忘本心、一心向善,懂得回馈社会,说明康家主人生活极其精致,文化品位很高。
  康家的文物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赘述。这些文物是康家四百年兴衰的见证,既记述着康家福跨三省、船行六河的繁华,也记述着大河沉船的无奈;既有康家赈济百姓的壮举,也有吸食大烟的、卖地卖妻的沉沦。康家的故事已成为历史,只有这些文物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展柜里,无言地叙说着故纸堆里的传说,让人遐想万千。
其他文献
文章针对小学生数学课程中提问的艺术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为便利教学工作,更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逻辑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
看世界的方式多种多样,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等,但很少有人想到从地理视角看世界。地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神奇的地理》一书(岳建国、岳汶弢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