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9例,男121例,女78例,年龄18~76岁,平均40.3岁,发病时间1~3年,其中1天~6个月者135例,6个月~1年31例,1~2年24例,2~3年9例。单纯腰病患者35例,单例下肢痛患者121例;双侧下肢痛患者43例。
影像学检查:L4~5间盘突出64例,L5~S1间盘突出51例,L3~4合并L4~5间盘突出17例,L4~5合并L5~S1间盘突出39例。
治疗疗法:中药治疗。将本类病症按三期辨证论治:发病1个月之内定为急性期,发病1~3个月为恢复期,3个月以上为慢性迁延期,现自拟“腰痛系列方”。①急性期:本期治疗以温经祛风散寒为主,以补益肝肾,活血祛瘀为佐辅。定方:腰痛一号方(当归15g,桂枝9g,白芍30g,细辛3g,独活10g,宜木瓜10g,延胡索10g,鸡血藤10g,丹参10g,乳香8g,没药8g,怀牛膝10g,杜仲10g,甘草5g,牛膝10g)。②恢复期:本期治疗以活血祛瘀为主,以清湿活络、补益肝肾为辅。定方:腰痛二号方(川芎15g,当归15g,乳香12g,没药12g,红花10g,怀牛膝10g,土鳖虫10g,香附10g,法半夏10g,胆南星10g,云苓10g,薏苡仁20g,杜仲10g,淫羊藿10g,甘草5g,牛膝10g)。③慢性迁延期:本期治疗当以补益肝肾、补气养血荣筋为主,以健脾祛湿通络为佐辅。定方:腰痛三号方(黄芪30g,当归15g,白芍15g,鸡血藤30g,杜仲15g,补骨脂30g,淫羊藿20g,熟地15g,苍术10g,薏苡仁20g,白术10g,云苓10g,甘草5g)。
牵引治疗:在牵引治疗适应证范围内,依患者病变部位,病变性质、体质、体重情况综合考虑设定参数。L3~4椎间盘突出症者,自400N力开始。后每日增加30~50N力,在患者耐受力足够、无不适感觉前提下,牵引力可逐渐增至患者体重数,旋转角度设定为5°~10°,如患者存在有侧隐窝狭窄,可下壓床头牵引角度5°~10°。L4~5椎间盘突出者,牵引旋转角度设定为10°~15°,L5~S1椎间盘突出症者,牵引旋转角度设定为6°~10°,此两型其他牵引参数同L3~4椎间盘突出症。其他如L3~4合并L4~5椎间盘突出者及L4~5合并L5~S1椎间盘突出症总体牵引要求需参考以上三型所述。
正骨推拿治疗:总体原则应依期论治,“急者治标,缓者治本”,急性期以疏经调经止痛为主,恢复以正骨为主,理筋手法为辅,慢性迁延期两者结合应用,可酌情选用推抚法、按揉法、肘压法,一指禅推法、弹拨法、斜扳法等正骨推拿手法。
治疗原则:本组病例均采用综合疗法综合治疗,10日为1疗程,共6个疗程。在3个疗程内痊愈120例,好转60例,无效19例。好转及无效的79例患者在3~6个疗程间痊愈41例,好在33例,无效5例,改行手术治疗。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①治愈:腰腿痛症状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屈髋伸膝45°以上,能恢复工作。②好转:腰腿痛症状减轻,仍有轻微腰腿痛,腰部活动功能改善,基本能独立生活。③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讨 论
在众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案中,中医药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综合应用该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施杞.中医骨伤科学.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402-420.
2 魏征.脊椎病因治疗学.第3版.香港:商务印书馆,1995:65-101.
一般资料:本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9例,男121例,女78例,年龄18~76岁,平均40.3岁,发病时间1~3年,其中1天~6个月者135例,6个月~1年31例,1~2年24例,2~3年9例。单纯腰病患者35例,单例下肢痛患者121例;双侧下肢痛患者43例。
影像学检查:L4~5间盘突出64例,L5~S1间盘突出51例,L3~4合并L4~5间盘突出17例,L4~5合并L5~S1间盘突出39例。
治疗疗法:中药治疗。将本类病症按三期辨证论治:发病1个月之内定为急性期,发病1~3个月为恢复期,3个月以上为慢性迁延期,现自拟“腰痛系列方”。①急性期:本期治疗以温经祛风散寒为主,以补益肝肾,活血祛瘀为佐辅。定方:腰痛一号方(当归15g,桂枝9g,白芍30g,细辛3g,独活10g,宜木瓜10g,延胡索10g,鸡血藤10g,丹参10g,乳香8g,没药8g,怀牛膝10g,杜仲10g,甘草5g,牛膝10g)。②恢复期:本期治疗以活血祛瘀为主,以清湿活络、补益肝肾为辅。定方:腰痛二号方(川芎15g,当归15g,乳香12g,没药12g,红花10g,怀牛膝10g,土鳖虫10g,香附10g,法半夏10g,胆南星10g,云苓10g,薏苡仁20g,杜仲10g,淫羊藿10g,甘草5g,牛膝10g)。③慢性迁延期:本期治疗当以补益肝肾、补气养血荣筋为主,以健脾祛湿通络为佐辅。定方:腰痛三号方(黄芪30g,当归15g,白芍15g,鸡血藤30g,杜仲15g,补骨脂30g,淫羊藿20g,熟地15g,苍术10g,薏苡仁20g,白术10g,云苓10g,甘草5g)。
牵引治疗:在牵引治疗适应证范围内,依患者病变部位,病变性质、体质、体重情况综合考虑设定参数。L3~4椎间盘突出症者,自400N力开始。后每日增加30~50N力,在患者耐受力足够、无不适感觉前提下,牵引力可逐渐增至患者体重数,旋转角度设定为5°~10°,如患者存在有侧隐窝狭窄,可下壓床头牵引角度5°~10°。L4~5椎间盘突出者,牵引旋转角度设定为10°~15°,L5~S1椎间盘突出症者,牵引旋转角度设定为6°~10°,此两型其他牵引参数同L3~4椎间盘突出症。其他如L3~4合并L4~5椎间盘突出者及L4~5合并L5~S1椎间盘突出症总体牵引要求需参考以上三型所述。
正骨推拿治疗:总体原则应依期论治,“急者治标,缓者治本”,急性期以疏经调经止痛为主,恢复以正骨为主,理筋手法为辅,慢性迁延期两者结合应用,可酌情选用推抚法、按揉法、肘压法,一指禅推法、弹拨法、斜扳法等正骨推拿手法。
治疗原则:本组病例均采用综合疗法综合治疗,10日为1疗程,共6个疗程。在3个疗程内痊愈120例,好转60例,无效19例。好转及无效的79例患者在3~6个疗程间痊愈41例,好在33例,无效5例,改行手术治疗。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①治愈:腰腿痛症状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屈髋伸膝45°以上,能恢复工作。②好转:腰腿痛症状减轻,仍有轻微腰腿痛,腰部活动功能改善,基本能独立生活。③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讨 论
在众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案中,中医药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综合应用该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施杞.中医骨伤科学.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402-420.
2 魏征.脊椎病因治疗学.第3版.香港:商务印书馆,1995:6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