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回故乡”习作教学设计与评析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f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准备】查找家乡的图片或本人在家乡生活的照片,通过网络或询问父母,了解家乡的乡土人情、风俗习惯、发展变化等。
  【教学理念】习作回归生活,习作回归儿童。
  【教学过程】
  
  一、激兴趣
  
  导入:同学们都喜欢过节吗?你们都喜欢过什么节?你们知道昨天是什么节吗?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让我想起王维的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谁能概括一下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投影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
  
  二、说家乡
  
  1.引言:我们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我们每一位小游子,心总是牵挂着自己的家乡。这首诗也勾起了我们对自己家乡的怀念。
  2.教师示范,说家乡。
  (投影:说起家乡,我就想起我家乡的龙洲书院。它是我们古代著名的书院,是湘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孕育了现代文坛名人周扬、周谷城、周立波等。我和我的爸爸都曾在那里读过书……)
  3.引导学生打开习作选材思路:你的家乡在哪里?说起你的家乡,你会想到什么?你还记得你家乡的亲人和小伙伴吗?还记得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吗?还记得在家乡生活的情景吗?
  (板书:小溪、果园,爷爷奶奶、童年伙伴,特产、美食,游戏、捉鱼……)
  4.引导学生进一步说具体:你为什么难忘?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能具体说说吗?(小组交流,之后代表汇报)
  【评析】学生习作来自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先做原型示范,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内容,关注身边的人、事、物、景,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打开习作话题,描述自己熟悉的生活,做到“我心写我事,我口抒我情,我手写我心”,让学生想说啥就说啥,爱写啥就写啥。这样既降低了书面习作的难度,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悟写法
  
  引言:在第二单元的课文里,我们学习了很多怀念家乡、赞美家乡的诗文,从中感受到了诗人和作家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深深眷念之情。(板书:故乡情)
  1.回忆、交流课文学习中所悟的抒情方法:谁来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哪篇、哪段?
  (投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使我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来。
  ●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2.小结:这些诗文,有的写人,有的写景,有的写事,有的写物,通过人、事、物、景,表达了他们对故乡由衷的赞美和深深的怀念。(板书:人、事、物、景)
  3.交流课外“故乡主题”阅读中写法特别的片断。说说下面小诗中是怎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的?
  (投影:你是一片长满野草的草地,/和草地上绽放的几缕幽芳。/你是一条清清的小溪,/和小溪里流淌着的欢笑。/你是一片农田,/和农田里洒满汗水的喜悦。/你是电话那头的爷爷奶奶,/和爷爷奶奶怀里的撒欢。/你是一个甜美的梦,/和梦里永远难以割舍的情怀……)
  【评析】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基础,但口头语言并不是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带着很强的偶然性和随意性。在引导学生自由表达的基础上,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在阅读感悟中体会写法,让学生体会到作文应该这样选择生活中所看到、听到或经历过的事情,在感悟中运用这些写作技巧,其偶然的做法渐渐变成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在写作中创造性地运用。
  
  四、抒乡情
  
  1.提出习作要求,动笔练习写片断。家乡多么美好、多么让人难忘啊!同学们根据刚才的交流与自己的印象,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拟定一个题目,记下自己对家乡的印象与感受;也可以展开想象,写未来家乡是什么样,或者二十年后你回家乡的情景,注意运用恰当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情。
  2.学生自主写作,独立完成作文。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3.教师展示自己的下水文,与学生交流。(投影:范文《“父子同堂”》)
  4.同学交流、点评。
  (1)自查自改:文章写完后,朗读自己的作文,把自己的习作初稿写得更完美。
  (2)邻座交流:与同桌或邻座交流作文,提出建议。
  (3)小组评议:大家把作文交流一下,看看谁的习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谁的作文富有个性,推荐优秀作文在全班交流。
  (4)全班点评:通过小组评议,每组都评出优秀习作。展示佳作,共同评析,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评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习作教学当然不例外。以新教材为中介,这堂习作教学,既完成了习作,又散发浓郁的人文气息。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成了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和评价者。教师是互动过程平等中的首席,是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教师不仅仅在指导习作,同时也给学生以尊重和赞赏、帮助和引导、宽容和理解,从而实现师生智慧、潜能的开发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学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发真情,让课堂充满人文的味道,习作也成为一种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的活动。
  【总评】习作教学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两个:一是写什么,一是如何写。本次习作教学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感受生活。一方面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生活,在本单元阅读教学中,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让学生体会到文中人物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自己经历的生活。我通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查找中,在爸爸妈妈的回忆里,在网络的辅助下,寻找他们在家乡生活的痕迹,加深对家乡的感受。
  二是体会写法。学生习作主张真我的表达,真实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但真实表达不是不讲方法,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生活之外,同时也学习如何表现生活、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在阅读中让学生感悟文中是如何表达对故乡的情感的,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示范、口语交流,让学生说自己的故乡的印象。
  第三,设计了一个展示与交流。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把自己的习作写下来。再通过课堂展示,既进一步分享了对家乡的热爱,又体会了写法,让写得好的同学获得成功,让其他同学有再次学习、修改和提高的机会。(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新秀小学)
  □责任编辑 徐慧林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上颌骨缺损伴开口受限患者应用磁性附着体连接分段式赝复体修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06年4月至2007年5月在修复科门诊就诊的上颌骨缺损患者8例,依据术
功能性下颌偏斜是一种常见的错牙合畸形表现形式,临床上常伴发于单侧后牙反牙合。功能性下颌偏斜患者在下颌的闭口运动过程中,常由于口内异常功能环境因素的存在,下颌发生侧
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如何,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所以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是奠定学生终身参加体育的前提。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呢?    一、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氛围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表情,或一个眼神,一句话都直接影响和谐的
1.努力创造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应注重创造语言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情景中正确地使用语言。如在讲《How do you go to school》一课时,可请几位学生和老师一起扮演角色,进行各种不同上学方式的表演,创造一种真实的语言情景;也可采用放磁带让同步录音的语音、音调、语速伴随着学生的表演,提供自然吸收语言的条件,这样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
我刚从学校毕业就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班级情况还不甚了解,男生伟伟(化名)的名字就如雷贯耳了。伟伟不仅顽皮、谎话连篇,还总爱挑衅,惹是生非,学习成绩那就更是马尾串豆腐,提也不要提了。  开学不久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捧着作业本进教室,就见教室里乱成一锅粥。见我进来,一女生急促地说:“老师,伟伟跟同学打架了,还把窗玻璃打碎了。”地上果然有一堆碎玻璃,伟伟杵在那里一声不响。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学生们似乎在
目的:通过在比格犬口内装戴Herbst功能矫治器以建立前伸下颌的动物实验模型,并在颞下颌关节腔内注射外源性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以探讨外源性PGE2及其结合Herb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片段一】理解生字生词环节。  (卡片出示:你追我逐)  师:请同学们观察“追”“逐”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它们的部首都是走之儿。因为这两个字都和“走”有关。  师:同学们能用它说说话吗?  生: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你追我逐,玩得多开心呀。  师:那咱们就开开心心地读这个词。(生读)  生:昨天放学回家,我看见
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这就需要创造一个全新的课堂,让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  音乐注重培养创造力,使孩子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并从中获得个性的发展。奥尔夫教学模式简约为:探索—模仿—即兴—创造;美国的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强调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学习以及螺旋型课程等,为音乐教育的研究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曼哈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响激趣导入    1.(课件播放:森林中的声音)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是“神耳朵”,能告诉我,刚才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生汇报)  2.是的,声音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能激发我们无限的想象力。刚才我们听了一段森林里特有的大自然声音,那清脆的鸟鸣声、潺潺的流水声,还有那“吱嘎吱嘎”的水车声,把我们带到了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