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虚构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828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的虚构,并非是指胡编乱造、信笔胡诌,而是要使自己作品的内容符合“艺术的真实”,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的概括和再创造。它化平淡为强烈,将可能变现实,从而使艺术形象更典型、更感人,更具有普遍性和时代精神。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的真实是原始形态的真实,而艺术的真实则是高级形态的真实。这就需要变“天马行空”式的虚构为“艺术的虚构”:其人其事,虽生活中“不曾有”,但生活中却“可能有”,或“曾经类似地有过”。
  文学艺术追求的是“艺术的真实”,而不是百分之百的生活的真实。因此,写作的时候,我们笔下无需“无一人不真,无一事是假,无一语无来历”。因为这会限制作者的视野,桎梏作者的思维,扼杀作者的灵气和如烈火般的写作热情。
  那么,艺术的虚构该如何进行?
  一、时空浓缩法
  阿·托尔斯泰在他的《论文学》中说:“有一个人在他的工作日,或者在休息日里,讲出一句对他来说有重大意义的话;过一个星期,他讲出另外一句话;而过了一年,他又在另外的环境里讲出第三句同样重要的话。或许,甚至就没有讲,你们就要使他在特定的环境里集中地把这些话讲出来。”这就是艺术的虚构。
  二、嫁接拼合法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为了塑造人物,需要把从不同人身上所观察到的不同的特征糅合在一起,然后把它们“反复搅拌”,放在钵子里捣成粉末,最后就会产生出一个新的完整的形象来。他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就是这样一个嫁接拼合起来的人物:美丽的外貌是根据普希金的女儿玛丽娅·哈亭描写的;她的事件是从一个朋友苏克何蒂娜的经历中汲取出来;她的悲惨结局,自杀方式则是按他家临近的一个庄园的女管家来写的。
  鲁迅也说,他“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儿见过或听到過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人物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比如中国“龙”的形象,就是用“嫁接拼合法”虚构出来的:龙角如鹿角,龙首如麒麟,龙身如巨蟒,龙脚如鸡爪,龙尾如凤尾。
  三、类比仿造法
  人间有皇宫,于是《西游记》中便“触类旁通”式地虚构出天上的“天宫”;中国皇帝有“太和殿”,玉帝便有“灵霄殿”;皇帝有保卫京城的“殿前都检点”,玉帝便有保卫天宫的“四大天王”。
  李朝威《柳毅传》中的龙宫:“……始见台阁相向,门户千万,奇草珍木,无所不有……谛视之,则人间珍宝,毕尽于此。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雕琉璃于翠楣,饰琥珀于虹栋……”与人间的故宫、行宫,何其“相似”!
  艺术的典型性决定文学作品必须要有虚构,艺术的真实性又决定虚构必须以生活原型和生活事实作基础,正如《红楼梦》“太虚幻境”后坊上的对联所云:“假当真来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卢那察尔斯基在其《论文学》说:“全部艺术就是一大‘花招’……艺术家的职责根本不是照相,不是记录事实,而在于用想象和幻想的办法去创造事实,即虚构事实而又做得叫你感觉不到这是虚构。”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前言》中更是直言不讳地说:“文学就是……庄严的谎话。”
  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事含假细节,假事含真可能性,这便是文学创造的难点和亮点之所在。
其他文献
毕淑敏有言:“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付出爱,才能收获爱;付出温暖,才能拥有温暖。若以满心关怀对待世界,定能收获人间真善。心有关怀,世成大美。  当游客不顾他人安全随意将玻璃碎片装袋扔出;当路怒司机吵闹辱骂造成交通拥堵,人心的寒冷甚于自然的寒冬。很多时候,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缺少关怀,才会让温暖凝固,让人心冰凉。  幸运的是,世间不只有冰冷的冬天,还有温暖的“桃花源”,让我们仍可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
期刊
“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执行的警长问道。  “没有了,动手吧。”他平淡地说着,然后闭上眼睛,回忆起自己的人生。  “砰!”枪声响起,他倒在血泊中。在倒下的一瞬间,他好像明白了些什么,可为时已晚。渐渐地,他失去了意识……  他曾是个热爱写作的人,小时候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积累了许多写作经验,写出了很多优秀的文章,赢得了不少写作大奖。他一直想成为一名作家,既能够养家糊口也能继续发展自己的兴趣。他笑着,
期刊
【技法梳理】  读过鲁迅先生《阿Q正传》的人,可能对阿Q临刑前画圆圈的细节记忆犹新。一个死刑犯人要画押,被逼无奈画上一笔也就算了。可阿Q一方面是“使尽了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而另一方面却是“刚刚一抖一抖地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他起初还为自己画得不圆而感到羞愧,而后又一想:“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这一传神的细节,把阿Q的麻木无知和“精神胜利法”刻
期刊
理解是风,吹散战前那片硝烟弥漫的云雾;理解是雨,洒落在蒙尘的心灵上,荡涤着尘埃。理解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是人在生活中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一日不可或缺。人与人相处需要理解。  理解不难,只需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善待他人。就如那位七旬老人用颤颤巍巍的手写下:“护士没吃饭。”五个简简单单的字却感动了无数的人,为这个寒冷的季节增添了丝丝暖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同样离不开理解。公交车上,我们要给行动不便的老人或怀孕
期刊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篇《抢救苏醒后七旬老人颤抖写下五个字,温暖了医务工作者内心的严冬》的文章在网上引发热议,众多网友被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相互理解所感动。  事发在陕西咸阳,2016年10月21日上午九点多,一名七十多岁的郭姓患者在做检查时突发意识丧失,经13名医护人员6个小时的奋力抢救,终于把老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老人醒来的第一时间示意护士给他纸和笔,随后用颤颤巍巍的手
期刊
咸阳的一家医院里,一位七十多岁的郭姓患者在做检查时,突发意识丧失,十三位医护人员历经六个多小时的抢救,才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老人一醒来,便写下“护士没吃饭”五个字,使在场的医护人员无不为之动容。  近年来,“医闹”现象愈发频繁,不少人仗着自己是“病人”,稍有不顺心就对医护人员吆来喝去,有的甚至对医护人员破口大骂,大打出手。却很少有人能像这位郭姓老人一样,关心体谅医护人员,平等地对待医护人员。
期刊
一、1.希腊文明把智力的健康和肢体的健康发挥到极致然后再结合在一起,这是别的文明所不具有的。(或“把健康的概念如此强烈的纳入文明,并被全人类接受,实在是希腊文明值得我们永远仰望的地方”。或“他们有‘有关人的完整理想’”。)  2.采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这样写突出了圣地虽然年代久远,卻仍给人一种威严和庄重;引起人们对古希腊文明的深沉思考。  3.强调他们把智力健康和肢体健康集合在一起,是他们有关人
期刊
近日,某医院出现了这样一幅感人的画面,一位七旬老人在医院检查时,突发丧失意识,经13名医护人员6个多小时的奋力抢救,成功地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而醒来后患者做的第一件事,却是提醒家人“护士没吃饭”,使当时在场的医护人员深受感动,以至于落下眼泪。  看到这儿,我的心里也深受触动。现在人们一听到医生与患者,恐怕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医患关系紧张”“某医院发生医疗事故,患者家属在医院抗议”等字眼。但在
期刊
所谓“一事一议”,即就一件事发表议论,“即事说理,有感而發”。不少学生在写“一事一议”的文章时,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思路,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头绪繁多、结构混乱。针对这种现象,特作如下说明:  “一事一议”的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是指先叙述一件事,再就这件事进行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一个道理。  1.叙事例、明对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目睹许多事情,这些事情便是发表议论的对象,也是产生看
期刊
由于驰名,所以在没来之前,就知苏州城西南十公里处,有个名胜园林“木渎”。因而来到苏州,就心向往之,顾不得拍打风尘就一气前往。  有关“木渎”此名,相传在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了取悦美女西施,在这方水土大兴土木,修姑苏台,建馆娃宫。木材源源不断而至,竟把这一带的河流港渎全部堵塞,后被当地人称为“积木塞渎”。随着时光的推移,慢慢的这地方就有了“木渎”这个名字。  走进木渎大门,首先映进眼帘的是“忽然矮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