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将是中国经济成长的重要标志

来源 :卓越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4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夏季奥运会8月8日北在京隆重召开。在这样一个大喜的日子,举国欢呼,大家一起来为中国经济崛起而欢呼,大家一起来为中华民族崛起而欢呼。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作为一个经济大体的中国来说,奥运经济对国内经济影响不是太大,无论是它的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拉动都是如此,但是,奥运会在中国的召开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事件,她将是中国经济成长及发展的标志。她将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中国,她将国人的注意投向北京;她将异国风情与观念、中国的传统与价值、现代文明与科学技术、人类普世价值与理想等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中国经济再快速持续增长的动力与活力。
  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8年里,北京举办奥运会的这个标志,不仅掀起了国内股市一个又一个奥运概念,推动了奥运概念股票一轮又一轮的上涨,而且北京的城市基础建设与经济发展在“奥运”概念引导下,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与经济繁荣。可以说,如果要数北京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史上最为浓彩的一笔,“奥运”概念将是最大伟绩了!
  而且,“奥运”不仅是北京经济发展与成长的标志,它也是中国经济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标志。可以说,不管近8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多少波折,面临多少困难与问题,但是近8年来中国经济成长与繁荣是令世人瞩目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标志性的指向,不仅在于指向中国经济的过去与现在,更重要的是指向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
  我一直在强调,近30年来,中国的改革与开放,让一个积贫积弱的中国、让一个濒于崩溃边缘的国民经济,让一个越来越远离现代文明的国度,让她真正的成长了起来、发展了起来、繁荣了起来,让她真正屹立于世界之林。可以说,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繁荣与辉煌的30年。特别是,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成功后的8年间的中国经济成长,更是一日千里。有人说,近十年是中国经济发展与繁荣的“黄金十年”,是中国经济快速成长的十年,也是中国经济融合到世界经济大舞台的十年。也正是这意义上说,奥运岂能不成为中国经济成长的重要标志?
  不过,奥运作为中国经济成长重要标志,不仅指向过去与现在,更重要的是指向未来。它向世界打开了一个进入中国的窗口。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人力资本、异国风情、产品与市场等都会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在中国寻找其生长的契机,同时又融合到中国经济的现实中,推动中国经济再起飞。
  同时,她也向国人打开了一条通往世界各国的路。通过这条路,我们的企业、我们的民众能够把自己的产品、自己的市场、自己的文化洒向世界各地,去寻求一个又一个其发展与成长的机会。可以看到,在近十年的时间,我们的进出口贸易、国人出国观光与游学等已经呈几何级数增长。可以说,在目前世界各地,哪一个地方看不到中国人的身影和中国人的产品,哪一所世界级的大学看不到中国人求学的身影。而且当中国经济大门一旦打开,将越来越融合到世界经济这个大家庭中去。这种趋势没有什么东西可阻挡。
  也就是说,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的重大调整,并非仅是自然灾害所造成,并非仅是国际经济环境的动荡与不安定,而是意味着中国经济开始步入一个重大的调整时期,意味着中国经济将从以往快速过热消耗资源型增长开始步入持续稳定的资源环境节约型的增长阶段。中国经济只有真正步入这样的一个增长时期,才能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才能保证中国经济真正步入以民众福祉为根本的发展阶段。
  而且这种经济重大调整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将步入理性详和的发展阶段。可以说,“黄金十年”的经济成长,有发展、有繁荣,但也有波折及非理性。如股市的泡沫、房地产市场泡沫、居民收入分配不公、少数人短期内聚焦及掠夺社会财富、资源大量的消耗、环境污染与破坏、民生的问题关注太少、农民收入不能提高、政府职能界定不清等,这些都成了我们经济发展之障碍。但是奥运的自由竞争、创新、详和、理性的精神将要求我们的经济生活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竞争,在理性详和过程中求发展,在经济发展中保证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保证每一个公民能够分享社会经济成果。所以,奥运作为经济成长的一种标志也就意味着未来中国经济不仅走向更为开放,而且要走向更为理性、更为民生、更为让每一个公民都能够分享到整个社会经济成果的崭新阶段。
  总之,奥运尽管对中国经济直接影响及间接拉动不会太大,但是它作为经济成长的一种标志,将会改变世界对中国的认识,改变国内对现实经济生活的认识,它将把中国带到更为广泛的世界大家庭中,让国人以现代文明的眼光来重新认识我们社会、认识我们自己、认识我们周遭所发生的一切,并以此来带动中国经济发展与繁荣,让中国经济重新步入新的发展与繁荣之路。奥运将是中国经济成长的一种重要标志!
其他文献
拜读邹韬奋(1895-1944)的《小言论》(商务印书馆2012年5月版),使我想起儿时的一些往事。  我1937年4月生于苏州,出生后适逢日寇对苏州轰炸、对南京进逼。母亲抱着我与长兄王荫一起,坐难民船,逃往盐城建湖县水乡,父亲则继续留在苏州打工,挣钱养家。我虚岁6岁时,进了新四军创办的小学读书。读到五年级时,我有次打开长兄从苏州带回的图书,里面有很多杂志、书籍,如《小朋友》、《中学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