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农业部召开全国秋冬种工作视频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会上强调,全面落实全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座谈会各项部署,当务之急是要夺取秋粮丰收、抓好秋冬种生产。秋冬种生产直接关系明年夏季粮油收成,关系全年粮食和农业发展的开局。各级农业部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目标不动摇,立足抗御灾害,强化政策扶持,依靠科技进步,狠抓关键环节,加强分类指导,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节本增效,为明年夏季粮油丰收和农民增收打好坚实基础。
会议明确了今年秋冬种的三项主要任务:一是稳定面积。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力争冬小麦面积稳定在去年3.38亿亩的水平上,冬油菜面积稳定在1亿亩以上,冬种蔬菜面积稳定在1.3亿亩以上。二是主攻单产。加大科技支撑,力争冬小麦亩产达到320公斤以上,比今年提高2公斤,再创历史新高;油菜亩产达到125公斤,提高5公斤以上,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三是提高品质。力争冬小麦优质率达到75%以上,比今年提高3个百分点;“双低”油菜面积达到85%左右,提高2个百分点。
会议提出当前要切实做好七项重点工作:狠抓政策落实,确保面积稳定;强化指导服务,提高技术到位率;扎实开展高产创建,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推进农机农艺结合,提高播种质量;积极防灾减灾,有效减轻危害损失;加强农资供应监管,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利益;推进冬季农业开发,增加蔬菜供给、促进农民增收。
会议强调,当前各级农业部门要坚持不懈抓好秋粮生产,认真做好秋冬农业农村经济各项工作。首先要全力以赴抓好秋收生产,要围绕“促生长、促早熟、防寒露风、防早霜、防病虫害”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强后期田间管理,落实关键技术措施,突出抓好东北早霜和南方寒露风防范,着力加强南方水稻“两迁”害虫防控,继续强化技术服务,充分发挥农机作用,确保秋粮丰收到手,确保颗粒归仓,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同时要统筹做好秋冬农业农村经济各项工作,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强秋冬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强秋冬农田水利建设,强化农民培训,夺取秋冬种和秋冬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全胜。
农业部召开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工作座谈会
探索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
近日,农业部召开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工作座谈会。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会上提出,要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质量和水平。
陈晓华强调,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是一项新的工作,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现代农业建设为主线,按照创新、提升、优化、拓展的思路,统筹兼顾,着力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创新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力争到“十二五”末,在全国粮棉油、肉蛋奶、园艺、水产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大县,建立一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区,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在推进示范区建设中,要坚持耕地保护、尊重农民意愿,坚持机制创新、增强带动能力,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坚持部省共建、以县为主。
陈晓华指出,要突出重点,明确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聚集,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二是强化上游产业链建设,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原料生产基地,推进高标准生产基地建设。三是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推动龙头企业集群与专业市场和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对接,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完善农产品市场功能。四是推动龙头企业采取多种形式与合作社对接,鼓励龙头企业建立和完善为合作社服务的专门机构,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五是集成示范区内龙头企业技术人才、实验设备等资源,建立公共科研开发推广服务平台,提升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六是发挥区域内龙头企业品牌优势,整合品牌资源,打造区域品牌,提升品牌价值。
据了解,截至2009年底,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22.4万个,其中龙头企业近9万家,带动农户1.03亿户,农户年均增收1900多元。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园区带动型、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优势产业带动型和批发市场带动型等不同模式,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以上摘自《农民日报》
会议明确了今年秋冬种的三项主要任务:一是稳定面积。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力争冬小麦面积稳定在去年3.38亿亩的水平上,冬油菜面积稳定在1亿亩以上,冬种蔬菜面积稳定在1.3亿亩以上。二是主攻单产。加大科技支撑,力争冬小麦亩产达到320公斤以上,比今年提高2公斤,再创历史新高;油菜亩产达到125公斤,提高5公斤以上,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三是提高品质。力争冬小麦优质率达到75%以上,比今年提高3个百分点;“双低”油菜面积达到85%左右,提高2个百分点。
会议提出当前要切实做好七项重点工作:狠抓政策落实,确保面积稳定;强化指导服务,提高技术到位率;扎实开展高产创建,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推进农机农艺结合,提高播种质量;积极防灾减灾,有效减轻危害损失;加强农资供应监管,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利益;推进冬季农业开发,增加蔬菜供给、促进农民增收。
会议强调,当前各级农业部门要坚持不懈抓好秋粮生产,认真做好秋冬农业农村经济各项工作。首先要全力以赴抓好秋收生产,要围绕“促生长、促早熟、防寒露风、防早霜、防病虫害”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强后期田间管理,落实关键技术措施,突出抓好东北早霜和南方寒露风防范,着力加强南方水稻“两迁”害虫防控,继续强化技术服务,充分发挥农机作用,确保秋粮丰收到手,确保颗粒归仓,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同时要统筹做好秋冬农业农村经济各项工作,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强秋冬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强秋冬农田水利建设,强化农民培训,夺取秋冬种和秋冬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全胜。
农业部召开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工作座谈会
探索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
近日,农业部召开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工作座谈会。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会上提出,要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质量和水平。
陈晓华强调,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是一项新的工作,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现代农业建设为主线,按照创新、提升、优化、拓展的思路,统筹兼顾,着力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创新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力争到“十二五”末,在全国粮棉油、肉蛋奶、园艺、水产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大县,建立一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区,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在推进示范区建设中,要坚持耕地保护、尊重农民意愿,坚持机制创新、增强带动能力,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坚持部省共建、以县为主。
陈晓华指出,要突出重点,明确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聚集,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二是强化上游产业链建设,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原料生产基地,推进高标准生产基地建设。三是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推动龙头企业集群与专业市场和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对接,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完善农产品市场功能。四是推动龙头企业采取多种形式与合作社对接,鼓励龙头企业建立和完善为合作社服务的专门机构,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五是集成示范区内龙头企业技术人才、实验设备等资源,建立公共科研开发推广服务平台,提升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六是发挥区域内龙头企业品牌优势,整合品牌资源,打造区域品牌,提升品牌价值。
据了解,截至2009年底,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22.4万个,其中龙头企业近9万家,带动农户1.03亿户,农户年均增收1900多元。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园区带动型、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优势产业带动型和批发市场带动型等不同模式,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以上摘自《农民日报》